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1
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们的学生,你再抱怨也没有用,我们只能接受,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事情时就只有去选择态度,没有办去改变时,就只有去适应。适应环景,适应社会。
“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魏书生如是说。的确,魏书生教了18年的书,当了17年的班主任。就在他任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书记期间,还兼任一至两个班的班主任,足见其对班主任这一工作的青睐。由此可见,“爱这一行”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短文章后,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上的后进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是魏老师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团结着,离开了这个家庭就走进了社会。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集体便可能有什么。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一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在这两大点中,民主是基本的指导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唯亲,不唯富,不唯优,不唯近。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而科学则是魏书生老师管理班集体的法宝:一起制定详尽而切实可行的“班规、班规”;自愿而明确的“责任到人”;简单而富有深意的“错误说明书”。因为一切都是大家自己制定的,谁都知道违反规定后果,所以孩子们执行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毕竟,明知故犯的还是很少的。
最后我特别佩服魏老师激励、鼓励后进生的方法。魏书生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后进生,原来只考8分,他一步一步鼓励他,给他自信,引导他,使他一步步提高。当他得八分时,魏书生鼓励他:“你课听不明白,作业也不做,还竟能考到8分,不说明你有点儿天赋吗?”接着魏书生又对他说,“这张卷,除了会的8分,还有哪个不服气啊?有没有不服气的题?”学生就说:“卷子中拼音我能行。”于是学生就狠做拼音的题目。就这样,经过学生的努力,老师的鼓励,分数渐渐地提高了。后来学生竟然考到了及格,真是质的飞跃。我不由得感叹于魏老师教育艺术的炉火纯青。对于差生来说,其实他也不愿意考这些分数,他的智力本来就差,如果教师一味地责怪他,他会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成绩更会一落千丈,教师要正视现实,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智力超群,只能引导鼓励他努力学习,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2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作者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班主任工作漫谈》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魏书生作为教育的改革家,是我们教师的楷模。带着这种敬畏,我拜读了魏先生的大作《班主任工作漫谈》,真如先行者说的一样:读一本好书是一次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珍贵的精神之旅。读了魏先生的书就是这个味道。现就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一、心态:把教育当事业去做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觉得魏先生就是把教育当成事业去做,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去落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践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与魏先生比起来,我只能仰视。作为一名班主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琐碎的事情很多,例如:阳光课间活动的参与,午餐的管理,孩子们日常琐事……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看了魏先生的书后,我感觉他把教育当事业去做,就好像一位农民种庄稼一样,精心呵护自己的作物。而我却把教育当成谋生之道,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幸福。魏先生说:“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魏先生并不只是口头上这样说,更用行动去做。在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当我按照魏先生所说的去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孩子们时,我发现孩子们感觉自己很幸福,甚至比在他们家里还要幸福。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在进步,看到他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时,我也体会到了教育带给我的快乐。我明白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让孩子们学知识学做人,更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二、表率:身教重于言教
书中魏先生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每次开家长会时,家长经常说:“孩子难管,不听我们的话,只听老师的话。”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怕老师尤其是怕班主任,可以说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的话是圣旨,是不容置疑的`。例如:周一和周五要穿校服,即使天气寒冷,家长担心孩子感冒,不让孩子穿,孩子却坚持要穿并说这是老师说的,一定要做。我作为班主任,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都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因为孩子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我必须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例如:教育孩子们要讲究卫生,不要乱丢垃圾,我就时刻告知自己不要乱扔;教育孩子们要有礼貌,我就经常和孩子们用文明用语交流。否则,即使你说的再好,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信任:信任是建设好班级的催化剂
魏先生在《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里强调对于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严格要求,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不仅人们之间需要理解,需要信任,我们的孩子们更需要理解和信任。我作为老师更作为一名班主任,孩子们会对我有一种依赖,他们有许多悄悄话都会告诉我,甚至会把我当成他们的妈妈。而我由于工作忙,有时会忽略孩子们,没有和孩子们进行及时地沟通,一出现什么事情我就很武断地作出判断。例如:我班孩子小明曾经拿过别人的物品,有一次,他同桌小红的笔不见了,我就以为是他拿的,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一顿,事后调查发现不是他做的。我虽然向他道歉了,却发现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裂痕。这正是因为我的忽略给孩子带来了伤害。这也让我懂得了魏先生所说的“只有用心去教育学生,去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四、机制:公正、公平,合理、科学的奖惩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大到公司还是小到班集体,没有规章制度很难进步,良好的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班一开学,每个学生都参与制定班级班规,并组成12个小组,根据班级班规对每个小组的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等方面进行加分和扣分,让学生时常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促使自己更好地进步。书中魏先生说“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权力彼此制约,老师怎能不轻松,班级怎能不好呢?
