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语文教案

笔构网

2025-08-04教案

请欣赏《家》语文教案(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语文教案 篇1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己的爱。

2、渗透爱劳动的教育。

知识目标:

识字12个,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能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

课前准备:多媒体 生字卡 全家像 字娃娃 红花 笑脸娃娃 湿帕子

教学过程:

一、入激趣,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开学的时候,我给你们介绍了两位新朋友冬冬和丁丁,你们还记得吗?(齐答:记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冬冬家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教师展示大屏幕——冬冬家的图画)

2、师:(边指边说)这就是冬冬的家。(稍停顿)冬冬还给我们作了介绍,你们想听听冬冬的介绍吗?(放课文录音,大屏幕随朗读逐句出现课文)

3、师:小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边说边板书:我的家),你们想学吗?

(齐答:想)这一课在书上12页,请小朋友轻轻地翻到书12页,看谁翻得快,翻到的小朋友请坐好,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去学,好吗?(好)为了帮助你们学习,老师建议小朋友这样做:首先仔细看图,看冬冬家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冬冬的家,也可以同桌的小朋友商量商量,准备好了就举手。(学生看图,读课文,互助商量,老师巡视。)

4、这么多小朋友都准备好了,谁来介绍冬冬的家?(可抽一个中等生,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有重点的肯定。)

师:还有谁能说得更好些?(抽优等生)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掌声鼓励他。

二、读背课文

1、师:我知道小朋友非常喜欢读课文,会读这课文的请举手告诉老师。请你们起立一起来读一读。

2、师:看来,你们都会读了,不过要想读得更好,还要多练习,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齐答:想。)老师看谁最虚心听得最认真。(范读课文)小朋友听得很认真,等一会儿我们要进行读课文比赛,你们愿意参加比赛吗?好!现在就请同桌认真练一练,看谁练得最认真,练好了就举手告诉我。(待大部分人举手,可示意停止。)

3、师:现在我们朗读比赛开始,我们先请1~2组和3~4组来比一比,好不好?钟老师来当评委。(根据学生情况指出读音不准的地方,并指导朗读,读得好的加红花)

4、现在我们请两个小朋友来参加比赛,其他小朋友当评委,听听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老师代表小朋友给这位同学加一朵红花,你们同意吗?你们愿意听听老师的意见吗?指导朗读,谁读得怎么样?如果前面读得好可以不抽学生读,如果没读好可说:有谁能读得更好。

5、这位小朋友读得这么好,你们想读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这么好的课文,想不想记住它?(齐答:想。)请小朋友仔细看课文的题目《我的家》下面有一条横线(老师画上“——”),这就要求小朋友要会背诵这课文。刚才我们练习了读课文,现在要练习背课文,背课文比读课文更难,为什么?有谁知道?

7、谁已经会背了,请举手,请会背的孩子关上书来背一背。

8、以后我们要进行背课文比赛,请小朋友先同桌认真练习,开始。

9、哪些小朋友通过刚才的练习会背课文了,请举手。下面我们请会背的小朋友关上书来背一背,不会背的小朋友可以看着书读。

三、听读识字

1、这么多小朋友会背课文了,说明大家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今天我们的游戏是“捉迷藏”,不过我们今天捉的可不是人,而是这一课的生字娃娃,他们都躲在课文的词语里,为了帮助你们迅速地找到这些生字娃娃,请小朋友拿出铅笔,学老师这样在这课的词语下面画上横线(大屏幕展示:有 幸福的家 爸爸 妈妈 爱 也 家中 快乐 长大)这些词语你们会认吗?自己认一认。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这一课有多少个生字娃娃呢?请小朋友数一数。(学生数时,教师迅速地在黑板上出示带音节的12个生字娃娃)

2、多少个?(一起说:12个。)现在请小朋友听清要求再做游戏好不好。小朋友读课文,读词语,找到一个生字就用笔圈起来,请小朋友看老师这儿,“家”是生字,老师在“幸福的家”这个词语中找到了“家”就圈起来,“有”是生字,我们把“有”也圈起来,“的”也圈起来。小朋友会圈吗?请小朋友把剩下的9个生字圈完,谁最先圈完就举手。就是这次游戏比赛的第一名,开始。(奖励圈得快的:这位孩子真能干,老师奖励你一个笑脸娃娃。)

3、这么多小朋友都圈完了,请你们看看老师圈的对不对,再看看你自己圈的有没有漏掉的和多圈的?有就马上改过来。

4、你们会认这些生字吗?会认的举手。老师还没教,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了这些生字的吗?

