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聊斋志异读后感(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1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妖术》是一篇好文章。它不但写了不信邪,而且写了拿妖祛邪。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故事中的于公就是一个敢于不信邪,而且有本领捉妖祛邪的有“道”者。
于公武功高,力气大,为人侠义。有一年他到京城参加考试,他的仆人病了,听说有一个算卦的能知人生死,就想问一问仆人的吉凶。算卦的人是一个坑人害人的江湖骗子。于公还未开口,算卦人就急于说出于公来意,以显其“神灵”,然后故作惊慌地对于公说:“病者(于公的仆人)无害,君可危。”又说:“君三日当死。”继而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说只要给他十两银子,即可施术,消祸免灾。于公是一个不信邪的人,岂能为无根无据突如其来之言所惑,于是没有理睬这个卜卦人。第三日夜,于公忽听到窗口簌簌有声,忙看,见一小人持戈从窗缝人,及地高如人。于公急挥剑斫之,原来是一个纸人。不久,又一物穿窗而人,狰狞如鬼,又急击之,原来是一个泥偶。第三个来的是一巨鬼,身高齐屋檐,面黑如煤,眼闪鬼光,力大无比,本领十分了得,非前二鬼所能比。对于公先箭射而后刀砍,箭快如电,刀飞如风。于公面对如此厉害的庞然大物,毫不畏惧,奋力拼杀,机智地闪转腾挪,避实击虚,终于把这个来势汹汹的巨物(木偶幻化)击倒。三鬼尽灭,于公“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最后,用智谋活捉了这个狡猾狠毒的卜卦妖人。
自然,小说的结局是正义战胜了邪恶,智勇战胜了妖术。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于公只是不信邪,而没有祛邪的本领,恐怕不但不能战胜邪恶,反而会被妖术害死。所以,故事本身还告诉人们,胆识固然重要,但实力也不能缺少,实力有时比胆识更重要。
智者谈鬼神,我们是欢迎的;庸辈拜鬼神,那就让他们蹲在家里自欺吧;“阴阳人”信鬼神,那就让他们游离于明暗之间吧。只有对坑人害人、玩弄“妖术”的“妖魔”,我们是不能姑息迁就的,而必须坚决斗争。如今,卫星上天,飞船登月,人类的智力开发已达到了何等的程度。鬼也好,神也好,都该寿终正寝了。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这本《聊斋志异》也是其中一级重要的阶梯。
《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二十二个。其中《促织》讲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害得爱子惨死。儿子死后,化为蟋蟀,所向无敌,后来献给皇上,成名因此骤然富贵。我读完这个片段后,觉得成名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让自己的儿子惨死。十分不值得,虽然后来成名骤然富贵,可失去了的爱子却永远地离他而去了!也让我懂得了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还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还有一个片段《小翠》主要讲王太常的儿子元丰生性痴呆,狐女小翠为了报恩自愿嫁他为妻,并只治好了他的痴病。不料王家因一点小事而赶走了小翠。另娶一女,极像小翠。我读完这个片段后,觉得王家因一点小事而赶走了小翠十分不对。因为这只是点小事而已,何必要赶走了小翠。也让我懂得了我们自己不可以因一点小事而不理睬对方,并和大家和睦相处。
还有一个片段《种梨》主要讲一个道士向一个卖梨人讨一个梨吃,卖梨人不肯。一个人好心买了一个给道士,道士吃完梨,把梨核往地上一丢。立刻长成一棵大梨树,道士把梨分给大家,卖梨人也来看道士变戏法。看完后卖梨人回到梨摊,他的梨一个也不剩,卖梨人才明白道士分给大家的梨是自己的梨。我读完这个片段后我懂得了不帮助别人的人一定会得到报应!
