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案

笔构网

2025-10-15教案

请欣赏《人生寓言》教案(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寓言》教案 篇1

一、锁定的问题:

1、掌握本文生字生词

2、理解寓言的含义。

3、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4、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查字典、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2、课前搜集学过或看过的寓言,了解其寓意,并把题目和作者写到课本上,准备发言。

3、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4、合作交流优美的语言,并通过练习来学习精美的表达。

具体实施过程:

(一)老师生动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

问:这个故事听说过吗?是什么体裁(文体)?(是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请说出大致内容和作者。(略)

这些寓言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吗?(不是,是虚构的故事)

作者写这样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给人以启示)

结合我们听的寓言,你还可以知道寓言的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明确。(多媒体展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主人公可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创作上主要采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则寓言,看一看作者想要通过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板书课题:白兔和月亮

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

1、给下列划线注音:(包括《落难的王子》)

慷慨()禀告()厄运()折磨()行乞()险象迭生()

2、解释下列词语:(包括《落难的王子》)

慧心心旷神怡举世无双多愁善感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得失之患

学生回答后,学生纠正评价(略)

(三)请学生本则寓言。(注意语气)

1、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给一分钟时间准备,要求学生根据六要素,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学生自己解决:第一问,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第二问,用自己语言来回答。

板书:拥有月亮之前:心旷神怡、无忧无虑

对比得失之患

拥有月亮之后: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小组讨论解决: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解决。师生共同总结:从白兔得月又弃月中讲述了拥有巨大的利益公色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诫我们面对财富要在正确的认识。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不仅告诉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而且其中的语言也相当优美,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细读一至两遍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词句划出来,并把赏析性文字写到旁边。

这里老师举一例(多媒体展示):

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睛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白兔得到月亮之前赏月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的心情。“无不”,表双重否定,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觉得月亮各具风韵,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多媒体展示)

提示:

1、写出本句话的主要内容。

2、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方面、从用词的生动性或准确性方面、从人物的情感方面来分析。

学生小组先交流,然后把本组综合性分析提交全班。师鼓励性评价。略

2、问题研究

①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自己思考回答:白兔慧心未泯。)

②“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这句话中,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深意?

(自己思考回答:和兔子想比,人类慧心已泯。显示了寓言的讽刺意义)

④(辩证思维)你听说过或见过像兔子一样有得失之患的人吗?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小组交流回答,要求举例说明)

3、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课堂练习设计:(发课堂练习纸)(当堂做,当堂评讲)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_______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_______,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_______的决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_______。”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_______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给加粗的字注音。

皎洁( ) 绷着( ) 金窖( ) 险象迭生( )

抢劫( ) 未泯( ) 撤销( ) 慷慨( )( )

2、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

3、解释下边两个词语。

心旷神怡:

得失之患:

险象迭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从文中找出能反映“月亮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的语句,并指出这些语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4)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5)“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运用此句结构,联系自己学习、生活,仿造句子。

(6)白兔得到月亮必然会有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7)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患得患失心态迥然不同,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四、教学预期效果:

1、全部学生识记字词、寓言。学会根据六要素复述本则寓言。掌握本则寓言的寓意,理解对人类的讽刺。

2、大部分学生掌握1,学会感受并分析优美的语言。

3、学力较好的学生掌握1、2,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联系现实中与白兔相似的人,把握自己的人生际遇。

《人生寓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寓意。

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特点:

(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名言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

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四、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

一、温习旧知导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灵感源泉

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三、朗读哲人寓言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交流初读收获。

四、领会巧妙构思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

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也暗示了谁都有可能遭遇厄运。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比如:

(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2)当遭遇厄运的时候,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3)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

2.当厄运到来的时候谁都能够承受,并且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等)

六、辩证思维训练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深入体悟寓意)

七、拓展延伸训练

1.总结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幸运或不幸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正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2.拓展阅读《塞翁失马》(本册教材的第30课)。

(1)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积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八、放飞思绪创作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想象“我”会遭遇怎样的厄运,又将如何面对。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九、结识睿智哲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辨性为主,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

十、课后积累作业

积累一下有关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与不幸的名言警句。

《人生寓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2、能力目标:

解读寓意,掌握阅读寓读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运用文中的精美语言。

【教学难点】

寓言的启示。

【教学方式】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前演讲寓言故事。

明确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了,带有劝寓或讽刺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寓言篇幅大多简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寓言。

2、口头复述寓言故事。

3、问题设计:

⑴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⑵ 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说明了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民在获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辩证思维

是否拥有财产和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患得患失?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五、反思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你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荣誉和挫折?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六、实践巩固

1、仿写:(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划出优美语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喜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⑵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2、续写:

有一天带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说:“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会到了岸上,带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七、总结

学习寓言,我们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语言。

《人生寓言》教案 篇4

【指导思想】

1、强调理解表述的准确性。

2、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身世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正色 归属 禀告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

三、朗读

四、内容研讨

1、研讨方法:提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通过研讨,求得准确的理解。

2、问题设计:

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大家有没有不同看法?

