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父与子的读后感(精选13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写了1994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地震中,仅仅4分钟就有30万人受到了伤害。一位父亲在废墟中,正挖掘他儿子教室的石块,他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他儿子也只有一个信念:“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最后他们相聚了,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觉得文中最感人的.地方是:当父亲正在清理挖掘时,许多人其实包括警员、救火队长及其他同学的家长都来劝阻他,但他却坚持着,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挖掘了38小时,终于听到了孩子的叫声。
读了这篇感人的文章,使我想到了我的父母对我的爱,虽然在我们身上不可能发生这样震撼人心的故事,但是我的爸爸妈妈也跟文章中的父亲一样深深地爱着我:我的爸爸离开这个温暖的家,到外地去工作,含辛茹苦地挣钱供我上学;妈妈起早贪黑地悉心照料我的生活,这其中都包含着他们对我无私而伟大的爱。我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习,长大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孝敬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多少诗人在笔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今天,当我读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让我深深感觉到父爱也同样的伟大。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自己的妻子后跑到自己的`儿子的学校,三层教室楼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位父亲跑到自己儿子教室那里挖土救儿子,救火队长和警察来劝那位父亲放弃,而那位父亲不听。那位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最后挖到38小时时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儿子告诉父亲这里有14个同学活着。路人过来帮助父亲开辟出了一个安全的通道,父亲叫儿子出来,儿子却对父亲说先让同学出去,同学出去后他才出去,因为父亲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五岁的儿子正从自家六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
爱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啊!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3
我读过许多关于写父爱的书,可没有一篇让我感到记忆深刻的。直到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深深刻刻的感到父亲的伟大。
这篇文章我一口气看了三遍,文中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一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不顾自身的.安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最后他成功的在废墟中救下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的13名同学。我读完后心潮澎湃,被这位父亲的举动深深的感动了。
我想到了我父亲对我的爱,虽然爸爸平时不怎么关心我。可是他总是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记得有一次我受伤了,爸爸很着急的问:“疼吗?”然后急忙从药箱里找出药帮我消毒清理伤口,小心翼翼的帮我涂上药。擦药过程不小心弄疼我时,爸爸像个犯错的学生一样自我检讨起来,那次受伤爸爸对我的关怀备至。后来我明白了爸爸对我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只是他不善于语言上的表达罢了。我的爸爸和文中的父亲一样,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不顾自身”的“救”我。
如果把母爱比做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它迷人得香味,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的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我的爸爸就像这株茉莉一样含蓄、优雅、静静的开放。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4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呢?也是无私的吗?许多事例让我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世界会变得很可怕!学会感恩,这是一句谁都会说的话,但能做到有几个?有些人认为:在受到很大的帮助时,才要去感恩。但对于身边默默无闻的帮助,则往往忽略,甚至根本没有察觉。所以,感恩,应该从身边做起。
夜深人静的夜晚,你在看书、写作业之后,是否会想到灯对你的帮助呢?如果没有灯,你或许只能坐在沙发上无所事事,金子般的时间就这样溜走了。坐在灯火通明的客厅,你要感谢灯为你带来的幸福。教室里,我们坐在凳子上,听老师讲课,不是还趴在桌子上,这我想:多亏有了凳子和桌子,要不然,我们怎么听讲,怎么做笔记?我感谢它们。今天,我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来到学校,干干净净的衣服使我非常自信,和同学们在一起无拘无束,特别开心,多亏了洗衣机和洗衣粉,我感谢它们。
感恩,使你学会找到身边的幸福,学会知足。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有值得我们感恩的地方。朋友们,学会感恩,从身边做起!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叫《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完以后我深受感动。
课文主要讲了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孩子们的故事。
这篇文章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美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从这一句话中,是我想起了一次关于我与爸爸的事情。记得那一年秋天,我刚放学,爸爸就带我去了南山公园。南山公园人山人海,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挤到了里面去。走进南山公园不远处,天上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就是几声响雷。我想:是不是要下雨呀,我们可没拿伞呀!只听“滴嗒”,“滴嗒”,真的要下雨啦,快跑!我和爸爸边跑边看有没有买雨伞的,结果一家也没有。雨越下越大,爸爸怕我感冒了,把一件厚厚的.外套披到我身上,我一看,原来是爸爸的外套,我想把外套脱下来,但爸爸却死死地按住我的肩膀。
