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一线带班的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线带班的读后感 篇1
暑期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管老师的一线带班经验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在带班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管老师一句句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他就像一个长者在我面前循循善诱,告诉我,不用急,不用躁,然后给一堆锦囊妙计,这些妙计不是空中阁楼,都已经实践过,操作性很强。
管老师的《一线带班》主要介绍了他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
一、抓开头
开学前一个月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需要向前任老师了解班上特殊学生,包括学习好的同学、能力强的学生、最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了解班上各类家长情况。在开学时,要批改前任老师的暑假作业,以发奖状的形式到群里表扬。开学第一课不要刻意准备,态度上要相对严肃、严格。“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不喜欢那些不断减少喜欢、奖励、赞扬的人。刚带班时,要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管老师也给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比如:给作业本写名字;尽快排好座位,制作座位表,夹在书里,上到哪一课就夹到哪一课;开学初,老师尽量自己发作业本;每天规定自己必须要认识几个学生。
二、抓家长
关于抓家长方面,管老师给了我们六招。第一,照片“”一对一”传给家长。每个学生尽量一个月发一张,可以拍学生写作业、读课文、看课外书、考试或者吃饭的照片,可以一个星期发一个大组。第二,和家长“闲聊”的话题:可以聊孩子的同桌,存好班上的座位表;调查了解学生的好朋友、爱好。第三,感谢后进学生的家长。办公室常备两样东西,糖果和衣服。第四,周五下班前短信发家作提醒后进生家长监督学生家作完成情况。周一作业完成了及时发信息;第五,感谢家长的监督;单元测试后进生有进步的,及时给家长发感谢信短信。第六,利用好微信家长群。不要在群里发批评,更不要点名批评。群里的表扬以群体为主。群里多发活动的照片。
三、抓时间
充分利用专属于学科的时间。什么时候就做什么事,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只能降低效率又心累。学会管理时间。
四、抓作业
批改作业要分类,全对、有典型问题、有错但没大问题、作业敷衍且随意等等,要分别解决。订正作业要规范、要示范订正、且不能让学生养成抄别人答案的习惯。对于家庭作业要定时定点,形成规矩,形成习惯。如果个别同学回家作业拖到太晚,建议改为早上作业。作业的评语是写给孩子看的,要用孩子看得懂的`语气、语调来写。
五、抓基础
比如抓桌兜、书包、抓作业的书写,抓默写,抓课文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基础尤为重要,好习惯一旦养成将大有益处,而坏习惯却不好改正。“基础抓牢了,打扎实了,学习成绩绝不差。”三年级时整个学期,每天都有整理桌面、桌兜的专用时间,上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课要去功能室和室外,自己的课桌要前后对齐,椅子要推入桌子下面,地面无垃圾,也许会觉得太过于繁琐,但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长此以往,学生们自己就知道要做到行进轻、亲、静,注意桌面整洁。书写、朗读、背诵和默写等更不用说,需要一点点积累,形成习惯。
六、抓常态课
常态课和教研课、观摩课不同,它是实实在在的,更是日复一日需要面对的,怎么抓常态课呢?管老师给出了六条建议和方法。研究教材,参考教参等都重要,还要训练学生“听课”的能力。板书也要精心设计。
七、抓复习
复习这件事不能只放在期末,需要平均分配到每一周、每一天中。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可见遗忘学过的知识是很快的,尤其是小学生。所以及时复习十分有必要。
管老师的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能够帮助我在教师道路上更快的成长。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会尝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帮助自我更快的提高。
一线带班的读后感 篇2
第一次翻开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是就被他满满的“负责”所感动,一直以来总觉得管老师是作文教学很出色,但是没想到他的班级管理也是这样让我佩服。今年暑假,再次翻开《一线带班》,更多的还是感动,感动着他在班级管理上的细致,这也犹如一道光,让我在新学期接手新班级不至于那么慌张。
班级管理是让学生家长放心。一直以来家校沟通是一个难题,家长的质疑,不放心都让许多教师焦头乱额。管建刚老师在《一线带班》中的“抓家长”这样提到:“一对一”传照片给家长。照片的传送让家长感受学生的在校情况,我很惭愧,虽然有经常给孩子们拍照,但却少有“一对一”,家长们没有相对应的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变化,这其实是我班级管理上的一个漏洞。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还提到“尽量争取每一个家长”。因为我身处珠海最西边的学校,家长们的文化素质不高,我时常会因为家长的不理解而跟自己怄气,也就放弃对家长的沟通,少了一位家长的沟通就少了一位家长的支持,这给我工作带来的是困扰。反思自己的做法,是没有足够取得家长的信任,没有让家长真正的放心。
