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床教案

笔构网

2025-10-24教案

请欣赏宝宝的床教案(精选11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宝宝的床教案 篇1

活动要求:

1、了解鼠宝宝上奶奶家做客的情节,并能用语言表达。

2、体验奶奶爱宝宝、宝宝爱奶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图书、玩偶老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玩偶老鼠)看,今天来了什么小客人?

2、你们看,鼠宝宝有个大口袋,想不想摸一摸?(摸摸口袋是鼓鼓囊囊的)猜猜他的口袋里是什么?

3、想不想看看口袋里到底是什么?(拿出糖)鼠宝宝带着一口袋的糖去干什么呢?

二、阅读大图书

1、鼠宝宝说:今天他要去奶奶家做客。

2、(阅读第1页至第5页)鼠宝宝在奶奶家做什么?奶奶是怎么招待鼠宝宝的?奶奶看见鼠宝宝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幼儿找找书上奶奶高兴的图片。奶奶看见鼠宝宝后,一直是很高兴的。奶奶很爱鼠宝宝。)

3、(阅读第6页至第7页)你们看到什么?(天黑了,鼠宝宝走了)奶奶现在怎么样?谁来找找这张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奶奶的表情是难过、孤单的)为什么奶奶会觉得孤单呢?

4、笃笃笃,谁在敲门?

5、(阅读第8页)鼠宝宝怎么又回来了?你们看鼠奶奶怎么样?(幼儿模仿惊讶的表情)鼠宝宝为什么又回来了呢?(幼儿自由猜,教师可出示大口袋提示)

6、真的像你们说的这样吗?(阅读第9页至第1 0页)谁想演鼠宝宝?(教师和幼儿表演送糖一段)

7、你们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吗?你们下次碰到他们时,给他们吃一样好吃的'东西,再对他们说一句“我爱你”,好吗?

附故事 鼠宝宝做客

一天,鼠宝宝想奶奶了,去奶奶家做客。他敲敲门说:“奶奶,我来了。”“噢,宝宝来了,快进来吧!”奶奶赶紧来开门。

鼠奶奶看见鼠宝宝来了真开心,她让鼠宝宝先洗洗手,请他吃花生,“嘿,花生真香呀!”鼠奶奶请鼠宝宝吃饼干,“饼干真甜呀!”吃完花生和饼干,“再喝一杯牛奶吧!”鼠宝宝吃得真开心。

太阳快要落山了,鼠宝宝对奶奶说,:“谢谢奶奶,我要回家了,再见。”鼠宝宝走了,奶奶一个人好孤独呀!不一会儿,“笃、笃、笃!”敲门声又响了。鼠奶奶打开门,咦,鼠宝宝怎么又回来了?“奶奶,我有水果糖,很甜的,给你吃。”鼠奶奶眯眯笑,一把抱住了鼠宝宝,夸鼠宝宝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宝宝的床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在“圆圆的世界”这个主题,孩子们对圆圆的太阳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而太阳宝宝身上发射的光芒则给了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利用直线、曲线、波浪线、螺旋线以及各种各样的图形组合来装饰太阳,可以让孩子对装饰画有初步的感性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能获得相应的装饰技能,学习合理地布局画面内容和大胆地选色、涂色活动。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点、短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太阳散发的光芒。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或图案装饰太阳宝宝的脸,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太阳。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视频展示仪,幼儿操作用书,勾线笔,蜡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全班孩子的活动兴趣。]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评析:对于老师出示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惊讶,有的说:“怎么是一个圆圈呢?”有的说:“太阳宝宝怎么没有眼睛和光芒呢?”]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教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评析:孩子们听完故事,都为太阳宝宝的行为而感动,孩子们都十分愿意来帮助太阳宝宝重新设计失去的光芒。可见,运用故事激起了孩子关心太阳宝宝,为太阳宝宝设计光芒的愿望。]

2、视频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太阳宝宝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中班孩子对装饰画的形式比较陌生,而欣赏活动对孩子直接的感官经验有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视频上画一画,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评析:教师的示范绘画,在孩子的技能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便于孩子更好的表现作品。]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蜡笔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评析:操作中,教师注重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进行指导。注意发现孩子的奇思妙想,即时向孩子传递不同的构思,以利于孩子表现出不同的太阳宝宝。]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评析:因为在宽松的氛围下进行谈话,孩子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评价

装饰活动时,幼儿掌握了必要的绘画技能后,最关键的就是引导孩子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笔一画临摹老师的范画。整个活动中,幼儿在关心太阳宝宝,为太阳宝宝设计光芒的情感驱动下积极投入,兴趣很高,达到了情感、认知、动手操作、审美能力等方面培养之目的。在活动中教师注意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手法来装饰,所以,班内每个孩子的作品各不相同,充分反映了孩子的构想。