5、老师这学期也教了小朋友认识生字的一个方法,叫听读识字,我们还学了一首儿歌,大家一起拍手背。

《家》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懂得要尊敬老人,爱爸爸、爱妈妈。

2、正确、清楚、响亮地用一句话回答自己家的地址,家里有哪几个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听说要求。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今天这节说话课就请每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出示课题:我的家(听说训练)

2、出示图,这是丁丁小朋友的家。我们要仔细看图,在介绍丁丁的家和自己的家时,声音要响亮,话要说完整,别人在介绍时要注意认真听。

二、指导看图,学习说话。

1、指导学生由近及远,从院子里到院子外仔细看图。这是丁丁的家。丁丁家在哪儿?(农村)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然后请几位小朋友说说这是谁的家?他的家在哪里?看看图,再说说丁丁家里有几个人?(从年长的说起)

2、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先个别示范,讲评,再自由练说,然后指名说。(可以这样说:这是丁丁的家,丁丁的家在农村。丁丁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共五口人。)

三、按课后1、2两个句式练习说话。

1、丁丁的家在农村,你们的家在哪儿?出示句式:“我家在。”要求说清楚家庭住址。请较多的小朋友来说说。

2、你家里有哪几个人?出示句式:“我家有。”要求从年长的说起,先说有谁,再说共几口人。请较多的小朋友说说。

3、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先让学生,自由练说,再指名试说,讲评,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介绍,最后开小火车说。

四、第二次指导看图,学习说话。

1、仔细看图,早晨,爸爸、妈妈和丁丁背着什么,拿着什么?想一想,他们到哪里去干什么?

2、临走时,丁丁是怎么做的?你从哪里看出来?(可以这样说:临走时,丁丁有礼貌地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再见!”

丁丁多懂礼貌呀,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丁丁学习,尊敬老人,爱爸爸妈妈。

3、谁最能干能看着图连起来说说丁丁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几个人?早晨,他们都做什么?(这段话作为上限要求,不要求人人会说。)

五、按课后第三个问题练习说话。

1、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

2、谁也能像介绍丁丁的家一样,连起来说说你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几个人?先让学生自由准备,然后请几位学生说说,共同纠正。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图介绍丁丁的家,也学习了互相介绍自己的家,还懂得了要像丁丁那样,做一个尊敬老人,爱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5、我们上课了

教学目标:

1、学会“课、了、的、不、要、里、皮”7个生字;认识偏旁言字旁、白字旁和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上课”“小鸟”等词语;会用“我们”看图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说话要有礼貌。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看图说话。

2、学习“课、了”2个生字,认识言字旁及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词语“上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字词:女、子、大、上、你、好、我们。

2、指名认读音节:shubuyaokelechaokoudaiqiushuixiaojiaoniao。三拼音音节要多读几遍。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出课题。

三、指导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2、丁丁在干什么?

3、丁丁上课专心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四、拼拼读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要求:一是读正确,二是组词读。

3、重点正音。

4、指名试读课文。

5、教师范读,领读。

五、教学生字词。

1、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句子,找出要学的生字。

2、教学新笔画和新偏旁。(用拼音出示)

---hengzheti---yanzipang---baizipang

3、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哪些字自己学会了,谁来学做小老师。如:“了”是“子”少一横;“要”是“西”“女”的组合……

4、指导书写。(先自学书上的笔顺分析。)

课:利用熟字“果”学习,注意“”(横折提)与“”(横折弯钩)的区别。

1、口头组词。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知道上课应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2、学习“的、不、要、里、皮”5个生字,认识白字旁,理解词语“小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上黑板写出言字旁,并说出“横折提”这个新笔画。

3、指名四人分句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朗读理解课文第一、二句话。

①指名读第一段。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②这里怎样称呼小鸟,为什么不用“叫”而用“吵”?(这里用“你”,像称呼人一样称呼小鸟。用“吵”,表达“我们”不愿让小鸟的叫声影响大家学习的心情。)

③为什么用“请”?(表明“我们”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用“请求”不叫表明要专心学习。)

④朗读指导:

a.第一句的逗号处,要有较短的停顿,语气要连贯。

b.“请你不要吵”应读得轻些、慢些,读出亲切、有礼貌的语气。

2、朗读理解第三、四句话。

①指名读第二段,想想这儿有几句话?

