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1
我们的学习或是读书也是为了改善现在的状态,但如果追求完美,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只求改善,不必期待完美,对待孩子亦是如此,承认孩子的进步,学会鼓舞孩子,才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当我看到138页的图时非常的震撼,我们平时不就是如此吗,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却没看到优点。85%的优点看不到,唯独盯着那15%的缺点,要学会从每个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
有时我们在实践这些知识时会有压力可能家人会不理解,可能同事不会理解,但这时我们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并且去做最有成效的事。遇到问题并处于压力之中的时候,要记得离开旁边的观众,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私下里解决问题。
安排特别时光,这里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每天必须给孩子一个小时或怎样,但是这个特别时光必须有,而且要让孩子确切的知道这段时间是为他们设立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在学校中也可以给一部分学生一些特殊时光,要记得每个孩子都要有每天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特别关注,让他们获得归属感。
我们常常用赞扬来让孩子达到一些行为目的`,但赞扬真的能给孩子自尊吗?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花时间训练孩子,当我们指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时,需要教给他们怎样收拾告诉他们这一步怎样做,下一步怎样做。但要记住,孩子总归是孩子,不要苛求他们事事做的完美。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2
《正面管教》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一书。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懊悔和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其实想要“赢得”孩子,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一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3
当教室管以相互尊重为基础时,学生在学业和社会情感技能方面都会更好。书中的一些方法非常值得学习。比如有限的选择,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非常好。孩子在这个年龄还不能很明确的'做出判断和选择,如果我们问封闭的选择题,对他们来说才更合适更好接受。比如你问一个学生你想坐在哪里?他会无从选择。但是你问他你想坐这里还是那里,同时指出两个位置,他会很快给出答案。还有“只做,不说”这个方法,书中说到,如果班级太吵,不要一直说“不要讲话”,可以尝试关一下灯,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把关注点放在你身上。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坚持到底。
正如德雷克斯说的:“闭上你的嘴,行动”。启发式问题也是非常好的方法。遇到事情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而且多询问。比如: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他人是怎么牵扯进来的?你们有没有解决办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推论能力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除此以外,转移行为、什么也不做,决定你自己怎么做?尊重的说不……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我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去学习和实践。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4
班级里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再故意地对一个很难保护自己的人做出残忍或伤害的行为。面对这一问题,也曾想尽办法解决。直到拿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才意识到:这种现象意味着这是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很多学校都实施了针对恃强凌弱行为的项目。其中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惩罚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另一些学校采用的是赋予学生们力量和增强自尊的方法。恃强凌弱是解决一个想象出来的问题或真实存在的问题的一种错误方式。有些孩子欺负他人是为了寻求认可和关注。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成人往往扮演着法官、陪审员和行刑者的角色,认定是谁挑起的问题,并惩罚其中一个孩子,或给这个孩子贴上麻烦者的标签。成年人不可能看清楚孩子们之间的全部事情,所以他们最终往往挑选中个子最高的、年龄最大的或男孩子,给他贴上挑衅者的标签,并维护他们相信是可怜的受害者的孩子。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旁观者。在正面管教中,建议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而实行这一理念的.最佳方法就是召开班会。即便是不开班会,也要把事件涉及到的每一个人聚到一起,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把事情说开。
鼓舞信心、造成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并将纠葛视为需要解决和改进的课题而不是鄙视的对象,这样做所产生的有益影响会超过可能造成的任何伤害。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5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中国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近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6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之笔,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作为家长,我要如何的运用书中的理念来教育好我的孩子。书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时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时,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怎么面对呢,当然我们要从正面教育我们可以运用本书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概念,来帮助孩子矫正错误:一是承认,即我承认我在家时跟孩子大声讲话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后不会这样大声讲话了;三是解决,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声讲话的问题。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效果。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7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我也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宠着的,但是宠出来的孩子是“熊孩子”,曾经看一本书上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孩子最大的回报就是离开父母独自去飞翔,给我很大的启发。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者“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年圣诞节之前,我都会装作毫不在意问一下孩子最近喜欢什么玩具或者图书之类的,然后悄不作声的按孩子的愿望准备好礼物,等到圣诞夜那一晚,会悄悄的放到孩子枕头底下。到第二天早上故意等在床上听孩子的惊喜声“妈妈,圣诞老人给我送来愤怒的小鸟了!你快来看看”。“是么,你这么幸运呀,得到了你想要的,以后一定要好好表现呀,圣诞老人会记住你的'。”这样的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偶尔孩子的一些同学会和孩子争论这个问题,孩子就来征询我的意见,我不想破坏孩子的美好记忆,也不会否认现实,
现在很多孩子都没有童年,被逼着上培训班,也许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请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是我们做家长的最重要的任务。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8
寒假里我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这本书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对“和善”的理解。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和善”意味着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
书中列举了很多实用的例子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办,我简单归纳一下:
在孩子不尊重我们时,我们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同时想出办法去引导孩子尊重我们(他人),或是邀请孩子合作,共同寻找出既尊重你也尊重我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用惩罚、说教、或其他控制的形式迫使孩子尊重。
我想,我们很多沉浸在爱和自由理念里的家长都容易陷入“和善=娇纵”的误区,希望在这场“及时雨”的提醒下去引导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