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杞人忧天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1
我看过一本《成语故事》,里面写了一篇《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总爱瞎猜疑,我们大家有时一定会猜疑别人,别人也会猜疑你。其实杞人忧天比喻的是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心。
那杞人在田里干活时,呆呆的望着天,心想:“呀!天这么高,这么大,如果一下塌下来,我该藏到哪里才好呢?”从此,那个杞人得了心病,天天担惊受。地也不种了,身体一天一天地消瘦下来了。直到有一个好友来看望他,听了杞人讲,才觉得太没必要了,就说:“天是由气组成的,哪里都有气,你就生活在气里,天是不会掉的。你放心吧!”
杞人听后,终于明白了!不再忧心冲冲。又下地干活,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可是又有一天,又有一个可怕的念头闯进他的心里,他想:“天不会塌下来,难道太阳、月亮、星星也不会掉下来吗?地不会陷下来吗?如果日月星辰都掉下来,大地也会陷下去,那可怎么办呀!
于是,他又犯起愁来。有一次,好友再次告诉他都不可能发生的,杞人才把那颗悬着的心放下来,不再日夜发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心里在猜疑那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了随时发生的事。《杞人忧天》的作者,也经历了猜疑别人的事,猜疑只会令自己疑神疑鬼的。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2
杞人忧天是讲杞人很害怕天塌地塌,很苦恼,有一个人前来开导他,最后,他就不再担心他之前担心的事情了,他的心里也就高兴多了。
我觉得几人担心的事都是一些他不该担心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要像杞人一样担心自己不该担心的事情。
那,就拿我举个例子吧,我刚进入韩愈小学,就听同学说,六楼闹鬼了,当时我十分害怕,我担心我一去六楼会被鬼吃掉,我心惊胆战的过了一个月我才忘记那件事情。我这种情况就和杞人忧天一样的心情。
有一次,是快期末考试了,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她对我说她很害怕这次考试她会考得很不好,老师和她的爸爸妈妈都会批评她,但是她的成绩居然是全班第八名,于是,我对她说,她这不是考好了吗。但是,我也不比她好,因为,我也担心过我的学习成绩呢。
同学们千万不要像杞人忧天一样担心自己不该担心的事情哦。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3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说的是,杞国有一个人,因为担心天崩地坠,自己无处藏身,因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两千多年来,杞人一直被人们所嘲笑。其实,杞人也许并不傻,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从天文学的观点看来,地球乃宇宙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隶属于银河系之太阳系。地球的出现纯属偶然,地球的毁灭则属于必然: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都是有生有灭的,宇宙会死,太阳会死,光会死,风会死,地球岂能例外;再者,或许说不定哪一天会有一个大的天体从天外飞来将地球击碎,也说不定哪一天地球会脱离自己的轨道,撞在别的天体上自杀身亡;退一步说,即使地球暂不毁灭,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早已使它“百病缠身”了。
话又说回来,等到天塌地灭的那一天,恐怕连我们的骨灰也找不到了。人生不满百,又何必常怀千岁忧,万年愁呢?然而,我们不能不想到拯救天地之事,也不能因为天地间有个盘古和女娲而高枕无忧,盘古也许有疲劳而顶不起天的那一日,女娲也许有修补不了巨大天洞的时候。闭上眼睛,我梦见那位杞人在对我说:“快托住天!”
等我想问问那位杞人先生天在哪里时,他已经不见了,只留给我一个长长的思考。
自古以来,我们地球上就不乏“忧天者“和”补天者“。其实,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盘古,人人都可以成为女娲,人人都“承托”着和“修补”着一方“天”。天文学家在注意着其他天体可能给地球带来的伤害;科学家在想方设法修补臭氧层……每个社会成员都在为社会承担着一份义务,而社会就是众人托举的“天”。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从何处来?食从土地来。我们祖辈的人生观是“土里刨食”、“玩龙玩虎不如玩土”。然而,土地在减少,环境在恶化,人口在增加,十三亿人一张口加起来大约相当于六七百亩地那么一个大漏斗。这“食”岂不可忧,这“天”岂不可忧?
