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年为主题的演讲稿

笔构网

2025-10-20演讲稿

请欣赏以过年为主题的演讲稿(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过年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时间飞逝,眨眼间,寒假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但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浓浓的年味。

许久都没回家了,甚是想念家人与家乡。好不容易过年回家了,终于可以好好地与弟弟待在一起,与家人畅谈人生。

大年初一,随着鞭炮声响起,我望向窗外,稍纵即逝的烟花,一朵一朵绽开,美丽却又短暂,如同我的高中生活一般。可能是很久没有回老家了,居然都忘记了老家的面貌是什么样子。不过还好,有年味充斥着我的心房。

家人们围在一起,喝点小酒,一个个兴奋至极,共同围在电视机面前,彼此交谈着。

要说我最喜欢的就是拜年了,可能是小孩子的天性,看到红包都会情不自禁的上去讨要,没有在外面的那份强作出来的自尊,有的只有天真烂漫纯真。我也爱走亲戚,想见见那些自己想见的人,想探望自己多年的好友,也想多多的去陪伴一下家中老人。在我看来,年味中充斥着浓浓的亲情,难得可贵。也步入高中很久了,过年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了,越是稀有就越珍惜,年味也越浓,爱的是那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念的是那亲情洋溢的笑脸,阳光正好,晒出来的年味越浓。

浓浓的`年味荡漾在我的心房,久久不能散去。亲爱的叮咛,长辈的期望,随着年味渐渐的入到我的心底。

我热爱年,因为它可以将我与很久未见的老友欢聚一堂,我热爱年,因为它可以让我看到一年来最美丽的烟花,我热爱年,因为它可以让我在最幸福的时光与最爱的人陪伴在一起。

年味不只是家乡的味道,还有亲情的味道,浓浓的,闯入心底。难以抗拒。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想携带着这年味,步入自己理想的地方,带给明年的“年”,告诉它,我这一年来,做的很好。

我爱这年味,更爱这带给我年味的家人。新年一定要快乐!

以过年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2

大家好!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每到除夕夜人们开始准备过新年了,在家中挂灯笼,贴对联,打扫卫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就开始围在一桌吃起香喷喷的年夜饭,虽说是“年夜饭”,但是不像平常吃晚饭的时间,而是在下午4点左右开始吃,所以中饭就被冲刷掉了。不过想想能吃上年夜饭忍忍也是值得的。

到了大年初一那一天,人们都换上了新衣,大人们给小孩发压岁钱,保佑小孩一年平安,这一天全家要在一起行动。像我们湖南人就会去逛庙会,那里的年味非常的浓郁,小孩子们可以在庙会上买到很多的小手工品和美食,比如说"兔爷儿”,“吹糖人”,“冰糖葫芦”等,而大人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戏剧“京剧”,“花鼓戏”,“变脸”,“杂技”等,令人连番叫好。

这其中我们小孩最爱的那非冰糖葫芦莫属。这庙会上的冰糖葫芦可比一般的冰糖葫芦要好很多,路边的冰糖葫芦要么太甜,要么太酸,失去了它本身的韵味。但这庙会上的冰糖葫芦吃起来先是一阵甘甜,要开糖皮后便是一阵酸爽,这样一阵酸一阵甜在你的嘴中刺激着你的味蕾,再嚼着酥脆的糖皮和粉粉的山楂,那种美味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春节要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每一天都要不同的传统习俗,这都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虽然现在的年味淡了,但它的本质却没有淡——团圆。

谢谢大家!

以过年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我的心中年味是一种浓浓的味道,有甜有咸。

在这春节的这一天早晨,小区里不约而同的响起鞭炮声,连绵起伏的炮仗声,便寓意这是新年美好的开端。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住得较远,可是亲情却不减半分。一大早,便装上一车的年货,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这一段时间是我们最富有的几天,一进亲戚家门,一双大手便会往你的衣服里塞红包,那红包纸淡淡的清香,便是一种独有的年味。大人与大人谈家长里短,小孩与小孩玩着多式的游戏,在晚饭的时候,总不愿吃得太多,因为亲戚家必会有五花八门的零食。春节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可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放松的节日,在这段时间我们只要收红包、吃、玩,其余的便一概不管。在0点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约而同的点燃鞭炮,不久,到处便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在地平线上一束束光朝天飞去,然后在空中绽开。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赶忙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笑着,叫着,躲到一边。

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品种繁多的商品堆积如山琳琅满目。走在路上可以看见不管家庭或商场都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从远处看就如一只只发光的萤火虫。年味浓,最浓的是子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一年一顿的特殊大餐——年夜饭。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一大桌平日吃不到的饭菜,各种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年味。吃完饭我和家人便打开电视看春晚,电视中的小品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腊味是地地道道的年味之一。在还未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准备好的腊制品,深黄色的腊肉也是爸爸好个时代童年的年味吧,现在更多的是香甜美味的零食,年味变得越来越丰富,可是亲情永远不变。

以过年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年一定要有年味,那么这一年的春节会是什么样的呢?

