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笔构网

2025-10-17教案

请欣赏《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七星瓢虫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大胆用油泥进行团圆,压扁和做花纹。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七星瓢虫的图片。

2、油泥、勾线笔、绿色叶子卡纸等人手一份。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语引题。

1、教师: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最怕它、棉花最欢迎。小朋友,猜猜它是谁?

二、出示图片,观察瓢虫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虫是什么样的?

2、身体上有什么样的花纹?

3、七星瓢虫的腿是什么样的?它有翅膀吗?它的翅膀是什么样的?

三、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探索泥塑七星瓢虫的方法。

1、用油泥怎么做七星瓢虫呢?身体怎么做?

2、身体上的花纹怎么做?脚怎么捏呢?要是我想捏一只飞起来的瓢虫怎么捏?

四、幼儿自主探索泥塑七星瓢虫,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试一试用油泥捏出你喜欢的七星瓢虫吧!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你是用什么方法泥塑七星瓢虫的?

2、瓢虫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捏出来的?

3、你的七星瓢虫在干什么呢?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2

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七星瓢虫的特征,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

2、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介绍,丰富昆虫的知识。

准备:

1、七星瓢虫若干只;

2、关于七星瓢虫的视频短篇;

3、七星瓢虫的图片组合。

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七星瓢虫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谁认识它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片,请幼儿说说七星瓢虫的特点。

2、教师出示七星瓢虫的实物,让幼儿观察说说七星瓢虫的特点。

3、幼儿自主相互讨论。

4、通过观看视频短篇,让幼儿了解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

三、结束部分

师总结:七星瓢虫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四、延伸活动

现在,我们去户外找一找七星瓢虫,去观察一下它们是怎么工作的。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懂得背上有七个斑点的瓢虫是七星瓢虫,它们是益虫、有些瓢虫有十二个斑点或者二十八个斑点的瓢虫是害虫。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形纸剪贴成锥形。

2、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剪刀、双面胶若干,画有树叶的图画和画有纵向格子的游戏纸若干。

2、每个幼儿《快乐手工》一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步骤图制作的先后步骤来完成作品。

1、先剪出七星瓢虫头部和身体的轮廓。

2、在裁剪处剪一刀,提醒幼儿别剪太深。

3、在粉色粘贴处贴上双面胶,注意粘贴的边缘要对齐,贴紧,压平,帮助幼儿掌握内贴的粘贴方法,教师巡视给予动手能力弱的幼儿适当帮助。

4、展示作品,相互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教师给予表扬。

二、七星瓢虫是益虫

1、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它们住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2、小朋友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瓢虫?

3、教师小结:背上有七个斑点的是七星瓢虫,它们是益虫。它们喜欢住在植物从中,捕食麦蚜,棉蚜,桃蚜等害虫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被称为“活农药”有些有十二个斑点或者二十个八斑点的瓢虫是危害植物的害虫。

三、七星瓢虫游戏

1、把七星瓢虫放在桌子上,吹气让它前进,到达有害虫的叶子上消灭害虫。

2、分组让幼儿将瓢虫放在1—10的格子上,以石头,剪子布前进一格,比一比谁先到终点。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手工课,总的来说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得很好,基本都能自己按照步骤图来完成作品,也能懂得七星瓢虫是益虫,就是在延伸游戏的时候,我选择在室内进行,没能让幼儿自主的发掘幼儿的玩法。我应该把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玩法。

小百科:七星瓢虫(学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瓢虫科、瓢虫属昆虫。成虫体长5.2—6.5毫米,宽4.0—5.6毫米;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一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左右两侧各有3个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个更大的黑点;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斑;体腹及足黑色。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秋天里有许多昆虫,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喜欢去寻找,他们边找边议论着。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回家去找找瓢虫的资料,了解一下瓢虫。随着孩子们的探索,他们知道了瓢虫家族中种类繁多,有益虫与害虫,主要看它们的翅膀上的点子。我觉得可以通过数翅膀上的点子瓢虫家族中的益虫与害虫,帮助幼儿与提升这方面的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此活动主要让孩子们了解瓢虫家族中的益虫与害虫,并能运用先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数数分辨。同时在接着数的基础上,让幼儿来分辨哪只瓢虫是益虫,哪只瓢虫是害虫,激发幼儿保护益虫的情感。接着还利用游戏"赶害虫",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与保护益虫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进行9以内的数数

2、了解瓢虫有益虫和害虫之分

3、能够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争的乐趣

环境创设:

大树背景图、背上有6~9个不同点数的瓢虫若干。

活动流程:

一、认识七星瓢虫

1、教师出示大树妈妈图片:你们看这是谁啊?(大树妈妈)哎呀,大树妈妈怎么不开心,在哭呀!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树妈妈身上有好多的小虫)哦~我来问一问大树妈妈是为了什么哭啊:"大树妈妈,你为什么哭呀?"大树妈妈说:"我的身上有好多害虫,咬得我可疼了。小朋友们,快点帮我把益虫留下来,把害虫都赶走,救救我的树叶宝宝!"哦,原来大树妈妈的身上有好多的害虫在咬它,怪不得大树妈妈哭得这么伤心呢!那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大树妈妈抓害虫好不好啊?(好)

2、教师:每个小朋友去抓一只害虫下来,看一看,数一数你抓到的瓢虫身上有几颗星,然后跟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怎样的方法数出来的?

