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笔构网

2025-10-24读后感

请欣赏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精选14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1

“三万里河东入海”“云栈屏山阅月游”当我读起陆游的诗来,便想到了他年轻时风度翩翩,中年的燕饮颓放,怀才不遇,还有老年时仍牵挂宋朝的安危,这;要从往年开始。

阳光格外晴朗,而我却被他的事迹牢牢吸住,他从小苦练武功,夜读兵书,空有一身武艺,却无处施展,望者叶子刚冒出苗儿来,62岁的陆游长叹一声,跌在地上,不禁泪目。

直到有一天,宋孝即位,他与陆游谈得十分投机,于是;宋孝宗安排陆游与士兵攻入金国,来一场突击战,陆续领着士兵进入南郑,却不知,一场危机迎来。

林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斑斓大虎,张开了血盆大口,缓缓向他走来,士兵们面色铁青,而陆游却跳下马,朝着老虎奔去,一旁的士兵一边逃窜一边大叫陆大人,危险,你不能去啊”,他一矮身,长茅又从低空射起,直中老虎腹部,老虎挣扎着乱叫,在地上滚来滚去,却动了伤口,刺着了心脏,顿时,鲜血飞溅,老虎惨叫一声,就一命呜呼了。

这时,他们已深入敌营,处境十分危险,眼见天色渐深,大家越发着急,突然整齐的脚步声传来像是一支兵从此经过,陆游叫大家把火烧旺,蒙迷对方视线,攻一处换一处,让金兵误以为此地有千军万马埋伏,四散而逃。可是,此事过后,陆游又得罪皇上,打发回了山阴,最终病死……

是啊!陆游有许多遗憾,爱情悲剧泪溅龙床……但他,永远没改过自己的爱国之心!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陆游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名句。陆游,一个家喻户晓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一个腐败不振、遭到以女真族奴隶主为主的金朝的侵略压迫的时候。他尽管遭遇了秦桧的迫害,宋高宗的不重用,但他……在我的印象中,陆游的诗都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陆游纪念馆也是如此吧!

今天,我走进了陆游纪念馆,空荡荡的院子,和头顶的匾额——“陆游纪念馆”,从右到左、歪歪斜斜几个黄字,别具一格。我小心翼翼地跨过门槛厅中立一尊陆游塑像,背着手,拿着书,仿佛正专心致志地读书;眼神坚定,怀着统一祖国的远大理想。塑像旁,写着著名的《临安春雨初霁》。或许这是陆游在一个小山村中,伴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洋洋洒洒的写下了这首名诗吧!

陆游的一生都为了祖国统一而奋斗,无论是幼儿时期,还是垂暮之年;无论是进朝做官,还是被贬还乡,都把反抗金朝,恢复中原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理想。为此,他遭到了秦桧等小人的迫害,使他不被朝廷重用。缕缕阳光透过古老而精致的花窗斜斜地射在地上,令昏暗的房间有了一丝生机。我仿佛和陆游一起会到了宋朝和他一起为国家而悲愤,而呐喊,而歌唱。那个年代是混乱的,但仍有一丝爱国精神,隐居在这古朴庄严的文字中。虽然陆游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但他那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永远教育激励着世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那清秀的文字就像这古朴的陆游纪念馆,普通的外表却有着很大的内涵。告别纪念馆时,我好像真的看见陆游立在大厅,手持书本,平静地望着我,一双眼睛下隐藏着爱国热血。陆游,你虽然以远离我们,但你那种爱国精神,让我们永远永远也不会忘怀!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3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作者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其中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这句说的是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仔细回味,觉得这不正像我们的生活吗?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困境,但相信,只要我们心存理想,永不灰心,就一定会看到“雨过天晴”的景色。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向做服装设计师的女孩伊尔莎,在街上看到一件编制的针线十分独特、巧妙的毛衣,后通过这件毛衣,她在巴黎的服装业开辟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为了扩大影响力,她投入大量资金,准备搞一次大型的服装展览。但在离展览会还剩几天时,竞争对手把他的工人挖走了,使她无法办成展览会,但伊尔莎没有就此放弃。几天后,她办了一个半成品服装展览,这个展览会在巴黎服装界引起了轰动,使她成功了。

其实,人生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每件事,都是危险与机遇共存的。但只要你有一颗永不认输的心和聪明的才智,无论在哪里,你这颗“宝石”总会发出自己最璀璨的光芒的。正所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嘛。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4

