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演讲稿

笔构网

2025-11-04演讲稿

请欣赏诚信演讲稿(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诚信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诚信,仅此两个字而已,说容易,倒也容易;说难,倒是也难。其实,说到做到就已经是诚信了。

曾在大街上看到一幕: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坐在椅子上,孩子还小,一直在哭,于是,那位母亲便说‘你如果不再哭了,我就带你去看大熊猫。’母亲说完这句话,小孩就停止了哭泣,然后,那位年轻母亲便从包里拿出一根棒棒糖,随即又对孩子说道‘真乖,妈妈奖励你吃棒棒糖。’却只字未提大熊猫的事

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好朋友和班里一位同学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一位同学想要向我的朋友借一本书,我的朋友便爽快地答应了。两天后,那位同学向朋友说借她书的事,我的朋友却躲躲闪闪,问急了,还大发脾气。说起来,倒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过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我便疏离她了。

有许多人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不一样的故事,却有一样的道理,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诚信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若没有诚信,那么他周围的人便会疏远他,相反,如果一个人有着很好的诚信,自然会有许多人去与他交朋友。

诚信是金,这句名言说的很对,那么,你有做到吗?

诚信演讲稿 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贵品质。诚信是金,但黄金有价,诚信无价,诚信比黄金更贵重。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个国王要选一个王位继承人,他发给王国内每个孩子一粒花种,并承诺说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选谁当国王。评选时间到了,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端着漂亮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男孩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被选中了。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其实都已被蒸过,根本不可能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要选出最诚实的孩子。这个孩子正是用自己的诚实浇出了最美丽的品德之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原则。世界上很多国家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因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守信的公民比学好一门学科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诚信,更谈不上发展和强大了。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国家的变革,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我们要秉持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扎根到每个人的心田里,让诚信教育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种植一颗美德的种子,这颗美德的种子,将伴你一生,会告诉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同学们!诚实守信是人“立身之本,发展之需”。“诚实守信”这四个字,他会让你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收获更多快乐!更多幸福!更多精彩!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树立“我诚信,我快乐”的理念,做诚信事,讲诚信话,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诚实守信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诚实守信在我们的校园处处洋溢着芬芳!让诚实守信伴随着你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诚信演讲稿 篇3

诗人说,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说诚信是名贵的信富;诚笃是大街的是一种美德一种标志,它显现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心里的安全感与庄严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关于建造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知道才能也是有限的,不行能事事不时精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务实规则。因而,忠诚老实的人也有或许犯过错,但同虚伪的人犯过错的性质不同。诚笃的人犯过错是因为知道才能和知道办法方面问题形成的,而虚伪的人犯过错则是因为不诚笃,归于品德质量问题。

所谓守信,才华信守许诺,说话管用,讲许诺,重信誉,实行自己应承当的职责。

诚笃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笃是守信的根底,守信是诚笃的具体表现,不诚笃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实在的诚笃。“诚笃”是实在不欺,”信”也是实在不欺。诚笃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实在的,对自己心里的思维、情感的表达是实在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当,实行的职责和职责的忠诚,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许诺。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向来注重诚笃守信的品德修养。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许多论述。“正人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无信,何以为言?”才华说人说话要管用。“诚信者;全国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全国行为原则的要害;孔子也屡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诚恳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以为“养心莫长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原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听”。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听。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地步。韩非子则以为“巧诈不如拙诚。”总归,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表扬。

因而,不管社会怎么开展,诚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永被传承!

