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厚黑学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厚黑学读后感 篇1
很久以前就听到许多人评论厚黑学中很多观点,因为性格与环境差距,不经常看书,所以一直没有拜读,前段时间,不经意在书店看到,就翻阅几页,为此稍有感悟,写出感言。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厚黑学读后感 篇2
“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的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也就是说厚黑就是一种手段,用这种手段去获得公共利益,而不是自身的利益,这就是一种高尚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在乎是什么手段呢,最关键的是人的心。
总觉得自己是空想主义者,无论是什么事,总是在人本身上面找原因,而不是认为是这个事情本身的原因。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认为是人心的原因,我是承认事情本身这个因素的,但是人心事最最主要的原因。
读厚黑学,愈是坚定了这种信念。
刚接触到厚黑学时,有点吓到,这么厚,我肯定是看不下去的。但是呢,看着看着就觉得有点味道出来了,不仅仅是批判。在我写这篇读书报告时,说实话我还没看完这本书,我也不是完全懂的他的意思的。因为有好多的文言文,我高中时文言文学的不好,就只能是不求甚解了,勉勉强强的懂得大概的意思。
厚黑学教主李宗吾,(1879一1943),原名,李世楷,字宗儒。他自幼受旧式教育,遍检诸子百家,读破二十四史,寻求历史的真谛。他最后认为,从历史和现实看,如果不是彻底的厚颜与黑心,就不可能在政治上获得成功。“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他自称是发明了“厚黑史观”的“厚黑教主”,以为“用厚黑史官去读二十四史,则成败兴衰,了如指掌;用厚黑史观去考察社会,则如牛诸燃犀,百怪毕现。”我觉得,其观点这未免太武断,社会在发展,也许有一定规律,但是整个历史用厚黑史观来研究,这点我就不敢苟同了。
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中,指出人的心,分知、情、意三者。意是知与情合并而成,其元素只有知、情二者。磁电同性相推,异性相引,有似吾人之情,其能够判别同性异性,更是显然有知,足见磁电这个东西,具有知、情,与人之心理相同,这个观点着实有些震撼到我,我从没有想到过人的心理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的确给我长了见识,且不说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对于其中一些细节我倒是有些许疑惑。
书中指出,性灵由磁电转变而来,通常所说的心,是由于一种力,挤过五官出去,把外面的事物牵引进来,集合造成的。例如有一物在我面前,我注目视之,即是一种力从目透出去,与那个物连接。我将目一闭,能够回忆那物的形状,即是此力把那物拖进来栓住了,由于这种方式,把耳闻目睹,与夫身所经历的事项,一一拖进来,集合为一团,就成为一个心了。造这么说,那外面耳闻目睹的东西越来越多,那心岂不是要越来越大了。
如果说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更加深刻,难道是因为对其的力大一点的,那为什么这个力会大一点呢?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经过,力将他们吸引进来,我们并不能记住这么多的人,很多人看了一眼就忘了,这又是怎么回事?是力消失了吗?力又为何会消失呢?同性相吸,异性相斥,那为何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同性我们印象更加深刻呢?假如当初对一个人的现象不是很深刻,后来慢慢的深刻了,这难道是力的叠加吗?
好多好多疑问,也正说明这个厚黑原理当中存在着漏洞。
为什么有人会提倡厚黑学,为什么有人会接受厚黑学?是现实中不合理的事太多了。然而是厚黑造成整个社会的风气差吗?不,是人自己。
厚黑本身不是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人的心,人的心是善还是恶,是为公众利益还是私人利益呢。
现今厚黑热,本来被文明的中华民族所不耻的厚黑学竟然如此热,当代大学生恶补厚黑学。
现如今高校毕业生恶补“厚黑学”,将其列为“另类教材”,显然是将“皮厚、心黑”视为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了。涉世未深、有“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对“厚黑学”如此顶礼膜拜,显然并非“无师自通”。“厚黑”是厚黑者的通行证,正是这种现实的潜移默化,才使他们痛下决心要完成从“学生样”到“社会人”的蜕变。
前段日子,曾有人提出过“让大学生反腐”的高论。说什么大学生有一种青年人的锐气和勇气、大学生没有官场背景更容易铁面无私,因此可以“让大学生做反腐败的急先锋”云云。但是却忽略了这个事实: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间大学”活生生的教育,才是最刻骨铭心的,才是最关键的。曾被焦裕禄的事迹感动得流泪、发誓要像焦裕禄那样带领百姓致富的李真,步入官场后很快将当初的雄心壮志抛于脑后,学会了欺骗、撒谎、虚与委蛇等“厚黑学”技巧,最终滑向腐败深渊。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厚黑的原因,不,厚黑本身不是罪,只是一种手段。如果人能够坚持自己的心,那他只会为公众谋福利。最后变成社会败类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他不能坚持自己的心。
也许有人会说,官场的黑暗,厚黑的本质,让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心,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妥协。
若到达真正的大同社会,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心,又怎么会出现近墨者黑呢,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纯洁无暇的,即使他学会了厚黑。
厚黑学读后感 篇3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本人读了《厚黑学全集》之后颇有感受。
读完之后也觉得有许多能应用在我的教学之中,例如现在学生的性格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那就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承认,这就是我从厚黑学中悟出的心得之一,那就是别吝惜赞美之辞,攻心为上。简单的几个字,能取得不可估计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说一句:“你做的很好,好好学”“你比老师的方法还简单,将来超过老师没问题”“你做题的速度比老师还快,前途无量啊”等,学生明白你对他的期望和态度,就会增强自信心,赞赏学生的进步,往往使学生超水平发挥,会更认真的学习,对自己更有自信,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他永远不会有太大的飞跃,只挑学生毛病,看不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会让学生泄气,很快故态复萌,恢复到原来不理想的或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与学生的交往和攻心中,要遵循“诚、信、仁”,要不时的关心学生,让学生对你有一种信任感;要取信于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可靠的;对学生要仁义,让学生知道你是一个可结交的老师,从而他也愿意学习这科,最后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而努力。