3、教师:看到一只瓢虫,可以先数数它的半边背上有几颗星,然后接着数另外半边,数完全部的星就能分辨它是几星瓢虫了。

二、教师

1、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只瓢虫,可是哪些小朋友手里的是害虫,哪些小朋友手里的是益虫呢?让老师来告诉你们:瓢虫有很多种,按它们身上的点数来命名,身上有七颗星的叫做七星瓢虫,有八颗星的叫八星瓢虫,有九颗星的叫九星瓢虫。寻找七星瓢虫时要先数一数瓢虫身上有几颗星,只有身上有七颗星的才是益虫。

2、我们再来数一数你手上的瓢虫有几颗星,如果是七星瓢虫就把它们放回大树妈妈的身上,如果是害虫就赶快扔到老师的小篮子里面来。

三、游戏:赶害虫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并讨论:幼儿分两队竞赛,用接力赛的方式赶走害虫,每个人赶走一个害虫(将害虫贴在旁边),接着回到队伍里拍后面一个小朋友的手,后面的小朋友再继续去赶害虫。比比哪队找得最快最准确。

2、比赛结束,先自己队的小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不小心被益虫也赶走了。教师记录得分,发放五角星。然后两队互查赶走的瓢虫中是否有益虫(七星瓢虫),如查出对方找错一个则把对方的一颗五角星转移到自己的队伍,在自查、互查后,为两队分别记下应得的五角星。

3、教师:树上剩下的瓢虫中还有害虫吗?(以抢答方式"赶"害虫)找对一个加一个五角星。

4、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很棒,帮大树妈妈把害虫都赶走了,特别是X队的小朋友,又快又准确的把大树妈妈身上的害虫都赶走了。以后我们看到了七星瓢虫能不能伤害它啊?(不能)

四、 延伸活动

1、将幼儿用书投放到区角活动,让幼儿找一找七星瓢虫

2、幼儿操作幼儿手工《七星瓢虫》,制作一只七星瓢虫,贴在果树上,保护果树。

自我反思:

首先,本堂课我设计了请幼儿在树上每人抓一只瓢虫下来,然后数一数的环节。由于考虑的不够周详,幼儿在抓瓢虫的时候,造成了比较拥挤的场面。

在请幼儿数一数瓢虫身上有几颗星的时候,幼儿们基本可以做到数清楚瓢虫身上的星,并且用比较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是如何将瓢虫身上的星数清楚的。在这一基础上我又教幼儿一种 "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接下来是游戏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排在比较后面的幼儿由于等待的时间过长而造成了分心的情况,导致游戏没有在我的预想中完成。但是最后还是能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和竞争的乐趣。

从目标的角度上来说,幼儿能初步的掌握"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也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合作和竞争的乐趣。但是对于益虫和害虫的区别上,幼儿还不是很了解,还有待加深印象。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在认识瓢虫以后学会儿歌,巩固所学知识。

2.进一步知道瓢虫的特征,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了解瓢虫与农作物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使幼儿懂得儿歌的诙谐幽默之处。

教学准备:

七星瓢虫图片,玩具两个

教学过程:

1.咱们小朋友上次认识了瓢虫,哪个小朋友能讲一讲七星瓢虫长什么样子?(找幼儿讲述)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七星瓢虫是不是和咱们小朋友说一样?(看图片,幼儿观察,导入活动)

2.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是半球形,穿了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第二对翅膀是透明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飞的时候才能看见。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背上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它飞到菜园里,棉田里去抓害虫,爱吃蚜虫,是益虫。”(巩固复习)

3.听教师读儿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七星瓢虫》,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附:儿歌:七星瓢虫

小瓢虫,真美丽,身上穿件花花衣。

数数它有几颗星?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瓢虫,真卖力,一飞飞到棉田里,

专抓蚜虫当点心,乐得棉桃笑眯眯。

4.各种形式引导幼儿记忆,如齐背,分组背,小组比赛等等,激发幼儿背诵兴趣。(可找幼儿扮演瓢虫)

5.游戏,边背儿歌,边与玩具七星瓢虫做游戏。

6.背着儿歌去户外寻找七星瓢虫。(结束活动)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6

近期在园内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执教了一个中班美术活动《七星瓢虫》。这个活动来自主题《生活真奇妙》中的一个泥塑活动,我把它延伸为绘画活动。

活动目标是1:引导幼儿了解七星瓢虫外形特征,大胆添画,提高想象力;2:尝试用渐变色来丰富画面。

活动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猜谜语直接引出活动主题-七星瓢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外形特征并在细节上加以强调,使幼儿对其印象更深些;第二个环节我采用了边念儿歌边范画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和孩子有个互动,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但这个环节我处理的还是略显仓促,以致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活动第三个环节,我请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画面,请幼儿想办法让红绿这两种颜色变得多起来,因为幼儿在“毛毛虫爬呀爬”活动中对渐变色以有所了解,所以没有给予更多的讲解,以致有的.幼儿一时没明白,从这一点我也认识到这个时候老师问话的明确性、引导性就特别重要,还需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与积累。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画面的布局和均匀地涂色。

2.区别同种色中颜色的深与浅,尝试对比配色。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瓢虫

2.蜡笔,浅绿水粉色,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照片:七星瓢虫

1.这是什么虫?(七星瓢虫)

数一数这个瓢虫身上有几个小圆点?长在哪里?