现在长沙这座城市似乎空了,呆在家里,根本感受不到年味,电视上的新闻又是哪里哪里出了车祸,交通怎样的拥挤,机票又贵了多少倍,这时我才意识到要过年了。

大年三十的凌晨,路上没有什么行人,感觉静悄悄的,但总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看起来似乎家家户户都贴了春联,那些散落在地上还没来得及收拾干净的放完烟花后留下的痕迹,抬头望去远方五颜六色的烟花,告诉我真的过年了。

一入寺庙,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人挤着人,寺庙里灯火通明,很多人穿的是红衣服、新衣裳,小孩挣脱父母的手,在人群里蹦蹦跳跳,远处又传来“嘀嘀”的车鸣声,那些没有回家过年的交警,指挥着交通秩序,他们还坚守在自己的职位上。烟花在天空中有他自己的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烟的味道,我能想象明天的长沙城一定笼罩在雾中,人们虔诚地跪拜每个人各有各的盘算,大概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未来一切顺利,不要有厄运发生。还有一些没有家的人站在路边无所事事,也许他们是感受不到年的味道的,又或许,他们也想有一个家呢?

当大家围在一起看每年必看的春晚,边看边吃边评论时,我才发现原来有年味那么简单,节目里听远归的人诉说远方的故事,不管是否精彩,在一起,就有年味。

可能是因为我们离家很近,无法感受到离家归来的那份喜悦,一年、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后的一次归来,那时的我们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年味。

一大清早,城市又会渐渐响起喧嚣,一年又有了新的开始,年味又会悄悄散去,人们各司其职,其中一部分人又回到远方继续奋斗打拼,但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一定不会忘记年味的味道。

年味很浓,但时光太快,珍惜这年味,珍惜触手可及的亲情!

以过年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小时候,大人们一说起过年我们便开始欢呼雀跃起来,因为过年不仅仅是代表的是一项快乐的活动,更是浓浓的年味,让人从内心感到喜悦,甜甜蜜蜜的浸润每一个毛孔,让人心旷神怡。

在年幼的记忆里,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年味就是一大早醒来做早餐的饺子;年味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碰面便来一句新年好的那种亲切的感觉;年味就是夜晚小伙伴在院子里围绕焰火唱歌跳舞的兴奋;年味就是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喜迎新春的温暖……然而长大了,却感受不到年味了。明明是记忆中的饺子,却吃着没了儿时的味,明明是一桌团年饭却吃的冷冷的没有一丝热闹;明明买了一堆绚丽夺目的烟花,却因城里规定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只好作罢……

似乎过年已经没那么重要。

忽然,一阵清脆的门铃声打碎了我的黯然,急急的开门,门前是一张无比熟悉却又陌生的面孔,是表姐!我们已经有3年未见过面了。我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呢,然而她用一种极为熟悉的家乡话来了一句“新年好!”地地道道的、淳淳侯厚的、朴朴实实的,像一张柔软的被子,瞬间紧紧包裹着我冰凉的心,顿时觉得温暖了起来。我恍恍惚惚的觉得一股熟悉的年味,向我扑面而来,忽而觉得有了孩童那时的感受,甜蜜蜜的,鼻头一酸,看着她想哭的感觉,原来这是一种对于故乡对于过去美好的思念。

过年讲究的是一个年味,或许时代变化让人措手不及,但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永远不会改变,年味对我来说便是思念,与朋友亲人相见的喜悦!

以过年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早晨起来,房间内是温暖的空气,外面却是刺骨的寒风,看着挂在墙上的年历,突然发现今天是我盼望已久的除夕。

怀人味

吃过早饭,我们买好香烛和钱纸,踏上了为姥姥送亮的路途,到姥姥的坟墓前点上香烛,拿上三批钱纸并点燃;站着三拜,跪下三拜,站起来又拜三下。

菜香味

给姥姥送完亮回到家,妈妈和奶奶已经做好了团圆饭,桌上共摆着十样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煎鱼寓意着年年有余、一盘小炒青菜代表着亲戚平安……正当我手拿筷子双眼气势汹汹地注视着那碗煎鱼的尾巴时,我的父亲对我笑着说:“过年吃鱼,留尾留头!”我只得把目光从鱼尾上转移到鱼腹处,心有不甘的吃起了其它的菜。

烟火味

吃过团圆饭,我们从新家来到正快要拆迁的老家,我们从屋内找来了一个大铁锅,搬来许多的柴火,有找来了不少木屑,开始了守岁,当然守岁也少不了陪伴了老一辈35个岁月的春节联欢味晚会,我们从二楼帮下来了电视机,打开发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直播,我和我表姐两个人拿着钱往外面的商店跑去,回来的时候兜里满满的,手里捧着快要抱不起的大小鞭炮,有:刮炮、冲天猴、冲天炮、喷泉、礼花……妈妈和姑妈对我们哭笑不得地说:“你们俩买就买干嘛往口袋里放呢?”我们拿出一盒刮炮,一个一个地放,但觉得没味,便拿出一盒,刮燃一根火柴点燃整整一盒,过了一会,突然“嘭”的一声,吓得我们一跳,其他人更不用说了,那个大铁盆差点就翻了,没办法我们就只好坐着看春节联欢晚会……不一会,离新年就只剩10秒了,10-9-8-7-6-5-4-3-2-1-0。

虽然时代正在变迁也在进步,但中华民族却没有抛弃中国的千年传统习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