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红楼梦》有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红楼梦》有感 篇1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独对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不少。首先,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在于它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同时,小说通过对封建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思想,也敲响了新世纪到来的晨钟。
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把爱情悲剧写得既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又能深刻全面地揭示出它的社会根源,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深刻有力的批评。作文
读《红楼梦》有感 篇2
“说到辛酸处,荒唐俞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曾经鼎盛的贾府在须臾之间没落,平素娇嗔的你在一夜归了魂。心中怅惘,有无数的话想对你说:
初看你时觉得你做作,娇贵,难以理解。宝钗与宝玉聊天时,你酸溜溜的“哎哟,我来的不巧了”,那么阴阳怪气,或是一声不吭,负气剪香袋,那么矜持傲气;亦或是你连看到落花,听一场戏,也要潸然泪下,那么多愁善感……
再读却有些不同了。之前只看到你爱哭,却不懂你的悲伤。母亲去世后,你来到贾府,可你知道自己身后有家有父亲等着你。于是在宝玉问道,你往哪去呢,你似满心骄傲的说:“我回家去”。贾府里最初的你任着性子活,那是察觉到了被偏爱的可能,当父亲也离你而去,黯然销魂,你悲这人世的孤苦。你和宝玉本是彼此的知己,真心相爱却无力做主,婚事充满着不确定性,你悲这封建婚约的桎梏。“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悲这每况愈下的薄命。
探春曾说,贾府里的人长着一双势利眼,一颗富贵心,你除了贾母的.宠爱,无依无靠。风霜刀剑,明枪暗箭,可你只能独自承受。被小瞧,背黑锅,你只一笑而过,泰然处之。你曾说:“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你万事从简,哪怕身体有恙。发泄的方式有很多,或许哭便是你的方式,不是矫情,不是娇弱,哭过以后还能清醒的明白该走什么样的路,这是一种坚强。
当我满满的走进你,才明白你的一切行为原本是那么合理。走多近,直到我也面对着那个我喜欢的欣赏的男孩,我试探他的心意,心里忐忑他是否对我有意思,我看见他和别的女孩欢笑打闹,许是同样酸不溜秋。我敏感,患得患失,因为我到底爱的深沉。你和宝玉一起看西厢记,你生气地说,你又打趣我,伤心时希望宝玉能在自己身边安慰,就像真正的情侣一番甜蜜着腻歪着,这些爱的小情趣,哪又有什么阴阳怪气之说呢?
红楼梦一场,终是一场空。贾府里曲折的戏剧,落了幕,曾经天真烂漫的女子,落了俗。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愿你来世无忧,欢笑作伴……
读《红楼梦》有感 篇3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那个女子,一袭道袍,飘飘曳曳,宛如天外之人,高洁而不沾染一死凡尘,她就像那年盛开在她庵外的红梅,美丽而孤傲,妙玉的美丽是上天造就的,但她的孤傲却是命运使然的,自幼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之后孤身一人流落至此,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落得如斯之地步!她就像那一枚明珠却被误投于深海之中,贾府的放荡风气与藏圬纳垢,让她不得不因为保护自己而对别人冷目三分,甚而让别人觉得她“可厌”!无非就是因为她的无权无势与身份低微。 也许如果没有让她遇到玉贾宝,也许她没有爱上他,甚而为他走火入魔,也许她便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一生,即使一辈子面对清灯古佛,独自老去,她也不会觉得有一丝一毫的空虚,但她见到了他,这个第一个待她平等之人,第一个值得她为之倾心之人,第一个知她甚深之人,在妙玉心中,他是特别之人。
从受到宝玉称赞时的故作正经到一时真情流露时的面红耳赤,她难道真的是一个心如死灰的道姑吗?不,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十八岁的少女,仅仅是被封建礼教荼毒了思想,她有勇气爱上世俗所不容之人,却没有勇气去冲破那层束缚,她清楚的知道,一但自己不循规蹈矩地做尼姑,她便会与宝玉见面机会也没有,凭借了贾府的势力,岂能容忍此等伤风败俗的事情出现!她只能小心地收拾起所有的心绪,戴上副不可侵犯的圣洁面具。但她真的能如此度过余生?
