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

笔构网

2025-10-18读后感

请欣赏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 篇1

“这个家里有隐瞒的真相,必须在家里,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是加贺恭一郎对松宫脩平说的话,然而隐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朋友力荐的一本书,之所以迟迟没有读,只是觉得关于东野圭吾加贺系列的书,最终的结局总归让人感到很沉重,就像加贺自己说的,断案的目的不仅仅是破案而已,而是要揭开案情隐藏的真相。然而真相触及的就是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块,敏感又易碎。就如读完这本红手指,我感觉玻璃心又碎了一地。

其实这本书就推理小说来说,并不是很成功,案情简单,几乎开场就交代了杀害小女孩的凶手,然而之所以他依旧畅销,依旧口碑不错,就是整个故事若隐若现向观众透漏的真相,之所以说它若隐若现,是因为真相在每个读者心里,大家期待揭开的那一刻,却抑制不住心里对真相的真相的探索,凡是读过东野圭吾小说的人都会明白,容易探知的真相或许只是表象而已。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典型的日本家庭,四口之家,三代同堂,人到中年的前原昭夫和妻子,上有痴呆的老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儿子。虽然生活沉重烦闷却也无风无浪。

然而平静在一个下午被彻底打破,儿子直巳在家中杀了一个小女孩。前原夫妇决心移走尸体,掩盖罪行。当罪行无法再隐瞒的时候,前原昭夫向警察道出了案件的真相。

前原的供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警方完全可以结案了,但刑警加贺看到前原母亲涂红的手指时,明白了他们真正想隐瞒的真相。

然而当大家以为紧跟加贺的步伐,所有的真相就在眼前的时候,故事的结局却给观众无数震惊的点:原来事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杀害女孩的凶手是前原的儿子直巳,我们也知道加贺想要揭开的真相就是要告诉大家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而他用的方式并非是直接粗暴的去揭穿,却是用一种很人性的方式去引导,就在这个家里,给企图隐瞒的人,也给受冤枉的人一个机会。

当良心还未完全泯灭的时候,你紧逼一步,已经到悬崖边的人可能就会毫不犹豫的吹灭最后一点良知,然而如果你退让一步,给他一个可以往回走的空间,那么一切就还来得及,这是刑警加贺用行动带给大家的.人生真谛。

另外,这本书除了案件本身,还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大家好好思考的:

为什么前原的母亲郑惠女士要装老年痴呆呢?老年人的孤独,无奈,做子女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呢?做不到理解,起码的尊重是不是也无暇顾及?

为什么这么人性的刑警加贺却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冷淡呢?就算面对即将离世的垂暮老人,加贺最终也没有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当真相被道破的时候,我始终无法理解即使做到了尊重,无法陪伴的遗憾,加贺真得就能如此释怀吗?

与其说这是一部推理小说,还不如说这是一部有关人性的情感书,虽然没有悬疑小说带来的那种精神刺激,然而能够给与心灵涤荡的书也是一部好书。

如果你也处在少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建议读一读东野圭吾的这部《红手指》,或许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抚慰,也许你能打开另外一扇窗。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 篇2

《红手指》是我在办公室无聊的时候,在阅览室翻出来的一本书。不厚不薄,书里面的排版也是我喜欢的样子,不拥挤也不松散。作者东野圭吾虽是耳熟能详的大作家,但是我看书的量确实是寥寥无几,少得可怜,因此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红手指》的故事内容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日本普通男人前原昭夫的故事,一天下班后,接到妻子八重子的电话,回家发现上初中儿子在家里杀死了一个小女孩,自己为了替儿子隐瞒,"保护"儿子,撒了一个弥天大谎,甚至诬陷了自己的母亲,幸而在最后,昭夫良心发现而坦白了事实真相。

《红手指》的核心讲述的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矛盾。作为男人,昭夫一味顺从妻子的表现让我觉得懦弱;作为女人,八重子无限溺爱儿子的行为又让我觉得可怜;作为儿子,已经上初中的小大人了,却十分的不懂事,让我觉得愤怒;作为母亲,在这个家里已经无能为力却还要小心翼翼的活着,让我感到同情。但就是现实啊,现实就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的不完美,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也只能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沉淀自己。