(有七个圆点,左右翅膀上各有三个圆点,中间一个大圆点,左右翅膀个一半。)

2.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什么地方是红色?

(头部、触角、圆点和六条腿是黑色,翅膀是红色。)

3.知识讲解

瓢虫一家有许多的种类,要从那些圆点上去分辨,有一个圆点的是一星瓢虫,有七个圆点的是七星瓢虫,没有圆点的是大红瓢虫,他们都是益虫。

二、讲解与绘画

今天,我们来画瓢虫,要把圆点画准确。

1.分辨深浅色

(1)瓢虫生活在叶子上,瓢虫是小小的、红色的,叶子是大大的、绿色的,很美丽,在图画上只有大红和翠绿,颜色太少,怎样使这两种颜色多起来呢?

(2)出示:大红、朱红、橘红、粉红,这些都是红色,都能给瓢虫涂色。

(3)绿色也有深绿、翠绿、草绿、粉绿。

2.绘画要求

请这些不同的红色和绿色来帮助我们,把七星瓢虫画得更美丽。

3.幼儿作画

(1)注意瓢虫造型,认真判别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身体两边各三条腿,头部和尾部没有腿,提醒幼儿注意黑点的数量和对称。

(2)引导幼儿按画面已有的瓢虫的大小、位置确定画面安排,考虑是否要增加,如要增加,画在哪个部分使画面平衡?

(3)用黑色蜡笔画好轮廓、涂好黑色后再去涂水粉色。

(4)先用红色水粉色涂瓢虫的翅膀,鼓励幼儿选用各种红色,并注意画面上的深浅配合。

(5)最后用绿色水粉涂画叶子。

三、引导幼儿评价

画面上是不是都是益虫?哪些地方深浅配合得特别好看?用的是什么颜色?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在认识瓢虫以后学会儿歌,巩固所学知识。

2.进一步知道瓢虫的特征,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了解瓢虫与农作物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使幼儿懂得儿歌的诙谐幽默之处。

教学准备:

七星瓢虫图片,玩具两个

教学过程:

1.咱们小朋友上次认识了瓢虫,哪个小朋友能讲一讲七星瓢虫长什么样子?(找幼儿讲述)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七星瓢虫是不是和咱们小朋友说一样?(看图片,幼儿观察,导入活动)

2.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是半球形,穿了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第二对翅膀是透明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飞的时候才能看见。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背上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它飞到菜园里,棉田里去抓害虫,爱吃蚜虫,是益虫。”(巩固复习)

3.听教师读儿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七星瓢虫》,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附:儿歌:七星瓢虫

小瓢虫,真美丽,身上穿件花花衣。

数数它有几颗星?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瓢虫,真卖力,一飞飞到棉田里,

专抓蚜虫当点心,乐得棉桃笑眯眯。

4.各种形式引导幼儿记忆,如齐背,分组背,小组比赛等等,激发幼儿背诵兴趣。(可找幼儿扮演瓢虫)

5.游戏,边背儿歌,边与玩具七星瓢虫做游戏。

6.背着儿歌去户外寻找七星瓢虫。(结束活动)

《七星瓢虫》幼儿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秋天的虫子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带有颜色的瓢虫,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孩子平时的绘画中发现,幼儿涂色不均匀,力度不够,而且同种色深浅对比涂色的经验缺乏,因此开展了本次活动《七星瓢虫》。力图提高与丰富这方面的技能与经验。提高孩子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特征,体验秋天之美。

2、区分同种深浅,尝试对比配色。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例,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这是什么虫?数数它身上有几个小圆点?几个大,几个小?长在哪儿?

小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什么地方是红色?

二、分辨深浅色

1、瓢虫生活在哪儿? 怎样让叶子和瓢虫的颜色丰富点呢?

2、引导幼儿找出颜色深浅的蜡笔(红色和绿色蜡笔)。

三、幼儿创作

1、 瓢虫的造型幼儿能否表现出黑点数量、腿的方向以及对称。

2、 能否注意画面的深浅配合。

四、引导评价

哪些地方深浅配合比较好?

活动延伸

瓢虫是不是都是益虫?

活动建议:

能够启发幼儿想象创作:在背景添画上,不要注重强调深浅配合,而更应该引发幼儿想象瓢虫生活的环境,添画些叶子和草地等等,这样作品更丰富,更美观。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也很重要,我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活动无论是欣赏讨论或者是示范讲解,都凸现了瓢虫特征,什么地方是红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以及有几个大小的圆点等。因此从作品中看,幼儿想象力丰富效果不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