合上书,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魏老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魅力去感染我们,用一些真实的教育事例打动了我们!漫漫教学路,唯有不断地求索,才会有教学的新天地!正如魏先生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一路前行,我会继续践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3
很早就听说过魏书生,也听说过他的著作,仰慕之情随之在我心底生根发芽。想随便见他一面恐怕很难很难,可拜读他的著作又变得非常容易。
不知不觉已经毕业五年,在这五年中,我一直是一位中学教师。风风雨雨虽走过了五年,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顺手”,可越是讲台站得久,就越觉得站不住,就越觉得自己的知识太乏,经验太少,见识太短。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做教师的得学习,要进步,要跟上时代和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假期有20余天的时间,我买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因为我也在做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急切专家和名师们给我以指点迷津。
其实,这本书在没放寒假之前我就一直在研读,由于时间问题,只读了一点点。这本书是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5月新出的修订版,全书仅有323页,可内容十分丰富而又条理清晰。谈到了怎样做班主任,谈到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谈到了班级管理的方法,谈到了集体生活和学习方法等。
拜读完后,对某些问题豁然开朗,对某些论述觉得还需研读体会。总之,获益匪浅。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我们都会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是埋怨,是悲观,是失望呢?失望过了,悲观过了,又能怎么样呢?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人不能让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展、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提高了,才会发现事物都是新的。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当前人人皆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和方式。魏书生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作为教师的我也跟所有教育者一样一直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侯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这些需要更多爱的残障学生明白些许道理,懂得怎样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
三、怎样对待后进生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魏老师的方法真是多得数不可数,有这么多的方法去对待后进生,难怪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纵观自己的方法,多是训斥一顿,有时也好言相劝、讲道理,但效果不大,于是就会放弃或置之不理。今天魏老师的这些方法无疑是我怎样对待后进生的一盏明灯。如果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我相信会有收获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这15种方法总会有它适用的地方。
四、实事求是,不可照搬
魏书生在大量的实践和摸索中,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管理班级的途径和方法。我想,也只是适合他那个时代,那个学校,那个班级。如果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遇到了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不问缘由的直接照搬他的做法,效果恐不佳。因此,我认为,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有着极为不同的具体情况,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一旦我们遇到了和魏书生类似的问题,可以借鉴他的做法,但决不可一味的模仿和照搬。
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方法,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风格。什么样的方法和做法才是好的呢?伟大的邓小平说过一句话:不管是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我想教学中也是这样吧!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4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是一部语言恳切、朴素平实的书,读完此书,感觉有很大收获。这部书不仅是一本有关于如何做好班主任方面的书,更是一部有关于学校管理和教学艺术的书,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认真的研读。书中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真诚与朴实的话语,可就是这朴实无华的语言,一次次深深地打动着我,从中我深刻的领略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自豪与快乐……
《漫谈》共八章,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章“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读这一章时,我很自然的回顾起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虽然也尽量做到了经常与学生沟通、商量、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等,但当工作不顺利、压力超负荷时就急躁、埋怨,比如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自己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可学生那里却是没有什么进步,这时难免会灰心、会抱怨,当然就免不了对学生的“恨铁不成钢”式的批评,其实批评了学生,自己心里也很难受。而魏老师的回答是“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这使我意识到,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你在帮助他,而不是训斥他,由此才能真正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就像他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选择学生,只能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魏老师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学困生。他认为学困生最不容易。反思自己在面对学困生时,也曾努力过,帮助过他们,但当效果不明显或没什么效果时,就会灰心、放弃了。魏教师认为只有在教育学困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的,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鼓励,学困生本身就很不容易,他们也很痛苦,如果身为教师的我们再漠视他们,后果可想而知。看了这本书,使我在面对学困生时要更加爱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一起寻找学习方法,做他们的心灵之师。魏老师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我看到了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我还要深入研究如何去爱,我认为这是减小差距、提高自己的第一要素。
