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10-18教案

请欣赏《信任》教学设计(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公路边的告示不仅把人们引向桃林,采摘到丰富的果实,也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信任》。

2、出示告示牌(桃子—自采—三里路),问:这块告示牌有什么作用?

二、精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公路边打告示牌究竟把人们引向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把它划下来。(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划文章的中心句。

(2)汇报(指名读、齐读)。

2、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德。

(1)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并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交流汇报。

①“告示” 。(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

②木桌上的留言、无人看管的钱箱。(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尽管、然后等,再进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③自采果实。(通过指导学习小狗带路的句子,相机学习第5自然段,问: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学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体会“我”被信任的喜悦之情。)

④体会桃园主人的狗、猫,训练有素,热情好客,善解人意。

回顾整篇文章,桃园主人有没有出现过?你感受到桃园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感受到的?(生交流,师小结,讲“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小结:同学们,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它还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现在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因为信任别人或者被别人信任而享受到一种特别的.喜悦或幸福呢?我们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2、结合自己对“信任”的理解,写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也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只要每个人都以诚相待 ,我们一定会感受到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板书设计

信任

桃子—自采—三里路

↙ ↘

桃园 互相信任

《信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2.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认识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

1、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4——10自然段,体会人物对话,从中读到了什么?

2、指名分角色读

3、交流

从“我”的“对不起”、“不小心”、“表示歉意”、“把钱寄给你、”“费用由我来支付”看出了作者诚挚的歉意和诚实的态度。从“向你表示感谢的”、“使我很感动”、“留下诚实和信任”、“再一次谢谢你”等词语表示车主主动打电话给作者的目的'不是索赔而是真诚地感谢。

4、重点句理解

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1)指名读

(2)自由读,说说从中理解了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名演一演。

5、略读课文第三部分

齐读第11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车主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

二、 总结课文 。

师述:本文写“我”深夜驱车撞坏小红车的反光镜,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承担责任,感动了车主。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回归整体听读课文,读读出示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更好的题目?

三、 拓展练习

1、迁移:试着围绕一个中心与同学、老师或亲戚打电话,做到条理清楚。

2、拓展:收集有关“诚实”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信任》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指读课题)

2、出示: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这是小红车的主人对我说的一段话,谁能用一句更简洁的话来概括它的意思。

(板书: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注意读好。

二、感受“我”的人物形象

1、小红车主人为什么说作者给他留下了诚实与信任呢?诚实与信任真的比金钱重要吗?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夜晚,认真听老师读1—3小节。思考:假如你是那个交警,在这起交通事故中你会把责任判给谁?

2、如果你是这个作者,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3、但是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呢?请用直线划出我的做法、想法的句子。他的`哪些做法、想法出乎你的意料,让你感动?在那些让你有想法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加上着重号。

4、交流哪个词最让你感受深切?

“超出”“毕竟”“应该”“环顾四周”“便”“压在雨刷下”“一张字条”

5、在你想象中,纸条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板书:一张字条)

小结:……可见,我是多么诚实多么细致啊

6、可是,老师觉得不理解,作者为什么敢把电话留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不怕敲诈吗?不怕对方是个贪财的人吗?不怕对方对方狮子大开口吗?

小结:是啊,这张字条留下了作者的诚实,也留下了作者对别人的一种信任,在作者心中他觉得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板书:留下)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师:就是这么一个夜晚,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我”联系,同学们,假如你是小红车的主人,当你看到这张字条时,你会怎么想?

1、三天后我接到了小红车主人的电话,请同学们同桌扮演,读读“我”与小红车主人的对话。(板书打电话)

2、指名两生分角色指名读第一次对话,提出疑问:第一次对话中有什么地方有点不合常理?

(感谢)被撞坏车还要向他表示感谢

“已经换上了”还没鉴定已经换上不怕别人不认账吗?

3、我们自由读第二次对话,你能找着答案吗?为什么感谢?感谢什么?(感动)(字条)

4、让小红车主人感动的仅仅是这张字条吗?

指名两生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感谢他给自己留下了诚实与信任)

5、你觉得小红车主人是个怎样的人?(信任他人)

6、一根细细的电话线传递着什么?

(传达着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和真情,传达着美好崇高的感情,由于诚实和相互信任,尽管我们素不相识,却像是很熟悉很友好的朋友,这就是人间最纯洁的感情啊!这不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吗?(板书收获)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朗读传递真情(体味语言文字标点传递情感)

8、这样的朋友真该结交,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同学们你们想想诚实与信任和年龄、职业有关吗?)

