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笔构网

2025-10-13读后感

请欣赏《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篇1

关注史铁生,是源于他那篇《秋天的怀念》关于母亲的文章,为了儿子置自己生命于不顾,隐忍、敏感、包容的母亲,更深深地喜欢上了史铁生朴素、平实、充满心酸又不失温暖的文字。由此看了他的《我与地坛》这本书。

文中有这么一段“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地坛,已是作者生命里最珍贵的地方,在这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作者感受着自然万物的生长、感受到了微小生命的活法,作者从自身所受的病魔打击中思考生的价值所在。所以说地坛,在史铁生的生命历程中是无法替代的。

作者在最青春美好的时光里忽然残废了双腿,不久后饱受尿毒症的侵扰,生存对他来说成为无胜于有的荒诞。“为何而生,要不要死”的念头如魔咒般挥之不去,毕竟他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也所幸他走到了地坛。“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四百多年。”她用如母亲的.包容和慈爱接纳了他。是地坛让作者感受到,季节的交替和自然万物生命的华章;是地坛让作者懂得,他的生命里不仅仅剩下苦难和不幸,这园子带给他的是一个顺应命运,坦荡而生的魂灵。

他在地坛里思考、在无休止的自问自答中苦苦寻求生存的意义,或者说他在寻找一个平衡点,能不让自己的悲观在脑子里占据上风。想了好多年,终于想通了:就生命而言,休论公道。剩下的是为什么活的问题。不偏执地去苦寻一个所谓的理由,但求活得坦然活得有所依托。他的依托在哪里?是为了抚慰母亲?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抑或是为了不死而活着?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正是走进了园子,让作者在安静和亘古的自然中,一次次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有了他一篇篇朴实、自省和感人而温暖的作品。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精神的描述和引导。“在这个浮躁和信息的时代里,我们也似乎应该走进自然,走近心灵,多思考一下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篇2

我和妈妈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读书。我们常常会把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对方,读完后一起交流各自的体会。妈妈读的书比我多,思考得也比我深,在和妈妈的交流中我总有意外收获。

开学前,我预读了七年级上册的大部分文章;开学拿到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语文书,发现没有了张晓风老师的《行道树》,取而代之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是谁,我不知道。于是,我问妈妈:“妈,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读过吗?”妈妈说:“读过,史铁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于是妈妈就和我聊起了他。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1972年患病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发展成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他戏谑: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作为一个“职业”的病人,他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文字。他把病痛留给自己,把微笑赠予别人。史铁生的故事和文字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它激励着我。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史铁生瘫痪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活着的意义就是怎样死去,他的一次次努力总是被他母亲发现。为了让他不死,母亲操碎了心,可他却全然不知,暴躁消沉的情绪一直包裹着他。直到母亲的突然离世,他才知道母亲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何尝不是?完全没有适应初中生活的我常常会抱怨:上课太无聊,作业太多,老师太严……,整天处在焦虑的状态,妈妈总是安慰我、鼓励我,就帮我平复心情,教我快乐面对。妈妈就是我心灵的保洁员,扫掉让我灰暗低沉的心灵尘埃。史铁生的母亲教会了他承受,我的妈妈教育了怎样面对。

史铁生说过:“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去年我曾病过,虽然不是什么绝症,但也一度消沉。看过了史铁生的这个“更”字,我终于明白我也是幸运的人,幸运自己还年轻,幸运自己的病可治。于是我就微笑着朝前走去,也享受着我的幸福。史铁生教会了我承受幸福,这也是我要教给我女儿的。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篇3

每一个字都很朴素的立着,没有渲染,没有铺设,但每一个字都让人动容。

作者没有用一句话来陈述他对母亲的感情,却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里透出这份深情。

文中的每个细节都深深地浸润着这份浓浓的感情。当我“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时,母亲只是“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着”。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当我终于答应去北海看花时,我的回答让母亲“喜出望外”。旋即又敏感的止住了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却从不在意自己“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的肝病。

拿什么来报答母亲?孩子所能做的,就只是在母亲的目光下一点一点健康的成长;

拿什么来报答母亲?孩子所能做的,就只是在母亲的臂弯里安然的躲避风雨;

拿什么来报答母亲?孩子所能做的,就只是在母亲撑开的那把伞下,簇簇的燃烧着心中的深情。

拿什么来报答您,母亲?