班级管理是让学生一天的校内学习时间有规律。“抓时间”,管建刚老师从学生进校早上7:30——17:45,每个阶段时间该让学生做什么,都安排的满满的,这就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分配,学生有了时间的规律,充实了校内生活,而教师就轻易管理。同样作为班主任的我却没有这样细化,总是一把胡子一把抓,时常乱糟糟,对班干部的沟通和指导还不是很细化,对后进生的管理也没有规定的时间,管老师将每个时间细化,这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班级的管理是抓学生全面的学习。管建刚老师在书中提到“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四大抓,从“问”“抓”“点”“条”展现了管老师在班级管理上的细致与用心。管老师提供的这些妙招,是与我们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模式,而管老师的全面铺开,无疑是一面春风,吹拂着常规教育下学生管理的全面性,引导着许多像我一般的一线教师努力前行,也让我们从点到面的引导学生学习,引领他们前进。
《一线带班》让我们领略了大师的朴实和睿智。如果能把管老师的金点子用到我们的带班中,那更是一比巨大的财富。作为一名一线带班老师,看到这本书,感到格外的亲切,接地气儿。我会将书中内容相对应的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
一线带班的读后感 篇3
初涉教学,第一年的自己对一线教学有不少的疑问,有不少缺陷,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在向前辈教师们学习时,管老师的《一线带班》被推荐进了我的视野,而从书名就能一窥书中内容,必定是管老师在一线实战教学中的经验,必定是实用而又接地气的。暑假中,我翻开了管老师的《一线带班》,细细读完,感受到管老师在带班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宝贵经验,受益匪浅。
管老师用了七章,分享了一线教学带班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抓复习。带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基本上管老师书中都事无巨细地提到了。在此,也想用序一中的三个字概括整本书,“全”、“实”、“妙”,当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葵花宝典!
“全”,是指全面。带班的“七抓”,从期初到期末,从学霸到学困生,从学生到家长,从课堂教学到作业练习,从基础朗读到课外阅读,从学期初了解到学期末梳理,全方面地展示一学期带班中的问题和解决技巧。管老师幽默、风趣、朴实又睿智的行文语言,让我一打开书便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中就翻阅完了全书,并且在这么多干货的'吸引下,又开始了再次、三次的阅读。
“实”,是指实用。管老师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有用的方法指导。“六招”同家长搞好关系,照片“一对一”传家长,手机存座位表和好友表,要感谢后进学生的家长;使用好“家长QQ群”;两周后开QQ家长会;尽量争取每一个家长。“六段”用好工作时间,管理好每一天的每一点时间,自己的时间和学生的时间都要管理好,时间管理地好才不至于说没时间。“六问”抓好作业回到一线老师主阵地。抓作业这一章因为我自己的血泪史,成为了我印象最深的部分。由于班里家长配合度较低,大部分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孩子难管教,注意力不集中,让他们及时上交作业是我的一大难题,至今难解。每天的作业不是这个没带,就是那个没做,借口五花八门。曾经也用过许多方法,但是招招不灵验,做不到斩草除根。但管老师的十二招,慢慢试验的过程中,竟都小有实效。表扬有空就做课外家庭作业的学生,表扬超前完成回家作业的学生,男女竞赛,拖拉王竞赛,班级里作业上交情况好了不少,期待这学期最后的试验成果!但管老师补充过,身体上的病是会反复,用一种药来治身上的同一种病,病毒是有耐受力,所以要掌握多种招数,灵活且交替着使用。学会从心灵上去抓作业,学会抓关键事件、关键人物,攻心与外在激励相结合,让学生心甘情愿完成作业。
“妙”,是指巧妙。管老师有着层出不穷的好点子:用QQ群开家长会、检查课文朗读,用“加分券”激励优秀学生,用“押注”活动督促后进生,利用两个“开关”,一左一右,督促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手和嘴。还有各种各样的称号、表格量化和仪式感,让学生享受上学,有学校班级主人翁之感。
读《一线带班》如同品茶,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葵花宝典”成为我现阶段的手边书,在学习和试验中不断进步,减少自己教学中的遗憾。
一线带班的读后感 篇4
一直以来,很喜欢读管建刚老师的书,尤其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今年暑假,一口气买来管老师的两本书,《一线带班》《一线教师》。最喜欢的还是《一线带班》这本书。
正如管教师在序言中所说的“不只是我,每个一线教师,无日不做着大量的琐碎事,它吞噬着一线教师的鲜活的生命,它最不该被视而不见。”
书如其名,这本书记录了他作为一名教师每天付出的不为人知的部分,看到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就是在记录自己身边的琐事,这个过程中他道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与迷茫。
书中介绍了他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从怎样让学生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怎样让学生的作业及时上交?怎样让家长知道你关心他们的孩子?......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有妙招,招招实用。管老师的敬业精神、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带班能力,都能从琐碎的日常小事显现,这本书针对性强,接地气,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书。
