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笔构网

2025-10-19读后感

请欣赏读傅雷家书有感(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离开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太烦,就好。但没有一天不想你,每天早上六七点醒来,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就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一个人呆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的形象一样,***妈和我总是想起你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小故事。——我们不知道我们能告诉你多少,但我们不敢说你这个年纪一切都在前进,不愿意回顾;我们在尿布时代的过去会引起你的麻烦。孩子,我很懂,妈妈也很懂。只是你的一切都会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随时随地都会浮起来,像素描一样,让我们快乐忧郁。

著名的翻译家和艺术家写的文字在哪里?这显然是一个普通的邻家老人对孩子的喃喃和唠叨。但这些简单的'话语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望。当我读到这些话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起我的父母和世界上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的道理:只有做了父母,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做父母的感情。

孩子的婚姻一直是父母最关心、最担心的事情。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具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对他表达爱意。此外,一个人在海外呆了很多年,身边没有亲人,孤独和孤独可想而知。父母知道这一点。但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家书就像温暖的火,不仅安慰了外国游客孤独的心,也照亮了他前面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提醒你:试着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你周围有太多美丽的天使。恐怕你再也控制不住了。别忘了,你发誓要当几年清教徒,在男女之爱中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一定要提醒自己!时刻防备自己!一切都要早醒,收蓬早收;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后再压抑。那时候痛苦多,收效少。亲爱的孩子们,无论如何,你要听我的建议!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些。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在人生与世界的宏大版图上,每个人都像是图纸上的一个极小的点,图纸上没有任何痕迹,新生的人儿不知去向何处。但总会有路的,是父辈引领着我们,他们的每一句亲切的叮咛都推动着我们前进,前进。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一句叮咛,虽是疑问的句式,却显得格外真切、坚定与诚恳。孩子与父辈之间,能是这样亲密的关系:能够彼此倾诉,彼此安慰。

傅雷说,“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强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一句平和而温柔的话,竟能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位父亲的叮咛,是最真实的了。

父辈短短的一句话,总是能安抚儿女精神之消沉,内心之疲惫。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着最坚实的后盾、最温馨的港湾。听听这父辈的叮咛,足以令人感到安心。

“我祝福你,我爱你,希望你强、更强,永远做一个强者,有一颗慈悲之心的强者!”傅雷将他对孩子最为真挚的希望融入了这一句叮咛之中。

他希望儿子深刻的.思考,做有修养的青年,重视做人,且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叮咛中蕴涵着的不仅是温情,更是傅雷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傅雷和傅聪父子情深,而傅雷同良师又同益友一般,尽到了一个引导着孩子的、一位父亲的职责。这一句句叮咛,背后是无比的期望,是远隔万里的牵挂与思念,又如暖阳般照进无数人的心中。

我不禁想到了《背影》中,那位略显笨拙的父亲那一句“你留在此地,不要走动”,看似简洁明了,实则内涵无穷。

就这样一句叮咛,满怀着的是无穷的爱。父辈不善言辞,但他们对我们的关怀,也许就体现在一件裘皮大衣,一个新鲜的橘子,一封千里迢迢的信中。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是同傅雷对他的孩子那般爱我啊!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多喝些水”,“多吃点青菜”,“多穿些暖和的衣服”,“早点睡觉”……父亲想说的,绝不仅有这些,那些深藏在叮咛背后的情感,只得由我们从心底去领悟了。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岂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这一段家书,算得上精辟深刻!傅雷对儿子的期许便如自己一样,把自己做学问的感触与孩子分享,用心可谓良苦,学习、干事最怕一知半解、浮躁浅薄,个人觉得认真专注于一件工作或者事物的方方面面、多个角度、多个维次,才能通透,从学习上来讲是善于学习、能真正学懂,从工作上来讲是到位、妥帖。这一点无论是哪一代人的哪个方面,都值得深思!也与一个人的空性、悟性有关。这当然不是一知半解的沾沾自喜、坐井观天,更不是浮于形式的夸夸其谈、走马观花!一代大家傅雷在此为我们所有人做出了好的榜样。

“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个的人疲倦之极,只会有坏结果。要练琴时间正常,必须日常生活科学化,计划化,纪律化!自己弹的曲子,不宜尽弹,而常常要停下来想想,想曲子的意境、境界,追问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样一个境界,这是使你明白你所要的是什么,而且先在脑子里推敲曲于的结构、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尽弹而不想,近乎即兴表演,弹到哪里算哪里,往往一个曲子练了二三个星期,自己还说不出哪一种弹法最满意,或者是有过一次最满意的弹法,而以后再也找不回来。假如照我的办法作,一定可能帮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确而且稳定!”