②这两个句子同上面两句话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③为什么要请皮球睡觉,怎么让皮球睡觉?(“我们”要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去摸皮球,不做小动作。可指导学生用“因为”说话。)

④词句训练:

好好:表示尽力地、尽情地的意思。第二个“好”念轻声。

我们上课了:这是个“什么人干什么”的句子。可让学生口头说说这样的句子。

⑤朗读指导。“好好”可读得慢些,以示强调。

这篇课文说了两件事。第二件事另起一行写。第一件事,即第一自然段,读完要多停顿一会儿。如果句号处停一拍的话,这儿就要停两拍。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要:上下结构,下面部分要略宽些,“女”的一横要长,以横中线下面一点的地方起笔,略往上翘些。

皮:第一笔横钩,第二笔长撇,第三笔的竖要在竖中线上,下面“又”的横撇要横在横中线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用“我们”练习说一句话,说说“上课该怎么做”,并完成其他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并用“皮、课”口头扩词。

2、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

二、行为指导。

1、读了课文看了图,你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

2、读课后第五题。

评评读读,搞清上课应做到两条,即:

①上课专心听讲。②积极举手发言。

让学生逐条自我评定,做到的涂红书中的一朵小红花。做的特别好的送一朵大红花。

提出要求:像丁丁一样上课前把玩的东西放好。

三、指导做课堂作业第三题。

1、读题,搞清题目的要求。

让学生看图,用“我们”自由练说一句话。

指名试说,共同评议、纠正。

第一幅图:上课了,我们赶快走进教室。

第二幅图:上课了,我们专心听老师讲课。

再用“上课了,我们。”练习说话。(可将说话内容扩展到其他学习、学校课余活动等。)

《家》语文教案 篇3

本课重点:

1、了解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荒谬白皙

滑稽轮廓

捋胡子头颅

脚踝义愤填膺

福楼拜

(1821—1880)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青年时代遵父命到巴黎学习法律,但他毫无兴趣,结识了雨果,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六岁时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出版,这使他名声大振。

屠格涅夫

(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1838年留学德国,研究历史、语文、哲学和古典文学,游历大部分欧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

都德

(1840—1897)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都是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世界名篇。

左拉

(1840—1902)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自然主义作家。其作品多以自然主义手法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代表作《小酒店》。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代表作《羊脂球》。

《家》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凭借文本,科学地展开训练,做到设计有目标,落实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超越文本,开发资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语文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特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主体参与和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课程计划标准》中的理念适应孩子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地表现在教学各环节中。

【教学特色】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准儿话音(“鱼儿”)和读好轻声(“种子”、“我们”、“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祖国是我们的家。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房顶下一户人家养了一两只小猪的图片,点击房顶演变成宝盖头,点击小猪演变成。合在一起变成“家”字。

2、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2、师:家是爱的港湾,是最温暖的地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歌——《家》,(板书课题:5家,在板书的过程中学习新笔画“弯钩”)

3、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老师配乐范背课文

【“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注意词儿连读。

3、检查学生生字字音掌握情况、检查学生词儿是否连读。

4、再读课文,老师提高要求:

(1)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感悟语言的意蕴。】

三、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后提问: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1、学习第一句。

(1)电脑屏幕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设质疑活动,捕捉疑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过渡: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样呢?

①多媒体配乐动画演示,学生边看边想。

②看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他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亲身地去感受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各自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自由、快乐的情景。】

(3)过渡:是呀,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①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②交流、总结方法:读——评——读——评——读

《家》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和谐相处的感情。

3、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师:如果有这样的一只松鼠跑进你家,你会怎么办?

生:卖了、养起来、杀掉等等

过渡:看来在坐的我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那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只松鼠跑进作者的家里后怎么样了?

第二自然段:很快跟我们相熟了…

师:是啊,这只松鼠跑进我家后很快得便与我们混熟了,混熟了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松鼠来到我家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并用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偷备方糖、晾晒蘑菇、冬眠垫窝。)

2、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做得这些事情有趣不?)

三、细读体会

1、过渡:做了这么多坏事,我们一家人肯定很讨厌这只松鼠吧?

那到底有没有呢?那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先去松鼠为自己储备冬粮的事情中去探个明白,看看作者以及家人与松鼠是如何相处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读。)

2、交流:

⑴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抓住一连串动词体会)

(这些动词中透露了什么,然后在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进行指导读,有条件教师可以范读。)

引导:为了这件事,孩子们一个星期不允许吃糖,家人责怪松鼠吗?

