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1
打开雨果的《悲惨世界》,泛黄的扉页已有残缺,但浓郁的书香依然扑鼻而来,我追随它的脚步,走进了那个悲惨而有幸福的世界。
主人公——满脸胡子,力大无比的冉·阿让经历了长期的牢狱之苦,当他终于获得了自由却衣食无着,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他时,一位贫穷的主教却给了他平等、关爱与心灵上深深的安慰,让冉·阿让一次又一次在出狱后迷途知返,走上正义、善良之路……芳汀的小女儿柯赛特因母亲无钱抚养被寄养在贪婪丑恶特纳第夫妇家,芳汀死后,珂赛特被百般折腾,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与恐惧之中。正在这时,那位叫冉·阿让的人不断帮助这个陌生的小女妖,尽可能的给她以人间的温暖与纯真……当法国发生了变动,珂赛特深爱着的.一位青年马吕斯可能会在参加革命战争时战死,也是那位叫冉·阿让的人几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的幸福生活……冉·阿让,虽然是一个苦役犯,却在主教大人的感化下,成为了一名勇敢、正义、善良的勇者。太多太多的感恩,一言难尽。
虽然我知道,我并不能像主教那样伟大,也没有那样的心胸,不能非常慈悲仁爱。但我也在努力用善良和真诚回报世界。说句大话吧,我想让每一个人都快乐,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倾心相待。“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2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这篇《悲惨世界》在法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其精妙绝伦的文学手法,和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是因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问题、抨击了那个时代社会及人的无情与冷漠,并提出了超越那个时代的未来美好世界蓝图。
在《悲惨世界》一书中,雨果通过描写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一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状况,揭露了当时社会中辛勤善良的劳动人民却受尽歧视和压迫的不公平命运;同时雨果还在作品中揭露了当时残酷不公的法典和秩序,谴责了那些安于现状和铁石心肠的市民在面对处于困境中的其他人时的那种袖手旁观的冷漠态度。本书中具有很强的批判性,雨果通过这样的作品来呼吁整个社会能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爱,不要让这个世界在那样悲惨下去了。
小说的主人公本是一位善良正直的市民,然而仅仅是因为生活所迫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了5年牢狱,倔强的他认为自己不因受到这样的不公正待遇。但申诉无望,反而因多次越狱被改判为19年。最终,无情的现实打破了他对社会的期望。更为可怜的是,在熬过了19年的折磨后,社会的黑暗仍然没有放过他;出狱后因入狱的经历使得他遭受了几乎所有人的`歧视,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在绝望之时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米里埃主教。在主教的影响下,他改变了自己,拥有了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且在生活上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在自己得到了救赎后,冉阿让也想去帮助别人,可惜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却都被认为是不怀好意。
这是那个社会的悲哀,冉阿让在经历了19年的牢狱之灾和社会歧视后都能选择原谅、宽容,用仁慈的心去帮助别人,但那些冷漠的市民却因其犯过一次错就否定其的人生。有时候,人犯错不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被逼到了黑暗的角落。
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冉阿让背着在身负重伤的青年人马里尤斯在下水道中行走。在途中他遇到了认为他杀人越货的拐子德纳第和奉命捉拿他的警探沙威二人。但他始终坚持镇定,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最终成功把马里尤斯送到了其爷爷家。而沙威也终于被其高尚的行为所感动。
以一般人来看,冉阿让完全没有救马里尤斯的必要,因为他不仅是勾引其女儿的不良青年,而且他是自愿参加学生起义。但他毅然地决定扛起这个青年人,在下水道中缓缓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他忘记了自己曾是一个苦刑犯,忘记了当时的环境。一个老人,为了救助一个青年,甚至是一个以往厌恶的年轻人,他义无反顾地深入险境。而且在他帮助别人时,仍受到了别人的误解与鄙夷;他却只是微微一笑,用自己无比宽阔的胸襟包容宽容了所有人,坚持着救人为首位的原则走到了最后。这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人!做一天的好人容易,做一年的好人也不算难,但在饱受黑暗摧残后仍能恪守本心,坚持做一辈子的好人的难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一个人若能拥有这样高尚的灵魂,回报给他的本应是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社会的黑暗、时代的动荡、人心的冷漠终究是没有让我们看到那个我们想要的结局。在冉阿让晚年,只是因将自己的身世讲出,他便又一次受到了社会的排挤,甚至是他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也不愿意相信他而选择远离他,最终抑郁成疾,孤寂而亡。
冉阿让身上的善良与博爱正是雨果所想表达的,身处动乱时代且有着世界最悲惨经历的人都能有这样一颗博爱的心,甘愿舍弃自己安慰而去帮助他人。他难道不应该受到同样关爱吗?倘若我们的世界上能多一份爱,少一份冷漠,未来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回报。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3