诚信演讲稿 篇4

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实守信,文明做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谓诚信指的就是诚实和守信,自古以来关于诚信的故事就层出不穷。战国时商鞅立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推行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是还没公布出去,担心百姓不会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有并说能搬木头的人赏银五十两"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自己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顺利颁布了法令。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终使他免遭灾祸。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诚信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诚信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商鞅,季布这样人能做到诚信待人,平易近人理所当然会受到大家的爱戴与支持。讲诚信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讲诚信的社会,诚信考场早已屡见不鲜,学校开设的诚信考场就是学校把诚信教育置于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位置,来培养我们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伴随着中华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奔流至今;诚信作为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也常常拷问着我们的灵魂。

何为诚?诚实做人即为诚。何为信?一诺千金则为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如果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不讲诚信就不可以再称之为人。任何事我们都要以诚信为底线去衡量,考试自然也是如此。在诚信考场上考出来的不只有你的文化素质,还有你个人的品质。

诚信是立身之本,我们常说人无信不立。敬爱的周总理就是一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有一年他视察农村,在座谈会上认识了一位老农民张二廷。会后还专门访问了张二廷的家,临走时他紧握着总理的手请求总理抽空再来,周总理微笑着说:"有机会一定来,如果我不来,也一定派人来看望你。"在后来的几年中,周总理不管多忙,每年都派专人去看望张二廷。可见,诚实守信并不一定体现在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上,周总理就是这样,在细小的事情上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诚实守信才得到了全国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相反,不守诚信就会遭到别人的不信任,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那个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山下的百姓并以此为乐,当真正有狼来了的时候,却再也没有人能救他,因为他丧失了人最基本的道德——诚信。

不守诚信也会使一个国家灭亡,西周末代皇帝周幽王有一个妃子叫褒姒,不喜欢笑,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毅然点燃了烽火台,各路诸侯以为有紧急战事纷纷云集于烽火台下,褒姒看到各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大笑起来,诸侯认为受了戏弄都回去了,后来犬戎来攻打周幽王,却没有任何诸侯来搭救,历史就永远进入了东周时期。

可见讲诚信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社会是讲诚信的但却仍面临着失信的危机,当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现代人虽利用科技创造了物质财富,但自己反被物质财富所奴役。当现代人意识到自己可以积极争取权利和利益时,却错误地认为自由就是无规定和不受约束地为所欲为,因此人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合约法律置诸度外,作出种种自私行为。例如中国大陆的经济开始急促发展,但信用制度,市场规则尚未健全,于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人就会钻制度,法律不完备,执法不严的空子,不讲信用,形成现今种种见利忘信的现象。

诚信的缺失令人心痛,令人深思,我们该怎样发扬诚信美德,共建和谐社会成为当务之急,比如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学习上我们犯了错误,就应持诚实态度对待它,知错即改,不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既是讲诚信。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切不可以不懂装懂,欺世盗名。

孔子说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在平常人际交往中要做到与朋友以诚相待,以信相交,这样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而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

朋友就是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的,在你有困难时扶你一把,在你心烦时可以听你倾诉的人,在你开心时会替你开心的人。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做朋友。诚信,是最美丽,最圣洁的心灵,他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诚信,如此珍贵,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诚信的种子,在我们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同学们,让我们守住诚信的阵地,诚实守信,文明做人,让诚信之花永远绚丽,永远绽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诚信演讲稿 篇5

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诚信都是天大的事,奈何儒家思想发源地中国,尤其大陆,现在却天天在念叨诚信缺失?我看问题很简单:社会发展阶段而已。

诚信两个字其实很简单。

“诚之者,择善固执之者也”。诚,就是坚守信念,没完没了,打死都不动摇。

人+言为信,所谓“言必信,行必果”。你说出去的话,是你建立信用的开始。你说的话能不能落实,能不能每次都落实,我们会评价你,这叫做声望,是信用的达成。所以,啥都不说的人,没信用可言。说了办不到,或者说了不办,甚至说一套做一套,就是言而无信、失信、奸诈之辈了。

失信,可原谅和不可原谅的

那么,失信,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被原谅下?有两种。

一种,是孟子认可的失信:“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有人把这理解为领导干部可以有不讲诚信的特权,误解!其实,孟子的本意是,如果是涉及大道义的事,可以不讲究小诚信。比如战争双方的卧底,不能说实话,而且打死也不能说。亲人癌症晚期了,可以不用讲实话……基于大爱的善意谎言,可也。