当然,教育的空间是开阔的,永无止境的。他山之石,值得借鉴,同时也需要自己在其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在教育道路上一往直前,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快乐。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5
今天是星期天,我本该出去玩一下,放松一下紧张了一星期的心情,可是天公不作美,时不时的下会儿小雨,偶尔再飘一些雪花,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游大兴。我的心情就想这天气一样晴不起来。既然出不去,那就得找点事干。打开这本书,看了魏老师的这篇文章,我的忧郁的心情不禁豁然开朗起来。
魏老师常说,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他还常说每件事都有100种做法。如果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并长期这样引导他们,我想我的学生的思维就会开阔起来,做事时就容易成功,不至于因缺少某一个条件,一种办法行不通了,就宣布此事没法办。如,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他们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认为该题无法做,不会做。学生有了这种思想,我相信他们就一定能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把学生从“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他们就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老师点出一个办法,他们就能想出一串符合自己实际的办法来。
今天心情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想起不久后的公开课。我不知道我到底该怎么上。因为上学期的公开课我上的和别人不一样,模式与别人不同。今天看了这一篇文章,我好高兴。魏老师帮我解决了一块心病。魏老师说:烧开水这样的小事,一句话、一个字这样的小事,尚且有很多种不同的做法,最后殊途同归。为什么对当班主任、管理班级,任命班干部,讲课等许多教育教学过程中复杂的事情,却认为“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呢?魏老师还引用马克思的文章,文章中说“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既然魏老师都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我不必担心和别人讲的不一样。我也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不同而难过。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真好,魏老师的文章更好的诠释了它的意思。他让我开窍了很多。从此我在自己一筹莫展时就持这样的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想出多种方法来。即使某种方法没做好也无需懊悔,无需烦恼,更不用钻牛角尖,再换一种就是了。运用某种方法好,也无需骄傲,因为事物在发展,方法在更新,我们运用的方法绝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不断研究探索,寻求更好更科学的方法。
痛苦烦恼时,我将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我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6
班主任是干什么的?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我们应该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晴月朗,以无愧于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又无愧于生命中这段历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一整天中和老师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都要长。从这点来说,班级就是他们的家,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班级又是一个小社会,由它踏上大社会;班级是一座长长的桥,使人们跨向理想彼岸。
魏书生老师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我提供了教育管理学生的宝贵经验。这本书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中,言辞恳切,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做人、育人实例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
感触最深的是他的科学、民主的管理班级的方法。
他说: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但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意味着人们更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作为班主任,魏书生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原谅学生的弱点和缺点,从不训斥,也从不挖苦,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地商量商量,再商量商量。在这样民主与和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得到了解脱。他从不以老师的威严来压人,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做,他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信条,他认为应该把自己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不愿意听。这使他具有哲人那样能够包容一切的气度和胸怀。
在他的班级中,人人肩上都挑有责任,每个人都有活干,都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充分发挥了民主,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和激情。这也充分体现了对每个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班上通过选举产生常务班长,老师不在时代替老师行使职权。学生选干部、对学生的处罚、班级内部事务都由民主投票,尊重大家的意见,把学生真正看成了班级的主人。班规班法也是大家讨论共同通过。
