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1000字

笔构网

2025-10-15读后感

请欣赏《人生》读后感1000字(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1

不同的选择,就此有了别样的人生。

读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从人物形象的表层系统上探讨才子高加林的悲剧性,也无意对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样的深刻剖析。不要说当时社会因素的纷杂,使他失去本我,没了自我。失去本心,纵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机遇,也无法实现超我的境界。自始至终,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错过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终。由此,他的人生得以与茶具为伴,不乏“悲剧”。

“现实不是伊甸乐园,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现实条件的残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有充满着悲剧。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却不能抛开现实,以求得到现实条件下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需要摆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对于一个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人来自本我的欲望适度,会给我们以激励。而过分泛滥,则会吞噬我们的内心,失去本心,我们则是最大的输家。

贯穿《人生》,我们可以看到高加林无论是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伴随着悲剧,伴随最终撕心裂肺的失去。我自身感触颇多,跟随本心,我最大的感触则为他爱情道路的不坚守。

高加林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是这部书的主线之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才子,有才有貌,才貌双全,且文武兼备。他有理想有追求,他辛勤朴实、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注重实干。对于高加林的才能我是欣赏的,对于他事业上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他的理想和追求我是支持且有共通的。而对于他的爱情道路的选择,我却是太多话要说,但又仿佛说不出什么。

初恋是美好美丽的,巧珍美丽善良,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没有文化,却真真切切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以她充满激情且实际的方式爱着高加林,纯真无暇。被大马河川最美的姑娘深爱着,高加林感觉到了这份幸福。伴随事业上的“腾达”,他离开那片黄土地,来到城市,重逢了黄亚萍。与巧珍相比,她作为现代女性,热情开放,开朗活泼与高加林有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交谈话题。

高加林婉言拒绝旧爱巧珍,接受黄亚萍的感情。巧珍含泪答应,坚强着,豁达着,继续着对高加林不变的关心关怀。我不去想高加林于两人间面临怎样的艰难抉择,怎样的内心挣扎,我只想说他的这次抉择预示着上帝绝不会再继续偏爱他,最后爱情道路的一无所有就已经尽不在意料之外。他抛弃了曾经的誓言、约定,曾经的纯真,曾经一切的美好,丢了责任,丢了彼时的本心。

起初,我与同上帝一般、众多读者一样偏爱着高加林,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却在读完此书之后要说,才子固然讨人喜欢,讨我喜欢,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为重要,更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权利金钱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爱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这些问题显得又格外重要。

请守护我们的内心,守护本真,做真自我,才不会惧怕“步步惊心”,不惧怕做出过的选择、在做的选择、将做的选择。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2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路遥《人生》

情,两个人一起在田间地头唱信天游,两个人一起在夜晚降临时在一起聊东谈西,两个人同骑一辆自行车逛街,他们坠入了爱情的海洋,巧珍想着便可收他一生。其实刘巧珍也是对的,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那就是爱这个文人高加林。

可是有些事说变就变,生活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同时也能把现实变成梦想,高加林的二叔从新疆转业回来当了县劳动局局长,而副局长马占胜为加林私底下在县城谋了一份职业—县委宣传通讯干事,后来加林慢慢的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城市姑娘黄亚萍好了起来,一方面是他喜欢和她谈古说今,讨论国际问题,一方面他也想随她去南京工作,去更大的城市发展自己,但后来张克南的母亲不满高加林把自己的儿媳妇黄亚萍抢过去,于是向地区纪委揭发了高加林走后门获得工作的情况,于是高加林又回到了农村。

在高加林个人看来,自己是对的。但在整体的环境和巧珍、黄亚萍、张克南、德顺、高玉德、巧珍父亲看来,他是错的,他不应该抛弃深爱他的巧珍,他不应该抢好同学克南的黄亚萍,他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出身,他不应该断了根。

巧珍不希望加林离开他去城市谋求生路,她的.加林哥有文化又写的一手好文章,可以远走高飞,但走出去以后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爱她。而黄亚萍只是我个人觉得是在利用加林的心理弱点,使加林和她在一起,她心里清楚,高加林是个志向远大的人,将来随她父母去南京工作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黄亚萍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抛弃了张克南,也让加林违背自己的内心放弃巧珍和她在一起。