我们或许很难用“伟大”这类的词眼来形容母亲因为母亲对我们的爱是自然的`,是千百年来所有母亲都有的母爱,但正因为自然和普通,才让母爱变得伟大。

母爱感动我们的地方并不在于她的高尚而在于她的平凡,不在于她有多么伟大,而在于即使愚昧、即使懦弱,也默默坚守着那份始终都未曾改变的爱。

散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尝惯艰辛的母亲,在努力的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细心地照看着她的孩子,却从不在意自己的痛苦和悲伤。

母亲都是这样的,即使自己很痛很痛,却从不在意,心里装着的始终都是自己的孩子。母亲对孩子的爱早已超越了一切。

而自己呢?自己呢?自己又对母亲做过些什么?一直想要为妈妈倒上一杯温暖的水;一直想要为妈妈捶捶疲乏的背;一直想要告诉妈妈,自己长大了,可以照顾她了。却因为繁忙的学业和贪玩儿的天性搁浅了。

离我们最近的母爱,总是最容易被我们无心的忽视、伤害,但她又总是可以无视我们的无视,无视我们的伤害,仍默默地坚守着那份世俗而又神圣的爱。

有一天,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等我们回过头来看离我们很遥远也很近的母亲,仍然像很多年前一样,我们还坐在她膝上时,俯身像我们笑?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篇4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题记

“人有时候只是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了享受。”史铁生说过,不用在意悲伤,说不定明天你就会变的快乐。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回忆性叙事的散文,由大作家史铁生所创作,史铁生,一位作家,在年轻时双腿瘫痪了,这是什么概念?一个可怜之人在绝望中还能有所成就,当然,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路,他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就连在重病昏迷前还在关心自己的孩子,他的母亲希望他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这是伟大的,令人敬佩的。

“活出精彩,活出尊严,活得坚忍”自然是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三点,你的生命自然会变的残缺,史铁生做到了,而且,这还是他母亲的愿望,这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文章中每一笔划都可透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不要等他们走了之后再追悔莫及。

我们沐浴在亲情中,只懂得接受,不会感动,也不会回报,心想自己还小,长大后再说,而长大后呢?又说老了后再说,然后一直如此,但到哪天想回报时,你会发现已经晚了,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很重要的事。

喜、怒、哀、惧中,有怒和哀在文章里,它们拼合在一起,成了一件悲伤的事,但,这又如何?这威胁不到作者,影响不了读者,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以为这很困难,永远无法越过,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只要你有希望和努力,成功之门永远都为你敞开。向窗外望去,看见了大片的.菊花,有黄色、白色和紫红色,我无法预计花的数量,却想到了一位坐在轮椅上写作的人。他曾经失落、绝望,但他一直在被母亲鼓励,熬过了最痛苦的时刻;他曾经幻想过自己可以奔跑,去寻找生命的真理,但这也只是幻想,终究不能实现。

《秋天的怀念》很有意义,史铁生自然也值得我们敬佩。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篇5

今天,我再一次被感动了。当我合上语文书时,我的眼睛早已是湿漉漉的了。是的,《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它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刻画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让人感动。

这篇课文写了“我”因为双腿瘫痪,脾气暴怒无常,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深切关怀“我”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这位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她心里装着自己的孩子,唯独没有装着自己。为了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她忍受着肝病的折磨,自己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但不让儿子知道。她忍受着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儿子发火的时候,她悄悄地躲出去,在儿子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注意着儿子的动静。秋天,北海的花开了,她想让儿子去看花,让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可是,她却没能看到那烂漫的花朵,吐血死去了。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炽热的。这样的母爱能不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吗?我也有一个好妈妈,她像课文中的那位母亲一样的伟大!记得那一回,我和妈妈还有妈妈的朋友们一起去爬七角山。妈妈叮嘱我不要钻进草丛里,恐怕里面有蛇。我不听,偏偏带着小伙伴们在草丛里捉迷藏。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正在自鸣得意的时候,小腿上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我扒天草丛一看,天啦,我的小腿上有两个带血的牙印,一条蛇正在逃走。我吓得哇哇大哭。妈妈听到哭声,把我从草丛中抱出来,这时,我清清楚楚的记得,妈妈的脸色变得惨白。妈妈一眼看出我被蛇咬了,她蹲下身子,抬起我的小腿,用她的嘴使劲吸着我的伤口,把污血一口一口地吸出来吐掉。她的朋友们叫她不要这样,因为这样她也会中毒的。但是她不听,她只说了一句:“他是我的儿子!”便又低下头,一口一口使劲地吸着我的小腿。这一瞬间,我的心底升起一股暖流,妈妈,您让我感觉到了做您的儿子是多么的幸福!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愿天下的每一个妈妈都幸福快乐,健康长寿吧!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篇6