另一种,就是平头百姓,或者生活太艰难,或者被强权者压迫、逼迫太甚,没办法,如孔子说的“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所以,孔夫子的治国理念,非常重视一个逻辑:首先要“富之”,然后赶紧“教之”。

除了这上下两端,其他人、其他情况,就绝对不可以不讲诚信喽。

信,是底线

作为个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作为国家,“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作为管理者,“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作为建言献策者,“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总而言之,没信用,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中国历代讲究的诚信精神,比之西方舶来的所谓“契约精神”,高大上的太多啦。契约是书契合约,即合同,可以再找个公证、旁证什么的。俩人签字画押,按合同办,当然也可以按合同的约定来毁约。而中国人的诚信呢,是一言九鼎,说了就得算,打死也不能改。所以,才有尾生抱柱、季布一诺的故事。

当然,对于文化底蕴有待丰富的人来说,契约精神也可以讲讲。讲了之后,再升级到诚信精神。可也。

信者,圣也!

信,是中国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之一。道德,即价值观的共识,最牛的道德原则,就是普世价值观了。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很多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比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简单而言,就是董仲舒所概括总结,而由朱熹命名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朱熹说,“百行万善,总于五常”。

这五常,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中国人的“德商”,其中包括:爱人人爱之的“仁商”;“无为其所不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义商”;敬人人敬之的“礼商”;权衡进退、知人自知的“智商”,还有作为底线和最高理念的“信商”。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情商”,只是仁和礼两个字的部分含义而已。

有意思的是,作为文化集大成者的董仲舒,把阴阳五行的思维体系与儒家思维整合,以五行对应五德。他认为“信”对应着“土”,土,如同大地和高山,承载一切,又高山仰止,所以,信,是一种神圣的理念。而上世纪汉墓出土的帛书中,也有以“仁义礼智圣”对应五行。可见,信,乃是神圣之品德啊。

《易经·系辞》说:“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讲诚信,则近乎圣人。信商高,则可以发财,持续发展。

河北保定有个“油条哥”,名叫刘洪安,把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在招牌上,宣称不用剩油炸油条,实实在在地履行承诺,居然生意爆棚,从一个小小的早点铺发展为连锁店,本人也成了全国道德模范。当然,对这个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我十分十分地不赞成!

至于老字号们,诚信都是基本功。同仁堂,成立于1669年,一幅对联用了300多年。上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下联“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两个“必不敢”,就是诚信的承诺嘛。

其实,“信”这个字本身,也有表示强调语气的意思:信乎!就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意思嘛。

诚信精神入骨髓,即文化。有诚信文化,必能塑造口碑。口碑,就是品牌。所以,品牌,其实源自你的文化底蕴。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我们的企业家、专家们,罗哩罗嗦的没几个能说的明白。

法治加德教,可再现诚信,积累信商

孔夫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中华民族几千年教化,道德标准始终都在,就是由于天时、环境的影响,人心时有波动,所以周期性地需要重建,即“复”和“归”。如今,也一样,中华复兴,必以中华文化的复兴为基础,目的是人心回归道德。

那么,如何“复”而“归”?需要“克己”嘛。用孔夫子一贯好用的方法,就是“刑政相参,以德以法”,而达到“化民成俗”。就是说,一方面以严格的法治做保障,让人不敢不诚信,另一方面用教化影响人心、提升心智,让人愿意诚信,能够做到诚信,从而笃行诚信。

一、对失信零容忍

授信、建立信用,需要慢慢积累,可如果他什么时候有一块钱的不诚信,请立即开除他,而且把他的不诚信行为永久公布在你的网站上,逼死他。韩国前总统、韩国前国奥足球队员都可以因为失信行为谢罪自杀,我们的人怎么只有畏罪自杀的?