巧珍是善良的,无论是电影当中给人的一种感受还是路遥在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巧珍的形象,都是非常可爱,活灵活现的,不论任何一个人都是特别喜欢她的。她最大的悲剧就是没有上学,不识字。她也试图靠近自己的加林哥,也让自己的妹妹巧英教她写汉字,其中包括“高加林”这三个字

文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地点就是大马河桥,他第一次被下了教师后因不习惯体力劳动,她母亲给蒸了一篮子馒头去县城卖,由于他的羞涩不敢张口向市井那样喊叫“卖馍了”,在文化馆呆到将近傍晚时才回家,现实情况是馒头一个都没有卖,可就在这儿巧珍帮他把馒头卖了,一个也不剩,同样也就是在这儿—大马河桥,他狠心在半路抛弃了的巧珍,也就是在这儿,他又一次回到了土地。

在农村,在土地上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而在纷繁的城市之中,人性、人格会被扭曲,渴望走出农村,向往城市,又怀念农村的那份人与人之间的纯净。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3

人在年轻气盛的时候,最容易浮躁,被自己的心气儿和理想遮住双眼,将自己放大化,将理想放大化,殊不知,浮得高,跌得重!重点就在这个“浮”字,意味着你没有强有力的依靠和依托,也就是基地!高加林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家庭或贵人依扶,所以再所谓努力,也是一个人的奋斗,一个人的挣扎,走错一步,便跌入谷底,因为他没有所谓理想的“后路”。

路遥的小说总给人一种朴实中加以哲理的感觉,高原质朴的气息混着时间的打磨历久弥新。

在他用文字抽丝剥茧般展示给我们的那个世界里,有辛酸,有感动,有人性的挣扎与无奈。专属那个年代的人和事,被他用文字定格成永远,一代代传承。

高加林就是那条时代长河中渺小的一员,他一身才华却无奈没有用武之地,本安逸于普通的教师工作却被人靠关系取而代之。读到这儿,我们不由地会为他打抱不平,诸如此类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还好,有那位善良乖巧的姑娘——巧珍,将他带出了人生的低谷,重塑了他的信心与追求。本以为他们的生活就会这样平静地过下去,可上天却偏偏跟他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高加林一日之间成为了倍出风头的记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前程和地位,高加林最终放弃了一直深爱他的巧珍,选择了家世背景较好的黄亚萍。这种有名利成分夹杂的感情终究不会持久,最终高加林靠关系的事情暴露,不得不回到最初的黄土地,而巧珍,却已经成为别人的新娘……

读罢全文,一种忧伤的情绪如乌云般笼罩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高加林的悲剧,说到底是他自己一手酿成的,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个这样费尽心思却悲剧告终“高加林”呢?突然想起以前见过的一首诗:没有什么使我停留,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我是不系之舟”,这或许是许多人潇洒的.口头禅,可真正能做到“不系”的有几个呢?生活的道路上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也许你只看到那光鲜亮丽的外衣,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开启,就再也无法停息。金钱、地位、利益,甚至生命,诱惑可以将一颗纯洁的心灵瞬间侵蚀得满目疮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如果这样,也许我们的人生不会飞黄腾达,至少可以活得洒脱,活得自在。

正如书中所说:“一切毫无办法,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既然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就要活出我们的滋味。是雄鹰,就要展翅翱翔搏击风浪;是大树,就要汲取养分奋力生长;是嫩叶,就要燃烧生命奉献自然。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回程,所以才更要加倍珍惜。

人生没有回头路。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4

小说的开篇就是男主角高加林从学校回到家中,情绪非常的不佳,他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乡村做了3年的民办教师,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个长相英俊且多才多艺的老师,高加林更是想着能够通过转正成为一位正式的老师,但就在这时,他的老师职位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

也就是说,一心一意想要成为正式教师的高加林失业了,他面对的唯一出路就是跟随父母下地劳动。只是这十几年来,他努力学习,唯一的想法就是不再像父母一般与土地为伍,现如今面对突然的变故,前途一片茫然。

