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
记得初次接触霍达的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那时中午吃饭有个习惯,每天准时收听中央广播之声的长篇小说联播,上高中时,之声正热播这本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从此这部长达50多万字的独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人真事,通过小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妈”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爱大发,当着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妈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难道你爱了,就能伤害爱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爱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爱,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名《月落玉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爱者,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2
笔架山麓,莲花水湄,醉美山水,等你遇见。诗意生命,从遇见山水开始。
王摩诘一遇竹林明月,琴声长啸悠扬千年;李太白一遇鄱阳飞瀑,九天银河叱咤诗坛;孟襄阳一遇洞庭,云梦大泽激荡云天……浩浩卷帙中的珠玑文字,灿烂思想,无不得山水之浸润,天地之濯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唯山山水水,能赋我们以灵感,诗意,精神。
良辰美景皆具,良师益友伴行。亲爱的同学,流连在这醉美的山水校园,匆匆一瞥便是文思涌动、信步徜徉便是诗兴大发。此刻,此景,天立,等你遇见;此情,此心,《鸿鹄》,与你有约!
终于合上了书,我的脑海里飞快闪过书中的一幕幕,或悲或喜,或乐或忧,如经三世人生,浪击礁石,风过沙丘,心中震憾交杂人生百味,在脑中空空回响,久不能平。
三代人,三世悲欢,交融、分散、破碎、迷失,像莫比乌斯环,从不同空间交融而来,又走向各自不同世界,再不能相见。分分合合,来来去去,千头万绪之纷繁,纠缠之后,只剩寥寥之尘般平静。它们乱而不乱,在圆里画弧,弧合成圆。三世交于圆心,丝丝缕缕慢慢相连,千头万绪慢慢理清,但它不是终点,它们继续往前,直到走向自己的终点。小说构思之精妙,之“圆满”,令人惊叹。
小说表达的关键,是塑造人物,然后以人物的思想来表达思想。每当我融入书本,不自觉地就被牢牢牵引,感叹着他们的感叹,欣慰着他们的欣慰。但我只是一名旁观者,我会折服于他们的信仰,也会批判他们的愚昧,会痛恨他们中某些人的私心,为他们内心的矛盾唏嘘;我只是一名旁观者,只能目送他们彼此纠纷不断,最后咎由自取,他们思想丰富,各有各的信仰。我几乎敬佩他们所有人,因为他们鲜活。我敬佩梁亦清,因为他有着匠人的巧手与执着,他呕心沥血,将生命耗得油尽灯枯,吐血而亡;我敬佩韩子奇,他一生追随于玉,也做过聪明的决择,但他命运坎坷,比其他人经历了更多的风雨磨难,他也有糊涂的时候,一时糊涂只留无尽悔恨;我敬佩韩新月,敬佩她的学识、她的为人、她的聪慧,我也曾满怀希冀地为她祝福,愿她的爱情长长久久,可她早夭了,年轻的生命像流星,一闪而过,留下家人,留下楚雁潮,离开了人世;还有梁君碧、梁冰玉、韩天星、陈淑彦,还有蒲绶昌、沙蒙·亨特、姑妈……但是最能牵动我的人,还是梁君碧,论这个人,我并不喜欢,她愚昧、死板、私心很重,我叹其自以为是、妇人之见且狭隘同时,却怜其可悲的、缺乏安全感的身世,她曾经失去太多、方害怕失去,但自作聪明终究适得其反。无疑,梁君碧这位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有肉、十分成功。
我尚不能以专业的文学评判去谈《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只是以一名读者的直观感受来说:它是三代人生命的悲壮诗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3
今天,我怀揣着惊讶与激动终于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我读完后,感触很深。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作者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聪慧善良。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
在伦敦亨特之子奥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两母子,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韩子奇瞬间苍老,母亲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过错,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
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爱情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竟可以打破种族的界限,这应该是穿越种族的爱恋吧!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凄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就是一个凄美的关于仙女和凡人的故事。
我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与《穆斯林的葬礼》内容上有些不同,但是这俩者都是爱的奇迹。一个打破了种族的界限,另一个则违反了天条。他们的勇气与毅力值得我们赞美和敬佩。
通过《穆斯林的葬礼》那文中穿越种族的爱恋,我学会了以后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应该被一些无理的规定所束缚。特别在学习上,我都应该不轻言放弃,我要学会勇敢,坚强地面对一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4
暖暖的阳光轻轻地翻动着书页,刺得我眼睛有些发痛,使劲眨了眨眼,两行泪珠一蹦一跳地滑落了下来。
“小米,我给你买了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里面是讲述你们回族的。”
但要知道,不到家里的书被翻烂了,新书一般会落下一层薄灰。所以不例外,我无精打采地翻开了第一页。哦,开头应该是“冷冷清清地街道上,行人都行色匆匆……”慢慢地看下来,那些细密的文字,却像口香糖一样紧紧地粘住了我。
大约看了一半,我看到了玉王韩子奇那容光焕发的神情,那金光闪闪的玉展,那出了大汗却笑呵呵的脸,那面白墙上清晰地倒映着那位先知易卜拉欣。他的玉啊,多么壮观!暖暖的阳光抚摸着书本,金色的书面像一个人小精灵。我来到阳台,往前眺望,金色的暖阳映出了整个城市,心渐渐地扩大,飞扬起来……
妈妈的“绣花针”轻轻地敲在脑门上,我才醒悟英语课就要上了,金色的暖阳斜斜地射在封皮上。
我又回到了书旁,深吸了一口气,下午,暖暖的阳光有些弱了,我暗暗地担忧起来。
黑暗笼罩着新月,她突然晕倒了。醒来时,红扑扑的小脸变得惨白。她爸爸韩子奇,日日夜夜守在新月旁。天星也就是新月的哥哥,心也碎了。这时,冷风拂过我的手,我打了一个寒战。那暖阳啊?气若游丝,飘荡在窗外,啊,进不来呀!
