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公式法的说课稿(精选5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式法的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学会用提公因式法之后的新的一种因式分解方法。
(二)地位作用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等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分析知识技能:
1、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综合应用;
3、能利用平方差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探究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深刻理解公式的应用,并会熟练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特点,并根据公式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高次指数的转化、两种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灵活应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授课;从学生活动出发,以旧引新。讲练结合,体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中采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指导:学生用观察类比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节内容。
公式法的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式法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式法的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4.3.2公式法》(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我准备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确定本节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式分解是解析式的一种恒等变形,因式分解不但在解方程等问题中及其重要,在数学科学其他问题和一般科学研究中也具有广泛应用,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因式分解的方法一般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等。而在本章只学习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这两种基本知识和方法。它对数感和符号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是进一步学习分式和分式方程的基础。在中考题中分式化简求值问题,不可避免地用到因式分解。而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以及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具备继续学习知识的基础和经验,但在细节方面还处在欠缺。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认真钻研教材,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下,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掌握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综合应用。
3、经历探究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2、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着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我特意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为了拉近师生距离,便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学生喜欢看浙江卫视的跑男栏目,喜欢明星。于是我便以设计Baby做任务时遇到问题:请你在10秒内计算,聪明的你能帮助Baby解决这一难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P116例题以前部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什么特点?
(2)你能将它分解因式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通过学生发现并描述特点,为下面公式剖析做了铺垫。然后让学生口答课本P117页第一题用一组练习进行巩固加深对公式的认识,另外我选择教材的练习题的目的是书本是我们学习的蓝本,是专家们深思熟虑后的成果。
第三个环节通过小组互学,探讨公式。用3个问题,观察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公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公式吗?
(2)公式中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
(3)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与我们前面所学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什么区别?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加以引导,剖析公式,学习难点得以突破。
第四个环节,在学生已经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由一组简单基础题目入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解决课前引入的问题,提出问题,便要解决问题,这样前后呼应。)
第五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例题精讲,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1)(2)(3)通过例题第一小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因式分解应分解彻底,第二和第三个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总结出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二用;三查。教师要强调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分解为止。题目设计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然后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进行展示,便于发现学生的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第六个环节,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我侧重于学生收获方面的体验。通过学生畅谈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七个环节,通过四个题目,检测学生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四个题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特点,并会熟练地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其中第四题是实际问题,设计此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不当之处,敬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公式法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式法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式法的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学会用提公因式法之后的新的一种因式分解方法。
(二)地位作用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等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分析知识技能:
1、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综合应用;
3、能利用平方差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探究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深刻理解公式的应用,并会熟练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特点,并根据公式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高次指数的转化、两种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灵活应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授课;从学生活动出发,以旧引新。讲练结合,体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中采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指导:学生用观察类比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节内容。
公式法的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式分解是解析式的一种恒等变形,因式分解不但在解方程等问题中及其重要,在数学科学其他问题和一般科学研究中也具有广泛应用,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因式分解的方法一般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等。而在本章只学习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这两种基本知识和方法。它对数感和符号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是进一步学习分式和分式方程的基础。在中考题中分式化简求值问题,不可避免地用到因式分解。而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以及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具备继续学习知识的基础和经验,但在细节方面还处在欠缺。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认真钻研教材,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下,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掌握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综合应用。
3、经历探究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2、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着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我特意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为了拉近师生距离,便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学生喜欢看浙江卫视的跑男栏目,喜欢明星。于是我便以设计Baby做任务时遇到问题:请你在10秒内计算,聪明的你能帮助Baby解决这一难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P116例题以前部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什么特点?
(2)你能将它分解因式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通过学生发现并描述特点,为下面公式剖析做了铺垫。
第三个环节通过小组互学,探讨公式。用3个问题,观察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公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公式吗?
(2)公式中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
(3)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与我们前面所学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什么区别?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加以引导,剖析公式,学习难点得以突破。
第四个环节,在学生已经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由一组简单基础题目入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解决课前引入的问题,提出问题,便要解决问题,这样前后呼应。
第五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例题精讲,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1)(2)(3)通过例题第一小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因式分解应分解彻底,第二和第三个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总结出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二用;三查。教师要强调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分解为止。题目设计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然后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进行展示,便于发现学生的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第六个环节,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我侧重于学生收获方面的体验。通过学生畅谈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七个环节,通过四个的代表性的题目,检测学生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四个题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特点,并会熟练地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其中第四题是实际问题,设计此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不当之处,敬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公式法的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分解因式与数是分解质因数类似,是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广泛,如:将分式通分和约分,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以及解方程都将以它为基础。因此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因式分解中体现了数学的众多思想,如:“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等。因此,因式分解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课标》的要求,本章介绍了最基本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因此公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现阶段的学习重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初步体会了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已经建立了较好的预习习惯,为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逆向得出运用公式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积极思考的良好行为,体会因式分解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分解因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善于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3.易错点:分解因式不彻底。
二、学法与教法分析
1.学法分析:
①注意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两者是互逆的。
②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2.教法分析: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本堂课采用对比,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选例题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避免复杂的题型,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1.计算:通过让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印象,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完全平方公式而找到公式的.特征(1)x2+2x+1(2)(3x+y)(3x-y)利用一组整式的乘法运算复习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为探究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打下基础。
2.你能把多项式:(x+1)2分解因式吗?学生从对比整式的乘法去探索分解因式方法,可以感受到这种互逆变形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用语言怎样叙述公式?(2)公式有什么结构特征?(3)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既形成了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又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判断:下列多项式能不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1)x2+y2(2)x2+2xy+y2(3)x2-2xy+y2(4)x2+2xy-y2(5)-x2+2xy-y2通过这一组判断,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既突出了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例题探究,体验新知
(A)通过自学例3:分解因式(1)x2+14x+49(2)(m+n)2-6(m+n)+9引导学生得出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要让学生明确:(1)要先确定公式中的a和b;
(2)学习规范的步骤书写。
(B)例4、分解因式(1)3ax2+6axy+3ay2(2)-x2-4y2+4xy
加深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同时感知“整体”思想在分解因式中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A)练习:把下列多项式中,哪几个是完全平方式?请把是完全平方式的多项式因式分解(1)x2-x+1/4(2)9a2b2-3ab+1(3)1/4m2+3mn+9n2
(4)x-10x-25练习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应用意识,加强了知识落实,突出了重点。
(B)分解因式:(1)x2-12xy+36y2(2)16a4+24a2b2+9b4(3)-2xy-x2-y2(4)4-12(x-y)+9(x-y)2例3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由学生分析每一步的理由,明确:结果要化简;分解要彻底,体会其中的整体思想。然后练习(1)(2)两个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突破了难点。安排的习题题型不复杂,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习题难易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的需要。
(五)归纳小结,形成体系先通过小组讨论本节课的知识及注意问题,然后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我进行修正、精炼阐述。这样,小结既梳理了知识,又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同时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后剩余5-6分钟进行当堂检测。
(六)作业分层,全面提升: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的需要。
公式法的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式法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