刚开始的一个月他睡的很早,起的很迟,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愣怔半天,在农村你做不讲理的事情大家可能习以为常,但是如果你不干活就特别让人反感。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高加林开始跟随父母下地。

做农活,高加林还做不习惯,手上磨得都是血泡,父母心疼他,不想让他在地里劳动,就让他把家里蒸好的馒头拿到城里卖掉,清高而稍显自卑的高加林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根本就开不了口。

在落日余晖中沮丧的高加林拿着一筐一个都没有卖掉的馒头回家,在路上遇到了巧珍,这个想要读书却没有读成的姑娘,喜欢有文化的高加林。

巧珍早就猜到高加林不可能把馒头卖掉的,于是在半路上等着他,然后帮他把馒头都卖掉了,其实是送给了住在城里的姨姨家。

也就是这次,巧珍鼓起了勇气表白了高加林,巧珍从很早就开始喜欢高加林了,只是那个时候高加林开始读高中,又开始教书,不认字的巧珍只能远远的关心着,而这一次,高加林又回到了村子,巧珍再也不愿意错过这次机会了。

面对巧珍真诚的表白,高加林明显是慌乱的,但也被真诚所打动,他接受了巧珍的表白,但却在冷静之后懊悔自己的冲动。

乡村生活的无聊和单调,还好有巧珍无微不至的关怀,抚慰了高加林因为丢掉教师职位而沮丧的`心情,他开始期待每天与巧珍的见面,甚至开始适应每天的劳作,对黄土地也慢慢产生了感情。

当爱情在一个青年人身上第一次苏醒以后,它会转变为一种巨大的力量,甚至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热烈的爱情也可能会使他的精神重新闪闪发光。

如果生活能够继续这般平静下去那也应该是幸福且美好的吧,只是人的心总是不甘于眼前所看到的世界,向往着出走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里。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5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秒。

在大山里面,有一个心怀大志,一心向往城市与自由的年轻人高加林,还有一个朴实善良,脑子灵光但没上过学而略显低文化的年轻姑娘刘巧珍。他们俩身边,有一群性格各异的人,加林的母亲和父亲对他宠溺,而身边的刘之本等人对他却是冷眼无视。他有着顽强的精神却被迫仅以耕地的方式去获得地位、获得在村里的尊重、获得一个正常人的称号。高加林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给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巧珍的相遇让他享受到了爱情,让他的'心不在局限于耕地的痛苦当中,而且在向现实乞求的转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恳求高加林,让他在极其局限的情况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开始得到了机会,是高明楼为他走后门找到了报告员的职位,这让他开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渐喜欢上了高中同学邓亚萍,二人开始相爱,但始终是沉醉在由仰慕组合成的恋爱感觉,缺乏自由和善良。没有这些的支撑,高加林的未来变得越来越迷茫,最后因人举报,一下子回到农民,重新开始了他的闯进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实,不在向往虚假的自由。

说了那么多,造成高加林这种命运的原因有很多,一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一种自身精神也没有的整洁的条件下,才会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后的胜利。他追求了虚假,高加林没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会目的,没有真正的爱情观。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自由,平等,和谐,富强,民主,文明,诚信,友善,法治……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这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一个农民,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他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能够活得出色,像高加林这样的文化人,更能获得出色的生活。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我们似乎从不在意,但生活中的处处体现。我们向往着衣食无忧的未来,向往一种自己做主的生活,这就是富强民主。喜欢与人交往,行为文明,这就是文明和谐。在社会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护,这是公正法治。保护国家荣誉,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是爱国敬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谐,爱国和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处在一个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我们则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应正视这种正能量,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引导我们,为我们的未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我们将会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学习,去工作,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6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青。

《人生》是我前几个月读的一本书,路遥用他那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年轻小伙高加林一年的经历,他的一年可谓是起起伏伏。