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已经大致猜出了故事的结尾,似乎所有的小说或是电视剧当某一样东西或者某一个镜头重复出现的时候,我们敏锐的嗅觉总会告诉我们,此处必有蹊跷。但是,如果让我写这样的文章,目前确也是真的写不出来,作者脑洞确实太大,而我自己惯性思维也太根深蒂固了。

最让我觉得深有体会的不是昭夫一家的故事,而是刑警加贺恭一郎的故事。故事开头介绍的是加贺恭一郎的父亲生病后一直躺在医院里,而加贺恭一郎却从来没有到医院看望过他,直到父亲去世。

我一直不解,作为刑警,加贺恭一郎是优秀的、敏锐的.、正直的,却为什么一直都不去看望自己生病的父亲。直到故事的最后才给出答案。

加贺恭一郎的父亲因为他母亲的离世而深感自责,因为他母亲离世的时候没有家人的陪伴,一个人渡过了最后的日子。所以,加贺恭一郎的父亲也想要体会一下他妻子孤独离世的感受。我想,加贺恭一郎应该生活在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吧。对一个人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 篇3

花了5个多小时,读完这本书!给个四星,值得一看的,主要内容是昭夫和加贺两个家庭的故事。

警察还是加贺,看来是东野比较喜欢他了,看的几本评分高的基本上都是他了,真是一枚暖男。

红手指是政惠对家人堕入地狱迷失深渊的救渎,是加贺、春美对不称职并且泯灭良知的八重子、昭夫以及直巳最后的悬崖勒马。八重子作为儿媳妇、妻子、母亲,昭夫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但是两个人却没把这三种角色扮演好,教育出一个自私、狭隘、冷血、幼稚、智商情商都很低的儿子,母亲对这个孩子只有溺爱和护短,父亲对他冷漠和暴躁。

同样是政惠的女儿春美比昭夫有责任感、责任心、孝心和同情心,承担起父母的'赡养义务。昭夫作为儿子只会逃避责任,真的很失败。

同样是加贺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工作狂,导致加贺母亲早早离家出走,孤单的死在外地!加贺心里虽怨父亲,可并没有把过去母亲的事记恨于父亲,选择了宽容。父亲为了减少对母亲的亏欠,加贺也为了尊重父亲,遵守着对父亲的承诺:“孤单的死去,不让加贺照顾”。把对父亲的思念和照顾,用让护士帮自己与父亲下棋方式,并且时刻关注父亲身体等来实现。

一个好的家庭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感情和爱是血缘的延续。如果这个家没了责任、关爱、宽容、沟通和教养,那这个家就不够完整,家庭成员之间就会有隔阂,可能就会出现不孝、自私、没责任心、没教养等不好的情况。

最后:“您有多久没看着家人的眼睛了,你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么?”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 篇4

《红手指》——作为一位语文老师,看到这个题目,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红手指”肯定是文中重要的线索,甚至是破案的关键。的确如此。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日本再平常不过的一家人,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痴呆的老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儿子。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儿子在家中杀了一个小女孩,前原夫妇决心移走尸体,掩盖罪行。当罪行无法掩盖时,让未成年的儿子去坐牢,前原夫妇是万万做不到的,那应该找谁做这个替罪羊呢?“他们不会是想把痴呆的母亲推出去吧!”果不其然,他们是这样做的,一个痴呆的母亲,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不正是一个好的“凶手”吗?

