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笔构网

2025-10-14教案

请欣赏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斯茅语:从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切入,极妙!)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斯茅语:王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课文,真正达到了以读为经,以练为纬的目的。)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板书

荷花

姿势美 陶醉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荷花,也没有条件去实地观赏荷花,缺少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搜集一些文字、图片资料,更需要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教学资源。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品赏荷花之美。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这句话。

教学时间:1课时

(为了解决这一课的重难点,特设计了创新教学方法如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以读为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让学生观看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

2、感受荷花之美。

(设计意图: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感受荷花之美。

1、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出示句子: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赶紧”写出了“我”去看荷花时的迫切心情。)

(2)体会“冒”的妙处。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冒”字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②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③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冒”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荷花的鲜艳夺目。)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①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②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③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④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⑤指导背诵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①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小结: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1、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就成了一池的荷花,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2、想象意境。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不同方面感受了荷花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荷花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里一池()盛开的情节,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自学生字词:

1.认会“挨、胀、饱”三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挨”的读法;

2.会写“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12个生字,组两个词,写在书上;

3.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

四、小组合作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交流整体感知

3.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4.交流识字方法。

五、班级展示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蹈”的第十四笔是“横折”,“佛”的第四笔是“横”

2.展示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六、质疑探究

课文学到这,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七、自悟自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检测】

1.给下面的点的字注音

挨着挨打饱胀翩翩起舞似的莲蓬

2.看拼音写词语

é huā āi āi jǐ jǐ lián péng bǎo zhàng fǎng fú

()()()()()

Yīshang Piān piān qǐwǔ qīng ting suí fēng piāo dòng

()()()()

3.形近字、多音字组词。

裳()蜻()胀()佛fó()挨āi()

常()睛()张()佛fú()挨ái()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课文梳理

1.概括内容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和。

2.理清思路

课文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颜色写到荷花的,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条理清晰,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

3.课文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和感叹?找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体会“冒”字用的好在哪里?

5.“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

6.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7.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8.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二、小组合作

三、班级展示

1.概括内容

2.理清思路

四、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学习小结】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达标检测】

1.填空

“蹈”的第十四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本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原文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的,像一个个。白荷花在这些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

3.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4.写出本课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一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

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

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

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教案点评:

从词句教学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形状及颜色的外在美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内在美,在“活”字上下功夫,即感受到这池荷花蓬勃的生机。再辅之以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通过媒播放画面,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 ”等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新课:

1、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

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

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势?

(2)“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

四、五自然段

(1)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2)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板书设计

荷花

两三片

全花骨朵

穿站舞停站冒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先写来到荷花池边,再写荷花的姿态,然后总写荷花的美,最后写作者的联想,回到再现实。因此,我认为讲本课时要抓住文章的特点,把荷花的美充分展示给学生,才会让学生明白美景才能让作者陶醉,以致于觉得自己是荷花了。

在教本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能充分欣赏荷花的美,然后图文结合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地多了。讲荷花的姿态时要把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找出来进行比较,对作者的联想,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荷花来想,体会作者的联想。

学完课文后,要让学生对文中美的地方充分欣赏,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联想是多么地重要,要学会像作者那样展开想像进行联想,才能把文章写得更具体。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7

一、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1、上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荷花》,[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喜欢荷花,现在我们就到荷花池,看看那里的荷花是什么样。

播放录像。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这一池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多美的荷花啊!老师也和你们同样的感觉。清晨,漫步在池边,闻着阵阵清香,欣赏这一池的荷花,多美呀!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什么。注意要读准字音。

2、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①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谁愿意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呀?(课文写了荷花的样子,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

3、作者不仅写了荷花的样子,还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①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读一读,也可以读给周围听课的老师。一会儿我们再交流交流。

②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表情特别美,一会儿咱们要比一比,谁读的时候表情美。

③你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等一会儿老师还会给你们机会的,看来全班同学都非常喜爱作者笔下这一池的荷花。那作者把眼前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了什么?(一幅画)[板书:画]

①(出示句子)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句子。

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画上都有什么?

③那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把课文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读一读?

⑴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⑵好在哪你能说说吗?

⑶你能像他这样也把对荷花的喜爱读出来吗?

⑷齐读。

2、荷叶就是这样一片挨着一片,挨得那么紧,绿得又是那么鲜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叶是这样,那荷花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描写荷花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

②我们想象一下,荷花还有哪些姿态呢?

3、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要画出这样的一幅画,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这不是一般的画,它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活的画)[板书:活的]

①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让这一池的荷花活起来。

②你觉得他把这荷花读得活起来了吗?哪读得活起来了?还有哪儿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生:露出破裂全都展开

③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四、领悟语感,背诵段落

1、想不想把这幅美丽的荷花图留在你的脑海里?你们先自己试着背一背。

2、看屏幕,老师把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去掉变成了填空的形式,我们试着来背一背。

3、我们不看课文,看图试着背一背。

五、总结

1、录象谈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学了课文,你能再说说现在的感受吗?

2、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我们还要学习写字。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8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知识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情感。)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从色彩和姿态体会大自然的了不起。

(2)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2、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五、书写生字。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

①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②读懂课文内容。

2.能力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情感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猜个

谜语

,看你们能不能猜到?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同学们想一下,有谁猜出来了?z荷花{

有谁见过荷花啊?请你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想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荷花”。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二、复习生字词。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词,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以下。(挤,蓬,骨,胀,裂,幅,翩,蹈,昨,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下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

三、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现在请同学们自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 “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练习:

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3.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 “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

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

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一)板书课题,读题。

(二)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一)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二)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三)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四)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一)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三)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一)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二)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

1.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

2.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

3.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