虽然红楼梦中有暗示,妙玉会这里获得幸福,但我觉得高鄂的续书不无道理,在续书中,妙玉被强盗掠走,生死不知,乍看,很悲惨,但我觉得,让她在贾府中受心痛煎熬一辈子是更残忍之事,也许此后的她有了一些转机也未可知。
正如妙玉在给宝玉的帖子中写到:“槛外人妙玉遥祝芳辰”,槛外人”三个字大有深意,妙玉无疑是聪慧的,她用三个字向宝玉表明心迹,体现她不愿让自己涉足于这纷扰的'尘世间,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所爱之人,人人都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千古悲歌,从来没有人注意到妙玉对贾宝玉苦苦思恋,黛玉无疑是幸福的,她毕竟还有一段美好的憧憬与爱情,但妙玉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有结局。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读《红楼梦》有感 篇4
初识《红楼梦》,于我印象并不深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在多次与《红楼梦》相处的日子里,我愈来愈被这本书所吸引。
细数书中的人物大大小小几百号人,如此浩繁的人物诞生在曹雪芹笔下,每个角色都是那么个性鲜明,令人记忆颇深。两位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更是被作者塑造得生动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把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婚姻爱情悲剧描绘得淋漓尽致。
大观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大概便是那位楚楚可怜的林黛玉了。黛玉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子,然而她身体柔弱,高傲自赏,郁郁寡欢而终。另一位女主人公薛宝钗,她性格温和,与人为善,与园中的人相处甚好,可以算的上有极好的人缘了。贾宝玉作为本书的男主人公,在大观园中,在曹雪芹的笔下一点点成长,成熟。只是,因贾家有意给宝玉定亲,宝玉以为新娘子是黛玉,满心欢喜地成亲,发现成亲对象不是黛玉,而是宝钗,这使得宝玉和宝钗的新房与黛玉的病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待宝玉发现一切都是骗局之后,便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决定出家。不久后,贾家便家势衰败了。
合上书本,感慨万千,心情的复杂无法言说,有一点空虚、迷茫、悲伤,还有一丝意犹未尽的。或许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让我思量许久。同时,我也对《红楼梦》又有了不同的.感受。开始,林黛玉整日的哭哭啼啼使我不能理解,贾宝玉的玩世不恭让我对他侧目 ,因此,一开始,我对两个主角的第一印象并不怎么好。但在后来的阅读中,黛玉虽常常暗自垂泪,但她心地善良,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令人叫好的是她的文采,特别是那曲《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字一句,伤感悲怜;字字句句,触人心怀。
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贾宝玉这位男主角也让我看到了待人贴心的一面,他对丫鬟与姐妹一视同仁,亲如兄妹。再看《红楼梦》,主角的细腻心思我已经看得很懂了,同时也被这本书深深地感染了,好似我也是大观园中几百号人中的一员。
回首《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亦是印证了曹雪芹为此书付出的一番苦心。一曲红楼,蕴含了人间多少悲欢情愁,又让人们留下了多少惋惜的泪水。一本红楼,瞬间乐极生悲,人非物换,万境归空……
《红楼梦》就是这样。犹如一梦,美得不能让人撒手……
读《红楼梦》有感 篇5
说起四大名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这本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这本书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辛酸血泪史。
按十二钗手中判词就揭示了十二个女孩子的命运,其中一首判词,让我记忆犹新,书中这样写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皇粮,我相信读完这首判词,大概就知道是谁的命运了?文中所说的是迎春,迎春在书中戏份少,这个人物命运很可悲,意思是迎春被迫嫁给孙绍祖,迎春事事事谦,最终被虐而死。
我觉得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在校园中受欺凌或是辱骂同学或自己应该勇敢的说不,并立刻告诉老师或家长,当然也不要做校园中的小霸王,告诉生活中的孙绍祖不要欺负人,也不要像迎春一样,事事谦让,卑微又懦弱,不懂得拒绝别人,任由他人的摆布,就像让人在手中摆弄的娃娃,还记得元宵灯谜内一章吗?迎春的灯谜谜底是算盘,从中我们可看出她的命运,算盘就是任由他人摆布,让人玩弄于指尖的玩物罢了,《红楼梦》中可以看出她的无可奈何,也看出那个朝代的悲哀。
这本这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有时间去读一读!
原著:子系中山狼,选自《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迎春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见第五回)这里的“中山狼”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红》书中说,贾孙两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见第七十九回)。
到迎春嫁给孙绍祖之时,贾家已今非昔比,故使“在兵部候缺题升”的孙绍祖才敢对迎春恶言相向,百般蹂躏,说什么“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头,卖了一辈。又不该作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见第八十回)。从这里可看出孙绍祖的忘恩负义,所以曹雪芹称他为“中山狼”,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
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因为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聪明的人,总在寻找好心情;成功的人,总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总在享受好心情。去做自己生活上的主人,让心为自己指引方向。
读《红楼梦》有感 篇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泪?
