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古诗》的教案(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引言:夏天,多美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来,池塘里面蜻蜓已经站在荷叶尖尖的角上。小朋友们快来读读这两首诗,感受池塘里的美丽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揭题: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二)熟读古诗。
1、老师指名汇报读。(正音,理清节奏)
2、老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
3、学生齐读古诗。
4、趣味诵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一)前两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揭示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4、认识白莲。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字典中关于偷的'义项,让学生选择。
(2)小娃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莲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与画面,体会小娃的可爱,并带上这种成功采回白莲的兴奋心情朗读。
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可爱,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二)后两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解释重点词语及诗意。
4、 认识浮萍。
5、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古诗》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会诗歌。
2.丰富词汇:飘荡、抿着、蔚蓝、飞翔等。
3.巩固对春天自然景象的认识。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会诗歌。
活动难点:
理解并学说诗歌中的语言词汇。
活动准备:
《春天的秘密》课件、配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秘密想要告诉你们:春天来了。你知道这个秘密吗?
2.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告诉我?(请2—3位幼儿回答)
二、欣赏诗歌,感受理解。
1.师:我们来听一听,欣赏一首好听的诗歌。
(完整欣赏)
2.师:谁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
三、分段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是个内容。
(教师分段朗诵,逐段引导幼儿学说诗歌中优美的语句,并逐步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幼儿观察。)
1.欣赏第一段,理解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出示图片)
(1)师:从这个图片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幼儿回答)
(2)教师朗诵。
提问: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怎么样了?(冰融化了)
河水是怎样流的?(学说淅沥淅沥)
说了什么话?怎么说的'?为什么要小声?(因为是秘密)我们一起来学学。
2.欣赏第二段,春天来了,理解柳树发芽了。(出示图片)
(1)师:这幅图的春天在哪呢?(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到垂柳发芽了,教师可借机强调句子:垂柳换上了嫩绿的春装}
(2)师:春天还有什么也是嫩绿色的?(幼儿回答)
(3)师:春风一吹,垂柳在微风中会怎么样?(轻轻地飘荡)请一位幼儿示范。(学习飘荡的动作,讲解飘荡)
(4)师:老师当春风,你们当垂柳好吗?(师生边朗诵边表演)
3.欣赏第三段,春天来了,桃花开放。(出示图片)
(1)边出示图片边朗诵
(2)提问:桃花是怎样告诉我们春天的秘密的?(红花脸,抿着小嘴)怎样说的?(微笑着说)为什么挑花红着脸呢?师生一起学抿嘴微笑的样子。
4.欣赏第四段,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出示图片)
(1)边出示图片边朗诵
(2)提问:春天来了,谁飞来了?刚才诗歌里怎么描述燕子的?(燕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谁会做飞翔的动作?(幼儿示范后,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飞翔:动作夸张,非得高)我们一边学燕子,一边学说:春天来了,春天在这儿。
5.欣赏第五段,春天来了,麦苗发芽了。(出示图片)
(1)师:咦!这是什么?(出示图片)
(2)教师朗诵。
诗歌里面是怎么形容麦苗是什么颜色的?(学说绿油油的)
春天还有哪些是绿油油的?
麦苗从什么地方怎么往上钻的?(使劲地从泥土里往上钻)
(3)幼儿示范使劲往上钻的动作(教师强调使劲和钻)
我们一起学学看。(边朗诵边做动作)
6.欣赏第六段。
“哇,看了这么多春天的秘密。春天来真的来了,春天真的来了。我看见了春天的秘密,我要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7.再次完整的朗诵诗歌。
“春天美吗?诗歌美吗?我们一起来轻轻的朗诵一遍。”
四、拓展延伸。
1.师: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秘密呢?(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春天秘密的图片。(欣赏)
教师小结:原来春天有这么多的秘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看、多找就能发现。
3.春天还有很多的秘密,在哪呢?等会我们再一起出去看一看,找一找。
《古诗》的教案 篇3
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活动目标:
1、通过带幼儿观察风,利用图片,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能初步体验古诗文内在情趣的美。
3、引导幼儿创造性表现古诗。
活动准备:
1、挂图四幅,“风”标记四个,诗词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带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吹物时发生的现象。
“小朋友们,今天外面的`风真大呀!找找看,风吹到了哪里?”
2、学习古诗
(1)谈话:你看到风吹到哪里了?
(2)观察挂图,引导幼儿在画中找风(老师根据幼儿回答解说图意)
(3)初步感知古诗
“我们刚才在外面找到了风,在画中也找到了风,有一首古诗说的也是风”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引导幼儿跟读)
(4)见诗找画,进一步理解古诗
出示诗句,教师边念边引导幼儿将诗句与画面对应起来,然后看画念古诗
3、表现古诗
(1)启发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落叶、开花、浪花、竹子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边念古诗边做动作
(3)鼓励幼儿创造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4、出去找风
“风吹落了树叶,吹开的花,卷起了浪花,吹到了竹林里,你们猜,风现在又吹到哪里呢?”