“嘀嘀嘀”手术室的房门被紧急地打开了,一动不动的新月“睡”在那里,她的二瓣尖(心脏的重要部位)紧紧地靠拢了。那一丝若隐若现的阳光,被风吹散了,洒在空中,伴着那着绝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永远地、永远地消失在了坟墓里。
梁冰玉的手里提着新月的生日蛋糕,重重地摔落在地上,他和新月爱人楚老师静静地听着梁祝,那金黄色的暖阳不知何时,照映着他们俩,照耀着我的背影,吹干了书上的那一串泪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5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人,我有权利生活,我有权利爱。”
韩新月,楚雁潮不就是这样的人么?韩新月的生命列车快要到达终点时,她也不会忘记与死神搏斗一番,憧憬她美好的校园生活,忘不了她日夜思恋的楚雁潮,她多么希望看到她的亲生母亲一眼!她的生命再也忍受不了这世间的纷杂错乱,可她那颗拥有少女炽热的心飞属于她的那一片土地。
楚雁潮,明明是韩新月的老师。但在她住院期间,他明知新月将不久离开人世,但他为了追求他心底的爱,给予韩新月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对她“肝胆相照”的心,即使他知道他们不能永远在一起,即使他知道韩新月的逝去对他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可他依旧无怨无悔。
没关系,这些都不能阻隔两颗年轻的心一起旅行。可是,地利,人和,却天不时,世间最美好而纯洁的爱情也融化不了上天颁布的那冰冷的圣旨。
也许韩新月太累了,不愿反驳,不愿反抗,被天宫的宫使无情的从楚雁潮身边掳走。但,这两颗纯粹而充满梦幻的心不是普通人能够左右,一起,一起,逃离那混沌的世界,去寻找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栖息之地。
啊!两个年轻人因为心底的纯粹、热情,向着太阳奔跑,那片明亮。
世界本无情,洁白的墙壁,外表光鲜美丽的高楼大厦,方便人们出行的车辆,都是冰凉的。是谁,那么善良,那么大公无私,悄悄地向它们传递着热量,不惊动一片云彩?是爱。为什么要这样?只因为它内心盈满热情,盈满纯真,盈满纯粹。
霓虹灯活在世上,那么温柔;萤火虫在林间照亮树木,那样引人注目,它们没有人类高级,不会说话,却有着比人们纯洁和热情去细细品味这世间它们给传递的爱与温情,它们脸上挂着的笑靥,是他们幸福的象征。
仰望天空,是那么的漆黑,此时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年为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为这世间的温暖所感动。
凝眸处,泪水一滴滴打湿了窗台,看完书后哭了一个晚上的我在床边静静想着韩新月,楚雁潮,想着他们如果在一起,这世界也不算辜负他们了。
时针与分针完美交替在十二点,困意悄悄爬上身来,我默默地许愿,只愿我拥有一颗纯粹而善良的心,我愿热爱整个世界;我愿对我身边的人、物报以热忱的心去对待;也愿我掬一捧热泪献给这美好的世界,我也尽全力向着晨曦奔跑,纵使伤痕累累……只希望这世界能陪伴我一起编织美好而梦幻的经纬来抚慰我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划下的伤口,感受时尚的至亲至爱。
希望上天能听到我的愿望,我愿永远保持心底的纯粹去热爱整个世界。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6
读罢全书,我方才将抑制在心中的悲痛愁苦释放出来,长长地舒了口气。这部书是一个圣洁的诗魂,是一道玉之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全书通过描写一个玉器家族的生死兴衰,谱写了属于穆斯林的咏叹。今昔对比宛如两条河流相融相会,其妙无穷。从玉匠梁亦清收养韩子奇,到韩子奇勾心斗角威师傅梁亦清报仇,再到韩子奇与师妹梁君璧、梁冰玉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最后到韩子奇女儿新月凄婉的一生,前半部分还是精雕细琢,暗潮涌动,后半部分便是势不可挡,汹涌澎湃了。犹如《神奈川冲浪图》,全书在新月之死时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一弯明亮的新月卷入了命运和悲剧的长河,让人实在不得不流下眼泪。