宝宝的床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蚕豆和赤豆的声音,产生对声音的兴趣。

2、尝试用罐子及不同的身体动作为歌曲打节奏。

活动准备:

1.红赤豆、蚕豆若干,八宝粥罐头若干

2.已学会带有节奏型的歌曲《嘴巴歌》

3.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4.乐器:三角铁、小铃等

5.小勺子、小碗若干、带有红、绿标记的大箩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送豆宝宝回家

1.“小朋友,我是豆妈妈,我的豆宝宝不见了,你们来帮我找找好吗?来,拿一个小箩筐,把找到的豆宝宝放进去,看看谁最能干。”(幼儿随意选择装)

2.你们都很棒,看一看箩筐里的豆宝宝叫什么名字?(赤豆、蚕豆)是什么颜色的?

3.指(红、绿标记)这两个我们已经知道了是什么标记?(红、绿标记),我请小朋友把红色豆宝宝送到红标记的家,把绿色的豆宝宝送到绿标记的家[根据标记让幼儿将同样的豆豆放在一起]

(二)装豆宝宝过渡:豆宝宝回到自己的家很高兴,它很想到罐子里去,请小朋友帮忙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豆宝宝,把它装进瓶子里,你可以用小手抓也可以用小勺子、小碗抓,最后用盖子盖好。

(三)和豆宝宝做游戏过渡:小手真能干,把豆宝宝都装好了,我不知道赤豆宝宝(蚕豆宝宝)在哪个罐子里了,怎么办?(用耳朵听)

1.分辨声音师:“请你用小耳朵听一听、猜一猜,哪个罐子里装的是赤豆,哪个装的是蚕豆?(让幼儿从声音上分辨赤豆、蚕豆,提醒听力稍差的小朋友可打开盖子看一看)小结:小耳朵真正灵,把罐子里的东西都听出来了,你们高兴吗?

2.用豆罐为歌曲敲打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和罐子里的宝宝唱首歌好吗?唱的时候,用小手跟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敲打罐子,让豆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老师弹奏“嘴巴歌”,幼儿边唱边用罐子随音乐敲打)

3.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师:“刚才豆宝宝和我们的小手碰了一碰,那么豆罐子还可以和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来碰碰呢?”

(四)用不同材料敲打节奏

1、幼儿自选材料敲打节奏师:“除了豆罐子能发出声音,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能发出声音,小朋友来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试试敲敲。”

2、用自选材料边唱边敲打节奏

宝宝的床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爱养蚕,初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及喂养方法。

2、乐意收集蚕宝宝的食物并主动照料蚕宝宝。

3、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蚕宝宝若干条,院内有桑树。

2、收集有关蚕宝宝的资料。

3、课前准备桑蚕丝制成的各种用品图片:蚕丝被面、蚕丝围巾、蚕丝裙子等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小朋友欣赏各种桑蚕丝制品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欣赏美丽的花裙子、围巾、被子等各种桑蚕丝制品图片。

提问:“这些用品好看吗?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小结:这些漂亮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出来的。叫做桑蚕丝制品。

2、出示蚕宝宝,观察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蚕宝宝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师:“蚕宝宝摸上去什么感觉?”(软软的,凉凉的,没有骨头。)

师:“蚕宝宝吃什么呢?”

3、外出采摘桑叶活动。

师:“桑叶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绿色,椭圆形,旁边有锯齿。)

4、师幼共同讨论蚕宝宝的喂养方法。

教师:“怎样喂蚕宝宝呢?摘来的桑叶可以直接喂食吗?”

讲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蚕宝宝特别爱干净,喜欢吃新鲜、干净的桑叶。所以采摘新鲜的桑叶后,还要用干净的软布或卫生纸,将桑叶的正反两面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后给蚕宝宝吃。

教师示范擦拭桑叶的.方法。小朋友一起擦拭桑叶。

5、教师:“我们把蚕宝宝放在什么地方养呢?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准备一个大而干净的纸盒,将桑叶铺在盒底,把蚕宝宝轻轻地放在桑叶上。

6、观察活动:蚕宝宝吃桑叶和解大便。

师:“蚕宝宝是怎么吃桑叶的?”

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

师:“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的声音)

较长时间观察:蚕宝宝吃桑叶很快,一下就吃个大洞。

师:“蚕宝宝怎么解大便的?从什么地方解?大便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7、师幼讨论照料蚕宝宝的方法:

师:“养蚕宝宝除了要给它找吃的并喂养它外,还要注意讲究卫生,要及时把已经干了的桑叶和它的大便换掉。换的时候能用手吗?为什么?这些事情由谁来做呢?是大家一起去做吗?”