说到事故严重,我们常以“塌天”而形容。教育乃兴国利民之根本大计,可不可以看作是“天”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新的“知识无用的”观点在滋生,我们岂能坐视天倾而不忧而补之乎?
还是听听杞人先生的谆谆告诫为好,快托起天!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4
我是个爱发愁的人,我从小就爱发愁,我整天都担心这,担心那,一会儿怕上学迟到了,一会儿怕明天的考试考不好,一会儿担心我的作业会写得太晚了,婆婆又骂我睡觉晚了总之我一天总会有几次担心,有时候还会掉下小眼泪。我妈妈总是笑我是个小忧愁。她提议看《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讲的是:有一个杞国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因此总是愁眉不展,哀声叹气,他的朋友见这样就开导他:天是一团气体,不会塌下来,地是土堆积一起的土也不会陷下去。杞人恍然大悟,心头放下千斤重担,从此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看了这个故事我发现自己也有点象杞人,我的很多忧虑是没必要的,我早晨起床时,洗漱的动作快一点就不用担心迟到了;只要平时认真复习,考试就不用再担心考不好了;在开始写作业时就要拿紧时间,就不用担心写得太晚
读了这篇成语故事,我的心情变得开朗许多,我懂得了要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不要心思放在忧愁上。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要勇敢面对,尽量想办法,解决不了就接受吧,这样我就会很轻松,很快乐,不再是个小忧愁。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5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有人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担心一切不切实际的事情,也有人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那么,同学们,你支持哪一种说法呢?”这是老师在课上让我们思考的一个小问题。
毫无疑问,我自然是支持第一种观点的。杞人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地塌陷掉,岂不是太不切实际了?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种种可能发生的意外,难道要一个个都担心一遍?更何况是“废寝食者”。
经过一轮精彩的讨论后,老师拍手让我们停了下来。
在我还坚持自己观点时,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作家在自己的文中写道,当出去旅游发生地震时,人们都跑到空旷的楼底下,其中有人拿着笔记本电脑,有人拿着钱包,但其中有一个人却提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各种必用品,而那个包,是他时刻放在门旁边的。
也许生活中多担忧一些事情并不是坏事?
我记得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有一群刚入住动物园的藏羚羊,不到六个月便消瘦了许多,甚至有一只死亡了。动物园的专家查明了原因,原来是因为它们的居住地离狮虎山太近,便立刻把它们的居住地移到了一片竹林的旁边。一年过去了,这群藏羚羊越来越肥胖、懒惰,并停止繁育。查明原因,原来是因为这里一点也听不到狮虎的叫声,闻不到狮虎的气味,从而使这群藏羚羊放松警惕,彼此之间漠不关心。最后,它们的居住地定在了一个离狮虎山有一定距离、却又偶尔可以听到狮虎叫声的地方,这群藏羚羊慢慢地又恢复了活力和生机。
“同学们,我想说的是,我们既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但也不能想的太不切实际。”正思考着,老师的话把我拉了回来。
是的,正是这样,我们既不能太过忧虑,但也不能“死于安乐”,对许多人来讲,或许难以把握的便是在“忧”与“安”之间的中点。
这大概就是这则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总爱胡思乱想的杞国人。一天,他突然想:如果天塌下来我该怎么办呢?从此,他每天都在担心,一直活在恐惧之中。一个朋友告诉他:天是一团厚厚的气就在我们周围,所以天是不会塌的。这个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话,仍然不相信,一直到死仍在担心天塌的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人不应该为不能发生的事而担心。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7
读了《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我颇有感触。它通过记叙一位杞人成天担心天会塌下来,而心里愁云惨雾一事,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乱担心。真是傻瓜!
呵!那可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天怎么会塌下来呢。非也!笑了二年,也该回头看看天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每年有50亿吨二氧化碳排出,只有25亿吨被处理过。二氧化碳破坏了大气层,无疑是一个凶恶的杀手。可是二氧化碳也是可以控制的。如果我们大家不再给地球搞破坏的话,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如果我们再不改正这个污染破坏大自然的行业,天可能会在以后,真的塌下来。
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8
故事的内容是:这个国家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整天喜欢为一些不必必要的事情担忧,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常年害怕天会塌下来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