苏州德胜洋楼和山东京博控股,实行诚信报销制度,发票不用领导签字,每次去报销都要宣读诚信誓言,如果有违规,开除没商量。据说,他们实行这样制度多年,没有出过问题。

格力电器董明珠自己说,有一次一位下属上班时间去送父母,回来和她说是送客户,她说,这么正常的事都要撒谎,如果是大事,更不会诚信,所以把此人免掉了。

我们的企业、社会,能不能用最严格乃至于严苛的诚信管理制度和法律?为什么不呢?底线嘛。底线不硬,还叫做底线吗?

二、追究典守者之责

诚信管理,诚信教化,责任在谁?在于朱熹夫子所说的“典守者”。即,企业、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有关诚信的管理者、教育者们。

比如说,我们的很多管理规定都是可以商量的,罚款200到20xx,结果把处罚变成交易,罚你200还是20xx,看你给我什么好处了。我认为,涉及诚信问题的类似法律法规制度,都属于混账规矩。是否诚信,是0和1的关系,不能来个0.5,有了0.5,就有0.1、0.2,还会有0.05……

信,是底线问题。有信应该是常态,不应奖励。奖励了就容易导致有人用来做幌子。所以,我建议:

1,不再搞什么重合同守信用、驰名商标之类评选。这类评选完全是给自己弄好处的路子。好,自有市场给好评,不该用政府部门的信誉为其担保。如果今年评的好,明年又完蛋了呢?

2,有市场监督职能的部门应该一起做个诚信网络,设置黑名单。对不诚信的企业、个人,上黑名单公布,永远市场禁入。

3,对民间守信故事可宣传,但不做任何荣誉评选。我们现在很多部门热衷搞评选,连慈善都评选,按照捐款多少评,这样的评选办近乎无耻。善,是发心,不可在乎是一元钱还是一亿元钱。而拿着慈善做幌子买面子,目的无非是更多欺诈。

信,如何笃行之?

中国人一向强调知行合一,诚信,如何知行合一呢,我认为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博学之,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故我信。

第二层,明辨,则笃信。我信,择善固执。

第三层,信行,即笃行不辍,久而久之,人相信我,口碑、品牌积累中。

第四层,得信,“信则人任焉”。

如此,无论个人、企业、组织、国家,如《中庸》所述,“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诚信演讲稿 篇6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迭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水里。虽然,他后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金钱源源不断。但由于他先前抛弃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诚信”好像是一种很虚幻的东西,但它却是确实存在的:一切经得起时间与历史考验的东西,都是具有诚信的。它为人们所理解、接受。而“诚信”也就成了人类永恒的追求。

我曾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广东省化州有一位普通姑娘,名叫林—海燕。她的工作就是每天守着彩票机卖彩票。有一天,一位常在她这里买的先生打来电话,因为在外地出差,托她代买707元的彩票。林—海燕按照嘱托自己付钱代买了彩票。没想到这些彩票真得中了大奖。奖金是518万元。接下来发生的事,许多人都不理解——林—海燕得知彩票中奖后,立即打电话告诉那位先生,并催他快回来领奖。他以为这姑娘是在开玩笑。但当他回到化州找到卖彩票的姑娘,却见林—海燕把一张彩票放到他手中,说:“这是你的彩票,你真的中了大奖,快去兑奖吧……”

看完这则报道,我真是感动极了,“金钱”有价,但“诚信”却是无价的。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纽带,是人们心灵间彼此相通的桥梁。我们只有待他人诚实守信,他人才会把我们视为知己。

诚信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诚信的人。就来说说我班的班长杨春燕吧。她学习成绩好,每回考卷发下来,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分数。有一回,她英语考了98分。但后来发现试卷上有一道题目老师批错了,给她少扣了1分。她马上拿起试卷,跑到英语老师面前,要求给她减去这1分。老师笑了,当时在场的我也笑了。她曾经对我说过,她不会要虚假的分数。这虽然只是试卷上的1分,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她那种诚信的品质。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在艰辛且步履蹒跚的奋斗之路上,谁不去踏踏实实印下诚信的足樱,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果实,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会更坚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