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笔构网

2025-10-29教案

请欣赏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课件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一)这是谁?你认识他吗?我们把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人称为陌生人。

(二)观看课件,提问幼儿:一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三)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四)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㈡教幼儿学习这首儿歌,鼓励小朋友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3

一、活动意义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师生中掀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热潮,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创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二、活动主题

本次宣传教育活动以“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学校”为主题。

三、活动重点

(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法制宣传栏,大力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

(二)积极开展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三)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宣传学校《章程》,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四)充分发挥法制校长的作用,开展法制讲座。

(五)通过校会、国旗下讲话、班会和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讲。

四、活动时间:

xx年11月20日-----12月5日

五、活动内容

(一)活动氛围

1、在学校醒目位置悬挂法制宣传标语。

2、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法律基础知识。

3、学校宣传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展览。

(二)活动载体

1、进行一次 以“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2、邀请法制副校长张东新来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3、利用十四周星期一下午教师会议进行教师法律知识座谈会。

4、11月20日---30日各班进行主题版报设计,德育处12月4日对各班法制宣传板报评比。要求展板内容设计新颖,突出特色;主题鲜明 图文并茂

5、各班自主组织,进行法律知识竞赛。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周密组织

全校师生员工要高度重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好法制宣传活动。

2、做好动员 营造氛围

调动全体教师职工、全体学生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法在身边”良好氛围。

3、突出主题 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学校“12.4” 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主题,突出活动重点,注重实际效果,防止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4、创新内容 形成总结

积极探索普法宣传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活动结束后形成总结材料。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至少三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如红绿灯、斑马线、注意行人等,并了解其含义。

2. 帮助幼儿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在马路上行走和乘车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让幼儿牢记常见交通标志的形状、颜色和含义。

使幼儿明确在马路上行走和乘车的正确方式。

2. 难点

引导幼儿将所学的交通规则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始终遵守。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交通标志和事故场景)、游戏教学法(开展交通规则相关游戏)、情景教学法(创设过马路等情景)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卡片,如红绿灯、斑马线、禁止通行、注意行人等。

2. 制作有关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的视频或动画课件。

3. 准备玩具小汽车、人偶、塑料红绿灯、小型塑料斑马线等模拟街道场景的游戏道具。

4. 为幼儿准备一些小奖品,如贴纸、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 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孩子们在马路上行走的视频,视频中有的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有的孩子违反交通规则。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并自由发言。

2. 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遵守交通规则。

(二)认识交通标志(10 分钟)

1. 教师依次展示红绿灯、斑马线、禁止通行、注意行人等交通标志的图片,向幼儿介绍每个标志的名称、形状、颜色和代表的含义。例如:“小朋友们,这是红绿灯,红色的灯亮起来时,我们要停下来,不能走;绿色的灯亮起来时,我们才可以过马路。”

2. 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巩固幼儿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如:“谁能告诉我,这个画着一个小人过马路的标志是什么意思?”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小奖品奖励。

(三)学习交通规则(10 分钟)

1. 教师利用图片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在马路上行走和乘车时需要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如:“我们在走路的时候,要走在人行道上,不能在马路上乱跑;过马路的时候,要走斑马线,而且要先看左边,再看右边,确认没有车了才能走。”“乘坐汽车的时候,要坐在后排座位上,系好安全带,如果没有安全带,也要抓紧扶手。”

2. 教师播放一段交通事故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危险后果。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讨论并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四)游戏体验(10 分钟)

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利用准备好的玩具小汽车、人偶、塑料红绿灯、小型塑料斑马线等游戏道具,创设模拟街道场景。让幼儿分别扮演行人、驾驶员等角色,在游戏中体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例如:当“红灯”亮起时,“行人”要在“斑马线”前停下来,“驾驶员”要停车等待;当“绿灯”亮起时,“行人”和“驾驶员”才能继续行动。

2.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提醒,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并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总结与延伸(5 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的出行者。

2. 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份交通安全手抄报,下节课带到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幼儿对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游戏体验环节,幼儿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较好地遵守了交通规则。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对一些交通标志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与交通标志相关的故事或儿歌,帮助幼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此外,还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进一步感受和学习交通规则。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男孩女孩的不同之处,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身体。

2、能根据老师的要求阅读、操作幼儿用书,能从阅读中获得安全知识。

活动准备

1、水彩笔人手一盒。

2、男女卫生间的标志。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加深幼儿对自己性别的认知。

(1)教师:小朋友们,你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男孩女孩听命令",请小朋友听清楚,按照"命令"完成动作。

(2)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做相应的动作。教师:男孩,男孩,站起来。女孩,女孩站起来。男孩,男孩,跳一跳。女孩,女孩,转一转。

2、比较男孩和女孩衣着特征。

(1)观察比较男孩和女孩发型特征。

①教师: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男孩和女孩的.头发长短和发型样式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小结:男孩一般都是短头发,没有辫子;女孩有短发也有长发,有的女孩扎一个辫子,有的女孩扎两个辫子,女孩还会戴很多样式的发夹,头花等。

(2)观察比较男孩和女孩衣着特征。

①教师:男孩和女孩穿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男孩和女孩衣服的颜色和款式上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小结:很多女孩的衣服颜色比较鲜艳,女孩子可以穿裙子,也可以穿裤子;男孩子不穿裙子。

③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呢?衣服帮助我们保暖身体,保护皮肤不受伤害等等。

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我爱我自己,时时多留意。衣服不掀起,保护好身体。

(3)观察分辨男女卫生间的标志。

教师:

①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我们会在什么地方看见这个东西?

②这是卫生间的标志。你知道哪个是男卫生间标志,哪个是女卫生间标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会区分男女呢?

(4)观察分辨男女游泳衣。

①教师:这是什么衣服?什么时候穿的呀?这两件游泳衣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件是男孩穿的?哪一件是女孩穿的?

②教师小结:男孩穿游泳短裤,女孩穿游泳衣。

③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我爱我自己,时时多留意。外人不可以,随便碰身体。

3、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操作幼儿用书。

(1)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

教师:

①请小朋友看看图上哪一个是男孩,哪一个是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图上男孩和女孩身上穿着什么?游泳衣把自己身体最重要的部分都保护起来了,这些身体部位都是自己的小秘密,不能露出来,更不能让其他人触碰。

(2)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为自己相同性别的娃娃做标记,为男孩、女孩的衣服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课件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一)这是谁?你认识他吗?我们把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人称为陌生人。

(二)观看课件,提问幼儿:一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三)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四)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㈡教幼儿学习这首儿歌,鼓励小朋友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通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通用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