这本《聊斋志异》里的22个故事都十分有趣,希望大家找来读一读。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3
漫漫长假,我在家看了一本名叫《聊斋志异》的书。其中有一篇叫《狼三则》令我印象深刻。
《狼三则》讲的是三只狼和一个农夫不同的三个故事。在蒲松龄的笔下,狼还是那么的狡猾、凶残、可恶,而农夫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农民聪明、临危不惧。
《狼三则》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做这种像狼一样的小人,应该像农夫一样勇于与这种像狼一样的人斗争。
在狼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狼的凶残、狡猾、可恶,更看到了狼的一种野性。狼为什么要吃农夫?我曾想过这个问题。因为狼饿了吗?无可否认,这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更多原因是狼的野性。狼在这里代表着狡猾、凶残的小人。
农夫是个聪明、机智的人。面对狼的凶残,农夫临危不惧,就像现实中的人一样可以面对恶势力永不低头。
农夫不是绝顶的聪明,只是农夫会运用自己身上的一切资源,更能想到一个好办法来战胜狼。
读了这篇“狼三则”,让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做机智、临危不惧、面对恶势力决不低头的人。
我喜欢蒲松龄,因为他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一本书。书中有许多有道理的小故事。书中运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哲理。蒲松龄是有才华的人。
读书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让无聊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4
《聊斋志异》是由清代蒲松龄撰写的一本古代巨著,为什么我会特别喜爱看?因为自打看到书中描写的各种狐仙、鬼怪后,我像入了迷一样,那扣人心弦的内容,简洁却不失给大家带来问号的题目……总能吸引你的眼球。这不!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与这本巨著的故事。
蒲松龄:山东淄博人,蒲家庄生,十九岁便考中了秀才,之后一直进入考棚,可天意弄人,世事难料,直至两鬓飞雪,他还是个秀才,丝毫没有任何的进步,愤愤不平的他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回乡。回乡后,他和他的乡亲们不时讲故事,蒲松龄便把所有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取名《聊斋志异》。聊斋指讲故事的地方,志异指记录各种奇异的事情,它是史上第一本根据狐鬼来编写的巨著。
读着读着,我看到一篇故事——《席方平》,读完后,我思绪万千,听我仔细道来:
席方平之父被富商羊某害死,为了替父报仇,平冤昭雪,席方平一气之下将富商羊某告入官府,殊不知羊某早已将官府贿赂,官府非但不接受席方平的诉纸,反将他打了一顿板子,席方平非常伤心难过,看到这,我也心生惋惜,席方平大仇未报反挨板子。
有人告诉席方平可以去找阎王伸冤,可当他找到阎王时,富商羊某又先他一步,把上上下下都贿赂好了。席方平一来就被扔进油锅里,后又被大锯锯身……不忍直视。
最后,席方平把希望交付给灌口二郎神,终于,坏人们都得到了“惩罚”,正义成功胜利了。
我觉得席方平有着一颗正义的心,而奸商不用银子去做好事,而是去干了很多坏事,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两次伤害了席方平,但最后,奸商也自食其果,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故事强烈反映并讽刺了当时不做正经事的富人,真是为富不仁的一个奸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压力,席方平不畏强暴,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困难后,最后终于平反昭雪了。他不为困难放弃,面对清政府的打压,也无畏勇敢;同时,他不为金钱所迷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聊斋志异》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严厉抨击了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官场上的种种黑暗,很值得大家一看!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5
《聊斋志异》中讲了许多人与鬼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鬼是坏的,是邪恶的化身,就象在《西游记》中,妖魔鬼怪总是那么丑陋、愚蠢,但是当我读完这本由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后,发现作者与我们的看法完全不同,里面的那些帮助人的鬼怪或者狐妖竟然很可爱,他们帮助那些家里没有钱但很有知识很有报复的穷秀才,让他们考上举人,考上进士,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些鬼怪在帮助人们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和挫折,但他们会克服各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我最喜欢看他们用各种变化无常的手法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就好象在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就象《崂山道士》这个故事中,王生的师父和他的朋友一会儿用纸变月亮光耀全屋,一会儿用筷子变嫦娥翩翩起舞,最后师父和他的朋友竟然搬到月宫里去喝酒了,而他们赏给徒弟的酒竟然怎么也喝不完,真是太神奇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故事里的好人有好报,坏人会得到不好的下场,我很奇怪蒲松龄为什么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通过网络,我了解到原来作者出生在书香门第,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自幼就热衷科举,但是屡考屡败,到71岁才得到功名,这使他对现实很痛恨,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他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本《聊斋志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心中的理想境界。
我想如果你看了这本书,也一定会喜欢它的。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6
《聊斋志异》是一本由许多个神话组成的一本书,里面的精彩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一口气把他看完了。
这本书里的文章主要的人物可以分成人、鬼、狐、神、怪五类。而文章大多是以人为主角,叙述人与其中两类发生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道士种梨》,这一篇主要讲了一个道士向卖梨的商人要梨,他不给,最后有人买了个梨给道士。然后,道士用梨核种了棵梨树,梨树迅速长大并长出梨子。接着,道士把梨分给了大家,又把树给扛走了。这时,商人发现他的梨和车把手不见了。原来道士施了法术,树上的梨是他车里的梨,扛走的树是车的把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个吝啬的人。常人只看得到有形的亏耗,却看不到无形的损失。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不要过于看重钱财。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是像这样不仅十分奇妙,还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真是本好书呀!