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因为学生觉得老师听了自己的想法,就产生了一种踏实感,焦躁的心情得到了缓解;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因此,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就成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既然自己并非万能,不可能知晓一切事物,就需要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结好人缘就要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谦虚心胸,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用谦虚的心胸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此则人人都会视你为知己。宽容大度,理解体谅。俗语说“千人千面”,而人心的差异和特别,则又胜过人的面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衡量一切,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事忍让,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彼此和睦相处。惟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融会贯通,左右逢源,对世间人情进行细微视察,将所学彻底融会贯通,便能灵活运用于世间各种情态,使人格亦可达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常会失去结交君子的机会,只有把目光放远,才能于纷繁中看出事物的规律、探索真理,进而才能得到别人的真正友情。善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会激起你对人的热忱,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出远大的眼光及洞察世事的能力。当学生有成绩时,还要真心为学生喝彩,使他知道自己得到承认,受到了尊重,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今社会当一个老师难,当一个好老师更难,因为老师既是一种职业,同时又是一种在人们心中被神化,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人群,社会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但现实生活中老师又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很多时候与人们的理想化相矛盾,当理想和现实在人们心中不能达成共识的时候,毁誉的矛头都会指向老师,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及信赖程度。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要了解学生,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才能因势利导,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需要发扬“厚黑学”精神,与学生打交道是长时期和反复的过程,要做到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厚黑至境,无所不成。
总之,读了此书后,让我更加清楚了在教学工作中怎样去与学生更好的沟通。相信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一定会更加顺利。
厚黑学读后感 篇4
无意间看到了李宗吾的《厚黑学》,感觉不错,故写一写心得体会与大家共赏。
今天看了一点厚结人缘的处事经。韩非子曰:巧诈不入拙诚。确实如此,待人接物必要真诚。以前听过一句话叫撒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来圆,或许还圆不好,容易露馅。为什么要搞得自己如此狼狈呢?真诚对人,尽管有时候会被人认为是愚笨的,可笑的,可是因为行的端坐的正,因此就无所畏惧。久而久之,也就可以广交良友了。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
但是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在交友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你值得去上刀山下油锅的铁哥们,而哪些是你可以一起吃喝玩乐的玩友。我老公说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经典:老公说朋友分两种,一种是关系,而一种是真正的朋友。前者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后者是不计回报的关系。确实如此,如果你把所有的人都当成朋友,或许有人可以领情,也可以对你毫无保留的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挺身而出帮助你,而有的就不行了,那些只能在你飞黄腾达的时候跟你同享乐,而当你落马后,他就逃之夭夭,对你不理不睬了。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但是由于咱们刚毕业,肯定分不清楚,所以在交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切勿把自己的所有都暴露出来,让别人看的一清二楚,有时候也应当有自己的秘密,打算,这不是说让你去算计别人,而是提醒你切勿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心剥开,因为当你的心剥开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小心翼翼的对待它,当你碰到不把它当回事的人的时候,关上自己的心也会有伤口在那里。
虽然我们都说交友不分富贵等级,不分年龄性别,但是有些时候,由于两个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富裕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关系。以为现在的社会并不像古代时候,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物欲横流,钱在这个世界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虽然说有钱不是万能的,可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建立在非物质基础上的朋友虽然并不能全部成为真正的哥们,但是我认为也比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要来的牢靠一些。当然,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在你贫困的时候千万不要感到在朋友面前自卑,因为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在乎这些东西的,他在乎的只是你的心意而已。而在你富裕的时候也不要瞧不起自己那些贫困的朋友,在帮助他们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虽然都说真正的朋友能够理解你所做的一切,可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是朋友就多为他们想想,考虑他们的感受,不要过多在金钱上面徘徊。因为当富人与穷人在一起的时候,除非是那种真的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一般穷的那个人都会有点神经过敏,即使你做的一些事是无意识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麻烦随之而来。朋友之间不能有同情心,只能有真心!因为当你觉得朋友可怜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高于朋友的位置上了,即使你是好心,也会让朋友觉得不舒服。所以收起你的同情心,用真心来对待朋友。