“在种种艰辛和逆境中,他不断地完善自己,为贫穷和值得同情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悲惨世界》的结尾,冉阿让和这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别了。但是,本性并不坏的冉阿让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我手捧着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津津有味地看着:失业工人冉阿让因为生活贫因,偷了一块面包,被抓住监狱,他因多次逃狱,延长刑期。出狱后,冉阿让受教主的感化立志从善,他对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毫无所求,对犯了错误的人宽宏大量。终于他当上了事长。然而,历尽种种曲折又被抓进监狱……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读不下去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冉阿让也不例外,为什么,人们就不能像米里哀教主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的过去呢?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人生必经之路,我们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犯错误的人身上,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把心放宽一点。
这时,我不禁联想到自己。记得那次去小姨家,我看到了小姨家的电视机上摆放着两只闪着银光的水晶天鹅摆设,觉得非常有趣,便伸手从电视机上取下来。“嘭……”水晶摆设竟然让我打碎了,当时因为没人在家,我以为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了,可是,这件事却被妈妈知道了,他拉着我,非要我和小姨道歉,妈妈把我拉到小姨跟前,要让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小姨:“我…我…,小姨,对不起!”我低着头,不敢望小姨。“怎么啦?”小姨摸了摸我的头问,这时,我已经落泪了,眼泪不由地流下来。小姨知道了这件事后,并没有骂我,还表扬了我勇于承认错误是个好孩子……我又再次落泪了,我被小姨的'那颗宽容的心所感动了。
感动是什么?感动是心灵深处涌起并波动全身每一条神经的震颤,是心弦在真善美的弹拨下奏出的美妙音乐,是平静的情感之湖投进一粒石子泛起的阵阵涟漪,是心与心的感应,是绚丽多彩的人性之光。我不正是被冉阿让,米里哀教主、小姨这些人物所感动吗?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4
《悲惨世界》是法国维克多·雨果的一部传世之作。在暑假我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强烈的感动在心中油然而生。冉阿让从苦役犯变成一个品格崇高的人,这是一段多么艰辛而伟大的历程啊!
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她的童年没上过学,成年后做了热心的园艺工人,帮助穷苦的姐姐抚养着7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辛。一年冬天,家里饥寒交迫,冉阿让又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冉阿让偷了一块面包,被判4年徒刑,因4次越狱,又被判了15年徒刑。从此便开始了19年的苦役犯生涯。
19年,冉阿让的眼睛逐渐干涸,心灵也干涸了。出狱后,冉阿让因为一张黄色通行证而遭到排挤,他在法律上自由了,却被社会和身份所束缚,成了无依无靠的人。当冉阿让在灰暗心理的促使下偷走银器时,米里哀主教并没有惩罚他,而是将银器连同两个烛台一起送给了冉阿让,教主真诚而恭敬的招待冉阿让,使冉阿让坚硬的心第一次感到温暖与光明。主教的仁慈一点点的感化了冉阿让,使冉阿让弃恶从善,开始新生活。
当烛台照射出光芒时,爱的光芒也照进了冉阿让的心里。受到感化的冉阿让丢弃了心中的黑暗,冉阿让像米里哀主教那样用最诚挚、和善的心灵去对待每一个人。他开设工厂,将万千人从生活的窘境里拯救出来,他接芳汀入院治疗,将珂赛特救出魔爪,他独自抚养珂赛特长大,将她教育成一位善良的'女子,他释放折磨自己的沙威,用宽容感化了一颗如石头般坚硬的心,他不顾安危,将受重伤的马吕斯救出战场,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选择自己承担痛苦......冉阿让每一个善良的举动,每一次承担的痛苦,都深深的感动着我,让我去思考,去回味。
冉阿让是平凡的,然而,他用平凡铸就了伟大,毫无保留的展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如果没有冉阿让,将有多少生命陷入困境?将有多少悲剧重蹈覆辙?为什么冉阿让会有如此惊人的蜕变呢?我想,正是因为他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动去报答米里哀主教曾带给自己的温暖,并将这份感恩之情储存在心灵最深、最柔软的地方,再用它们来温暖整个世界。
当我了解了冉阿让的一生,走进他用生命谱写的篇章时,我感受到了他用爱与感恩带给整个世界的最美的祝福。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真挚而感恩的心,就会拥有永恒的爱的赞歌!爱是如此伟大,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爱,让我们用爱去点亮自己的人生!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5
要问可曾有一本书让你震撼到掩面痛哭?我的回答是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
有人说:你对生活的冷暖认知越多,《悲惨世界》就越能让你热泪盈眶!这也就是我读这本书时最大的感触,不知要看尽世间多少的人情冷暖才能读懂雨果的《悲惨世界》,有时候在读的过程中,那种悲恸随即而来,无以言表,内心却无比清醒――我要带着同情去看待这个世界,哪怕它美好的无所漏洞,哪怕它满目疮痍。
生命不能承受之苦,人性不能承受之痛,《悲惨世界》中全都彻彻底底地表现出来了。然而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让瓦让坐了19年牢狱之后,用他的善意将复仇之路转变为自我救赎之路。是啊,自我救赎之旅道阻且长,可有人真正的做到以德报怨,善待世间。让瓦让只不过是为了姐姐的几个饥饿的孩子偷了块面包,便被抓去蹲了牢狱,那19年的苦役生活,让他忘记了自己是否还有亲人,是否能像个正常人生活,在米埃里教主的教化下,他开始自己的救赎之路,用自己的能力帮助穷人,残疾人,替病人付疗伤费,只要是能帮助别人的他都做了,成为市长也是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做到的,无奈于社会的黑暗,他太过于善良,以至于又沦为人人弃而远之的苦役犯、在逃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的心灵一次次的遭受到重创,可从未抱怨过,仍想着在芳蒂娜面前答应的帮她赎回女儿,是的,这个可怜的老人遇见了他生命中的天使――珂赛特,他将他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女孩子,她陪着她成长,和生活战斗,好似那些悲惨的事也随着这短暂的幸福能消失。他太善良,遇到抓他的警察雅伟尔被绑时,竟没有想过杀掉他,居然以德报怨,救了他。让人难以相信,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善良,原来一个人的善良竟能带来巨大的灾祸。不管你曾做过多少好事,但被大多数人记住的是你犯过的错,不会有人因你拯救了世界而感动,却因你的犯错将你驱逐,我看到了人性的可怕与悲哀。