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讨论协商分组定时照料蚕宝宝。

周末时请家里附近有桑叶的小朋友将蚕宝宝带回家饲养,周一时带来。

宝宝的床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爱养蚕,初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及喂养方法。

2、乐意收集蚕宝宝的食物并主动照料蚕宝宝。

3、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蚕宝宝若干条,院内有桑树。

2、收集有关蚕宝宝的资料。

3、课前准备桑蚕丝制成的各种用品图片:蚕丝被面、蚕丝围巾、蚕丝裙子等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小朋友欣赏各种桑蚕丝制品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欣赏美丽的花裙子、围巾、被子等各种桑蚕丝制品图片。

提问:“这些用品好看吗?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小结:这些漂亮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出来的。叫做桑蚕丝制品。

2、出示蚕宝宝,观察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蚕宝宝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师:“蚕宝宝摸上去什么感觉?”(软软的,凉凉的,没有骨头。)

师:“蚕宝宝吃什么呢?”

3、外出采摘桑叶活动。

师:“桑叶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绿色,椭圆形,旁边有锯齿。)

4、师幼共同讨论蚕宝宝的喂养方法。

教师:“怎样喂蚕宝宝呢?摘来的桑叶可以直接喂食吗?”

讲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蚕宝宝特别爱干净,喜欢吃新鲜、干净的桑叶。所以采摘新鲜的'桑叶后,还要用干净的软布或卫生纸,将桑叶的正反两面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后给蚕宝宝吃。

教师示范擦拭桑叶的方法。小朋友一起擦拭桑叶。

5、教师:“我们把蚕宝宝放在什么地方养呢?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准备一个大而干净的纸盒,将桑叶铺在盒底,把蚕宝宝轻轻地放在桑叶上。

6、观察活动:蚕宝宝吃桑叶和解大便。

师:“蚕宝宝是怎么吃桑叶的?”

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

师:“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的声音)

较长时间观察:蚕宝宝吃桑叶很快,一下就吃个大洞。

师:“蚕宝宝怎么解大便的?从什么地方解?大便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7、师幼讨论照料蚕宝宝的方法:

师:“养蚕宝宝除了要给它找吃的并喂养它外,还要注意讲究卫生,要及时把已经干了的桑叶和它的大便换掉。换的时候能用手吗?为什么?这些事情由谁来做呢?是大家一起去做吗?”

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讨论协商分组定时照料蚕宝宝。

周末时请家里附近有桑叶的小朋友将蚕宝宝带回家饲养,周一时带来。

宝宝的床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判断图形的两种特征,学习用表格记录图形的特征

2、尝试使用"√"符号进行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学习用表格记录、表示图形的颜色、形状

难点:正确确定多层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的位置

活动准备:演示课件幼儿操作题每人两张笔每人一支图形卡片每人4张箩筐6个

活动过程:

一、学习记录图形特征

1、认识图形的'两个特征(课件出示黄色圆形)小朋友,谁来了?它是怎么样的?(学说:黄色的圆形)。出示红三角形、绿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表述

2、认识表格及特征标记认识表格认识标记: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一排标记,你认识他们吗?猜猜他们叫什么?

3、幼儿尝试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图形宝宝要到表格中找找它的好朋友,你猜猜谁会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我们在它的朋友下面的格子中画个"钩子"来记录。

4、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5、再出示双层的表格,请幼儿来回答,教师并讲解多层表格的勾画方法。

请幼儿来尝试一下。

6、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二、反向思维的练习

1、请幼儿点着勾子猜测

来找朋友的图形是什么。

2、竞赛游戏:猜图形看勾子的位置,确定是什么图形,有相应图形的幼儿举起正确的卡片。

三、找家请孩子们为手中的物品分别找到他们的家。

宝宝的床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认识数字0——9的前提下,将他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日历、奶瓶、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二:1、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顺序,倒序,单数,双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13579

2468

2、分享老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基数13579

(2)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3)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 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

(2)奶瓶

(3)温度计

(4)目录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哪些图形?是有哪些数字宝宝组成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课程观看感:

上海吴佳瑛老师上的《数字宝宝》,给我的感觉和别人不一样,她上课时的表情平淡而不严厉,语气温和而不做作,时而带点淡淡的微笑和幽默,让孩子们的心和她越来越靠近。

在《数字宝宝》这节课中,老师运用课件上不完整的数字形象使神奇的数字猜测引起了幼儿浓浓的学习兴趣,从身边的环境开始观察,让幼儿找出跟数字有关的东西,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如常见的药瓶、目录、日历、温度计等,通过让数字排队和玩数字游戏让幼儿对变化后的形状产生了兴趣,从而让孩子在活动中丰富了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而这位吴老师也是很有智慧,因为这位男孩发言积极,老师就跟他说;“男孩,你是博士,你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别人回答吧!”这又反映出吴教师的机智和照顾个别的能力。总之这位吴佳瑛老师她能根据孩子的变化作出理想的语言引导和暗示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当然在这次的教学观摩中,不仅仅是几位老师的课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而是整个幼教师资队伍让我值得学习,在她们的'教学中,让我学到了自己在书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样的现场教学观摩,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得到了更多启发,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我将在工作中好好消化,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实际工作中

宝宝的床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数字无处不在,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数字在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以猜数字的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在猜猜、找找、说说、玩玩、画画中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从而激发幼儿探索数字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意义,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

发现生活中的熟悉,知道数字代表的意思,感知数字无处不在。

活动难点:

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数字的有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人手一支笔、一份记录纸

设计意图:

用"猜数字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数字的部分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重要。

通过对数字的变形,变成有趣的动物和交通工区,体现数字的趣味性。

通过之前几个图片的观察,让幼儿自己想象,并用数字做出有趣的画,感受数字的有趣。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出示ppt空白表格师:你知道上面有几个格子吗?

2、出示ppt2师:在每个格子里藏着不同的数字宝宝,我们边看边猜他们分别是数字几?

师:在猜数字宝宝之前呢,先要记住这句话,从0—9的数,一个一个的数,才会发现少的数字。

3、给数字排队师:看一下这十个数字宝宝里,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你能给这几个数字宝宝排一排队吗?从小到大怎么排,从大到小怎么排?

师: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吗?

4、教师出示ppt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排的吗?

二、数字代表的意思

1、师:这十个数字宝宝是我们平时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数字,你在生活当中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数字呢?

师:马路上有数字吗?家里有数字吗?

2、出示ppt师:为什么上面有数字,都是干什么用的?

师:生活中到处有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意思,你回去再去找找看,下次告诉我。

三、有趣的数字

1、出示ppt小鸡,师:看,这是什么?数字3怎么了?怎么变?除了数字3还有几?

2、出示图片冰淇淋,师:这又有那些数字宝宝呢,他们怎么了?

3、出示图片魔术师师:这次的图片,老师0—9每个数字宝宝用了一次,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记住0—9一个一个的数,你就会发现不见的数字哦。

四、游戏数字、体验有趣

1、师:数字宝宝可以做成那么多好玩的东西,现在要请你们自己动动手,动动脑筋来画一画。

2、出示ppt师:你可以照着老师画画,你也可以自己想,要用到数字宝宝哦。

3、教师评价欣赏。

课后反思:

在目标的设计中,我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但是好像在这个活动中的体现不是很明显。存在着很多问题,一、趋向小学化,二、目标达成度不够,三、操作性不强,等。

在上好课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很热,有种莫名的热,感觉这个课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的范围,有点小学化了。对于整个活动的目标的达成度不是很好,把重点放在的了数字的组合中,应该是着重于对数字的理解,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见到的数字有很多,我的课前准备也不是很充分,没有提前让幼儿了解家中的数字和学校中的数字等所能见到的数字。最主要的是要幼儿了解数字的意思,而我在上的过程中只是一句带过,没有很深入的回答和引导。比如在问道马路上有数字吗?有幼儿说汽车的牌子,我说是的,但是我没有告诉孩子说这是这辆汽车的身份证,代表就是一辆,没有第二辆的。

在第一个猜数字环节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小眼睛都看着我,开始猜数字了,第一个幼儿看见的是1,因为1我放的最显眼。在接下来的猜数字过程中,也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中班幼儿对于0—9这十个数字的书写了解的也不是很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站起来能说好多个,我也采取的相应的表扬,我的表扬是你真棒能一口气猜那么多,但你能告诉我他们分别是在哪个颜色的格子里吗?在表扬的方式上也要采取不同的语言。猜数字的环节幼儿的注意里很集中,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形式,感觉很有趣。在这里我想,吸引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发展吸引幼儿兴趣的数学区角。

第一环节后面的内容趋向小学化,可以省去。

第二个环节中的引导不是很深入,所出示的图片布及的面不是很多,对于每张图片的解释也不是很到位。可以把这个环节做为整个活动的重点,再次开展数字宝宝的活动,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数字。