本想作出删减,细细读来一个长者和父亲的殷殷期盼,实不忍辜负,姑且消耗大家的耐心!传道、授业、解惑,授之以渔,我想异国他乡的傅雷在读到此处,一定感慨父亲的苦心孤诣,而所有的读友亦能感到一个父亲用心的深远、细腻,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对于求学上进的傅聪而言,这是茫茫学海中的一盏明灯,既有方法论又有可供实操的提升方法,既厚重又朴实!现实中的例子和教育,在此不予置评,正如佛渡有缘人,个中意味可体悟不可言谈。

这算得从此书读出的父爱的厚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一封家书,载着浓浓的亲情,是维系亲情纽带的方法之一。《傅雷家书》里面的一封封书信,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信,里面涉及良多,而它给我的最深印象却是他对孩子们的严厉家教。我认为,傅雷首先是一个父亲,其次才是一个学者。在那一封封信里,不仅有他对孩子的叮咛嘱咐,也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他会时刻关注傅聪的钢琴学习情况,会对他提出批评,也会对他夸奖鼓励。鞭策傅聪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傅雷深刻懂得,艺术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huma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傅雷还对孩子的生活做出了要求:“你在国外求学,“厉行节约”四字也应该竭力做到。我们的家用,从上月起开始每周做决算,拿来与预算核对,看是否超过?若有,要研究原因下周内就得设法防止。”对其工作时间也提出了要求:“每天的工作与休息时间都要安排妥当,避免一切实击性的工作。你在国外,究竟不比国内常常有政治性的任务。临时性质的演奏也不会太多,而且宜尽量推辞。正式的'音乐会,应在一个月以前决定,自己早些安排练节目的日程,切勿在期前三四天日夜不停的,赶任务赶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够稳,不够成熟;并且还要妨碍正规学习;事后又要筋疲力尽,仿佛人要瘫下来似的。”

虽然傅雷对傅聪如此严格,但他的信里也流露出催人泪下的爱意:“我说了那么多,又是你心里都有数的话,真怕你听腻了,但也真怕你不肯下决心实行。孩子,告诉我,你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努力了,那我们就安慰了,高兴了。”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我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穿衣,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读了《傅雷家书》,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这不是一封封普通的家书,是一部充满着伟大父爱的的家书,字里行间,浸透了父母对孩子全心的爱。同时,它又是一部绝好的艺术教课书。

人爱其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有限,而人的事业却永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好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傅雷教子,情真义切,从家书中随处可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他期望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中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的傅聪,热爱祖国,信赖祖国,与傅雷在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雷家书》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这让傅聪十分感动。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的前途,可谓费尽了心血,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傅雷家书》让我更加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也让我更渴望多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留下的作品更是经久流传。而“傅雷家书”则是傅雷写给他的儿子的信,涉及多个方面。现在看来,很有教育意义。

在寒假里的这一天,我打开这本书,很快就投入进阅读里了。

从这本书里,我读到了傅雷对孩子深沉的父爱。信中的主要内容让我看到了赫赫有名的傅雷“父亲”的一面:他与他的妻子也像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关心儿子,把儿子当作精神支柱的'一大部分,时刻忧心儿子的一切。正如评价所言:在一封又一封的信里,除了闲谈生活琐事,还有艺术及为人处世之道。傅雷旨在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期望其做一个“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一句一句语重心长的文字之后,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殷切期望。

大多数生活中的父亲,可能也是这样吧!虽然总是不苟言笑,一脸严肃,但他们对孩子的爱却一分也不会减少,但年少的孩子们却总不能体会到这份爱的深沉。我也是一样。小时候我最惧怕的人就是父亲。他出门在外,两三个月才回来一次,每当父亲回来,我都要心惊肉跳好几天。父亲总是板着脸,作对的事情也不表扬,最错了的事,他锐利的目光一定会像我扫过来,没准还会打我几巴掌。漫长的童年时光里,我就这样怀着对父亲的惧怕甚至是“恨”意,从不主动亲近他,见到他就躲开,不肯让他拉着我的手过马路,甚至连作文本里也很少有《我的爸爸》这样的文章...长大后,我渐渐尝试理解父亲,才终于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傅雷家书》虽只是傅雷写给自己孩子的信,但里面包含的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挚爱教诲,和全天下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一样呢?这何尝不是全天下的父亲对孩子的真是写照呢。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大师对话,让人顿悟;读一本好书,如同踏上精彩的旅程,收获勇气;读一本好书,如同学习一份新知,收益颇丰。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家书本就是亲人间互通信息的书信,《傅雷家书》却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在真诚、平等的感情基调上升华,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部无处不在闪动着慈父之爱、友谊之情的交响乐,这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先生从做人、对待艺术、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两个儿子进行悉心指导。孩子的成长往往离不开父母的精心指导和教育,所以我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无私的爱。当与父母间有一段短短的距离,跨过,便是心与心的交流;当有一扇心门的阻碍,敲开,便是情与情的交融。

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真的傅雷文字中,我窥见了一个朋友式的父亲形象。他写在纸上的这些家常话语,如山间涓涓流水,缓缓流过我心间。