“红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措!错!……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总会不禁想起我国著名诗人——陆游。

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他很有才华,被保留下来的诗就有九千三百多首。在陆游的身上,发生了许多……

陆游从小就与一名叫唐婉的才女青梅竹马。到了二十岁时,与唐婉成亲。但是陆游的母亲一直很不喜欢唐婉,怕与唐婉一直待下去,儿子就不顾学业,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所以陆游到了二十三岁时,在母亲的强迫之下休了唐婉,让唐婉嫁给他人。就这样,陆游与唐婉十年未见,直到有一天,陆游与唐婉在花园中相遇,陆游见到唐婉后,独自一人去喝闷酒。唐婉在经过自己的丈夫同意之后,到陆游身边,为陆游倒上了一杯酒,陆游一口便把酒给饮光了。随后,陆游便写下了《钗头凤》这首诗。写完这首后,唐婉十分伤感,没过多久,唐婉就因为忧愁太多而病逝了。唐婉在死之前,一直都在吟诵《钗头凤》。

没有过多长时间,陆游便被派去抗金,但是在抗金的过程中,陆游也依旧没有忘记唐婉。

在我的眼中,不仅只有陆游的诗、曲感动我,同时,他的那些感动人心的故事,也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5

当我看到封面中那个骑着毛驴,握着宝剑,双目有神的人物时,我发出了大大的疑问:这个人是陆游吗?他想当英雄为什么是“梦”呢?课本中学的《示儿》是有着悲痛情感的,可为什么这个人表现的却是壮志凌云呢?

于是,我细细品读了这本书,看完后我才知道,他的老师曾几,从小就告诉他,老师原来是被秦侩罢官的主战派大臣,并告诉他,皇上和奸臣秦侩是如何卖国求和的。陆游愤愤不平,扬言要把所有奸臣都杀光,并且收复失地。我读到这里时,心中升起来了漫天大火,想:“真是气死我了,秦侩,你害死岳飞还不够吗?你还想继续出卖和背叛国家!还有你,高宗皇帝,你听信奸臣,不明事理,苟且偷安,陷害忠良。你压根就不配坐在富丽堂皇的皇宫里,你还有脸面舒舒服服地坐在龙椅上!”不同的是,小小年纪的陆游竟然想征战沙场,保卫国家,实在令人赞叹!

当我读到后面时,发现宋朝已经快倒台了:朝廷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我不由长叹了一口气,为那时的国家担忧。就在这时,陆游主动请缨,要上战场杀敌,无奈报国无门,朝廷偏偏让他当文官。可就算这样,陆游还为百姓造福,赈灾、不畏强权、为百姓伸冤,不禁使人佩服,陆游不仅有谋,也有勇,他骑马射箭上战场也是个勇士。

本书由几个历史小故事组成,讲述了陆游的一生,语言易懂,文笔生动,着实引人入胜。

读完后,我觉得陆游身怀大志,无奈报国无门,一生还是很遗憾的。相比之下,现在的我们国家民主,官员正直,社会安宁,人民幸福。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真的太幸福了。但愿世界上不再有战火弥漫,愿世界和平、昌盛!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6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题记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较远。

陆游十二岁即能诗文,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作品内容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乾道七年,应四川宜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为怀念当年,陆游老时写下一诗。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晚年,追忆军旅而壮志未酬,感慨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谁料抗敌在天山,老死于沧州!

宋光宗即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宋宁宗招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与世长辞,留下绝笔《示儿》。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陆游,一个人,一支笔,留下了千古绝唱;陆游,一个人,一份心,留下了赤胆忠心;陆游,一个人,一双手,留下了绝世诗篇……

南宋,有放翁一人,足矣!南宋,有务观之心,足矣!南宋,有陆游之诗,足矣!

陆游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传唱的诗,还有他那一颗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忠心……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7

天边的云渐渐暗淡,远山的轮廓也渐渐模糊。枯草在风中显得那样沧桑,凋零的花散落在汨罗江上,就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屈原捋了捋胡须,散乱灰白的头发随风飘扬,使他更显憔悴。他低着头,无奈地自言自语:“楚国都城已被攻破,国家就要灭亡,我还有何颜面见苍天!”几滴老泪滴落襟前。 “想当初,楚庄王乃五霸之一,楚国何其强大!现如今……唉,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他一步一步走向汨罗江。

正在此时,从汨罗江上游漂下一叶帆船,里面走出一人,原来是大诗人陆游。

他右手握扇,左手高扬,喊道:“请问可是屈原!”