高加林是一个农村的知识青年,他拥有强健的体魄,极富文采,在当地小镇上当一位人民教师。但平静的生活被村中的大队书记高明楼打破,他利用关系将自己的儿子三星代替加林当了教师,这对加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不得不回到村里当农民。但在村里,他与村里最好看却没文化的刘巧珍相爱。因为加林的当了劳动局局长的叔父回来村里,高明楼怕得罪他叔父,又靠关系将加林送到县委大院当干部,加林随后与刘巧珍道别。加林进城后不久,就与高中同学黄亚萍相遇并热恋。但由于黄亚萍之前有一个男朋友张克楠,张克的母亲为此愤愤不平,她于是举报了高加林靠关系找工作的事。加林很快就被撤职,他有回到了农村,变回原来那个一无所有的人了。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遏制了一股愤怒的情感,加林本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普通人,但他自己却没经得起诱惑,因为一个人而背叛另一个人,到头来只是一无所有。当时中国的社会风气也不好,因为关系而得到一官半职的事情,大家都习以为常!去回望我们的一生,从小到大经历了许多挫折,也获得了许多成功。在我们的每个挫折和成功背后,我们多多少少都懂得了什么。这些挫折与成功的经历不正是加林这—生的起起伏伏吗?人的一一生不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得到经验,然后凭借这些经验换取一次次的成功,成功与失败才铸就现在的我们。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岔口,在抉择前进的方向时,要经得起诱惑,不能像加林这样迷失自我。

柳青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网络上我经常会看到一种新闻:“某官员因受贿X万被抓。”这些官员不正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受了诱惑,走错了方向,于是他们人生的很大一段时期从此就受了影响。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应是理智的,在心中建立一座灯塔,让我们在抉择时,可以明辨出哪条才是我们应走的道路。

高加林的一生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深爱他的人刘巧珍;高加林的一生又是不幸的,他由于各种因素最终一无所有。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成为高加林,在生活中要经得起诱惑,做最好的自己,让诱惑不要冲破心里的大坝。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7

人生如果选择错误,发展就会出现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该演绎的东西。

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年青的农村小伙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经历。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小学教师,他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因为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没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农村当农民,在痛苦煎熬的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没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进他的生活。内心由彷徨转为宁静。这一切因为叔叔的调回使他返回城里。同原来同学亚萍相见。亚萍与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顾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与巧珍差距越来越大。最后放弃了巧珍,与亚萍好上了。加林走后门被揭发。加林又不得不回到农村,但巧珍已成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没有农村生活体验的人,很难理解农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如果没有那份真挚燃烧的爱也无法理解他们。在路遥的文字世界里没有极度的坏人,就在于他对这个世界没有绝对恶意的猜测,而是用爱和温暖回报那个给予他生命体验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们都做了一个梦,都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梦,也都是黄粱一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俩是一样的。所以人们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乱终弃,而是这其中的矛盾与挣扎。高加林的奋斗经历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典型意义。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年,企图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从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实质上作品揭示的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高加林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个人奋斗与社会境遇的不协调、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如果加林没有和巧珍分手那么他也许会在小城里长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能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生活一辈子吗?如果加林选择的不是亚萍而是另外的一个城市女孩,那么他又会是哪样地生活呢?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理想中的美满,它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爱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会给你这次选择一个什么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郑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决择,做到不后悔。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贪多,要的是过程。就算人生“对不起”我们,我们也不要做出“对不起”人生的选择,那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我极力推荐《人生》,并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学到该学到的东西。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8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在这个世界上,我生活了十几年了,我常常思考,人生是什么呢?我们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呢?读《人生》这本书,我找到想要的答案。

路遥在序中说道,“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中的高加林就是这样的典型,他高中毕业后回村教书,然而好景不长,教师职位被高明楼的儿子挤掉了,不得不回到农村种田,忍受着精神的折磨。这时深爱他的善良的刘巧珍用她那甜蜜的爱情抚慰了高加林的伤痛,就这样,两人的恋情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高加林通过走后门到县城参加了工作,因为奢侈生活带来的虚荣心,他抛弃了不识字的刘巧珍却和家境富裕的高中同学黄亚萍恋爱。遭受到失恋的打击后的巧珍和一个老实的庄稼人马栓结了婚,与此同时,高加林和黄亚萍正处于一种罗曼蒂克式的热恋之中。终于,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的事被揭发,回到了农村,他和黄亚萍的恋情也随之结束……高加林只是在花花世界逛了一圈,最终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黄土地,但是他失去了亲爱的刘巧珍,他走错了事业和个人生活的岔道口。