是啊,虽然他的情况我一无所知,但他的话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9、“印”是什么意思?(刻铭记牢牢记住)

印在我脑海中的是他的哪句话?

我为什么会牢牢记住这句话?(他让我明白了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出示再读

10、现在你一定明白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了吧?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

诚实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希望人人拥有诚信,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信任》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开门见山)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先请大家自由阅读第一部分,想一想:读完,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一个人?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交流: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诚实的人)

(2)具体你是从那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请划出表示“我”诚实的语句,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说明“我”的诚实?

(3)教师相机出示语段:

“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思考: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体会“我”的诚实)

“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引导学生明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传统美德,古人称之为“慎独”,教师板书,也请学生记在书上,记在心中。

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现在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根据书上的叙述给车主留个条。关于这张纸条的内容,书上是怎么说的?读文中的句子。

学生交流纸条内容,在请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正确的留条格式和必要内容(台头、大致内容、落款)

2、其实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没有同学在写纸条时把造成事故的原因也写进去了?

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3、为什么“我”不把原因写进纸条呢?

(我不怨天,不尤人,主动承担责任,坚持要赔偿损失。表现了“我”的责任心和诚实。)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1、过渡:

红色小汽车的主人看到纸条三天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打这个电话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呢?(对我的信任)请同学们读读“我”与小红车主人的对话,注意揣摩双方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抽几位学生朗读)

2、有没有发现课文中的对话与我们多数时候看到的对话格式有什么不同?对,用的都是直接对话,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给对话添加提示语吗?

教师稍作指导:

如:(我急忙应答)“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小红车主人十分友好而坦诚地说。)

(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急忙说:)“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陌生男子语气坚决而真诚。)“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我继续坚持道)“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3、分角色朗读。

同桌练读。指名读。

4、学习表达方法

教师:课文的对话很有特色,是以直接对话的方式写的,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使文章更简洁明了。

五、挖掘含义

文中”我”与小红车主人的联系就只有这么一次。因为“我”(引读最后一段话的前半句)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话”指什么话?

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你能用简短的句子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的更明白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谁能用关联词说说“诚实”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只有诚实才能换来彼此的信任。)

诚实和信任彼此是息息相关的所以现在才会出现“诚信”这个词

六、迁移练习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故事都赞扬了诚实这一美好的品质,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和看书读读有关“诚实”的故事或名人名言,互相交流学习。

板书设计:

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慎独

5、小结: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对大家来说,懂得信任也是一种过程。

诚信

1失信不立[大意]不讲信用就无法立身立国。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大意]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意]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4民无信不立。[大意]自古以来,失去人民信任的执政者是站不住脚的。

5言必行,行必果。[大意]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6一诺千金。[大意]一个承诺抵得上千两黄金

《信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思路]

《诚实与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弄碎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富有发人深省的教育启迪意义。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文章语言、描写手法都极为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经线,以语文基础训练为纬线,以重点突破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在扎实的语文基础训练中,在挖掘语言文字的涵义中,在学生情感的“感受-体验-升华”过程中,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品味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3、研读文本1——3自然段,体会我的诚实与信任,并通过自己与作者思想的对比,感受作者品德的高尚,实现情感的升华。

[教学重、难点]

研读文本,在学生情感经历“感受-体验-升华”的过程中,品悟人生道理,并转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自我

1、创设故事情景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吧!好,下面就听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看有什么发现?(故事大致内容:有一天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路上有路灯,但是仍然看不清楚。有一个人开车从外地回家。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就听到“咔嚓”一声。这个人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他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时,他才明白:原来是自己车子右侧的反光镜刮碎了小红车左侧的反光镜。他向四周看了看,看不见一个人……)

2、情景心理换位,感受真实自我

同学们,听了故事有什么发现?故事还没有讲完,听得不痛不痒吧!那现在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最想知道这个人后来是怎么做的,是吧?老师在说之前,先想问一问: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这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做法)

好,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在那种情况下的真实想法和真实做法。那想不想知道故事中这个人的做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19、诚实与信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读课文,不过听有任务: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听老师读完,同学们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不过读有要求: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第三,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读词语,理清脉络

1、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2、出示第一组词语:驱车、布鲁塞尔、能见度、碰碎

(1)练习读准词语。

(2)这里面有你不懂的词吗?理解:

驱车:本来指驾驶或乘坐车辆。联系上下文,它在本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布鲁塞尔:比利时的首都,如今已发展成为欧洲生活条件最好的城市。

能见度:眼睛能看见物体的清晰程度。

(3)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吗?联系课文内容试试看。

3、出示第二组词语:超出、厘米、毕竟、责任、环顾、联系

(1)练习读准词语。

(2)你能自己用上一个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吗?