父爱是伟大的,一个父亲可以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去救自己的孩子,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他宁可挖38个小时,也要救出孩子。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6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那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它讲了一位父亲给儿子许下了一个承诺,并在地震中凭着这股信念,成功的营救出了儿子。儿子也凭着对父亲的信赖38个小时都时时刻刻鼓励同学,让同学们坚持生的希望,最后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儿子让同学们先出去,这也源于他对父亲的信赖。
我觉得,父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儿子也非常爱自己的父亲,就因为如此,才使得父亲守信,儿子信赖。在我看来,爸爸的爱是比母亲的爱更深沉的,但是,它是不会让你轻易发现的。
在生活中,爸爸也非常得爱我,就比如在我小的时候,我去柜子里找玩具,这时候,爸爸走了过来,用手挡住了我的头,那时,我觉得爸爸是为了好玩,但是,并不是如此。有一次,在爸爸从柜子里找东西时,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用手挡住爸爸的头,没想到,当爸爸抬起头来的`时候,我的手就特别特别得疼,等爸爸从柜子里出来了,我的手才感到好一些,爸爸看见了我的手有点红,就对我说:“怎么了?”我哭着说:“刚才我被柜子夹了手了。”爸爸听了,二话没说。就往我手红的地方吹气,并说:“下次小心点。”
父爱是一种无声的爱,它比母爱更加深沉,我们应该有一双会发现父爱的眼睛,来寻找父爱,体会父爱。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7
你是否有对一本书念念不忘,我也一样,而这本书正是五上的推荐书目《父与子》。
我看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是五上推荐的书目,而且这本书是我六岁时读的,虽然这是一本搞笑的漫画书,可是书中的父子形象却深深打动了我那如被牡丹染红的心。
书中的故事根据作者:埃。奥。小劳恩自已儿子和父亲的真挚的爱编写而成的。
我在书中最喜欢的是他在小岛上的遇险和经历。他一夜暴富,本来要去度假的,可为了救人而跳下了海将人就出,流落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过着如Robinson Crusoe一样悠然自得的生活,可是他们当然也想回家,经过一次次努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于是他们便放下求救信号开始了野人的.历险,他们制作陷阱,一大早儿子醒来看到羊都围在陷阱旁,以为有羊掉进去了,便兴高采烈地跑进爸爸的树屋,可却不见爸爸的踪影,他这是听见了爸爸的呼喊:啊!儿子循着声音走过去,哈哈原来掉进陷阱的不是羊儿,而是爸爸!真是让我忍不住咯咯发笑!
因为这本书,使我更珍惜与父母,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因为这本书,使我更懂得父母对我的爱,更因为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如果玩耍般的爱是多么的美好!
谢谢你们,一对有爱的父与子,一位伟大的创造者,正因为有你们这些人,才使世界充满爱,因为有你们才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8
在读过的课文中,《地震中的父与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篇文章,主要写在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坚定的信念的支持下,挖了38个小时又50分钟。终于把他心爱的儿子从废墟中救了出来。
“无论发生什么,我终会和你在一起。”这位父亲靠着这个信念,不顾人们的劝阻,用他的双手挖得到处都是血迹。这位伟大的父亲的.行为使我想到了自己。以前,我看见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写得一手好字,于是我嚷着妈妈带我去参加书法兴趣小组。一开始,我十分有兴趣,无论做什么都很认真。但过了几天,我发现练写毛笔字并不想我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简直就是件苦差事:课间活动不能和同学们玩个痛快,必须老老实实坐在教室,等老师来教;这还不算什么最苦的主要是练字练得我的手都酸了,有时写不好还被老师批评。于是我开始讨厌练毛笔字了。每到课间活动,我都不愿去书法兴趣小组了。
后来,我看见参加美术班的同学画画很好看,便又叫妈妈到我去参加。妈妈和爸爸还给我买了彩色笔、画板、画纸、铅笔。可刚开始学画,我马上就觉得画的轮廓很难画,而且物体的大小比例也很难掌握,我又觉得画画很难,便渐渐不去了。回想起来,我以前也参加过不少兴趣班,可每次都半途而废,最后没学到什么本领,这是因为我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它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信念,努力去做,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9
前几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
课文生动、真实地描述了在1994年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救出儿子的事。读完文章后,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挖到38小时时,他忽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您吗?’”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位父亲因为深深地爱着儿子,坚信儿子还活着,所以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停地挖着……最终救出了儿子,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人间壮歌。
读完了文章,我陷入了沉思:阿曼达的父亲多么伟大呀!如果不是他对儿子深深的爱,如果不是他的坚持,阿曼达和他的同伴可就得葬身废墟之中了。是啊,天下的父母不都是一样的吗?我不也同样拥有一位深深爱着我的父亲吗?记得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傍晚,我发高烧了,刚下班回家的爸爸背起我就往医院跑。医生检查后对父亲说:“幸亏来的及时,要不然可要影响到脑部的发育……”听着医生的'话,只见眼泪顺着爸爸的脸颊流了下来,嘴里不停地说:“都怪爸爸没早点送你到医院来。”当时,我百感交集,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爸爸流泪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一定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对我深深的爱!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10