纵然生活中再黑暗,还好尚有一丝人性之光。让瓦让在扶养珂赛特的过程中,感受到无尽的爱与美好,我想这也该是命运对他善意的馈赠吧,他从入狱那一刻起就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侄子外甥,没有老婆孩子,没有父母。他感受不到被人陪伴疼爱的滋味,但在珂赛特那里他都找到了,这是他最幸运的一处。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6
之前看了电影《悲惨世界》,被里面的人物形象、人物经历深深打动。最近,我阅读了雨果的原著(被翻译后的)。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心中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人生历程啊。
此书的主角——冉阿让,童年时没有上过学。成年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纯朴、热心的园艺工人,帮助他穷苦的姐姐抚养着7个可怜的孩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让实在是找不到活儿干了,家里饥寒交迫,一点面包渣儿都没有,于是冉阿让便在一个面包店里偷走了一个面包,但是不幸的是,他被人抓住了,判处了五年苦役!冉阿让在监狱里备受凄苦,终于,不堪忍受监狱之苦的他,试过四次逃跑,却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到了出狱的时候,冉阿让耳边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你自由了”。但是,一张黄纸通行证,究竟通向什么自由。冉阿让虽然释放了,但却因背负罪名,找不到住处。冉阿让变得仇视法律,他开始放弃了这个社会。就在冉阿绝望的时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晚他在主教家里留宿,然而当主教熟睡的时候,冉阿让竟然想要杀了他,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器,后来主教宽恕了他,将他放走了。卞福汝主教一点点的感化了冉阿让,使冉安让开始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冉阿让在主教的感化下,开始恢复人性,之后还当上了市长,成为了富翁的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诲,他开始热衷于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乐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滥判无辜,再度成为了阶下囚。但他仍然将教主的恩惠牢记于心,他出门时往往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却空空如也。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但社会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最终在孤寂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著作中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的还有这么几个小故事:说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整个车子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有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冉阿让,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正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还有一位老人,他只因长相像冉阿让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再一次犹豫了,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让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况且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市长”,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时候,他竟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此他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了那个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为了实现一个可怜的妓女芳汀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的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汀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酮——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诺,最终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读完这本书,感动之余,我突然感悟到:原来在那样一个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温暖啊!尤其不能让我忘怀的是:当革命的起义者安灼拉发现了黑暗政府的忠实走狗沙威,让冉阿让杀掉他时,冉阿让却为他松了绑,放走了他。对此,我即敬佩又疑惑。沙威的追踪使冉阿让东躲西—藏,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什么不借此机会除掉这个罪恶的人呢?直至读到最后:沙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识到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并不是他所维护的,在善与恶的冲击下绝望的跳江自杀,我才明白,他是在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7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有些人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这句话很确切地诠释了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塑造的人物冉阿让的所作所为。