4、现在,你能用上这两组词语把老师刚才说的故事重新说一下吗?不过你们要说得比老师完整,加上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行吗?

5、你们真了不起!比老师说得完整,真厉害!其实我们刚才说的故事就是文中哪几小节的内容?对,文中1—3小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以及我当时的处理情况,这就是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6、同学们看看,4—11小节主要写了什么?你说这篇课文可分几段?怎么分?用“//”做上记号。

四、研读文本,引学生情感之体验

1、同学们通过刚才自己讲的故事都已知道我当时的处理情况,下面我们共同再来看看这一节。

出示:“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纸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跟我联系。”

(1)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想。

(2)“环顾”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环顾?

(3)字条上写了什么内容?假如是你,你会写什么内容?那作者为什么没有把当时刮碎反光镜的一些客观原因写清楚?(理解“毕竟”、“应该”,体会我勇于承担责任)

(4)我在留字条时,有没有犹豫呢?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毫不犹豫)

(5)我怎么敢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留给一个陌生人,难道不怕对方敲诈吗?(我信任小红车主人)

(6)我给小红车主人留下的仅仅是一张字条吗?(留下了诚实与信任)

(7)再来读一读这一节,还看出我是怎样的人?(细致,考虑问题周全)

2、小结:“我”在大雾天撞到小红车之后,并没有逃跑,虽然小红车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终归是我碰了人家的车,我从心里认识到毕竟责任在我。并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了自己的诚实,表明了自己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表明了自己的勇于承担责任。

3、指导学生读一至三节,体验“我”诚实的可贵品质。

老师被文中“我”的诚实行为深深感染了,我相信也会感染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读这一段吗?

教师引导小结:对,应该读出我的诚实、读出我的勇于承担责任、读出我的细心周到、读出我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

4、学生练习,指名读。

(1)、“毕竟”一词读得多好,读出了我的勇于承担责任。接着读。

(2)、“压”的`动作很轻,这就是既诚实又细心的我。

五、两“我”对照,促学生情感之升华

1、同学们,上课开始,我们了解了假如是自己在事情发生之后的想法与做法。刚才我们又学习了文中“我”的做法,体会了文中“我”诚实的可贵品质。那把我们自己与文中

“我”比一比,这时,你又有什么想法?如果你遇到这种事又会怎么做?请把你现在的真实想法与做法写下来。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的想法和做法真是好极了。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这么深入的思考。看来诚实与信任已经深入到你们的心里,融化到你们的血液中。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为人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提倡做人要懂得“仁、义、礼、智、信”,这“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与信任是人起码的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人的细微行为中。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才能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境界。

六、留下疑问,激学生学习之兴趣

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第二天看到车上的纸条,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附板书设计:

19、诚实与信任

“我”

诚 信

实 任

小红车主人

《信任》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地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也使学生从文中感受被人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从而感悟信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告示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暖花开,人们都愿意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对夫妇在郊外路边发现了这样一则告示(师出示),看了这则告示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到:真的有桃子吗?桃子真的可以自己采吗?桃园真的距离路边三里路吗?)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想不想去看个究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信任》,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生词认读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桃园主人客人)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信任,会让同学们对桃园主人印象如此深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表现了桃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画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将找到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读给小伙伴听听,再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谈到以下句子:

﹡“桃子——自采——三里路”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这一只大花猫。”

﹡、“桃子——自采——三里路”

⑴、桃园主人以什么方式传递着自己的信任?(板书:纸条留言)

⑵、自己读读这则留言,看看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尽管”一词你怎样理解?怎样做才是“尽管自己采”从中感受到什么?(板书:自采)

②“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与我们平日的购物有什么不同?从这些不同中你又能读出点什么?(板书:自付)

⑶、同学们,如果此时你们看到这样一则留言,心情怎样?那么可想而知“我”和丈夫的心情了。为什么我们都会都有这样的心情呢?