通过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想想这一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五、语言运用

1、 独具审美的慧心。

2、 皎洁的月色。

3、 无忧无虑的.嬉戏。

4、 心旷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风韵。

7、 举世无双。

8、 一扫而光。

9、 闲适的心情。

10、 乌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险象迭生。

13、 心未泯。

六、朗读

七、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人生寓言》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寓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寓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1出示课题。2介绍寓言。3朗读。

4疏通文意。5感受语言。)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教案《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2、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寓言的讽刺意义。)

④(辩证思维)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3、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人生寓言》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寓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寓言》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找文本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寓意;

2.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计:

我依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到深,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文本联系到自身,层层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问题的设计,也非常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形式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学流程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互动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加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力度。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扩展延伸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设计这样的教案,是为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课时:

一节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示图片

师问:从此幅图,可知哪个成语?(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学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答: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师问:你们知道这个寓言的主旨吗?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的寓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也所为祸福相依。

(二)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出示一张空白的幻灯片,告诉学生:老师要送一样礼物给你们,闭上双眼,我数1,2,3之后再睁开。然后再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一堆人民币。揭示课题:人生寓言

1.分析题目:课题揭示了此文是关于人生哲学的寓言故事。

2.介绍关于寓言的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所寄寓的道理称为寓意。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四)简介作者其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主要著作有《人与永恒》《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其散文常用文学形式谈哲学,善于探索现代人精神的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五)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课文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找出文中关键词来回答。

2.这则寓言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找出这两处转折。

白兔赏月:(无忧无虑心旷神怡)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

白兔得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鲜明对比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

白兔还月:(慧心未泯)留下启迪。

1.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请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白兔那份糟糕的心情。

(六)合作探究: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七)联系实际,自我反思

师:学了本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深受启发,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屏幕显示自我反思题目。)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曾为得到什么而患得患失?

③如果你突然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你会怎么对待?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应如何审视?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课堂小结:这则寓言在平易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它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学了文章,希望同学们今后对待人生的重大问题,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活得快乐有尊严。

白兔拥有月亮之后,月的阴晴圆缺总会让它患得患失,好事变坏事了,有时坏事又会变好事。面对荣誉财富,我们要像古代品德高尚的君子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无常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拿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学习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出示幻灯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学习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八)介绍写作背景:

这篇寓言是周国平先生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他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他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他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痛。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条: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九)体味感知,探讨研究:

师问:《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的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师问:那么是不是为了坚强起来就必须寻找厄运?

不是的,而是说既然厄运已经落在了自己头上就应该顽强的挑战厄运。也许坏事能变成好事。

师问:“天哪!……”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1.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

2.“我”对王子落难而言。

3.“我”对自己遭厄运而言。是一个假设。

意义在于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最后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不需再讲了。又一次突出了它的普遍性。

(十)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的道理:

师问: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

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一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的,你知道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师问: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进行创作,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十一)拓展延伸: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有什么异同?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都是大起大落,但一篇是好事变成坏事,另一篇是坏事变成好事;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出示幻灯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弗朗西斯培根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3、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5、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6、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7、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播放灾难图片,给予视觉感观。

教师边播边解释:(饱含深沉的感情)

大地震突如其来,给灾区的人们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心灵的创伤,然而,在这次大灾难面前,中国的少年儿童所表现出的无私、坚强、感恩和团结又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

坚强----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大人们都会感到惊慌、无措,但是这些孩子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他们用坚强面对痛哭,用微笑面对灾难!感谢孩子们的微笑,给予我们勇气和信心面对这一切!

这个女学生从废墟中被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她从被挖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在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这个女学生还一边微笑,一边对大家说:“要勇敢!”

5月18日,9岁小学生刘严冰在帐篷前朗读课文。汶川地震后,四川省青川县的中小学全部停课。乔庄小学学生刘严冰请求父亲在废墟中找出课本,帐篷前又响起了读书声。

(十二)课后小结:(全班齐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