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安阳市交通运输局干部付晓宇,肩负着扶贫的重托,来到龙安区龙泉镇东平村任第一书记。
记得那次,我和安阳日报记者姜蕴珍到东平村采访,刚进村就被一阵爽朗的笑声吸引,要不是村民朝着对方喊了一声:“付书记!”,我实在无法将眼前这个人同第一书记联系在一起。你看他,头发杂乱、胡子拉碴、卷着裤脚,满鞋泥巴,正在地头上举着锄头和村民边干活边热烈讨论着。就是这个看起来像地道农民的第一书记,在上任不到两年时间,就让东平这个省级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平村位于龙安区龙泉镇西南部,耕地面积1923亩,多为丘陵旱地,水资源严重短缺,是省级贫困村。
付晓宇作为市交通运输局干部,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经验老道。本想着村里的事无非就是多跑跑腿、多沟通沟通就行,可一到村里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因为自己根本就“搞不定”村民。想想一个光杆司令,面对长期以来,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家族矛盾突出、党员队伍涣散、村委会有跟没有一个样,这工作到底该怎么干?在东平村委会破旧的砖瓦房里,在昏暗的孤灯下,付晓宇确实反复思量了好长时间。“工作是从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开始的!”找准突破口的付晓宇成了村民口中把两条腿都跑细的书记,他走街串巷走访村干部、老党员,推心置腹和他们谈党性,想方设法调动起村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他带领村里的党员清理了村委会院内堆得小山一样的垃圾、修葺了房屋、粉刷了墙壁,村委会换了新模样。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村里的干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村里有事有纠纷,都会主动负责,及时解决,东平村党支部有了凝聚力。
于是要想让东平村脱贫,解决水、电、路是关键,这是付书记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然而,修路需要资金,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他奔波于市交通运输局和财政局之间,争取到了道路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于去年5月1日开工建设。群众只认干,不认说,更不认吹。建筑工地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加班加点的干活,以至于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日常休息时,他总是吃住在村,以至于儿子见到自己时竟会感到局促和紧张。然而就在道路建设的关键时刻,付晓宇的父亲因车祸住进了医院。看着父亲满头的白发,额头深深的皱纹,麻药过后疼痛的表情,他说:“那是父亲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但也是工程最关键的时刻,不能耽误!我很痛苦,我纠结了整整一晚上,我决定不请假,坚持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赶到医院照顾父亲。父亲看我熬得太辛苦,仅住了5天院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并不忘叮嘱我好好工作,不用挂念。”回忆至此,这个在遭受误解,累的嘴唇发紫却仍笑着为村民忙前忙后的'男人,已是热泪盈眶,满是愧疚。可工程不能停,夜以继日的赶工期,短短20天,就让东平村通往省道原仅3米宽的坑坑洼洼的土路竣工通车。“这不仅仅是一条水泥路,更是东平村通往幸福的希望之路!”
两年来,为了打破发展瓶颈。他协调350万元启动电力农网改造工程;协调扶持资金54万元,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引进3家企业入驻;建设了3个文化健身广场,搭建了文化舞台;成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解决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问题……“曾经‘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泥巴路,如今变成了通往家家户户的水泥公路;曾经吃水靠天、煮饭靠柴火的传统农户,如今都用上了自来水;曾经和远方的亲朋打个电话还要靠公用电话的村民,现在也用上了宽带。”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都会感叹:“这可多亏了付书记啊,才有了现在村里的新面貌!”一旁的村民张宝和一把拉着姜姐的手激动的说:“付书记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实事啊!他把俺村当成自己的家,俺村就是他的家,就算他以后走了,啥时候来这都是他的家!”。
出色源于本色,付晓宇辛勤耕耘在基层,以他的实际行动让所有华丽的词藻都黯然失色。他身体力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他一步一个脚印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虽每一步都饱含着辛酸与苦累,却从未止步;他用一心为民和执着担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作为一名突发性新闻的记者,我的手机全天二十四小时保持畅通,随时为采集新闻而做好准备。在报道期间,火灾现场、自杀跳楼、恶劣天气等等突发新闻,让我成长不少。原来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使我拥有了一位合格记者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并且对于一些突发情况的处理也掌握了一些处理方法。