看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感受到中国古人们那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想象出各种各样妖怪、鬼、神仙,还有一些神奇的动物,例如:龙、凤凰等等。我十分佩服这本书的作者的想象力,书中的一些故事,例如《长清高僧》,讲述的是一名死去的僧人的灵魂与一名摔死的人结合在一起,令僧人复活,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作者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呀!
这本书真是好看呀,里面的每个故事我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7
郭沫若曾对此书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有高见:“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于是我在众多名家的“怂恿”下决定再次细品本书,初读此书时,只觉作者具有独特且丰富的想象,并没太多印象,可再次嚼味却有了些不同的看法。
书中近五百篇短篇小说,我记不得这么多,只记得有篇叫《僧术》的文章,印象尤深。文中的那个黄生怀才不遇的经历,确实令人愤恨不平,难怪他的好友(和尚)要为他疏通关系。可按理说应该向人间有关方面去贿赂,可是和尚却借助法术,向冥中主考官去行贿,这好似不合常理?但结合作者这科举上的过来人那“任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的激昂言词,不难体会出主考官的贪赃枉法这恶劣行为,不知我所想是否恰当,但曾闻有人说黄生小家子气,我不大认同,那岂不等于表明作者也热衷于行贿,鼓励人们走歪门邪道?此书既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这想法定当否决。
言不再多,只是再次玩味后才方觉此书谈狐说鬼的手法,不只局限于作者的想象与众不同,更多的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反映了作者所处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作者用笔鞭挞着无恶不做的贪婪的官污吏们,统而言之,此书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认识,以及当时社会的丑陋面目。
“人人平等、和平、和谐、民主政治……”这些词儿对我们来说十分普通,可在当时社会毋庸置疑这些完全都是奢念。我拥有一切作者愿极力拥有的东西,我庆幸,可我支身在福中不知福,盼望得到更多更大的“肥肉”。作者用诸多笔墨写下《狼三则》、《劳力道士》等文章,警戒世人不得贪婪,可如今贪婪的官仍横行于世,年年有因动用国资而被捕的新闻,看来《聊斋志异》不只限于被当时人们所阅读反思,如今世人也应好好品读一番。
如今,市场上风花雪月的书籍举目皆是,可真正的好书却无人问津,可悲,其实,在闲暇之时,读些像《聊斋志异》一样的书籍,既是知识上的丰富,也是精神上的食粮,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8
《聊斋志异》是成书于清朝初年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主要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形著称于世。
全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涉及狐妖的小说,书中把狐妖描写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性格各不相同,结果也各不相同,情深意重。
奇特诡异的故事情节、异彩独放的人物形象、不同流俗的美学理想,构成了《聊斋志异》的独特风格,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而且还是举世闻名的名著。
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都反应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社会问题。
他们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要么抨击科举制的腐朽和社会的腐败,要么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内容。蒲松龄虽然满腹才华,但他的运气并不是很好。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篇《僧术》,印象犹深,他的加入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文中的那个黄生怀才不遇的经历,确实令人愤恨不平,难怪他的好友要和他疏通关系,可按理说应该向人间有关方面去贿赂,可是和尚却借助法术,向冥中主考官去行贿。
这好似不合常理,但结合作者这科举制的过来人那“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臂,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他激昂填词,不难体会出主考官的贪赃枉法这种恶劣的行为。
不知我所想是否恰当,但僧闻有人说黄生小家子气,我不认同,那岂不就是表明了作者也热衷于行贿,鼓励人们走歪门邪道?
此书籍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所以我不认同这一观点。
言不在多,只是再次玩味后才发现本书不局限于谈狐说鬼,更多的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反应了作者所处社会的腐败和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
聊斋志异读后感 篇9
暑假到了,每年的暑假我都会看一些课外书,今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非常有趣,我看的不能自拔,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在《聊斋志异》中的《婴宁》这章中,讲述了一个容貌美丽的狐仙婴宁与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恋的故事,婴宁有情有义、心灵纯洁,比现实中的人更加可亲可爱。虽说她是一只托给鬼母所养的狐狸精,可她并没有邪恶,喜欢笑。她让子服将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对自己的关照,后来,子服的母亲给他们两个人主持了婚礼,一年过后,婴宁生下一个胖儿子,不认生,见人就笑,很像他母亲。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我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了,蒲松龄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没有几个。想到这里,还有谁没有理由再去好好学习,去把社会不规则的事情改正过来?我想,每个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要是想过上美好、不被欺负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