刘巧珍,善良的女子,她淳朴,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她有一颗像金子般的心,她的善良之心让每一个人赞叹,她对爱情的执着让每一个人感动,她在失恋后的振作和坚强让每一个人敬佩……用刘巧珍的精神品质去踏踏实实的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我想着是这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高加林的失败给我们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一味地追求安逸和享乐而忘了自己的真实面目是错误的,轻浮带来的后果是惨重的。走人生之路最重要的就是本分、诚实、珍惜。高加林不应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他不应该为了“体面”而辜负了巧珍,他不该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而走后门,找关系。只有本分、诚实、珍惜,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岔道口中找准方向。

还有热心善良的老光棍德顺老汉,他用自己的一片爱心感化别人,用自己的生活阅历教导别人,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德顺老汉将他的毕生都献给了黄土地,先给了他爱的人们。珍惜并奉献,感恩并回报,这也是打开人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一生的成功就在于我们在岔道口面前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也要奉献。把握人生才能享受人生。

《人生》读后感1000字 篇9

人生就是这样,如此的变幻莫测,人好像总处在一个怪圈中,一个希望诞生、尔后希望破灭这不断循环的怪圈。一种希望的产生使人生霎时一片光明,似乎前路不再渺茫与难走;一种希望的破灭又使人生突然间一片漆黑,似乎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可我们也许还不能弄清楚什么才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其实仍困惑于希望的真实含义,我们不懂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追求属于我们的希望,所以在人生路上我们走的并不平坦。

高加林就是处在这个怪圈中的一分子,命运不断地戏弄着他抑或是因为他失去了人生的原则因此注定要被命运打倒。巧珍的朴实、可爱、百依百顺没能最终留住高加林,高加林离开了巧珍而投入亚萍的怀抱,高加林与亚萍的结合与其说是两个人之间旧情复炽更确切的说是高加林为他的前程而作的铺垫。高加林与亚萍的爱情远不如与巧珍的那般纯洁,他注入了地位、家庭背景、学历在婚姻中所以使得这段婚姻变得不纯粹因而禁不起考验。高加林在面对两个女人而作出抉择时,实际上是在为他的前程与人生作抉择,这种加入功利性的婚姻令人厌恶与唾弃。因为他追求着他的希望,一个飞黄腾达的希望、一个他自以为是的希望。于是他抛弃了爱他胜过爱自己的巧珍,那个时时刻刻为他前途着想的女子、那个有着杨柳般摇曳身段和粉嫩脸庞的女人;于是他走向那个城市中的女子、那个有着高学历的女子、那个有着很好家庭背景的女人。是的,他的那个希望实现了可他并不幸福,这也注定了这个不合适的希望终究会破灭的。一个有高学历的女子是否就是妻子的最佳选择?一个没受过教育但心地善良、一生无怨无悔的女子是否更佳呢?时间车轮留下的车辙向我们证实了亚萍与加林感情的脆弱和巧珍金子般的心。高加林遗弃生他养他的土地去追求城市里带来的希望,最后又在那光怪陆离的城市中绝望以致不得不重新回到原点。可桃花依旧人面全非,巧珍———这个原本是他人生的一个希望的女人早已为他人之妻了。高加林人生道路的曲折蜿蜒、他挣扎在幸与不幸的边缘,这两个女子让他欢喜让他忧让他拥有希望让他希望破灭。他诠释了一种典型的人生模式,他身上其实有着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人生可能就是这样,有很多机遇和挫折,这就要看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去迎接它们?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的诱惑,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去抗拒呢?这些就是路遥向我们提出的问题,而高加林并非结局的结果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答案。有些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可能是最适合的,他或她可能就是你希望的源头。农村的土地不一定不好只要积极向上加上党的政策,在农村这块地方也能开垦出自己的人生也能诞生出新的希望。我们拼命去追求那些泡沫般的希望却漠视身边那些垂手可得的希望,于是我们不断期盼、绝望、希望直到我们身心疲惫、悔不当初。我们都无法挣脱这个怪圈,我们束缚着自己。

或许这就是人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