冉阿让一生都很善良吗?并不是的',他曾经是个被人嫌弃,凶残却孤独,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那是因为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冉阿让为了让可怜的姐姐和7个孩子吃上一口面包,而走上了犯罪之路——到一家面包店,偷了一块面包,并打碎了一块玻璃。
就这样,只因为一块面包,他被判了5年刑。在这5年中,他多次越狱,又加判了19年苦役。而他越狱,只是为了想快点见到姐姐和7个孩子。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他,可能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很快就会撑不住了。这时我越看越感到愤愤不平。但是除了那些犯罪分子,还有许多是令我憎恨的,就像雨果在自序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世界上的愚昧和贫困。
监狱中那可怕的处境,使冉阿让这颗心上多了一条伤口,也留下了一道伤疤。终于熬了19年,他出狱了。但只因为他坐过牢,许多人都不愿意待见他,在他情绪低落到人生谷底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一个善良的主教帮助了他,用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最终使冉阿让成了一个善良的人,并且将爱传递给别人。
世间的一切不幸,作家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尔、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有代表性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
《悲惨世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当我们享受别人的关爱时,别忘了用爱去滋润心灵。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8
服刑19年的重刑犯,为什么能在一瞬间洗净了他罪恶的灵魂?当他的死对头面临死刑的危险时,他为什么会宽厚地救了他一命?为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过警方的重重追缉,代她找到终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问正是《悲惨世界》为你留下的谜题。
生存在“善与恶”的永恒主题中,《悲惨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 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有了这种爱,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爱的化身,他的宽容、仁慈,使冉阿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让救过的老人不也是充满着爱吗?他知恩图报,当冉阿让身处绝境时,帮助他度过了危险。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现实生活中,爱也是到处可见的。博大的母爱,慈祥的父爱,同学们之间的友爱……
曾经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故事发生在越美战争时期。一位美国记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赏他所拍摄的照片,猛然间,他发现有一个女人倒地的姿势不同于大多数人顺着脚步的惯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这位记者在惊讶之余仔细端详辨别后,发现她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儿;如果她往前扑倒,就会压伤婴儿;往下蹲则不但压不着孩子,而且还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遮挡身后飞弹的屏障。这位母亲在中弹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惯性,收住狂奔的脚步,做出保护孩子的最佳姿势——这是多么悲壮的母爱啊!当她的孩子遭受肉体或灵魂的灭顶之灾时,她却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我歌唱母爱,歌唱这无与伦比的至爱!爱或是一句亲切的问候,或是严厉的责骂,或是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爱或许还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冉阿让死了,他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然而在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用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
《悲惨世界》读后感 篇9
这是爱人磊在墨兰书社500人的群里的分享稿,全文附上,也是想鼓励这个标准理工男开口分享的勇敢和勇气。
我与经典结缘,还是因为爱人参加了墨兰书社后,一直想让我开口读书,但是作为一名标准的理工男,我对小说经典一直有偏见,总感觉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离我太远,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做些实际的事情!
直到陈霞老师给我们三个男书友提及,作为男人最应当看的经典是《悲惨世界》,并郑重其事的给每人赠送了一套沉甸甸的《悲惨世界》,我才第一次郑重其事开始了经典阅读之旅。
我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端坐在书桌前,与书中人物相会,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爱恨情仇,我时而为苦役犯冉阿让的苦难人生牵肠挂肚;时而为芳汀的悲惨遭遇揪心叹息;时而为警长沙威疯狂执着抓狂不已;我终于明白陈霞老师为何一定要让我们男性必读《悲惨世界》了,这是一部为男性立传的书,冉阿让因为生活所迫,从一个善良、淳朴的劳动者转变成冷酷、盲目的恶魔,被主教唤醒他本善的良知之后,成为了诚实、正直、仁慈博爱之人;冉阿让就是善良正义、谦卑执着、忍辱负重的代表,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化身。
分享这样一部经典巨著,对我而言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我尝试着用自己的视角,结合最近的热播剧,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关于爱、善良和救赎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