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就抓班级纪律,从排队的重视,课间十分钟,就看到了我们在平日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班主任,管不住纪律,就不能谈如何抓成绩,只有两者都抓好,成绩才会上得去。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回味了许多,体会到了我们平凡工作中的苦和乐。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得向管老师学习,同时发挥自己的智慧,把一件小事做好、做实,让学生收益,让家长满意。
一线带班的读后感 篇5
本次寒假又一次找到了管老师的书《一线带班》,书中从“7抓”也就是七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做,这七抓是: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抓复习。我们在带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事无巨细,管老师的书中几乎都写到了。
《一线带班》这本书是非常的实用,这里包含着实实在在的有用的方法指导。比如如何和家长搞好关系,这里面告诉我们六招,通过这六招就能跟家长搞好关系。抓时间中告诉我们,从早读前半个小时到下班后一个半小时,如何用好每一时间。作业这一问题是老师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书中讲的如何做,让我们能从中有章可循,这七章内容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不易解决的,读了这本书后,再遇到如此也能迎刃而解了。
《一线带班》这本书,一个显眼特点是巧妙。管老师说孩子身上有两个开关,一左一右,督促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手和嘴。照片一对一发家长,这样避免出现误解和问题,让家校互动更加和谐有效,预习朗读发语音作业,迟交卷,拖沓大王比赛等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更是妙不可言。
读了这本书,每一篇章都能引起心灵共鸣,说的很有道理,简直就是我们的心声,边读边实践里面提到的方法,很有效。比如夸后进生家长,就让我尝到了许多甜头,发现原来我他们也可以配合自己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更好的进行家校沟通,更好的教育学生,就像于永正老师所说,一开始你在做样子,喜欢潜在生,在做样子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他更多的美好,会变成真正的喜欢。点点滴滴复制粘管老师的小美好,收获越来越多的美好,感谢管老师的引导,我们教学之路,走的更稳,够具有效。
总而言之,管老师这本书让每位老师都能从中收获满满,在教学的道路上更加的智慧。
一线带班的读后感 篇6
“既要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这是作者的后记标题。管老师是个上公开课很厉害的老师,但正如他所说,作为一线教师,上完公开课,回到自己的班,首先要管的不是什么“理念”,而是学生的作业、纪律、分数,学生的吃喝拉撒才是日常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分数才是日常教学最终要揭开的'丑媳妇或靓媳妇。
管老师书中这段文字给我触动很大:“99.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亮点,都是希望,都是未来。跟家长交流,给希望和未来就能很好地谈下去,给抱怨和失望,给孩子的这不好、那不好,当然不开心,当然要谈崩。我们可以说自己的孩子长得不漂亮,却不能容忍别人说我的孩子不漂亮。
因此,哪怕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老师也要在“这不好、那不好”里寻找“好”的地方。彼此开心、彼此合作才是沟通的根本目的。
作为一名新教师,其实更多的可以向身边的老师学习,有时候由于时间、地方差异,书上的内容可能不适用于当下情况,但我们身边的老师会给予我们很实用的建议,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多听、多看、多学。
一线带班的读后感 篇7
每天课堂在变化着,学生状态在变化着,教学事务在变化着,家校关系在变化着。但是不论周围如何变化,我们都将用平和、智慧的心,用持之以恒的态度把它们做好、做实。
琐碎&繁忙——“99.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和家长一起配合引导。所以在每天繁忙琐碎中,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很重要,家长站在学校和教育角度,就能有效引导孩子改正目前存在的“放飞自我”习惯。
生活&行为——“每个孩子的心底里都有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表扬和激励是管理中少不了的润滑剂。“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不喜欢那些不断减少这些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当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就会陡然增大。有时候与其正面呵斥指责孩子的不对行为,不如先贬后褒,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
新鲜&精彩一线教师带班,定然有与自己班级长相厮守的奉献精神。教育贵于熏习,用自身正感染着学生,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环境,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相信我们在平凡的教学中充盈着平和,运用着智慧,教育定十里芳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