屈原停住脚步,朝着江面望去:“你是……”

“在下陆游,一直在寻找先生,今如愿以偿,真是三生有幸。”

屈原一抹老泪,答道:“我想随波而去。”

“先生为何这般想不开,只不过是都城被攻破罢了,凡事都有转机的。”

“唉!国都已破人安在。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还有什么转机?”

“难道就没有解救之策吗?”

“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曾经想过解救之策,但现在我真的是心灰意冷。”

“遇到挫折,不要放弃。首先,精神不能垮,要用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去击败困难。虽然楚国都城沦陷,但人民的精神没有被摧毁。楚国还拥有强大的群众力量,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

“对,精神永存,精神永存呀!楚国还有千千万万的民众呀,我怎么没想到。多谢陆兄,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屈原激动地说。

阴霾退去,碧空如洗。陆游的话使屈原深受鼓舞,他仿佛觉得眼前的小草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很快,屈原组织民众与秦国抗争,楚国得以保全。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8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每当我读起这首诗,都会让我想起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陆游。

陆游号放翁,出生于南宋,陆游儿时国家一直兵荒马乱,当金兵来临时,陆游一家被伏在草丛中,通常十天也吃不了饭。这段逃命的经历,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而义军豪侠义勇、保境安居的爱国行动也给陆游极大的鼓舞,于是他便从小树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陆游的一生都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但在他心里那颗坚贞不屈的爱国的种子蓬勃愈发,奠定了他以后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歌大多数都饱含他的满腔热血,即使卧病在床也不忘中原的统一,虽然多次被贬,但他对国家的忠心,却丝毫没有动摇。读到他的诗,我都会静静的思考,我的思绪都会流入到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体会到陆游那豪放的情怀,我仿佛看到中原统一后的国泰民安,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陆游多次赶考未能考取,在34岁才博得些功名,即使他在仕途上出现短暂的曙光,他对处理事务一丝不苟。

随着战争的爆发,路由不得不向朝廷乞官,我不禁深思:如此爱国人士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是多么遗憾,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习他处理事务一丝不苟的精神。74岁那年,虽然他的姓名从官吏的名册中销号,但他一点不灰心,反而活的自由自在,栽桑、养蚕、种菜、酿酒。“寸笠烟簑自灌园”是他生活的写照。“江山不幸诗家幸”,他一生写下了9300多首诗,诗篇中十分之九是关于军事的。他有空就划着小舟到茭白田、芋田去看一下,或者骑着小毛驴背着药箱给村名看病。他一生中经历种种磨难还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要学习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万事悠悠百年短,1210年,85岁的陆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让他死不瞑目的是南宋未能收复失地。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9

“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在政治上主张要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收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随着一段“爱国诗人‘陆游’”的资料介绍,周二由裴老师上的一节公开国学课,“走进‘陆游’”,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上课,裴老师就出了不少陆游的名诗名篇,和大家玩起了“填诗句”的活动。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活跃了,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交头接耳、冥思苦想。其中的诗句有的简单易懂,有的寓意深刻,有的令全班同学对答如流,有的让博学的老师绞尽脑汁……游戏结束了,不仅每位同学都能印象深刻的记住这些诗句,而且更让大家多方面的了解了陆游和他的诗。时而抒发郁愤之情,时而怀念奋勇杀敌……陆游是一位爱国的诗人!

接着,裴老师开始带我们一会儿欣赏陆游笔下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梅花;一会儿随陆游追怀往事、感慨世事多艰;一会儿和陆游一同梦见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一会儿又同陆游一起至死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家都深深沉浸在陆游那深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中,深深的体会着他的那满腔热血,也深深的感受着她那对金兵的痛恨。陆游是一位真正爱国的诗人!

最后,我们在裴老师的带领下朗诵着这位诗人的爱国情怀,时而高昂,时而低荡,时而强烈,时而收敛,时高时低,时长时短。我们高颂着这位伟大的诗人,高颂着这位爱国的诗人。陆游是一位真真正正爱国的诗人!