(草地上,森林里,幼儿里,公园里……)
《古诗二首》的教案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
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
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
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
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
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
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附: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细流树阴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风——明月
瓜洲夜景
归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诗》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⒊背诵古诗。
⒋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论与李白之间的情意,体会母亲的伟大。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读背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自己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古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你知道李白的诗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板书课题:《赠汪伦》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⒋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⒌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很深厚,请你读给同学听听。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赠汪将欲踏潭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唐代诗人“孟郊”他写了一首古诗《游子吟》诗人选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临行缝衣的场面。不仅写出了母亲为讲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情景,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母爱的伟大。
特别是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诗,去感受其中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4、谁能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5、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临寸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三课时
一、复习。
⒈认读会认字。
⒉指名背诵古诗。
二、学习会写字。
⒈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乘将踏桃游郊线寸
⒉指名说词,看谁说的多。
⒊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认为怎样写才好看。
⒋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⒍教师范写。
⒎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把学过的古诗背诵给家里人听。
《古诗》的教案 篇6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与。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
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古诗》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山行》
共几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 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的意思。
3. 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资源
1. 古人咏叹秋天的诗:
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预习设计
1. 收集作者杜牧的资料,了解杜牧。
2. 读准生字:径、霜;记住字形,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 自主练习朗读诗歌,试着背诵,并想想诗句的意思。
4. 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做上记号。
5. 收集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5分钟)
1.按老师指定的诗题背诵古诗分组进行赛诗,相互进行背诵,积累古诗
2.说说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5分钟)
●预习作业1
1.齐读诗题
2.简单了解杜牧和他一些作品
● 预习作业2
1.朗读诗歌
2.展示交流。
第三板块:学习《山行》(20分钟)
1. 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习单一】
(1)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在小组内交流下列词语的意思: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2.自主学习
3.交流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4.理解诗句
先自由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同桌交流
个别说,集体评议
5.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练习朗读和背诵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教师出题或学生之间分组出题,练习背诵,积累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向学生简介“李杜”和“小李杜”。
●预习作业2
1.指名朗读诗歌
2.选择两个学生展示交流。
默写:径、霜。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小组内两两过关。
第三板块:学习《山行》
1.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2.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3.任务驱动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5.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6.理解句子: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7.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8.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9.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10.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11.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作业
设计
★1.完成《习字册》中的生字描红。
2.《一课一练》中的一、二、三、《山行》的有关题目。
★★收集描写秋天的诗句,背一背。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 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
资源
1. 古今中外的名人愁了都做些什么:
2. 李贺为怀才不遇而愁,写下了《马》,
3. 陆游为国家战乱而愁,写下了《示儿》给自己的孩子。
4. 闻一多为祖国不能统一而愁,写下了《七子之歌》。
5. 这些是文学作品,还有没有别的呢?
6.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古怪,她愁了就爱哭,她愁了还去葬花
7. 康熙愁了就去微服私访。
8. 姜太公愁了就去钓鱼,有个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他不是真的去钓鱼,而是为了散心消愁。
9. 画家朱耷愁了就画画,他画的画也带着愁意,他画了呆滞的小鸟,萧条的村庄。
10. 凡高愁了画过《向日葵》。
11. 德国有个皇后叫德拉库尔 ,她为看不到自己的样子而愁,叫了很多能工巧匠,想了很多办法,后来发明了镜子。
12. 爱因斯坦愁的时候睡不着觉,他想,如果人以光的速度奔跑,结果会怎么样,后来就发明了狭义相对论。
13. 李白愁了就喝酒作诗。
预习设计
1. 收集作者杜牧的资料,了解杜牧。
2. 读准生字,记住字形,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 自主练习朗读诗歌,试着背诵,并想想诗句的意思。
4. 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做上记号。
5. 收集两首抒发使人发愁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5分钟)
1.个别、分组、集体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5分钟)
●预习作业1
交流张继的故事。
●预习作业2
1.朗读诗歌
2.展示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小组内两两过关。
第三板块:学习《枫桥夜泊》(18分钟)
1.自由读诗句。
2.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习单一】
(1)自由练习朗读诗歌。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用“——”划出来。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3.自主学习
4.交流:
圈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5.有感情朗读
自由读,读出个性美。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齐读
6.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诗中写到了月亮,它写到月落,说明月亮从升起,现在已经在慢慢落下去了。诗中还写到了乌鸦在啼叫。月亮一落,天地间变黑了,就吓醒了树上的乌鸦。从诗中看到当时外面有着厚厚的霜,说明时间已经是深秋了。诗中还写道了钟声、渔火、江边的枫树。)
7.根据诗歌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交流个别说,集体评议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诗歌的内容,展开交流
第四板块:总结(2分钟)
1.齐读古诗
2.自由练习朗读诗歌,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背诵《山行》。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板书课题。
过渡:苏州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2.介绍作者:
讲述张继落榜小故事。
●预习作业2
1.指名朗读诗歌
2.选择两个学生展示交流。
默写:泊、愁、苏、城、寺、钟。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小组内两两过关。
第三板块:学习《枫桥夜泊》
1.出示古诗,轻声读诗句。
读题释义
泊:停靠
2.任务驱动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5.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6.交流展示:
(1)看到月落,乌啼,霜满天,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一副图?
这首诗28个字写了月亮,乌鸦,秋霜,江枫,渔火,钟声,描绘了一副非常清幽的情景,令人神往。
(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读出它独特的美。
7.其实,老师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诗中所表达的情吸引了老师,那么这首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
说说他为什么要愁?
8.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了浓浓的“愁”的色彩。
9.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10.同学们,假如真有时空隧道,假如时间真能倒流,你想对这位失意的张继说些什么?
11.同学们,张继愁的时候就写诗,你平时愁了都干些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愁了都做些什么?
12.补充阅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现在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第四板块:总结
因为这首小诗,使原先不起眼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了千古名胜,每年除夕夜有许多人都去听钟声,还有许多日本游客不辞千里远涉重洋来寒山寺,那儿还有一个博物馆里面有张继的铜像,传说摸摸他的右手食指,就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看一看那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首诗,读出张继的愁!
作业
设计
★ 1、 完成《习字册》中的生字描红。
2、背诵课文。3、默写古诗,积累记忆。
★ ★《一课一练》中的一、二、三、《山行》的有关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