⑷、指导朗读。练读,指读。

(5)、大家看完这张纸条后,现在最想干什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又与“我”和丈夫的想法不谋而合了,那还等什么,去亲自体验一下吧,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①、能不能告诉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感觉?

②、将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吧!学生练读、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沉浸”的意思。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沁人心脾”吧!现在再来读读这个词,你理解了吗?“我”和丈夫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

“沉浸”你怎样理解?沉浸在哪儿?仅仅是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吗?

④、理解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这一只大花猫。”

(学生交流其中任意一句)课文中写到猫啊、狗啊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大家找出来自己读读。它们做的这些本来都应该是谁做的?而现在主人却让猫狗代替他来招待客人,同学们主人也太没有礼貌了吧?

教师小结:主人让猫狗替他招待客人,是因为他充分信任每一位前来采摘的客人。(板书:猫狗待客)

四、点明中心升华感情

1、这次桃园之行,给“我”和丈夫深深的触动,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桌子和那道木栅栏。我为什么不禁回头,又为什么久久地注视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贴“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2、教师引读。

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是因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我久久地注视着那张桌子和那道木栅栏,还是因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我久久地注视着那个朴实而又真诚地地方,更是因为,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3、此时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则告示,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4、课堂小结:它不仅仅把人们引领到果园,更重要的是把人们引向了互相尊重的.崇高境界,使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五、板书设计

信任

桃园主人

客人

告示引路

纸条留言

自采自付

猫狗待客

人与人之间地信任和被信任地喜悦

选择共享原因:

1、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在解决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既强化了对课文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采取了质疑读、边读边想、自读、领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大胆取舍,删繁就简。本课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部分1—6自然段中表现了桃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句子,进行细细的研读,从而抓紧了学生的关注点,做到重点突出。

《信任》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3、结合讨论课后2题,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的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告示以及桃园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告示”的图片),图上有什么?(公路、告示)这个告示,告诉了我们了什么?看后,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1)那里的桃子真的能自己采吗?(2)真的是三里路吗?(3)真的有桃园吗?)

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疑问,你们想不想去看个究竟?(板书课题:信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完后,把结果告诉老师。

2、汇报初读所获。

3、思考: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写了“我”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

三、重点感悟。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悦。)

2、看看文中那些语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之情?

学生自学,画有关的语句,写体会。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交流。

(1)“告示”(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地来到桃园。)

(2)木桌上的留言。(“每篮桃子五元钱……放在箱子里。”)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你为什么感到高兴?(为桃园主人的信任而感到高兴。)

(3)自采桃子。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放有关桃林的图片)看到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现在自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以及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沁人心脾”是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了吗?)师及时进行点拨引导。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指名读。(师之道:“沁人心脾”的香味,大家感受到了吗?谁愿意再来读这一句。“沉甸甸”的应该怎样读呢?为什么?)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哪?

(5)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讲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四、进一步升华中心。

师: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间小屋,那孩子那个木桌和那道木栅栏。

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读这一段。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齐读。

师: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你尝到过被人信任的喜悦吗?(讨论交流)

六、作业:

被人信任是喜悦的,而被人不信任(误解)是痛苦的,你有过被人信任或被人误解的经历吗?课下写一写。

附板书:

信任

留言

信任被信任的喜悦

自采桃子

钱箱

猫、狗(主人热情)

(侧面烘托)

《信任》教学设计 篇8

文本细读:

《信任》是本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介绍的是我和姐姐看到自采桃子的告示而去看个究竟,在桃林里自采桃子,充分感受到了被主人信任的快乐。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整个故事的:告示牌引起兴趣,去桃林要探究竟→小屋子没人看守,留下纸条表明心意→自采桃子无比畅快,告别桃林享受信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并掌握多音字撒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对相关内容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2、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故事中体会被人信任的愉悦之情,并由此崇尚与人相处时相信别人和取信于人。

课前准备:生字词的简章课件,本课的情境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本课。

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信任?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词课件,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3、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丰硕、沁人心脾、沉浸、小心翼翼,朴实等。

4、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述整个故事。首先是看见告示牌,感到有趣,想去看个究竟;之后是去摘桃子很欢愉;最后是离开桃林,体会到了被信在的喜悦。)

2、出示本课情境图片:两个孩子抱亲自摘的桃子,笑得那么开心,她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她们仅仅为摘到桃子而开心吗?