今天,我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再次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我想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都具有伟大的母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爆怒无常。而每次他发脾气时,母亲就会悄悄躲出去,在作者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关注着他的动静,等一切恢复了平静,母亲变会上前小心翼翼地安慰作者,深怕伤害到作者那颗脆弱的心。母亲强忍着剧烈的肝痛,去央求作者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散散心,可就在母亲悄悄出去准备时,母亲终于倒下了。在母亲弥留之际,担心的却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有是秋天时,妹妹推着作者去北海公园看了菊花,看着那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在秋风中开得正烂漫的菊花,作者和妹妹已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和那深沉的伟大的母爱。

读完全文,我被那母亲伟大的爱所震撼。一个平凡的母亲,爱得如此平凡,但却如此伟大。母亲再苦再累,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愿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痛!这就是母爱,世界上还有什么爱比得过母爱呢?

以为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忘了她身边所有人,却只记得自己的女儿。看到女儿在厨房里忙碌,居然在饭桌上一次又一次“偷菜”装在自己的荷包里,等女儿出来时,有偷偷把荷包里偷来的菜给女儿吃,让女儿当场感动得哭起来。疾病切断了母亲与世界的所有联系和她的灵魂,但唯一不肯被疾病切断的是一颗母亲的心。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我不禁想起另一件

真实的事情。那是在1998年抗洪时的一件事,一位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木盆借以逃生,但是这个木盆无法承载两个人的重量,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孩子,母亲没有丝毫犹豫,她便把孩子放入木盆之中,自己却跳进了滚滚洪流!母亲将生的希望给了孩子,自己义无返顾选择了死亡,可见母亲是多么顾及儿女!

不管过去、现在,谁的母亲不是为了儿女们不受苦、不受累,无微不至的照顾儿女,整天操劳着,没有怨言。母爱不是一种普通的爱,它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鼓励的力量,让人坚强!

读着这篇文章,也看了很多歌颂母亲的文章,母亲这个形象在我的心里变得越来越高大,因为我也感受着我母亲在一点一滴中对我的爱。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 篇7

你的身边是不是常环绕着母亲的各种唠叨,是不是常闪现着母亲操劳左右的身影。

不错,是的,从小到大,我们被母亲的爱包围着。

史铁生的母亲呢?

她是一位无微不至、小心翼翼的母亲。

在儿子愤怒悲伤发狂的时候,她不是进来安慰儿子爱,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她自责,责怪自己没照顾好儿子,她怕自己进去会惹得儿子更加恼怒,他比儿子更伤心更痛苦,但他不想让儿子看到同样悲伤的自己。她想让儿子从自己的坚强中,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让儿子摆脱忧郁沉痛的心情,所以她唯一的选择只是“躲起来偷偷的哭”。

为了儿子,她连自己喜欢的花都不侍弄了,可他依旧对生活充满无限希望,他希望他们无论如何能够好好活下去,母子一起。

这是一位将自己放低到极点的卑微的母亲。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的话包含了多少期待与惴惴不安,是什么可以让母亲在儿子面前央求一般的说话?自己放低到如此地步——为了他所爱的儿子!即便她自己也病痛缠身,憔悴至此,她也不忘来照顾儿子,“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儿子平淡毫不在乎的一句回答,已经让她充满了迫不及待的喜悦,她“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絮絮叨叨”等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却也更加突出了因儿子同意看菊花,这一转变给她带来的轻松和愉快。

可当她因过于激动开始回忆而不留心说出“跑”“踩”这两个字眼时,她“停住了”“悄悄的出去了”,她后悔、自责,为什么没管住嘴巴,她怕再次使儿子愤怒发火,她无声的默默的走出去了,只是“再也没回来”。

这是一位无私慷慨的母亲。

在生命的最后,她想的依旧是他的儿女,她不忧伤自己要失去生命,却担心儿女孤苦无依。

她希望一双儿女能“好好活”。

就是这样一位怀有深沉的爱的母亲使暴怒无常痛苦到极点的史铁生,对生活重燃希望。

我们大多数人的母亲以长者的角度来关怀我们,教育我们,呵护我们,爱我们,从史铁生的母亲身上,我们看见了细心呵护、舍己而慷慨。试问,人世间,还有多少情感能与母爱相媲美?还有那种情感,比母爱更温柔?

试问这样一位母亲,如何不叫人感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