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选编》读后感

笔构网

2025-10-28读后感

请欣赏《北岛选编》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岛选编》读后感 篇1

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时间终于读完了厚厚的《调皮的日子》这本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非《电视小子》莫属了。

书中讲述了主人公朱多星的同班同学——林第一的故事,虽然他的名字里有“第一”两个字,但是他在班里各科成绩都排不上第一,不过如果“看电视”可以算作一门课程的话,他这门课的成绩倒真的可以算是“第一”了。如果你拨打“气死气死气气死死”问他有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的话,那他一定能像《电视报》那样准确无误地告诉你一连串有趣的电视节目。

其实我也好想有这么一个朋友啊!那样我每天都能知道很多好看好玩的电视了——因为我也是个“电视迷”啊!平时有空的话,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电视了。记得有一次,妈妈还没到家,我写完作业后就像做贼一样偷偷打开电视机,把音量调到最小,站在电视机跟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动画片。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叮咚”门铃响。哎呀,不好了,妈妈回来了!我赶紧伸手关掉电视机,旋风一般冲回房间,装模作样地捧起了一本课外书。还好妈妈没有去摸电视机外壳,不然如果发现电视机还热的话,我就死定了。

《调皮的日子》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哦,大家赶紧买来这本书一起看看吧!

《北岛选编》读后感 篇2

培根曾经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作为一个学生,一个高中生,我们的使命就是读书。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教室里时刻有老师的身影。老师的耐心解答为我们解决了心中的疑问,我们心里好畅快,好自在。同学间的互助,也已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一旦被问题卡住,或有不解之处,就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得到了最终结果,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苦的,而且是快乐的。难题总会突如其来,解不出,抓破头皮,咬断手指,撕烂试卷,也于事无补。解得出,那是欢呼阵阵,脚直蹬呀!

李大钊曾经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一天的学习虽然辛苦,但从中获得的知识却令人开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渴望的是获得知识,付出点代价算什么?当然求知是艰苦的过程,但当我们把用心血得来的知识用在国家的建设上岂不快乐吗?

《北岛选编》读后感 篇3

初读《日子》并不知道诗人要说什么。表达的什么思想?抒发的什么情感?叙述的什么事件?在诗歌中都看不出来。在平时接受艺术欣赏的教育中,总是注重那些伟大的形象,崇高的理想,浓郁热烈的情感,惊天泣鬼的英雄事件。认为只有这些才值得一写。特别是作为诗歌的内容,更应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我将上下而求索”“安得广厦千万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不同寻常。然而在《日子》里,没有一行这样的诗句。其实,在我们平常的日子里,轰轰烈烈的事件、惊世骇俗的感情是并不常见的,更多的是《日子》里普通、平实的凡人琐事。保守好自己的“秘密”,在喜欢的书上写上“批语”,相互递上支“香烟”,听听响亮的“汽笛”,翻翻过去的“照片”,穿衣时照照“镜子”。那么,诗人写这些干什么呢?写这些有什么意义呢?诗人真在这些琐事中发现了人生的意义吗?

先来看看诗歌的音韵美。乐为情生。当悦耳的小曲在耳畔响起,我们的心灵就会受到振颤,捕捉到情感的影子。《日子》就是一首这样的小曲。过去阅读《日子》,虽然不明白其中的感情,但那平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总是把人渐渐带进一种舒适和自由的氛围,给人一种阳光暖洋洋,春风吹烟柳的感觉。

《日子》一个多朴实的题目。我们天天过着日子,生活中愁肠百结的许多烦恼、琐碎和无奈在《日子》里却看不到它们的影子。这里是自由的,可以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这里是和睦的温馨的,是诉说亲情、友情、爱情的场所,可以把“信投到邮箱”,在“电话间”“投进”“硬币”;这里是安然祥和的,可以向“钓鱼的老头要支香烟”,可以在“风中打量着行人毫无顾忌”;这里的人是爱美的,“留意着霓虹灯的闪烁”,听着“轮船”“拉响”悠扬的“汽笛”,站在“穿衣镜前”“凝视着自己”;这里是值得回忆的,“灯下翻开了褪色的照片和字迹”。请问,这样的日子还不值得我们热爱吗?不值得我们抒情吗?这是对平常生活的关照,是对和平、祥和、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它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的都是平常日子的本真。其实,我们有很多这样幸福的日子,但我们却不知珍惜。也许只有那些经历过艰难困苦、动荡不安生活的人才知道这些日子的可贵。请珍惜这样美好的日子,请热爱这些平凡的日子吧。我想,这就是诗人发给我们的声声呼唤。