这节“走进‘陆游’”的国学课让我了解到陆游的爱国情怀,它令我记忆犹新!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10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首闻名遐迩的《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居住在杭州孩儿巷时写下的诗篇。陆游纪念馆就在这充满市井和热闹的孩儿巷内。

孩儿巷98号,这幢白墙青瓦红木的古老建筑被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包围着,显得与众不同。这是著名一座走马楼式的木结构建筑。一走近它,明清时代的老宅气息就扑面而来。

大门由两扇厚实的木门组成,门上各安着一个沉重的铁环。我想:铁环可能就是古代的门铃吧。踏入木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三扇雕花木门,门上的图案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不已。陆游的雕像矗立在大厅中央。他目光炯炯有神,右手捋着胡须,左手捧着书卷,正细细斟酌自己刚写完的诗词。

大厅两侧,分别摆放着三个玻璃展台,一一陈列陆游的作品,展示出了陆游的伟大成就。穿过大厅,两边的过道上悬挂着介绍陆游生平事迹的画作,还展示了陆游的大量手迹,令人目不暇接。

穿过雕花的小门,四周层层的青瓦圈起了一方天井。一抬头,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两层木制阁楼,古朴又雅致。继续穿过一个天井,一路走到纪念馆的尽头,一片小小的后花园里,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在喧闹的城市里,显得尤为宁静祥和。

参观陆游纪念馆,我不仅了解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感受了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11

当我拿到《陆游的英雄梦》这本书时,我就被封面上骑着毛驴,拿着宝剑的人吸引住了,脑海中冒出了许多问题:这个人是谁?是陆游吗?陆游是谁?他为什么有英雄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陆游的生平,有18个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书生学射箭》。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陆游因为要养家糊口,所以向朝廷请求要一个新的职位。于是,朝廷给了他参谋的职位。到了四川,宣抚使王炎认为他是个书生不会打仗,让他去处理书信,陆游很不服气,拿起弓箭就射出了两支箭,但箭却不在靶子上,而是蹭到了手背,落到了地上。王炎哈哈大笑。陆游下了决心,一定要学会射箭。于是,他每天四点钟就起床,舞石锁,练臂力,学射箭。他就这样坚持不懈每天训练,终于学会了射箭,并且能左射,也能右射。箭术非常高强。

这个故事中有一句话最令我难忘:“射左边靶子的时候用左手握弓,射右边靶子时用右手握弓,箭无虚发,三军雷动。”从这句话里,我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坚持不懈,做什么都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学习陆游坚持不懈学射箭的这种精神。

这本书让我了解陆游的生平,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很喜欢这本书。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12

风瑟瑟,尘翩翩,徒行走在归乡之途。素装的他,踏着积雪,背着包袱,只是向前走,只知道向前走,目光的空洞,凌乱三千丝,何故如此?夕阳伴着黄昏,黄昏伴着夕阳,染红那一片天。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愁,漫想那“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的苦楚,那“赈灾罢官”的因果,那“嘲咏风月”的可笑。于是,这小小的客栈成了他的落脚之所。

“驿外断桥边”,他发现了梅,走进,却“寂寞开无主”。自嘲道:难道自己不正是那梅花吗?自己满怀爱国之情,满腹经纶,胸中是收复中原的韬略,而此时,无处可去,往昔胸中之志却与这梅花一般,被冷冷的积雪压弯了腰。

他眺望那一片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他陷入了沉思。

思绪飞扬,弹一朵梅花,雪落到地上,是弹去以往的冤屈,那飞下的雪,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梅花在寒风中凌立,积雪是他的坎坷,当坎坷过去后,剩下的,便是美。他不再悲观。

后来,他用残年余力,用诗,向世人倾诉了一腔报国热情,激昂慷慨,义愤强烈,激励后人。至死,仍不忘国,《示儿》流传至今。

张元忭在《书陆游传后》中感叹:“其恢复之志,垂老不忘如此,亦可悲矣。”

是啊!他至死不忘国家的统一,一生的艰辛,一生的坎坷,陆游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想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落如此下场,但他不会使澎湃的热血冷却。

他离开了客栈,大步地走开了,脚印下的花瓣“零落成泥碾作尘”,却不似来时那般落寞,而是慷慨地化为尘土,在人间四处飞扬。

他停留过的梅花下,“只有香如故”。

梅花,只属于陆游。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13

在我华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功勋卓著,名垂千古;有的忠贞孝义,名扬四海;还有的以诗言志,不屈不弃,爱国爱家……毫无疑问,著名诗人陆游正是这种伟大人物中非常耀眼的一位。