班级采用承包制,有学习组长、卫生组长、文艺组长等等,各尽其才,各司其职,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他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干起活来,目标明确,自然效率就高,所以大扫除15分钟结束,两分钟收好学费,一分钟内全班调动完座位,这些不训练很难达到一个班级要进步,有好的班风、学风,离不开一群有能力的班委成员。他的学生干部很有威信,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老师不在时,也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能组织学生上语文课,这尤其显现出了魏老师在学生培养尤其是班干部培养的功力。他能放开手脚,知人善任,抓好班委,以点带面,整个集体就会在这些“领头羊”的带领下大踏步前进。
他们不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简直就是“小老师”,甚至比有的控制不住课堂的老师还要高。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差距真是太远了。我要出去开教研会,就一上午的时间,心里老是放不下。担心班上的捣蛋鬼又会干出什么事来?老迟到的今天上学了没有?卫生值日的是不是又偷懒不好好干呢?尽管提前跟班长嘱咐了一遍又一遍,也还是不放心。这样的学生不能自治,遇到问题只会束手无策,大眼瞪小眼。今后,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学生自己管自己。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7
我深爱着我的学生,当了几年的班主任,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们,我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而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则是一部极富感召力、极富智慧启迪的书,是班主任充电的重要书籍。
魏书生老师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顿时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沉甸甸的,这就是我的目标。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还为班主任量身定位、打造良好的教育形象,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详细、科学、实用。之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不是教给我们工作方法,而是向我们阐释了做班主任的一种超然境界,只有进入了这个境界,无法也是法,也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读了这本书,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学会真正的爱学生。
我认为我是真心热爱我的学生的。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小事渐渐磨去我的耐心,难免有时河东狮吼。而魏老师说“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那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学生呢?魏书生给了我答案:“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索取不是爱,奉献才是爱”,要想走入学生心里,出色的专业知识、幽默意识是基础,攻心为上,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交流,爱心呵护下的真诚付出是赢得学生的保证。魏老师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原谅学生的缺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也对学生深深的爱和满腔热忱的责任感。只有爱学生,才会为学生当前的健康成长想奇招、妙招和实招;只有对学生有责任感,才会对学生未来的幸福明天找准支撑点和出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于是我多到教室转转,多参与他们的活动,与学生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正是因为自己吸取魏书生这种走进学生心灵的精华,才能让学生受我的情感打动,使我真正的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二、班主任要更新管理育人理念,要成为富于思考的人
作为班主任,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比其他教师要丰富得多,也意味着要处理的事务也更繁多。曾以为班主任只要拿出自己的威严,就能驯服班内的所有学生,使他们乖乖听话。然而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却让我饱尝了管理工作的无奈,经常会碰到一些令自己手无足策的事情,感到那么力不从心。翻读了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领略了其中的思想精华,方才自觉育人理念的脚跟都未站稳,传统的“压、卡”方式,对于今天富有个性的学生来说,已不再奏效了。班主任要更新管理育人的理念,抓准学生的心理特点,缩短与学生的心距,真正从心与心交流的角度,富于技巧地去把持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共同管理集体,优化个人的行为品质。
班主任还要成为一个富于思考的人。多想多思,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而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无疑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管理智慧,它似一盏明灯,给了我以实际处理事务的指示。书中许多鲜活的教育案例,成为了我效仿的样本,也使我在开展管理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灵感。我努力地将书中的思想付诸实践,同时也延伸、拓宽着某些做法,最终在工作中见到了一定的实效。
三、对班级的管理要系统全面、持之以恒。
以前当班主任,事必躬亲,忙得不可开交,总感觉很累,总要操心,班内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得过问,不是纪律不好了,就是卫生不好了,要不学生打闹了,成绩上不去了,让我总是心急火燎的。虽然班级工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风平浪静”,也是“井然有序”,但这是用累作为交换的。初读《班主任工作漫谈》,甚感不可能,魏书生当着班主任、教着语文,社会上很多兼职,整天演讲、作报告,班级却管理的井井有条,而我有时冥思苦想出来一种办法,学生感兴趣了一阵子后,就索然无味了,连我自己也觉得没有信心坚持了,虎头蛇尾的做法,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读后才感到,我缺少的正是一种系统全面的管理、监督和反馈制度,所以难取得长期效果。今后,我得多注重工作的创新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从而使老师和学生树立起真正的主人翁意识,让学校工作上新台阶。
