《颜氏家训》读后感

笔构网

2025-10-13读后感

请欣赏《颜氏家训》读后感(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

我姓颜,但却从没读《颜氏家训》,一直都听说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教育名著,因而在宝宝出生后,利用空闲时间畅阅。尽管已过一千多年,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确实是值得为人父母为人师一读的好书。

此书共有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在教育上,我颇认同《教子》、《治家》及《勉学》中某些观点。诚如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反观科技教育如此先进的今日,有多少父母依然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思想,重养轻教,重能轻德,如此只会害了自家的孩子,而非真爱。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2

走进书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北大才子,清华状元等等,感觉身处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相信大多家长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过了这些热门图书之后,翻翻书几上静放了许久的《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

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

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交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是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

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3

其实早就听说《颜氏家训》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了,可是一直没时间去读,这次有这样好的机会学校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翻开了这本经典的教育名著。读完《颜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初看《颜氏家训》的大概,发现其共有七卷,二十篇。卷第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共六篇;卷第二,风操、慕贤共两篇;卷第三,勉学共一篇;卷第四,文章、名实、涉务共三篇;卷第五,省事、止足、诚兵、卷生、归心共五篇;卷第六,书证共一篇;卷第七,音辞、杂艺、终制共三篇。我认为,其中,教育思想最为集中的是“教子”、“勉学”、“涉务”三篇。

我觉得,这本书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2、论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

3、论士大夫教育。

4、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颜氏家训》是一部思想混杂、瑕瑜互见的教育著作。直开后世“家训”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样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种,它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我们青少年,尤其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作用。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4

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因为我们的古人留下了几千年的精神食粮够我们一辈子食用。而作为颜氏的后代,我更自豪。因为作为百家姓中的一员,有自己姓氏的祖宗留下家训的数数也就几家吧!所以我要好好读书,争做一个优秀的颜氏成员。

说起好书,我也读过好些。可是祖宗留下的优秀佳作我却没有读遍。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颜氏家训》……这里我对《弟子规》、《三字经》熟背过一段时间,对于《颜氏家训》也是今年暑假才接触它的。

刚拿到这本书我无比激动,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到底是谁写的家训?颜之推,琅琊临沂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曾在北齐官至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所以后人以黄门侍郎称呼他。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完成的家训,被称为古今家训之祖。我好自豪啊!原来我的祖先中不光有孔子的弟子颜回和书法名家颜真卿啊!

书中提到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成为某个家庭中的一员。颜之推就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在有科举制度以前,官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家训》是以官宦人家的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个从小生活在优渥家庭中的孩子,到了二十多岁就要去做官,他的知识和品行的形成全依赖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肩负的责任非同小可。所以《家训》相当于戒律,是要严格遵守和维护的,时常还配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而不是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叮咛唠叨。

从《家训》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意思是说“古时候的学者为自己而学,弥补自己的不足;今日的学者为了别人而学,只能口若悬河。”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到现在,没有好好想想为什么上学,看来今天我也要定下自己的目标才好!我到底为什么而学习呢?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大,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颜之推这样的国家栋梁。加油!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5

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踰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6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这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学习和治国心得,而且能对后代子孙的成长和教育有所帮助,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谦光有礼的文明大意。

我本以为这本书很有趣,结果打开一看,竟然是文言文,我想到那一定很枯燥,但是如果你多读几遍,就会觉得有韵律之美。《颜氏家训》中的生子很多,需要查阅很多资料。

《朱子家训》的内容比较简单,而文中的一些句子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你这句话就让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要节约,就算半粒米,也要当它来之不易,就算半根丝,也要觉得他们生产出来是多么艰难。这本书里还写过这样一句话“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读到这儿,我立刻就想到了学习。平时我很贪玩,等到考试时

,才知道临时抱佛脚,所以每次都把自己弄得很紧张,生怕考不好。

读完这句话,那我明白了,学习就是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让成绩更稳定,而不能靠“耍小聪明”或“搞突击”。

这本书就像老师,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知识。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7

读书并非学生的专利,现在是终生学习的时代,坦白地讲,我确实应该在学习上更自觉更努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不停的学习不仅可以给教育教学以源头活水,而且更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以此引导自己和他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最近静下心来读了读《颜氏家训》这本书,受益匪浅。

《颜氏家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大思精的家教专注典籍,被誉为"论述教子、治家、勉学、处事、之法则,传承家教诚孝、伦理风操之经典"。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学习了这本书里有关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的内容。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成了社会大问题,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对家长、老师和社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而《颜氏家训》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重视家庭教育