记得在2014年夏天,下午四点钟我刚在单位忙完手头的稿子,就接到一个新闻线索,位于益民路附近的一个家属院,一位大约20多岁的女性,在六楼阳台墙外的空调机上坐着有轻生的念头。得到消息后,我马上赶往了事发地。到达现场之后看到,消防、公安都已经达现场,开始着手准备实施抢救方案。此时轻生者情绪比较激动,手里拿着一把菜刀,嘴里还在不断破口大骂威胁楼下看热闹的人,当时我看到这种情况后,怕她一看到摄像机情绪会更加激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于是就在一个狭小的楼房附近开始拍摄,但是由于距离比较近,最终还是让轻生者发现了我在拍摄,随后对方拿着刀开始对我大吼大叫,扬言要来砍我,这位轻生者从空调外部进入楼内,很快被警方控制。她在上车的时候,又再次看到我在拍摄,谁知那位轻生者摆脱了警方的'控制,拼了命要抢夺我手中的摄像机,就在我保护机器的同时,她很快再次被警方控制。
这件事情虽小,但是让我对采访这类新闻题材有了一定的认知,要考虑一切不安因素的发生,做好充足的把握。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3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我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来自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没错,它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这部著作讲述了这么一件事:1936年六月,这个时候的中国被喧嚣战火所淹没,鲜红的血液划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无数人妻离子散,整个国家都动荡不堪。
然而这时,时任燕京大学教授的记者斯诺,对中国的`苏区产生了很多疑惑。为了探究真相,斯诺带着种种疑惑,穿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作为第一位采访中国西北苏区的外国人,他将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展现给了世界的面前。在书中,斯诺采访了许多人:在去红都的路上,他遇见了姚以及大名鼎鼎的周恩来,还了解了一把菜刀建苏区的贺龙;在保安,他遇见了毛泽东,了解了林彪……除此以外,他遇见并采访了无数红军战士。
在作者的笔下,在毛泽东同志身上的笔墨便额外的多:在毛主席的童年里,他13岁便离开了私塾。在1910年,毛泽东与他父亲就他继续上学产生了争吵,父亲让他去县城的米店当学徒,他认为城里有好机会,但他希望在新式学堂学习,可惜的遭到了父亲的拒绝,也因此,他与父亲间互不说话。之后,在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不平之事后,他仍有着不甘的理想——革命,在一步步成长后,他终于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斯诺面前接受着采访。从毛主席那,斯诺了解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了解了其对抗日战争的看法,了解了红军的革命精神。
这本书让我们体会了红色中国的模样,感受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学习了人民战士的可贵精神。我想,这就是这部著作想让我们真真体会的。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xx,是一名记者。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那些令我难以忘怀的故事。
记者,是时代的观察者,是故事的挖掘者。我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文字传递真情。
在我从事记者工作的岁月里,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爱与坚持的力量。那是一对年逾古稀的夫妻,他们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老爷爷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老奶奶则双目失明。然而,生活的困境并没有压垮他们。每天,老爷爷都会牵着老奶奶的手,一起在小院里晒太阳,为她讲述外面的世界。他们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当我走进他们那简陋却充满温暖的小屋,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他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被这份深沉的爱所打动。我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还有一次,我采访了一位年轻的`创业者。他怀揣着梦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奋力拼搏。面对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他从未放弃。他说:“我不怕失败,只怕自己没有努力过。”最终,他的坚持换来了成功。他的故事激励着许多正在追逐梦想的年轻人。
作为记者,我有幸见证了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记者的职责,用心去倾听,用爱去讲述,把更多的好故事带给大家,让这些故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5
老师,同学们:
我是吉林日报辽源记者站的记者。到辽源两年半、30个月,我的生活轨迹构成了一个大三角:白城—长春—辽源。然而,奔走在这三地之间,我的时间表里充满了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每次和远在白城的家人通电话,我都在极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最怕儿子一遍遍地问:“爸爸,我想你了,你啥时候能回来呀?”“放心,这个周末你放学,老爸肯定在校门口接你!”“忙完手里的稿子,爸爸保准回家带你玩儿。”……每当说出这样的谎话却兑现不了诺言,我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
人生风雨路,得失寸心知。我想,儿子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我今天要讲述的故事——《我确定,这是我想要的》。
我不曾忘记,2010年腊月二十七,惦记着农民兄弟在干些啥?他们的春节怎么过?我来到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采访。那一天大雪纷飞,气温达到零下28度。在村民周海波家,我了解到周海波带着20几个村民外出务工,妻子耿春艳在家做豆腐,用豆腐渣养猪。听着一家人谈生活、谋富路,我强烈感到基层肥沃土壤孕育着最鲜活的新闻。于是,从凌晨2点半到早上8点,我和夫妻俩一起做豆腐、卖豆腐……虽然手脚冻得失去了知觉,但随着《豆腐坊一天》这篇接地气的新闻在大年初一吉林日报一版刊发,我体会到了啥才是幸福的滋味。
我不曾忘记,今年“五·一”,我带领站里两名记者放弃假期,采访辽源市奋战在各条战线的普通劳动者。当《干完工作,她直奔婚礼现场》、《等退休了,再补偿家人》等8篇稿件见诸报端后,我的眼角湿润了。是呀,不同岗位都需要有人去坚守,因为岗位就意味着责任,身在异地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烈日下,骑着摩托车采访农民抗旱场面;凌晨1点多坐火车体验春运……尽自己应尽的责任,让普普通通的工作变得高尚和光荣。这,便是我想要的。
我不曾忘记,2008年5月9日,身患重病的妈妈永远离开了人世。而那时的我,还在白城记者站的新闻采访现场,当我含着泪写完稿件,疯跑着去往车站,坐了300公里的车回到农安老家时,妈妈已经紧紧地闭上了双眼。没能见到妈妈生前最后一面,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当我无比悲痛地跪在妈妈灵前痛哭失声时,迎来的是舅舅劈头盖脸的怒骂与指责,顿时,自责和愧悔像毒蛇般噬咬着我的心。一向支持我工作的爸爸一把将我揽在怀里:“老儿子,***在天之灵一定不会怪你的。”听着爸爸的话,我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
人活世上,最难的是有人懂你,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想要的。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履职尽责做一名优秀记者的责任心。
我常对自己说:“二龙,你就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走好你的路,做好你的人。”因采访结缘,我对白城社会福利院的20几个孩子奉献爱心已经9年。每年六一儿童节,我都会来到他们身边,每当看到孩子们为我画的画,想到他们争抢着往我嘴里放小食品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幸福感,在孩子们心中,我是他们心爱的“隋爸爸”。从2012年开始,我又从微薄的工资中为白城市的贫困学生刘爽和孙天阳每人每年捐助学费3000元,其实,我自己的房贷还没有还完……在爱与善良中被感动,在感动中去宣扬并传递爱与善良。每当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幸福的脸庞时,我知道,这种放大了的爱,也是我想要的。
如今的我,仍然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一个人租房子住,周一到周五早餐和午餐吃在当地的市委食堂,周六、周日和晚餐经常是一碗麻辣烫或者是一个馒头葱蘸酱。这30个月,我回家的次数总共不超过30次,照管孩子、照顾老人成了妻子一个人的事儿。但妻子从无怨言,有时她的朋友替她“抱不平”,她干脆地说:“我家隋二龙啊,就是为新闻而生的,我习惯了。”
干新闻,是一件让我上瘾的事儿。两年来,辽源独有的东辽满族剪纸、东丰农民画,激发了我创作公益广告的热情,于是,经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16个以反腐倡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专版,陆续在吉林日报刊发,成为宣传辽源、宣传吉林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当记者,背后总好像有一条鞭子在抽打着我停也停不下来。累极了的时候,我也曾多次问自己,像这样承担压力、透支体力、熬得满头白发的活得干到什么时候?到底为了啥?而当我阅读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穆青的新闻之路时发现,“责任”二字熔铸于他们的一生。正是因为有责任,他们才表现出尊重大众、服务大众、敢讲真话的杰出品性与智慧;也正是因为有责任,他们才会穷尽一生告诉我们这些后辈:“我们的新闻是为谁服务的!”在他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这些智慧和品质,都是我想要的。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些年,我一边收获着工作上的成绩和快乐,一边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记者的声誉。“不为自己打算,不计个人得失,尽可能达到‘无我’境界。”从踏进吉林日报社大门的那天起,我就用自己的实践向人们展示着这样的境界。
我确定,这才真的是我最想要的啊!