在这个快乐而充实的寒假里,我读了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它出于美国作家马克.汉林之手,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30万人在短短4分钟内2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7岁儿子的学校,他一边哭喊一边向那片废墟奔去。他不管周围好心人的劝阻,拼命刨着,并坚信儿子在等他。
直到挖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了儿子微弱的呼喊声。“儿子还活着!”他激动万分。他还从儿子的口中得知:里面共有14个被困儿童!他向路人求助,大家齐心协力开辟出一个安全的出口。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其中,这段深深地打动了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从中,我看出了父爱的伟大。文中年轻的父亲就是靠着对儿子那浓浓的爱,才挽救了亲爱的`儿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父亲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中,用不同的方式给予我们关爱,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的今天。父亲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父亲像一把烈火为我们驱寒取暖。在此,我想满怀深情地说“父亲,我爱你!”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一本漫画书《父与子》。这本书是德国画家卜劳恩画的,他描绘了父子深情,感天动地。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爱子的力量》。
一天,儿子这个正在银行门口玩,突然一个抢匪冲了出来,把儿子给撞倒了,并跑进了银行。爸爸走了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儿子就带着爸爸进了银行,来到了抢匪的后面。这时,抢匪正用枪对着银行的人。爸爸冲了过去把抢匪打倒在地。这时,警察来了,把抢匪带走了。银行里的人把爸爸和儿子抱了起来,并且开始欢呼。
我看了这本书心里有个疑问:“为什么没有《母与子》的书呢?以后我长大了就要画《母与子》,来再现妈妈和我之间的故事。
“父与子”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他给我带来很多疑问和快乐。
“父与子”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车子出故障了后,父子之间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丁丁和爸爸开车出去玩,开着开着,忽然车子不走了,于是爸爸就下去修车。他先打开前盖看了看,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毛病。于是他有看了看车底盘有没有被卡住,没有发现什么东西把车卡住。儿子在车上等的都睡着了,爸爸还没有修好。等儿子醒来时,爸爸正坐在车上生气。儿子跳下车,开着自己的滑板车就走了。爸爸看了也把汽车当滑板车向前冲。我看的哈哈大笑说:这对父子真有趣啊!
下次让爸爸再买一些更好看的书给我。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12
放寒假了,我去书店看书,一本叫《父与子》的图书吸引了我,我翻了几页就把它买回来仔细的阅读。
书上讲的是一对父子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像我和爸爸之间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爸爸对我的关爱,他就像一颗大树一样保护着我,像一个朋友一样陪着我成长。这真是一本有趣又有意义的书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父与子》,上面的每一页都很搞笑。我从里面学到了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其中有一页让我知道了无论有什么危险,都要勇敢地去面对。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孩子是一个小天使,一个好爸爸则是一个大天使。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总是让我发笑,还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我在暑假里读了《父与子》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漫画书,讲的是一个父亲与儿子的有趣生活。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大好时机》这幅漫画故事。
一天父与子家中不小心失火,火势越来越大,房子里被烧得一片彤红,你与子为了自己的财产,拼命的把家具和一些生活用品搬出去,父亲正好把儿子的书包也带了出来。
儿子看见父亲把自己的书包带了出来,就想:如果我把书包都烧了,不用不用再念书了!现在真是一个大好时机。儿子赶紧拿出语文书和数学书,趁父亲又跑回家搬东西时,立刻跑到窗旁,准备把书扔进火海。
儿子刚把书扔进火海,父亲就跑了出来,父亲说:“你为什么要把书扔了,书可是精神粮食……”
父与子的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篇课文,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在那昔日欢声笑语的孩子被学校废墟所埋,这位父亲不顾一切救出自己的孩子。
文章写了当地震发生后,在混乱中,这位父亲以第一时间冲向儿子的学校,可发现那个三层教室已经变成废墟,便在地上大哭一阵后,想起自己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其他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过后便绝望的离开。有些人过来拉他说:“太晚了,没希望了,可被他拒绝了。但这位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不停的挖掘了38小时候,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并开辟了一个安全出口,就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说明了父亲伟大、坚定、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读完文章后,我想到了我遇到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困难,我就会退缩,比如说应用题吧,有时老师布置的比较难,我就叫爸爸教,自己不动脑筋,总是依赖爸爸,自从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叫爸爸教我,要自己动脑筋。
《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有一个良好的信念,不要轻易放弃希望那么你就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