故事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作者就不是东野圭吾,故事的.结尾也是故事的高潮。其实警察早就知道真相,红手指是母亲给警察的暗示,也是给儿子的的暗示!就像加贺警官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哪个母亲会把自己的儿子送入罗网。即使在全然知道儿子要将自己作为替罪羊,母亲抱着希望,各种提示,相册,还有儿子小学毕业前送给自己的小木片……还好中年的前原在最后承认了自己撒谎,溃不成军。

猜到了“痴呆”的母亲会被作为替罪羊,却没猜到连“痴呆”也是母亲为了生存而假装的,自己的妻子对母亲态度冷淡,儿子受他影响,也开始疏远母亲,自己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的儿子!母亲绝望了,最后选择的道路就是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让其他成员进来!本以为母亲会默默地替儿子的儿子顶罪,然而并没有,也没有直接拆穿儿子,她在赌,赌她的儿子还是爱他的,用亲情作为筹码!

亲情缺失导致悲剧的发生!亲情,儿子对母亲的爱,儿子对自己儿子的爱!前者在两位之间,选择了后者,说他真的爱儿子吗?我觉得不是,在儿子真正需要他关心时,他选择的是逃避!更别提他爱自己的母亲,连陌生人都感受到母亲的痴呆是装的,而和母亲朝夕相处的自己却毫无察觉。正是因为前原和妻子八重子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导致一系列悲剧的产生,也是导致自己儿子最终成为杀人犯,却到最后仍旧认识不到自己错误这样悲剧的发生。

父母永远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本身对父母的爱却似乎永远无法超越父母给自己的爱。亲情在很多时候似乎并不对等,我们用自己以为的方式爱着他们——父母或孩子,以为这是爱,却从来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或者说给予爱的途径是否正确。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亲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亲情?——亲情!东野圭吾的不仅是在讲故事,更多的是在拯救一颗颗迷失方向的心。愿我们不曾丢失那颗有关亲情的心。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 篇5

在上高一的女儿的催促下,我读了东野圭吾的小说《红手指》,读完感触很深。

回顾小说的情节,无不让人深思。初中生直巳掐死了7岁的小姑娘,因为猥亵未遂而遭到小姑娘的反抗,毫无人性的直巳手段之残忍使人瞠目结舌。小姑娘的凋谢让人无不悲痛,花样的年龄,还有美好的憧憬全部化为泡沫,受害者的父母可怜至极。直巳行凶后,并未有丝毫悔意,张狂、放肆、任性,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不出自己的房子,玩网络游戏。

直巳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当警察最后询问时,直巳说了,“都是我父母”。怎么说呢?直巳的父亲昭夫和母亲八重子关系一直不好。八重子虐待婆婆,辱骂婆婆,和婆婆住在一起目的只是得到婆婆的房产,从没有让婆婆在饭桌上吃过饭。昭夫对自己妻子不待见老人毫无反应,他逃避家庭中的婆媳矛盾,不正面解决;昭夫对妻子溺爱儿子、任由儿子我行我素,也采取漠视的态度。昭夫疏忽对妻子的关心,疏忽对青春期儿子的教育,疏忽对家中已“痴呆”的老母的照顾,顾疏忽对家里复杂关系的处理;自己逃避现实,曾经还背叛妻子在外面拈花惹草。父母关系不和,母亲虐待奶奶,父亲疏于管理自己,母亲又过于溺爱自己,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直巳,飞扬跋扈、狂躁暴虐、任性自私,没有责任心,没有人性,成为杀人犯,也不足为奇。

当知道儿子杀人后,昭夫立即想到的是报警。虽为父亲,对于一个男人,对自己的叛逆的孩子没有任何办法。他想到只有警察才会制服于叛逆的直巳,他也知道这样会毁了直巳的一生,就是转换到其他地方居住,也不会逃脱周围鄙视的目光,自己也要陪孩子一起坐牢,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长担有监护人的职责。但是没有其他办法。溺爱孩子的八重子,以死相逼丈夫,不能让孩子自首。八重子没有去想这件事孩子应付主要责任,家长也有教育失职的重大责任;而是一味的袒护自己的孩子,担心直巳收到打击和惊吓。逼迫昭夫,其实昭夫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抛尸在公园厕所,夫妻俩诡计想尽如何对付警察的询问。

