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笔构网

2025-10-26教案

请欣赏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别八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eiuiaooui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了的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a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b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相机指导一的`变调)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3)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

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

(5)男女生分别齐读。

课间活动:数数歌

六、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a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b选生字卡填空。(图文对应)

c.我们来做游戏吧,看看图,找到生字卡片贴一贴,再拼拼,填对读对的就是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图,情仔细根据图意选择生字

卡片填空

kuaitianpianguatiaoyuduohuageqiu

()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

二、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2)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

(3)总结: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饶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五、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会读12个生字。

2.体会烟村的小,烟村的美,书写“一”,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教学要点

1.认字写字。

2.辨认“八、九”、“九、儿”。

教学准备

CAI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一年级的小朋友可真棒,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掌握了所有的拼音,认识了许多汉字,我们向在坐的老师们展示一下吧!

抽读卡片:

a.拼音san yan jia cun zhi jiu yi zhi si wu shi

b.熟字入、几、家。

2.为了使大家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我们进入到识字课型的学习,板书:识字(一)。

3.昨天晚上,在乡下的两位小客人打电话给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你们愿意吗认识他们吗?

4.(听录音、贴画)我叫豆豆,是男孩,我叫姐姐是一个女娃娃。今天,我们特意请大家到我们美丽的小村庄去看一看

二、听录音读

1.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他们的`家乡太美了,编辑叔叔阿姨们把它编入我们的课本里。

3.读课题。

三、看图

为了让大家能来亲眼目睹,豆立和姐姐请画家把它绘成一幅山水画。

这就是那座小村庄,你看到了什么?(注意观察顺序有……有……有……还有……)。

讨论说,指名说。

四、自读课文

1.小诗中又是怎样描写如诗好画的美景呢?自由小声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同座两个小朋友互读,用横线画出图上有的景物。

五、检查读课文

1.愿意把小诗读给大家听。

2.游戏

a.去拼音读生字的游戏。

b.看拼音找生字的游戏。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行)

1.同学们再读一二行诗,看谁能读出山村的幽美。

2.自由读。

3.齐读。

4.引读,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住着几户人家傍晚炊烟潦绕着村子,显得幽美而宁静。

5.配音乐朗诵。

6.再读短文一遍、你就是豆豆和姐姐,向告诉别人你住多么多么美好的地方?

七、写字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学写汉字。怎样才能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呢?我们有一个好帮手。板书:谁知道他是什么?

1.认识田字格,正方形,中间有两条线把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小正方形。

2.左上方叫左上格,左下方叫左下格。

3.横在中间的这条线中一一。

4.手势表示。(手脑并用)

5.指导书写。

6.评议。

7.练习书写。

八、巩固练习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能用上这些表示数字的汉字。你能说几个吗?

(日历、班牌、报纸)

2.游戏

情境图游戏

九、读课文

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笔画一(横)。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拼音,激趣导入

1.复习拼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1)整体认读音节:zhi、shi、si、yi、wu

(2)复韵母ai、iu、an、un、ing

(3)特殊韵母:er

(4)音节:huā、jiā、zuò、sān 、cūn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观察顺序,可用远处有近处有左边有右边还有) 。

2.揭示课题

(1)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1 一去二三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一)中的第1课。

(2)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长度单位,一里=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操场走大约三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5.检查生字

(1)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2)不带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抽查读。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

6.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意

过渡: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导一的变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2.了解诗意,指导朗读。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越美。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理解诗意。

a.亭台六七座

什么是亭子呢?(出示挂图:亭台)

师: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师: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b.八九十枝花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花)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c.烟村四五家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师: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师: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d.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也就是说: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e.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3.诵读背诵。

(1)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师指图生读诗)

(2)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过渡: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五、认识田字格,书写笔画一(横)

1.认识田字格。

(1)激趣: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谁认识它,说一说?(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田字格)

(3)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上。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书写新笔画一

(1)出示笔画─(笔画名称:横(hénɡ))

(2)观察所在位置。

(3)教师示范,学生书空。边写边说─的起笔和收笔: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4)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5)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练习组词。

3.学写笔画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生字

1.检查朗读、背诵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

3.巩固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重点认读四、 十。

(2)说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与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比较(出示插图二)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

(3)在哪里见过去、里?有什么办法记住?