颜之推在《序致》就中就阐述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孩子心目中有家长的地位和威信是他们接受家长管教和建议的心理基础,而一旦家长的权威动摇或者受到"创伤",亲子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变得不顺畅,很多时间和很多事情都首先"内耗"在亲子之间谁说话算数的权利较量上,亲子合作因而变得效率低下,双方还常常闹得不愉快。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总有家长和我们讲,我的孩子在我面前蛮乖的,一到了爷爷奶奶那就撒泼耍赖,爷爷奶奶没办法就只能依着他;或者老师您帮我说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吧,我说的话他都不听,就听老师的。

这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在家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妥协惯了、宠溺惯了,自然而然的孩子就会觉得我提任何恰当或者不恰当的要求都是有可能被接受的,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让孩子养成了任性刁蛮不讲道理的坏习惯。因此,好的家庭教育是奠定幼儿良好性格品质的基础。

重视早期教育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颜之推以自己学习为例,提出对儿童宜及早施教,以免错过时机,事倍功半。在《勉学》这一章中也提到"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同样告诉我们,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心思容易分散,因此要重视早期教育,不能错过良机。但是此处所说的早期教育并不是说让幼儿在三五岁时便要会背多少唐诗宋词认识多少汉字学会多少种语言,而是从小培养幼儿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是儿童心理纯净,易受习染,即古人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可塑性大,无论好的坏的都对他们影响巨大;二是幼年时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不但当时学习效果好,且能终身不忘。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常常羡慕他人天才,其实,他们的成长无不在婴幼儿时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众所周知的《童年》就是高尔基对自己这一时段的生活历程刻骨铭心的概括,特别是他外祖母的慈爱、宽容和顽强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是他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所以说,恰当的早期教育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的有效途径,而作为幼儿教师,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及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孩子进学校起,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让他们在自己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严而有慈不偏宠

《颜氏家训》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教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父母对待儿女要爱子有方,既不可简慢,也不可溺爱。简慢只会造成亲子关系淡薄,溺爱只会养育出温室的花朵。

父母既要保持威严的一面,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也要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另外,颜之推提到的"不偏宠"即对所有子女都应一视同仁,不宜偏爱哪一个的观点对于现如今大部分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对于幼儿教育者来说却尤其值得珍视。做老师的深有体会是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也总有那些个特别听话乖巧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管那几个调皮的,让他们去,甚至是时时刻刻批评他们呢?当然不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特别的个体,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优点,作为老师,必须一视同仁,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帮助其改正缺点,做到不偏宠,不放弃。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倍出,工作的难觅,教学方式大转变等等,无一步向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惟有不断学习、进取,才有足够的底蕴应对各种情况;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积极的、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勤学、善学、乐学,为其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做一个位幼儿启明、导航之人,才能在教学和教育中体会成长的乐趣,体会生命之舟远航的生生不息。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8

暑假里我读了颜氏家训这本书,这本书是南北朝时期颜推之所著,是颜推之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里面很多的育人道理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读了《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

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在兄弟和睦方面可能就不是很在意了!我特别注意了颜氏家训里面的第三篇兄弟,文中写道,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写的`就是兄弟和睦对家族发展的重要性。用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也是一样的,对于现在的父母老,但是却子不养,还有兄弟姐妹之间工作不在一起,可能天南地北在不同的地方,《颜氏家训》里写到:亲情淡薄!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向大家推荐这本流传千年的经典!希望大家都能受益于它!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9

《颜氏家训》为北齐颜之推所作。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播迁南北,历经坎坷,出身望族并在劫后余生之后明白如何设法使自己家族趋利避害,继续绵延是他的责任,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

这本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文帝杨坚平陈之后。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纵欲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感想:我对其最为感慨的一章便是《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可不相爱也。”我是独生子女,所以不曾经历过书中所写的兄弟间这样深情感人的描写,可依旧为之动容。兄弟是形体独立而气息相通的人,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牵右携,他们前抱后负,吃饭时同桌进餐,衣服哥哥穿过再传给弟弟,书籍读了弟弟接过又读,外出游玩也在一处,即使有脑子混沌的人,也懂关心爱护弟弟。这样想想,只觉美好。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随着兄弟们逐个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比少年时光单纯,即使是诚实厚道的人,对兄弟间的感情也不能不稍稍减弱。可是减弱不意味消失殆尽,更要懂得维护,父母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兄弟姐妹是他们在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礼物,这样比钱财珍贵得多。因此看到当今社会上子女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还有那些老人前脚刚走,子女们就急着分遗产的现象怎不让人心寒。

《颜氏家训》带有浓重的儒家色彩,“仁”的思想也有所体现,值得人慢慢体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