本诗不着一个抒情赞词,用舒缓、平和的韵律,让日子中诸多平实、惬意的生活俗事构成全诗内容。看似事事互不相干,结构松散,但题目这个倍感温馨的.“日子”,像一条看不见的细线,穿缀了十个姿态各异,原生态十足的生活“贝壳”,这一串“贝壳”像一首流动的优美小曲,让我们感受着一个幸福的《日子》。

《北岛选编》读后感 篇4

大家一看到“狼”这个字,一定是脑海里立刻充满了凶恶的面孔!但是,这本书里讲得却是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

讲得是:一个人救了一只幼狼,幼狼长成成狼,对“恩人”和他的朋友都很好,他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部长让他把狼扔了;从此狼就四处流浪,经过了许多,终于成为“狼队之首”。当“恩人”去找曾经他一手带大的狼时,却遭到了群狼的攻击,是那只他以前养过的狼救了他,但是,它,没跟他回去……

故事大概是这样,但这真的很感人,同时告诉我们:狼,一种凶猛的野生动物,但通过人的爱心驯养,也能变成像狗一样忠实、可爱!

别再把狼当作一种可恨的动物了,它们也是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的生灵呀!人类只不过比它们更聪明、更高尚一些罢了,但,这又影响了什么了?影响了人与狼之间的不平?是的,因为我们人类天生就不把动物和自己看成同一等次。

看完这一本书,我几乎是以泪洗面,不停地回想感人的语言文字。同时,我也想告诉那些不了解动物心声的人们:世界万物都是平等的!

《北岛选编》读后感 篇5

《伟大的日子》是海伦·凯勒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也是海伦·凯勒,还有她的恩师——安妮·莎莉文。

本文主要讲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来了一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人——安妮·莎莉文。在一天,老师把海伦带进井房,利用聋哑人通过触觉感和事物的方法,让海伦理解了文字的奥妙。她利用巧妙的教育方法因而取得了神奇的效果,让海伦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在生活中用爱帮助人的力量是非同凡响的。曾经有一个人,他的女儿出了一起较大的车祸,医生尽力保住了女孩儿的命,但是女孩儿是否醒来还要看她的意志。在女孩儿昏迷期间一直喊母亲,可是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找不到母亲在哪,在他们都束手无策之时,一个护士坐在女孩儿身边,握住她的手,当女孩儿叫一声母亲,护士答应一声,之后的日子护士真的就像一位母亲一样,一有时间就给女孩儿唱歌,讲故事,说话,知道女孩儿醒来,这个女孩儿能醒来完全是个奇迹!!而这是一个用爱创造的奇迹!!

莎莉文老师用温情化解了海伦的痛苦、寂寞和孤独,用艺术的方法教诲海伦知识,用爱与激情激发海伦去勇敢地面对生活,爱成就了伟大。护士用爱心成就了奇迹,让我们学会爱,热爱生活和生命,让爱洒满世界!!

《北岛选编》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调皮的日子》,你看了一定会觉得非常有趣。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朱多星,他还有第二个名字叫智多星。朱多星还有一只小猫,大名叫朱咪咪意思是朱家的猫,小名叫臭美。可是就在朱多星的姑妈朱好好说要赶走朱咪咪后朱咪咪就不见了。