如,加一加:│+云=去 土+=去;二+甲=里 曰+土=里

(4)比较区别: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5)组词练习。

(6)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二、指导书写

1.复习田字格的知识:

2.指导书写

(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看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横这个笔画)

(2)指导书写一:(写法同笔画横, 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a.学生观察一占田字格的位置怎样?有几笔?

b.观察书空描红练写。

c.学生书写时,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二。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

(4)指导书写三。(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5)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展示、评价。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读儿歌(巩固量词)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练习用生字、说话。

如:一 一个 我有一个漂亮的玩具。

3.填空

kuài tián piàn ɡuā tiáo yú

( )块田 ( )片瓜 ( )条鱼

duǒ huā ɡè qiú

( )朵花 ( )个球

4.出示《咏雪诗》,巩固一至十。

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一、二、三及分解笔顺。

2.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

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4

课文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_九十枝花。

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

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了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拓展知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如果运用一至十这十个数来写诗,一定妙趣横生,别样美。如果数学问题也用诗歌形式来表述,也-定是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数学诗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

【分析学生】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根据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伊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插图的景物,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朗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和教给学生认识笔画名称,接着指导学生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是这样教学生写字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位——教师范写,学生观看——学生书空、描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第一次写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笔画一(横)。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拼音,激趣导入

1.复习拼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1)整体认读音节:zhi、shi、si、yi、wu

(2)复韵母ai、iu、an、un、ing

(3)特殊韵母:er

(4)音节:huā、jiā、zuò、sān 、cūn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观察顺序,可用远处有近处有左边有右边还有) 。

2.揭示课题

(1)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1 一去二三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一)中的第1课。

(2)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长度单位,一里=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操场走大约三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5.检查生字

(1)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2)不带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抽查读。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

6.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意

过渡: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导一的变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2.了解诗意,指导朗读。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越美。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理解诗意。

a.亭台六七座

什么是亭子呢?(出示挂图:亭台)

师: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师: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b.八九十枝花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花)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c.烟村四五家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师: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师: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d.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也就是说: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e.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3.诵读背诵。

(1)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师指图生读诗)

(2)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过渡: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五、认识田字格,书写笔画一(横)

1.认识田字格。

(1)激趣: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谁认识它,说一说?(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田字格)

(3)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上。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书写新笔画一

(1)出示笔画─(笔画名称:横(hénɡ))

(2)观察所在位置。

(3)教师示范,学生书空。边写边说─的起笔和收笔: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4)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5)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练习组词。

3.学写笔画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生字

1.检查朗读、背诵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

3.巩固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重点认读四、 十。

(2)说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与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比较(出示插图二)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

(3)在哪里见过去、里?有什么办法记住?

如,加一加:│+云=去 土+=去;二+甲=里 曰+土=里

(4)比较区别: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5)组词练习。

(6)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二、指导书写

1.复习田字格的知识:

2.指导书写

(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看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横这个笔画)

(2)指导书写一:(写法同笔画横, 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a.学生观察一占田字格的位置怎样?有几笔?

b.观察书空描红练写。

c.学生书写时,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二。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

(4)指导书写三。(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5)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展示、评价。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读儿歌(巩固量词)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练习用生字、说话。

如:一 一个 我有一个漂亮的玩具。

3.填空

kuài tián piàn ɡuā tiáo yú

( )块田 ( )片瓜 ( )条鱼

duǒ huā ɡè qiú

( )朵花 ( )个球

4.出示《咏雪诗》,巩固一至十。

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一、二、三及分解笔顺。

2.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

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6

一.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在齐读)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 出示ting san cun )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XX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

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2再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3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4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2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3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4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5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6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XX 读(出示三)齐读.2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3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4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5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课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7

一、课前准备

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为了奖励大家,李老师放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好吗?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数字?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 去认识这十个生字,它们还介绍两个汉字朋友给我们,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齐读课题。

3、观察图画:

(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2) 师:小朋友,你认为哪里的景色美呢?

(3)师: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写下了一首童谣。(师范读)

(4)问:你会读吗?(指名读)表扬: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读书又响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好吗?读得真棒,表扬自己。

(5)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请跟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读一读这首诗。(唱:123)

(6)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书,看谁拿的.红苹果大?

(拿出人像)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谁先来?

4、认识生字。

(1)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2个生字,它们藏在诗歌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我们借助拼音来读读这些字。

(3)师:现在,大家把你自己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这些字。(唱:123)

(4)师:我们来一个男女识字大赛好吗?谁认识上面的字,把卡片放在这下面。(表扬)

5、我会画。

师:我们比赛完了,你想不想画画?拿出你的图纸,给生字找出相应的音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表扬: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画画的天才。)

6、我会唱。

(1)师:正当我们画画的时候,有一群打篮球的男孩子来跟我说,要跟同学们较量一下,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他们唱一唱对数歌呢?(表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

(2)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开屏像把扇)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小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海狮会用头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鹦鹉学话有本事)

(3)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都是好学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