陆游是现在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由于那时女真族的入侵,南宋王朝岌岌可危。许多仁人志士团结组织起来抗击金兵,尤其以岳家军最为有力。他们的誓死抗金的民族气节深深的感染了陆游,虽然青年时期一腔报国豪情,可惜无力施展,直到中年以后的时期,才得到朝廷重用。他坚决主张抗金,拒绝议和,并精心准备组织各种防务,认真研究军事谋略,徐图收复中原失地。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很多时候不得志,遂以诗言志,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写道:“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到他伟大的爱国情怀,以及虽然年老仍思报国,希望国家早日统一,尽早结束长期饱受战乱之苦。他的爱国精神将激励着我们青少年振兴我中华,为当今之国民创造更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篇14

南宋,冬日黄昏,驿馆外断桥边,寒风正肆虐。

一位瘦削的双鬃泛白的的蓝衫男子独自在夕阳余辉中站立,眼望桥边的一片白色梅林陷入沉思,这就是我追随多年引以为豪的主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陆游。近年来,他屡次以各种理由被弹劾、罢官,又被起用,我们主仆不是走在离任的路上,便是在赴任的道上,驿馆成了我们熟悉的落脚点。所以此刻虽是在观赏他最爱的梅花,忧愁伤感却都写在他的脸上。

风起雨欲来,我执伞走近,替他披上披风,听到他正吟咏:“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的诗词总是这样即兴而来,等下回房要提醒他记录下来,说不定又是一首可以流传千古的作品。他的诗被往来的客人们赞有爱国忧民之激情,雄放豪迈,前无古人,亦有日常生活的清新圆润,别有韵味,我开心地记下大家的夸赞,作为大诗人的书僮,我有幸是这些诗词诞生的第一个亲见者,鞍前马后多累也值得了!

“回房吧,马上要变天了!”

“望儿,你看这一朵朵梅花柔弱娇嫩,却耐得住严寒,我们再站站又何妨?”

他再次陷入了沉思,我猜他又在思念另一个和他一样酷爱梅花的人,我那美丽又才华横溢的前女主人——他的前妻唐婉。曾经我看着他俩诗词唱和,情趣相投,我也每天被他们的幸福感染。有一天,老夫人以不能生育和沉溺闺房耽误前程为由硬是休了唐婉,我的主人,这个从未反抗过他那强势的母亲的诗人,还是一直思念着自已的知已、爱人。自从分离,他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家命运上,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他立志北伐中原,收复故土,建功立业,以弥补爱情婚姻上的缺憾。

终于在当了几任无足轻重的闲官后,他在乾道八年成为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到达南郑,投身于收复长安的准备工作。从军南郑,他终于经历了激情的军旅生活,“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这是一段快意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也出现了惊人的飞跃,妙境天成,写出了很多富有独创性的好诗,正当收复长安的事业有了希望的时候,王炎被调回长安,我的主人也被迫离职,那充满报国希望的战斗生活只留下“衣上征尘杂酒痕”,不可复得。他不甘心地感慨“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他愤怒地长啸“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我知道他渴望远征,渴望做一个“提刀独立顾八荒”的英雄救沦陷区的遗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惜“报国欲死无战场”,如今“双鬃向人无再青”,英雄暮年,壮志怕难再酬了!

我们的大诗人虽屡受权贵打压,始终喜游山水,生性乐观,胸怀豁达,意志从未消沉,我们相伴着任职浙江,留蜀,去闽,赴赣,途中历览山河景观和民情风俗,欣赏过瓜洲夜雪,吹过散关雄风,且笔耕不辍,完成《入蜀记》等大量笔记。

正回忆着和我主人的过往岁月,不知不觉间天已漆黑,风雨渐骤,我手中的布伞已无法遮雨,诗人终于肯随我回驿馆了。

“先生,再赶几天路,就能到山阴老家了。”

“是啊,清明前应该能到家,望儿,这次回家后,我们不要再出来任职了,老了,我想享受农家生活了!”

太好了,这样我可以再次陪着诗人去隔壁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那户人家做客。我们的诗人还精通书法、医理、烹饪,希望这些爱好和诗词能驱尽他报国无门,壮士暮年的心中愁。我伴着他大步走回,他停留过的梅花下,花瓣在四处飞扬,不似来时那般落寞,落到脚下的那些花瓣慷慨地化作尘土,只有香如故!

“叮铃铃……”一阵闹铃将我唤醒,书从我怀中掉落——《陆游传》,又看睡着了,床前书桌上还有老师发的作业纸没有完成:假如你可以选择,历代杰出人物中,你想选择和谁结伴而行?我拿笔写下:陆——游!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