于生活而言,傅雷先生说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生命如洪水奔腾,只有沉得下才会浮得起,不知在哪个海洋深处遇见暗礁,面对挫折越是迷茫无所适从,越会消极低沉,陷入所谓的排挤和深渊中去了。风云变幻,沉浮不定。有坎坷的起伏跌宕,也有晦暗的沼泽,但心灵要选择阳光。那么在通往成功与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远离了黑暗和沉沦。在那时的时代主流中如何自处,在困惑时如何坚守,既像一句温柔的抚慰,也饱含着绵延不绝的,巨大的能量,行云流水的日子却能沉淀下傅雷先生许多陌生的'痕迹,像是悖着世俗的浑不在意,像是将超然不羁化作柴米油盐的烟火气。这种不慌不忙温暖的力量才是人心所向。

于艺术而言,我实在是感慨傅雷先生是否就天生该做这一行的。在艺术各个领域造诣极深。一切一切,他的慨叹又是如何能够丰富细腻到这个程度?我没有高深的知识去研究傅雷与他的孩子对艺术有多专业,只有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摸咂品味。词句中好像带着巨大的信息量,同时又无比简洁。可又有几个人是傅雷呢,这样一个可以将自己所求与艺术结合起来的人,这样一个一直与艺术靠的这么近的人。

再多的言辞不及切身体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岁月的筛子一一滤过,但不变的是这种永恒的爱,写下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父亲对孩子的希冀!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浓浓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常常沉浸在回忆中,把你的一生重新问过一遍,想着你在强保中疾肥胖,又淘气又可爱的童年,顽强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罗马尼亚出发去参加肖邦比赛为止:童年时所受的严格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代的发奋用功,出国后的辛勤疾苦,今天的些许成绩真像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历历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欢乐!如今你到了人生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阶段。开始成家立业了。”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对儿子的爱意,连小时候的支根末节都还记得。是啊,父亲对孩子的爱永远那么伟大,傅雷对儿子博鞋的爱都暗含在书信中了。

有人说,没有父爱,就没有刚毅;没有父爱,就没有宽广。的确,父爱一点也不弱,一点也不渺小。从小到大,父亲都带给我们高大强壮的形象,这种形象延续到了那无形的父爱中的我们。就算有一天父亲不再强壮,它那浓浓的父爱却早已告诉我们:做人要勇就坚强。

父亲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帮助我,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好像对于他来说,我的事永远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种幸福叫儿女,有一种温暖叫关怀,有一种亲情叫父爱。这句活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父亲对我们的.爱可谓之伟大,父亲常以他独有的沉静,诠释着父爱的责任。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深。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的父亲希望我能快快乐乐的长大,凡事只要努力就好,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过,竭尽所能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太过介怀,只要无愧于心即可。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前几天在网上书城我发现了一本名叫《傅雷家书》的书,“家书”应该是作者写给家人的信,带着几分好奇,我把它列为了我的床头书,几日品读下来,让我感触颇深,很幸运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刚好在读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爱,傅聪从小是在傅雷的严厉管教下成长的,因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才,或许傅聪没有被傅雷宠爱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出国学习的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么远,但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的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籍,会让傅聪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绩之时,傅雷如良师益友般,告诉傅聪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仍孜孜不倦地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爱,只求为子女多付出一点,而不求子女有什么回报的爱。

其次,我想说一说“孝”字,当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是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聪时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离的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和妻子走得是如此突然,没有给傅聪留下尽孝的机会,日后傅聪也是会有遗憾的吧。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父母也将一天天的老去,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仍然是关心我们的,或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我觉得即使我们再忙,都应该时不时地抽出点时间陪一陪父母,哪怕只是一句电话里嘘寒问暖的话,也会让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想去尽孝,才想去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遗憾。

很庆幸读到这本书,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让我知道更多自己应该做的事。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在年味飘香的寒假里,同学们有的忘记了学习的紧张,早已放松了心情,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有的仍然坚持不懈,没有丝毫的怠慢。当我读完《傅雷家书》后,我也励志要做一个持之以恒,面对困难不屈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深受感悟的还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也不是莫名其妙地说长道短,而是充满哲理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的艺术品,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我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父亲做一些新鲜的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青年;

第三,借通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资态方面。”傅雷通过给儿子不断地写家书并寄给儿子,是想让傅聪明白,不管何时,不管何地,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尊严,敢于拼搏,无私奉献,人格卓越的优秀的艺术家。从中可看出傅雷的教子有方,对孩子严肃而又真诚。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长极想让自己的儿女早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由于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早日成功,早日能获得名气,而不断地给儿女增加负担,正是这一点点的负担,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看似一些又一些微小的任务,却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希望。而傅雷不是用打骂、不断地给孩子增加负担来培养孩子的`,他通过自己不断给孩子写家书来告诫孩子,让孩子在信中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让孩子也成为家长们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是家长中的榜样,家长们也应虚心学习傅雷的教育方法,而处于青少年的我们也应该做一个人格卓越,德艺俱备,面对困难不屈的人,同时我们也不能辜负家长对我们的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