可警察不傻,很快就找到昭夫家。当警察找上门来,眼看自己的`罪行将要败露,昭夫竟然告诉警察是自己的痴呆母亲失手掐死的小女孩。昭夫母亲政慧被警察带走,昭夫内心非常煎熬,儿子的罪孽却让自己无辜的老母亲来承担,看见母亲的拐杖上还挂在自己小时候亲手为她做的名签,想起种种往事,他崩溃了,忍不住大喊“我母亲是无辜的”!其实警察很早就知道了真凶并不是政慧,就想看昭夫什么时候会醒悟。

警察为什么会知道真相呢?因为政慧的老年痴呆是装的,她知道八重子厌恶她,只有装痴呆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没想到亲身儿子竟利用自己的“傻”,把孙子的罪行强加到自己头上,于是偷偷给警察传递了巧妙的暗号。

小说直视现实问题:赡养老人,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就是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不赡养老人就是对孩子的反面教育。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 篇6

《红手指》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父母隐瞒儿子犯罪事实的故事。

书中一共涉及四个家庭,前原昭夫一家,被杀害的小女孩一家,警察松宫一家以及警察加贺一家。

此书用一个案件将四个家庭联系起来,在讲述犯罪案件的同时,也深入地探讨了家庭关系。

前原昭夫在一个公司做职员,生活平平无奇,他没有负到一个丈夫、父亲应尽的责任,放任他的儿子不管,而他的妻子八重子则是一个过度溺爱孩子的母亲,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儿子性格十分极端、暴力、任性,儿子直巳幼时经常被人欺负,生活中受到的刺激使得他走向了极端,后面在自家的院子里杀死了小女孩。到警察来家里访问的时候,直巳还极其不配合,一直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帮自己摆平的事情。

前原和八重子都觉得不能够让这件事情败露,不然会毁了儿子的一生,于是昭夫便开始抛尸,试图隐瞒这件事的真相,他把小女孩的`尸体抛到了公共厕所里,但没过多久,女孩的尸体就被警察发现了。

在警察的一步步追查下,昭夫决定自首,替儿子担下罪名,同时,还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警察到了昭夫家中时,昭夫把患有痴呆症的母亲抛出去顶罪,警察加贺通过层层推理,最终发现了案子的真正凶手,昭夫也在最后一刻醒悟过来,承认了罪行,救回了母亲。

读到最后,故事一再反转,令人拍案叫绝。

这本书的精彩不仅在于引人入胜的犯罪及推理剧情,其中透露出的家庭问题更是引人深思。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 篇7

前原昭夫:一个自私、懦弱、毫无责任心的普通上班族,没有照顾过患病的父亲,没有关心过儿子的身心健康,又因为妻子的强势打压而疏远自己的母亲,最后竟然把儿子的杀人罪行嫁祸给无辜的养育他一辈子的母亲身上,令人心寒。

前原政惠:一个平凡的母亲,只是想和儿子、儿媳、孙子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然而家人的疏远令母亲失望,于是她将自己封闭起来,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不让其他成员进来,假装老年痴呆;在母亲得知儿子的阴谋之后,她用实际行动来引导儿子,希望儿子可以悬崖勒马,这份无私的爱令人动容。

加贺恭一郎:在东野圭吾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这个人物,我原本以为加贺恭一郎就是一个精明干练,有敏锐观察力的.刑警,但在本书中才得知原来加贺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加贺是爱自己的父亲的,为了遵守与父亲之间的承诺——父亲决定要孤单地死去,为了父亲能够释放对妻子及自己的愧疚,加贺可以忍受别人的误解,可以忍受思念和悲伤,在父亲住院期间,加贺虽从未去探望过,但他一直默默关注着父亲的病情,并且通过邮件指示护士下棋来增进与父亲的交流,这份无言的爱使人感到温暖。

我们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也应该陪父母变老,有人说父母老了以后就会变得像一个小孩,我希望到那时,我们每一个身为子女的人都可以像父母曾经关爱我们那样去关爱我们的父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