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优秀教案

笔构网

2025-07-31教案

请欣赏《山行》优秀教案(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行》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

《山行》优秀教案 篇2

《山行》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优秀教案 篇3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山叫寒山。)

2、顺着学生回答引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白云。

生:我看到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看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儿。

2、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生:虚无缥缈,就像是人间仙境。

3、那几户人家就住在那如仙境般的白云生处,你们想不想到他们家去看看,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正当我们意犹未尽地赶去做客的时候,我们乘坐的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是什么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诗人?(学生随意说说)

2、那我们也下车跟着诗人去看看吧。听!诗人正在吟诵这两句诗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3、读了这句诗,教师点拨:在这里“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指的是“比”。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诗人是因为喜爱什么才停下了车?(枫林)

(2)秋天的枫叶是什么颜色的?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不是一片枫叶,也不是一棵枫树,而是一大片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更加红艳。告诉我,看到这么美的枫树林你们喜欢吗?

(3)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到春天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来,与它相比,实在是逊色不少,难怪诗人会吟起这句诗——(学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4)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把它留住?

生:我要用数码相机把它拍下来,然后放在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写一篇最优美的作文来描写它。

生:我想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四、吟诵古诗、加深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并谈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让我们领略到了秋天的美,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唐杜牧)你还知道他哪些诗?(清明)

3、古诗的魅力可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杜牧的《山行》。(学生一起吟诵)

《山行》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画面体现古诗意境。

2.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古诗,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绘画。

2.画面的巧妙构思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范画 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喜欢秋天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诗,并来画一画诗中的内容。板书:《山行》。

二、感知古诗大意,吟诵古诗

1.(课件出示)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课件)范读

3.(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

(2)小组讨论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

学生感知古诗大意(自主学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3.检查古诗诵读情况。

谁来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生评价。

4.自编动作吟诵古诗(男女分组读,红黄蓝绿队赛读)

三、欣赏激趣,构画古诗

出示范画,欣赏

1.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3.谁来说一说古诗配画的要求?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

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

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

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

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 )的云

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

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

师: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想不想立刻把它画下来。

四、作业超市

关于秋天的古诗:《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

2.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

3.学生为古诗配画,教师巡视指导。

4.分红、黄、蓝、绿四个队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画得好,而且更有创意。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展示作业,师生评价。

2.教师小结

3.请同学们办一期关于秋天的手抄报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山行》与《赠刘景文》相比而言,简单易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但是个别字义还需老师点拨,例如:“坐”,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红于”是“比……红”;“径”是指小路;“斜”是指弯弯曲曲的意思。抓住这些关键词,古诗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抓住诗中的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学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诗的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着深秋的赞美与喜爱,再配合多媒体教学,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感轻松,课后拓展两首诗,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夕》,与《山行》形成对比,《秋夕》描写的是一幅孤单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诗选自《圣言善语》节选:……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山行》中霜叶和二月花相对比的写作特点。语文教学既抓住课本教学,又拓展课外阅读与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山行》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行》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山行》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山行》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 径 斜 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⑴ 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⑵ 小组交流。

⑶ 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⑴ 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⑵ 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⑶ 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山行》优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 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