第三个环节,对于中班幼儿的认数水平,知道数字很简单,但是对于操作就有些难度的。还有图片中出现了一个问题,魔术师的图片中没有5这个数字,在准备的时候没有验证好。

还有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不是很流畅。经过这次的课,发现数学课,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要搜集很多资料,在自己的脑海里有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引导幼儿的时候要把自己存储的信息简单化教给幼儿,这样才能达到数学课的目标。

宝宝的床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由幼儿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

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春天和秋天气候乍暖还寒阴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

2、教师告诉幼儿春秋季会有哪些流行传染病会出现?(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3、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

二、教师讲述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小朋友们的经验。

3、教师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上都会留下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是一样的'。

三、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预防针,不接触生传染病的人群。

【活动结束】

教师带幼儿到洗手间洗手。

活动反思:

小朋友又生活在集体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知道如果得了传染病一定要隔离、看医生、定时吃药,多喝水等。这次活动上下来,我觉得自己对教学中的突发事情,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经验,不断学习,让我的教学机智更加灵活。

宝宝的床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宝宝的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宝的床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判断图形的两种特征,学习用表格记录图形的特征

2、尝试使用"√"符号进行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学习用表格记录、表示图形的颜色、形状

难点:正确确定多层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的`位置

活动准备:演示课件幼儿操作题每人两张笔每人一支图形卡片每人4张箩筐6个

活动过程:

一、学习记录图形特征

1、认识图形的两个特征(课件出示黄色圆形)小朋友,谁来了?它是怎么样的?(学说:黄色的圆形)。出示红三角形、绿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表述

2、认识表格及特征标记认识表格认识标记: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一排标记,你认识他们吗?猜猜他们叫什么?

3、幼儿尝试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图形宝宝要到表格中找找它的好朋友,你猜猜谁会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我们在它的朋友下面的格子中画个"钩子"来记录。

4、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5、再出示双层的表格,请幼儿来回答,教师并讲解多层表格的勾画方法。

请幼儿来尝试一下。

6、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二、反向思维的练习

1、请幼儿点着勾子猜测

来找朋友的图形是什么。

2、竞赛游戏:猜图形看勾子的位置,确定是什么图形,有相应图形的幼儿举起正确的卡片。

三、找家请孩子们为手中的物品分别找到他们的家。

宝宝的床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蚕豆和赤豆的声音,产生对声音的兴趣。

2、尝试用罐子及不同的身体动作为歌曲打节奏。

活动准备:

1.红赤豆、蚕豆若干,八宝粥罐头若干

2.已学会带有节奏型的歌曲《嘴巴歌》

3.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4.乐器:三角铁、小铃等

5.小勺子、小碗若干、带有红、绿标记的大箩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送豆宝宝回家

1.“小朋友,我是豆妈妈,我的豆宝宝不见了,你们来帮我找找好吗?来,拿一个小箩筐,把找到的豆宝宝放进去,看看谁最能干。”(幼儿随意选择装)

2.你们都很棒,看一看箩筐里的豆宝宝叫什么名字?(赤豆、蚕豆)是什么颜色的?

3.指(红、绿标记)这两个我们已经知道了是什么标记?(红、绿标记),我请小朋友把红色豆宝宝送到红标记的家,把绿色的豆宝宝送到绿标记的家[根据标记让幼儿将同样的豆豆放在一起]

(二)装豆宝宝过渡:豆宝宝回到自己的家很高兴,它很想到罐子里去,请小朋友帮忙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豆宝宝,把它装进瓶子里,你可以用小手抓也可以用小勺子、小碗抓,最后用盖子盖好。

(三)和豆宝宝做游戏过渡:小手真能干,把豆宝宝都装好了,我不知道赤豆宝宝(蚕豆宝宝)在哪个罐子里了,怎么办?(用耳朵听)

1.分辨声音师:“请你用小耳朵听一听、猜一猜,哪个罐子里装的是赤豆,哪个装的是蚕豆?(让幼儿从声音上分辨赤豆、蚕豆,提醒听力稍差的小朋友可打开盖子看一看)小结:小耳朵真正灵,把罐子里的东西都听出来了,你们高兴吗?

2.用豆罐为歌曲敲打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和罐子里的宝宝唱首歌好吗?唱的时候,用小手跟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敲打罐子,让豆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老师弹奏“嘴巴歌”,幼儿边唱边用罐子随音乐敲打)

3.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师:“刚才豆宝宝和我们的小手碰了一碰,那么豆罐子还可以和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来碰碰呢?”

(四)用不同材料敲打节奏

1、幼儿自选材料敲打节奏师:“除了豆罐子能发出声音,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能发出声音,小朋友来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试试敲敲。”

2、用自选材料边唱边敲打节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