一一题记
犹记得,这么一句话“你身体里的每一颗原子都来自一个爆炸了的星球,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星球,这实在是我所知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辰。”我想着,这一句话与宝玉黛玉的前世有几分相似。不知不觉中,本是陌生的事物慢慢熟悉,从而缔结盟约。
犹记得,曾看到意大利旅游局的一句宣传语——“行走,是为了找回你自己”时拍案叫绝。的确,人生是一条马拉松赛道,每个人都在奋力向前跑,可是到头来,我们却丢失了自己的信仰。我想着,这也是宝玉与黛玉一生的写照,为摆脱束缚而努力,可在封建社会下又显得是那么无助。
犹记得,电影里曾有这么一句话“黄泉八百里,曼珠花遍地。花开一千年,叶落一千年,花叶,生死永不见。”我想着,花代表黛玉,叶代表宝玉,纵使曾经美好,辉煌,可却也阴阳相隔,不如路边野花平淡朴实,却安然自在。
曾几何时,手捧着那本彩绘注有拼音的《红楼梦》,只是被其中精妙绝伦的建筑及偶尔冒出的趣事所吸引。上了初中喜欢上了那贾府的辉煌,凤姐的直爽,贾母的选择性善良,宝玉的.忠心,偶尔也怜爱着孱弱的黛玉,心疼她的懂事,寄人篱下,却又佩服她在封建礼仪的社会下依旧勇敢。再读时,已多了几分凄凉,大宅的辉煌映射着人性的冷淡,贾环等一系列人的嫉妒心理让人更加心寒,似乎大宅的温暖也只有这几个孩子了,当封建的枷锁来临时,他们的反抗却又如此无助,结局也是一句“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时曾想起,若黛玉宝玉不出生在这般富贵人家,只是寻常人家,恐怕结局便为“宝玉耕田,黛玉织布,膝下儿女双全,屋上炊烟袅袅。”可惜一切皆为如果,衔玉而生,注定不再平凡。黛玉的身子,身在平凡人家,注定红颜薄命。
偶有几时,敬重曹雪芹先生,贾府繁华辉煌,细致穿插描写,的确不易;绕口难懂的关系,也一一梳理清楚;每一个人物活灵活现,似是个真真人儿。却也有几时,多加怨恨,黛玉已为宝玉流了那么多泪,前世的债也已还清,为何还要二人分开,家族败落呢,到了黛玉离世宝玉出家早已是泪湿满书,不忍再读,也终于明白那把辛酸泪。
这世间总也是世事无常,愿身边的你我有着信仰,当太阳初升时,毫不犹豫的向前冲。
也愿: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你我从容如初,不负韶华
读《红楼梦》有感 篇7
“凤辣子”就是名著《红楼梦》中贾琏的妻子——王熙凤,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
王熙凤作为贾府中的总管家,她是贾府中重量级的人物,在偌大的贾府里,她就像一颗灿烂的月亮。贾雨村诗中云: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此句用在执掌贾府大权的王熙凤身上依然恰如其分,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谁见了王熙凤不是敬畏三分呢?
因此在第五回写到王熙凤的出场方式也与众不同,众星捧月式的出场。当众人都坐定之后,方听到外面有人笑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见一些婆子妈妈们簇拥着她,从后院进来。她穿着妖艳华丽,大红大绿的服饰可见她在当时贾府中,是志得意满,也可见当时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鼎盛繁华。
然而她能在贾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不仅是美丽的外表,显赫的家世背景,更重要的是她的`才智手腕,机巧言辞。每每遇事她总能有个打算,说出个一二三来,考虑得无比周全,让人无不敬佩。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可以说是一个手腕强悍,言辞伶俐,心狠手辣的女人了,还表现在王熙凤害死尤二姐这件事。王熙凤的丈夫贾琏偷娶尤二姐,她一面指使人去控告贾琏,一面让尤二姐原来的未婚夫控告贾琏强夺人妻。接着,王熙凤假装温柔地将尤二姐骗进贾府,表面上对尤二姐好得不得了,背地里让自己的丫环百般虐待尤二姐,还下药使尤二姐流产。最终,尤二姐忍无可忍,吞金而亡。
读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王熙凤就是一个可恨的小人呢?那么我们不妨读一读《红楼梦》中的第十三回。宁国府上上下下都是由王熙凤管理的。贾府从上到下,每一个都被凤姐管理得服服贴贴的。若不是王熙凤这几年一直在管理贾家,贾府早就破产了。
比起大观园中金陵十二钗的其他姑娘,王熙凤是个心气很高的人。比起贾链的其他女人,尤二姐太过于懦弱无能,秋桐虽也强悍,但只属乡野村姑之流,与王熙凤相比,格局小太多了。人活着到底要求什么?王熙凤说到底绝对是个明白人。虽然活了二十五岁,人家没见的也见了,没吃的也吃了,衣禄食禄也算全了,所有世上有的也都有了,气也赌尽了,强也算争足了,就是寿字儿上头缺一点儿也罢了。
我之所以喜欢王熙凤,是因为她不做作,将自己的情感全都写在了脸上。有时候,真小人要比伪君子可爱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