朱多星除了有姑妈朱好好以外还有表弟小沙、可爱的小狗宝贝蛋、爱发火的笨蛋姑父。朱多星还有许多的好伙伴比如爱看电视的林第一、胆小的张潇洒和曹小娇。有一次朱多星给林第一打电话的时候忘拨了一个号码打到了一个女孩家里,从那以后,朱多星也经常跟那个女孩打电话。有一次那个女孩主动告诉朱多星她叫金妞,朱多星和金妞交往不久后知道金妞得了一种很难治得病。朱多星的爷爷是医生,朱多星想给爷爷寄一封信让爷爷治好金妞的病,但爷爷却给了朱多星一封看不懂的信,所以暑假朱多星想去看爷爷,顺便把金妞的病治好。朱多星坐上船出发了,最后朱多星的爷爷也把金妞的病治好了,而且朱多星也在船上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朱咪咪。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只要坚持就会有回报。

《北岛选编》读后感 篇7

你是否听闻过北岛?透过时光的罅隙,回溯我的文学启蒙史,北岛是最重要的一位。

在孤独的深渊边缘,北岛守护着每一个孤独的梦。这好比深海缺氧的人重浮水面,黑暗独行的人望见微光,在我们孤独迷茫怅惘的成长途中,北岛给无数人点亮青灯,静候城门开。我们大多数都曾被现实掣肘,而在追梦的幽径中脚印鲜少,清晰可辨。北岛所言便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现象。“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青春年少时,我们都曾怀着美好的憧憬,对一切新奇未知的事物满怀期待,可经过生活的打磨,纵是利刃亦早已锈钝,锃亮的刀锋,银光的刀身早已被岁月磨朽,光芒锐减,泯于时间的长河。而时至今日,隐于尘世间的梦想还可寻回吗?沉默的自然是大多数,而留下的少数更弥足珍贵。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北岛的诗叫你在这烟火人间中仍不失寻找浪漫,回归故乡的勇气。人生本便是不断寻找的过程,我坐上时光列车,倚窗见车外四季之景,所到之处,既有荒草萋萋,亦有暖阳春草。途中的颠簸不过云烟,可贵的是不知去往何方的向往与旅行的意义。廖伟棠评论“香港是特别引起乡愁的地方”,而北岛亦点头应和。这不禁为“生命的湖”的含义蒙上朦胧的轻纱,我思索良久,终悟。那大概亦是指生于斯死于斯仍想魂归的故里吧。

北岛的诗,短小精辟,平凡中却又无不透出些哲学意味。“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曾因此诗而名声大噪。在《回答》中,有呐喊,彷徨,但更多的是坚定发声的勇气。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合理需要反抗,他连用四个“我不相信”在呐喊,这些事物也许是存在的,但我不认可。这与王小波所言“我思故我在,我活着就不能假装自己不活,无论如何要对自己负责。”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世界正因有人站出来,发出“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的挑战,愿意做出“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的奉献,才有了不一样的声音,思想之花才可盛绽。

在极具反叛精神的诗集中,我亦有幸寻找到他的诗情画意。“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便是离别的意义”。北岛的诗是“冷抒情”,生动有画面的。因其源于生活,而后也必将归于生活。但若仅凭寥寥数语便断定他只会写诗,是位略带现实主义,多情柔肠的浪漫诗人,我亦是不认可的。他动笔写散文与其早年经历有关,于我心中,他的散文更像是朦胧的诗。在叙事不马虎的同时还夹杂诗意,驾轻就熟,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北岛。静坐于咖啡店的一隅,依稀凭借这三两文字去揣摩,思索他的内心,置地处之,他的言语不可谓不妙。“我终于体会到资本主义的厉害,像老虎”。他如此道。在那个纸醉金迷,资本横行的时代,他迫于生计,用英文教写作,出去朗诵。逾是艰苦,便越造就能人,他被逼出了写散文的能力。于是《青灯》《城门开》等散文集问世。文字周正沉稳,远于天空近于大地。若你错过了北岛的时代和诗,请你别放开北岛的散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世界的另一端,也许有人跟你一样为同一句诗而思索、感慨,从而踏上了寻找美好事物的征途。在冥冥之中,我们早有联系。我们似那婆娑世界中的拾荒者,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拾来砖瓦,构筑属于自己思想的城。而北岛,我想他是大多数人的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