3、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我和姐姐来到小屋,读了主人留下的纸条,可能会想些什么?

②我们采完了桃子,又会想些什么?

③果园的主人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经营方式?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身边的被人信任或是相信他人的事例,并写一写。

《信任》教学设计 篇9

一、直奔中心,质疑诚信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生齐读课题:诚实和信任)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全文,找出含有课题的那句话,用"~~~~~~"划出。

3、生交流读句子,师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4、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呢?(为什么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品词析句,感受诚信

过渡:小红车的主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诚实和信任真的比金钱还重要吗?请同学们轻声读1—3小节,让我们一起回到故事发生的那个夜晚。

1、生自由读,你能用简洁的话说说那个晚上发生的事吗?(指名说)你能抓住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来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得非常清楚,真棒。

2、在这个故事中,大家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1—3段,可以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圈圈划划。

(生读后划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

生:我觉得作者很诚实,从课文第三段中可以看出。

(读文中句子)

生:是的,如果作者不诚实,他完全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走掉。可是他还是留下来,并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感受吗?(有)让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这段文字。

(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齐读,之后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作者很负责任,当他发现反光镜碎了以后,没有自顾自往前开,而是往回走了五六十米。

生:我认为作者勇于承担责任,当他发现小红车的车主也违反规定以后,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

师:你从哪儿读懂这层意思的?

生:因为"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超出停车线"说明小红车主人也违规了,"毕竟""应该"说明"我"把责任承担起来了。

(师相机圈点)

生:按照规定,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事故的责任,作者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

师:你说得真好,你能带着这份由衷的敬佩之情把这句话读好吗?

(评: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此处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教者充分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课标)。因此,一个"诚实"的,"严于律己"的"我"的形象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三、精心补白,想象诚信

1、是呀,作者“我”在无人知晓完全可以逃避的情况下主动自觉地留下了字条,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在字条上写些什么内容?可以用上自己真实的人名和电话号码。

2、生自写字条,(实物投影出示)

为什么你们不把事故原因写进去?(如果写进去,也许小红车的主人就不来找作者了,因为他也是有责任的。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作者是真心实意的向小红车的主人道歉的。)

3、师:就是这么个夜晚,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同学们,假如你是小红车主人,当你看到这张字条时,你会怎么想呢?

《信任》教学设计 篇10

一、直奔中心,质疑诚信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生齐读课题:诚实和信任)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全文,找出含有课题的那句话,用"~~~~~~"划出。

3、生交流读句子,师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4、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呢?(为什么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品词析句,感受诚信

过渡:小红车的主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诚实和信任真的比金钱还重要吗?请同学们轻声读1—3小节,让我们一起回到故事发生的那个夜晚。

1、生自由读,你能用简洁的话说说那个晚上发生的事吗?(指名说)你能抓住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来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得非常清楚,真棒。

2、在这个故事中,大家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1—3段,可以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圈圈划划。

(生读后划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

生:我觉得作者很诚实,从课文第三段中可以看出。

(读文中句子)

生:是的,如果作者不诚实,他完全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走掉。可是他还是留下来,并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感受吗?(有)让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这段文字。

(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齐读,之后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作者很负责任,当他发现反光镜碎了以后,没有自顾自往前开,而是往回走了五六十米。

生:我认为作者勇于承担责任,当他发现小红车的车主也违反规定以后,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

师:你从哪儿读懂这层意思的?

生:因为"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超出停车线"说明小红车主人也违规了,"毕竟""应该"说明"我"把责任承担起来了。

(师相机圈点)

生:按照规定,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事故的责任,作者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

师:你说得真好,你能带着这份由衷的敬佩之情把这句话读好吗?

(评: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此处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教者充分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课标)。因此,一个"诚实"的,"严于律己"的'"我"的形象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三、精心补白,想象诚信

1、是呀,作者“我”在无人知晓完全可以逃避的情况下主动自觉地留下了字条,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在字条上写些什么内容?可以用上自己真实的人名和电话号码。

2、生自写字条,(实物投影出示)

为什么你们不把事故原因写进去?(如果写进去,也许小红车的主人就不来找作者了,因为他也是有责任的。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作者是真心实意的向小红车的主人道歉的。)

3、师:就是这么个夜晚,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同学们,假如你是小红车主人,当你看到这张字条时,你会怎么想呢?