像云朵一样,我想要锦绣的天空;像江河一样,我想要壮美的大海……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采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
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是社会的观察者,是真相的追寻者。我们用手中的笔、肩上的摄像机,记录着世间的冷暖,传递着人间的真情。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里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名叫李大爷。李大爷独自一人生活,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由于村子地处深山,孩子们上学要走十几里的山路,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十分辛苦。
当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深入采访。我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李大爷家,看到的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屋内阴暗潮湿,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李大爷见到我,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
在与李大爷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一所像样的学校,不用再每天辛苦地走那么远的路。为了这个心愿,他省吃俭用,甚至拖着病弱的身体去山上砍柴卖钱。
我被李大爷的精神深深打动,回去后撰写了一篇关于这个小山村和李大爷的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不久,一所崭新的希望小学在村子里拔地而起,孩子们终于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
当我再次来到这个小山村时,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大爷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记者这个职业的价值和意义。
还有一次,我采访了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她叫小雨,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却被病魔无情地折磨着。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负债累累。
我采访了小雨和她的家人,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许多好心人纷纷为小雨捐款,一家医院也主动为她提供了免费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雨的病情逐渐好转,她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这些故事只是我记者生涯中的冰山一角。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作为一名记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报道事实,更要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关注社会问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在记者的岗位上,用我的笔和镜头,记录更多的好故事,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3年前,我成为了一名记者。今天我站在这里,化了精致的妆容,穿着漂亮的西装,带着闪闪发亮的首饰。但其实,我们记者平时并不是这样。素面朝天、扎着马尾,穿运动服牛仔裤才是我们的本色。脚上那双舒适的鞋子,是为了让我们在每一次采访时,都能够跑在所有人的前面,跑得快一些、再快一些。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跑得那么“快”呢?因为有时候,我们,是你们的眼睛。我手上的摄像机,是安阳百万观众的眼睛。
每一个晨曦交替间,时光穿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生活得格外忙碌。但我希望,偶尔,我们都能够停下来,来看一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感受它的发展变化,体会这些变化背后的辛勤付出......
今年,作为主创人员,我参与策划制作了反映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系列报道《看见》。5月底,我采访了一个人,他叫陈俊海。
记得那天,35度的高温,在文峰区的聂村沟,我穿上了25斤重的皮衣皮裤准备下到地下的暗沟里。衣服很沉、鞋很大,我记得当时自己是歪歪扭扭地走到沟边。当脚落在泥水里时,你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往下陷的。我不会游泳又很怕水,当时我紧紧抓住带着我往暗沟里走的师傅,甚至都给他的胳膊掐出了指甲印儿。因为那时我有点紧张也有点害怕,每走一步,我都要从泥里用力地拔出自己的脚,每走一步我都会怕自己跌进泥里。当我一步一步地挪进暗沟里时,我看到了陈俊海和他的同事们。
这里,机械设备无法涉足,这些清淤工人,一人一把铁锨,就这样一锨一锨地,将污泥从暗处铲出来。百米长的暗道,每一次从泥中拔起脚,每一次用力地挥动握着铁锨的手,都让他们花费了比平时多出几倍的力气。当时我站在那儿做出镜报道,污泥就甩到了我的头发上。我到现在还记得,擦那些污泥时刺鼻的气味儿。
脏乱、高温、恶臭、蚊虫、有毒气体,每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需要工作超过10个小时。每个晨曦来到这里,每个黄昏甚至黑夜他们才会离去,比起繁华的地上景色,也许他们更熟悉的是地下的世界。当我问陈俊海,你累不累时,他说,累呀,肯定累呀,不过这脏活儿累活儿总得有人干,这城市才能变得更好啊!
从五月到九月,黑臭水体治理高峰期曾有1600余人加班加点、凝聚一心,参与到了这场全市的整治攻坚战中。共清理河道49.57公里,清理淤泥、垃圾75万余立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以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演播厅来说,它大概有7200立方米,而75万立方米,就相当于104个这么大的'演播厅。
每当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你付出。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因为是一名记者,所以我才能看到很多普通人看不到的那一面。
夜晚,当我们吃过晚饭,与家人一起出来散步,欣赏城市美轮美奂的夜景,感慨于生活的美好之时。也许,你不知道,曾经有多少位工人师傅,像蜘蛛人一样飘飘荡荡地被吊在空中。王师傅从事高楼装灯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他也会说:“在这么高的地方装灯,说不怕是假的。二十好几层的高楼,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会看得头晕。最怕的就是刮大风的时候,被吹得摇摇晃晃,即使腰上套着绳子,但这心里还是慌啊。”
一栋约30层的建筑,需要安装四五千盏灯,五六万个灯点。当这些灯点被点亮后,我觉得它们美得胜过天上的繁星。而从事这份工作,注定王师傅他们要长年累月承受风吹日晒、雨打冰冻。但他们像一盏盏灯,站在城市的飞尘里,尽力照亮别人,默默奉献自己。
每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都在奋力前行;每天,我们也都在影响着这座城市。因为有无数人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尽职尽责,才推动着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随着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市的城建工作已经走上了快车道。城绿了,景美了,生活也更舒适了,美丽安阳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作为一名记者,一定是裤脚沾满泥泞、内心充满温暖和正能量并且不断向前奔跑的人。我希望,我能带着大家去看见这个城市的变迁,去看见不同的冷暖,去看见细微处显现的正能量,去看见平凡静默中蕴藏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