不知不觉啰里啰嗦的写了这么多,以上都是李老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嘿嘿,或许有些不成熟,但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厚黑学读后感 篇5
李宗吾先生所撰《厚黑学》一书将人性的自私、阴暗抛之于书面,与传统伦理道德、人性的真善美形成了鲜明对比,却也道出了国人的处世之道,也是我国古时官场哲学的真实写照。
《厚黑学》一书将“厚黑”分为三种境界,初级阶段为“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而城墙虽厚,可用炮火攻破。煤炭虽黑,但颜色可憎,众人弃而远之;中级阶段为“厚而硬,黑而亮”,此阶段形色鲜明,旁人经细心观察便能察觉;终极阶段则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晋升至此阶段便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锐不可挡,所向披靡。
《厚黑学》这本书最初是在大学期间粗略读过,再次读这本书又有了新的感悟和见解。书中写到: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如果为人内向须腆,不能忍受在处事交往中的屈辱,太过于顾及自己的虚荣心,就不能够与朋友和敌人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展现自己,即使才智出众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中。所以我认为李宗吾先生虽主张厚黑,却也在强调世间的疾恶。
再次读这本书,我认为厚黑并非脸皮厚心肠黑。所谓“厚”是指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利益交织关系,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决定了其在利益网中的位置。人并无所谓的高尚与卑劣,只是各取所需罢了。把握住这一点就不会被道德约束,此为“厚”。所谓“黑”是指自己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所作所为是被利益驱使,而自己也能意识到自己正是在某种利益目标的驱动下做出各种决定。因此,我对于“黑”的理解是已经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了然于心,并能利用游戏规则为自己谋取相关利益,且思维并不被他人所知晓。
对于我来说,更应该重点学习“厚”,而不是“黑”。我对于“厚”的理解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脸皮要厚,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多问、多学习,咨询、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谦卑的态度,不要怕麻烦、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被批评,更不要怕承担责任,这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生活中处理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与父母的代沟,与朋友的矛盾往往都在于缺乏沟通,有些事情会觉得说出来伤感情或者觉得难为情而选择不说,缺乏了有效的沟通就为矛盾、代沟埋下了祸根。在我看来“厚”的另一个含义还在于落后并不可怕,当学习或工作中落后于他人,或起步较晚都要不断进取,在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总的来说,李宗吾先生对人性的理解和概括,打破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历史人物为例论述“厚黑”,以“厚黑”解读人性,以诸多思想解读“厚黑”,并非是想让人学习厚黑,而是让人认识厚黑。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愿此“厚黑”如星星之火,普耀大众。
厚黑学读后感 篇6
最近读了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让我有了一些想法。虽然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厚黑学,但是最近才把它读完,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这里跟大家说说我的一些感慨吧。何为“厚”呢,就是说脸皮要厚得像城墙一样,何为“黑”呢,就是心要黑得像煤炭一样,只有领悟这种精髓,并且可以熟练的运用,才能够有一番作为。说到这,书中例举了黑白与厚薄是如何影响了一代枭雄曹操,一代霸王项羽,一代君主刘邦等人的成败的。通过这些三国的历史,把厚黑贯穿历史,极具说服力。除此之外,作者还把牛顿力学应用到了心里学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突破。
厚黑学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白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最后就变得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由白而黑,最后变得炭黑,到了这个地步只能算作是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但是辅以大炮还是可以攻的破的,煤炭虽黑,但是颜色令人讨厌,人们不愿意接近,所以只能算作是初步功夫,表面现象。
第二方面是“厚而硬,黑而亮”,深处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也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样的一类人,连曹操拿他都没有办法。深处黑学的人,越是黑,买主就越多,就能招揽天下,但是就是做到这一点,还是能让人看出他脸厚心黑,未能达到喜怒不露于色的境界。
第三方面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早把厚黑之学烂熟于心中,善于察言观色,可以有效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不留声色,心中厚黑,又看不出来厚黑,至厚至黑,天上后世,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
厚黑学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它的理论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不觉得过时,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要抱怨,不要感觉不公平,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与其抱怨与感慨不公,倒不如学学李先生的《厚黑学》,学会一样做人处事的方法与思想,寻找一些成功的办法。
厚黑学读后感 篇7
《厚黑学》是清末民国初期的李宗吾大师所创作的一门学说。李宗吾在《厚黑学》自序中说:“厚黑学,是我满清末年发明的。”
其实厚黑学就是揭开了当时社会里的那种现象,穷困落后的中国人,在人性的一面显示出来的丑陋一面!厚黑学中的精粹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厚而硬,黑而亮;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看了《厚黑学》,结合目前网络上的形形色色人等,归结起来无非就是厚黑。厚如芙蓉、凤姐、兽兽之流;黑如污吏、煤矿主、奶粉商之流。不知他们是否看过厚黑学,但我敢肯定的是,他们是深得厚黑之正果。正应了李宗吾先生的“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他们是这么做了,应该也捞了不少好处了。
不过我想他们还只是学得第一步功夫“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离“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希望这些同学“再接再励”,将厚黑“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