正如作者所言,此书是“为人心所传”,这就注定了此书奇诡神妙,悲壮淋漓。细读全书,让人不禁响起《巴黎圣母院》那美与丑的强烈的冲突与对比,又让人不禁叹谓其与《京华烟云》相似的命运的阔大与无奈。《玉殇》梁亦清之死,悲凄淋漓,令人震骇;《玉王》中子奇之青云得志,勾心斗角,或如大夫雕凿,若如小弦切切。在这一条晶莹、诗意的玉河中,梁亦清,梁君璧,韩子奇,蒲绶昌,各个人有各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然而,在这纷繁杂乱的命运之林中,一个庄重、美丽的灵魂悄然升起——新月!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悲剧命运,会使他的心灵得到常人无法得到的冶炼和净化,这便是美。若没有这种美,人生怎还是人生?新月之美,并非作者借她阐发了多少真主的旨意,而是她扬起了穆斯林美的灵魂,是她的心灵渡过了悲剧与苦难的命运之河,接受了光明与希望的洗礼,变得越发至善至美。新月,宛如一条活泼美丽的小溪,由远到近,由弱及强。她的美,正如明月般纯净皎洁。梁君璧之叱咤风云,韩子奇之愁肠百结,无一不衬托出她如梦如幻的美,然而从梁君璧拒绝楚雁潮开始,她的世界掀起了巨浪,将少女如无瑕美玉的爱心打得粉碎。她的死,有一种“奥菲利亚式”的凋零之美,又如祝英台般缠绵悲凉,却不只是柔情凄婉,而是苍天泣血!
问世间,何为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寻找这个答案?姹紫嫣红,大漠孤烟,是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堪称完美的艺术品;《蒙娜丽莎》那一抹动人心弦的微笑,是美……到底何为“美”?读完《穆斯林的葬礼》,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最美不过人的心灵,它能压倒一切,镇住一切。萧红一生命运坎坷,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用一颗未被污染的,饱含童真的纯净心灵写下了《呼兰河传》;汪曾祺年轻时作品不受文坛重视,抗战时在西南联大受尽磨难,然而在晚年时他却将这段往事写得如履平地,还创作了《受戒》这样纯净如水的佳作……有句话说得好,在逆境中,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正如书中传达的旨意,只要人的心还是美的,那便是不可磨灭的希望!
有人认为结尾太悲惨,然而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门里边,雪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冰玉冲上去一把抱住她‘新月!新月……’”她抱住的不再是一个少女,而是梁家的第三代,一个新的新月,一个新的希望……
旧的生活总会过去,新的生活如黎明破晓,如期而至。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7
今天,我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是回族的霍达写的,记叙了最纯美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和最痛楚的命运,写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新月刻苦学习,发愤图强,考上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北大,因为父亲受了伤,心脏受不了,最后才发现她早就患有二尖瓣心脏病,不久就要永别于世。并且她的妈妈很久以前就离开了她,她的身世是多么悲惨,她和她的老师彼此爱着对方,这是多么凄美的爱情呀!她拥有着世上最痛楚的命运。
十八岁啊!这个才刚满十八岁的小女孩就要走了!就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学校了!就要离开她的亲人,爱人,朋友们了!她无法完成自己的事业,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更无法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了!因为死神正一步一步的走近她,十八岁的青春完了!一朵生命之花即将凋谢!
尽管她患有这么严重的病,但在医院里还不退缩,躺在病床上认真复习书本,练习英语。真是天公不作美,老天为什么要让这么可怜的她离去呢?
我有时真的不明白,我们的身体那么健康,有没有新月那么痛楚的命运,人家为什么那么坚强,那么刻苦呢?难道非得等到自己也面临死亡时,才醒悟,才后悔呢!21世纪的孩子那么幸福,可自已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什么就是这样贪婪呢!
最后,我希望大家向新月学习,她是多么悲惨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