《信任》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坏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子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诚信。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诚实与信任》。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有一句简洁的话,把“诚实与信任”讲清楚了。

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3、齐读

过渡:作者当时只留下了一张字条,可小红车的主人却说作者留下了诚实和信任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事发的夜晚。

二、品读1-3自然段,探究“诚信”

1、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从哪一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诚实和对车主的信任?

2、讨论交流:

出示: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①、哪一句写出了我的诚实?

理解“环顾”。“我”为什么要环顾四周?

在“我”当时所处环境下,换了有些人,可能会怎么做?

②、指导朗读这句话。

③、哪一句写出了我对车主的信任?

“我”当时留下的只是一张字条吗?

如果你是车主,你看到了这张纸条,你又会想些什么?

3、交通事故的发生必定事出有因。让我们来做一回“小交警”,用锐利的双眼去洞悉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快速浏览1-2自然段,你能找到原因吗?

出示: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能见度。

出示: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①、前半句是说责任在他,后半句是说责任在我,这是不同的两种看法,作者用了哪个字把这转折的`意思写出来。(但)

②、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者认为责任在自己,一起读。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过渡:我留下了字条,三天之后,小红车的主人打来了电话。

1、(出示对话)

①、同学们看看这些对话,和我们以前见到的对话形式有什么不同?

这些对话没有提示语,叫作直接对话,使文章十分简洁。

②、因为没有提示语,我们应自己揣摩当时两人的神情。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对话部分,想想两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神情和心情。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对话,读出来是两个人在对话。

(指名交流理解:作者充满歉意,真诚。车主表示感谢。)

2、同学们都能用心体会两个人的感受,下面再让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这段真诚的对话,去感受人间这份美好的感情!请一二组读“我”的话,三四组读车主的话。

一根细细的电话线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和真情,尽管两人素不相识,却像是很熟悉很友好的朋友。这就是人间最纯洁的感情啊!

4、(引读最后一段。)搁下电话,我很后悔,居然——也不知道——但他的话——

哪句话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里?

5、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①、齐读

②、为什么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里?

四、总结升华

1、谁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

2、课文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五、拓展、迁移练习

1、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自己读一读。

2、联系今天学的课文,你觉得他们的生意为什么会破产?

3、老师送你们几句名言。齐读。谁还知道哪些关于诚实和信任的格言?

诚实和信任是珍贵的,愿大家也能拥有他们。

六、课外实践活动

1、把自己最喜欢的关于“诚实和信任”的一句话写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好朋友。

2、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自己先说一说,准备在班队课上交流。

板书:

19诚实与信任

无意碰坏主动留条

车辆受损电话致谢

《信任》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及课外搜集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3、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语言,提高积累语言、鉴赏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语文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逐步形成和发展基本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诚实和信任的故事、名言警句。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外积累“诵诚信”。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吧,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2、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好多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现在愿意展示给大家吗?赛背名言警句。(课件播放轻音乐)

师:大家课后积累的'名言真多,值得老师表扬。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潜心会文“悟诚信”。

1、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的“诚实”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标上记号,把你的一些体会、想法可以标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3、全班交流:

●行为:一举一动显真情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结合“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和“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是在我。”体会感悟。)

(1)在这种情况下,“我”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主动写下字条。“我”为什么这么做?

(2)读写结合,活化语??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将这张留言写下来,把你诚实的行为再现于课堂吗?注意留言条的格式。

(3)如果你是这辆车的主人,看到自己的爱车反光镜被撞坏了,又看到了这张留言条,你会怎么想呢?

●语言:设身处地悟深情

过渡:是呀,我的行为令他感动,所以,事隔三天,他不由自主拨响了我的电话号码。(课件出示铃声和对话内容)

1、同桌分角色“打电话”。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态,想一想:哪些话又进一步表现了“我”的诚实?

2、指名分角色“打电话”。

3、学生结合重点词语、句子对话交流,教师相应点拨。

抓住主要问题

●正面:首先说“对不起”,表示道歉;后声明“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主动承担责任,并表态“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态度诚恳、坚决。

●侧面:车主从“我”言行中受到的感动和对“我”的感谢

4、男、女生再次分角色“打电话”,加深体会。

三、合作探究:

1、过渡:无人知晓,无意碰坏,却主动要求赔偿;车子遭撞,物件被损,却打电话致谢。“我”与小红车车主在电话中的这段真诚对话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我”挂了电话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车主说的话很多,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