魏书生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治班,在他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从常务班长的职责,到课代表的职责,从物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无一不显示出他管理方法的与众不同。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瞠目结舌。正因为工作如此细致,又能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订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一定要实,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四、调整好心态,用平常心做好平凡事
教师职业本身就是琐碎繁杂的,工作中的压力使得每位教师的心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更是时刻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经常可以听到从班级里传来班主任的“引吭高叫”,包括我在内。若遇到通情达理热爱学习的学生,我们也许能时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但我们面临的是具有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不可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若遇到与自己要求相差甚远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魏老师有一句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呀,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如此。如果我们不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带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如果我们能坦然地面对这些困难和逆境,变苦为乐,以博爱豁达的心境克服摆在眼前的困难,通过努力将困难化解,从逆境中走出,其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中,魏老师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历,用认真朴实的言谈和生动可信的实例为广大班主任和教师指明了一条科学与人性的教学教育希望之路: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笑对人生;用魏老师的话来说:当你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看作是享受时,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但凭心中有爱,让我们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爱这美好的人生,这样,在班级里,就不会有班主任面对恶劣学生时“美女也变野兽”的说法了;在课间交流时,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也不会眉头紧锁,长吁短叹的了。
走近魏书生,走近《班主任工作漫谈》,自己的教育境界也越发开阔,遇到班级中一些棘手的事、一些极富个性的同学,法子也越来越多,这就是魏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我的最大的帮助。不仅于此,读罢《班主任工作漫谈》,更让我感受育人其实比教书更难,需要教师做一个思考者,拥有一个活化的脑袋,勇于尝试,持之以恒,才能在班级管理、育人工作方面取得成绩。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中,魏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实中的事例,风趣地介绍了他的经验之谈,让我感同身受之时,又收获甚多。书中介绍的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种种方法,为我指点了迷津,帮助我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疑难杂症”。细读此书,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凭心中有爱,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8
临近期末考试,望着那些老是完不成任务的问题生,我心中有些着急,就老想着,怎么才能帮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呢?今天当我看到这一篇文章后,我有了灵感。
每次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都发现大部分问题学生要么仰着脸无所事事,要么就是说话,要么就是做小动作,更甚的还有离开自己位置的。见到这样的情况,我往往要求他们找些事干,比如练一分钟字,看一分钟书等,可效果不明显。经调查,大部分人不干实事的原因是:老师马上就该来了,就那么一点时间干不了什么?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问题生之所以不知道珍惜时间的原因,一是他们不会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二是我指导不到位,没让他们知道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的巨大作用。他们不知道在上课前这么短的时间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从今后,在这方面,我应该对他们多加指导,针对这些学生浪费时间的现状,开展一分钟竞赛活动,一分钟背诵比赛,一分钟写字比赛,一分钟朗读比赛,一分钟听力比赛等,通过这些一分钟竞赛活动,增强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效率观念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一分钟可以干好多事。对那些还不知道该干啥的学生,我就给他们明确任务,比如:背或写一首古诗,或背一个单词,做一道题等。通过这些一分钟竞赛活动,让他们学会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并在他们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惜时观念。对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就给他们设监督员,帮助他们学会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
除了在课堂前,课堂上,让问题学生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提高成绩,还鼓励他们开展放、下学的路上一首诗或一个单词活动;当然也让其他好学生在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的过程中提升他们自己,让他们更加优秀。作为班主任及语 文老师的我,我更应该给学生做出榜样。达尔文说:“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我将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干出更多的成绩,也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更加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