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⑵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两个咱们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师:是啊,我们把松鼠看成了家庭中的一份子,它所做的这件事情他们觉得是一种天性,可见一家人对松鼠是非常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松鼠是这样,他们家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过了几天,他们家的松鼠又在那忙活了,在做什么呀?

对呀,它在那晾晒蘑菇和垫窝呢,那他们一家人是不是还是相处得很好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对照我们学习第一件事情的方法去看看、去找找。

预设:

⑶想象松鼠忙了一个早晨,把蘑菇晾得家里都是,家里人会说些什么呢?

有一天,它失踪了,我们心理空落落的

(感受理解空落落)

⑷当它把奶奶逢年过节才舍得戴的头巾拿来垫窝的时候,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奶奶会怎样说?

师:在我们看来松鼠做的都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它毕竟给我们家制造了不少麻烦,家里人有责怪它吗?

《家》语文教案 篇6

教材:

苏教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儿歌内容,激发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此教案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这儿有个拼音:jiā,谁来拼一拼?

2、看老师写“家”,同时认识“”(弯钩)

3、学生在台上写一个,再指名书空。

4、给“家”找个朋友;学生扩词练习。

5、小朋友喜欢自己的家吗?这是个“小家”,我们还有个“大家”呢!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儿歌“家”,你就会明白了。(板书:小、大) 读课题。

二、朗读:

1、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好吗?出示多媒体动画的课文朗读。

2、你们想读吗?轻轻打开课本大声拼一拼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的向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请教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3、想读得有进步的请再读一遍。

4、觉得自己有进步的请举手,想有更大进步的再读一遍,特别把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练一练。

5、现在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请举手。(读书就应这样,多练才行呀!)谁来读读你最棒的一句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1)指名读,让小朋友评。

(2)指名读,让小朋友跟他比,老师评。

(3)读得最好的小朋友跟老师比,小朋友评。

6、谁试着把整首儿歌读一读。

7、听老师读读看,配乐并做适当的动作。

8、同桌自由练习,要求展开想象,加上适当的动作。

9、指名读。

10、学生齐练:配乐、做动作,可站着也可坐着,能背最好。

三、理解:

1、读了这么多遍,知道这首儿歌都写了谁的家呀?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词卡。(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

2、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说话练习:课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

3、老师这儿有一些词卡,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贴词卡。

4、你们能把他们的家画下来吗?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画一画。

5、读读你画的一句儿歌,再说说你的画。老师再把画贴在黑板上相对应的地方。

6、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什么叫祖国?

(2)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大声地齐说一遍,要感到很自豪。

(3)引导:祖国的风景很美丽,像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小朋友的大家。

(4)跟老师有感情地读这句话,再背一遍。

7、我们每个人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祖国这个大家。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想一想,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说话练习:是的家。(回答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

9、把小朋友说的儿歌有顺序地连起来,就编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了。我们来试试看。讲台前的学生试连,加上动作,配上音乐。

(附儿歌:大地是石油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高山是绿树的家,大海是轮船的家,天空是云朵的家,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

四、总结:

1、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一首儿歌,还能自己学编儿歌表演节目了,真了不起!给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

2、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画一画,再编一编儿歌。老师帮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刊《星空周刊》上去投稿。

3、下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生字词。

五.附板书:

蓝天 白云 (学生的画)

树林 小鸟 ( )

小河 鱼儿 家 ( )

泥土 种子 ( )

祖国 我们 ( )

… …

《家》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

《小喜鹊的两个家》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出版社合编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十一课。这篇课文是根据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感人。主要写了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大喜鹊围着小喜鹊着急的大叫,郭奶奶发现后精心喂养柔弱的小喜鹊以及小喜鹊长大后与大喜鹊相逢后的欢快和对郭奶奶一家的亲昵表现。这篇课文有两条明显的主线一条是体现了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即郭奶奶和女儿精心喂养并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另一条是小鸟对人类的友好即小喜鹊对郭家母女表现出来的亲昵。两条主线自然地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喂养和呵护,小喜鹊对郭家母女才有那么亲昵的表现,体现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友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在这一课时制定的目标如下: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通过感受郭奶奶是如何照顾小喜鹊的以及长大后小喜鹊又是怎样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3、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从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三、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难点:

1、理解小喜鹊长大后为什么会对郭奶奶一家表现得如此亲昵。

2、感受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四、教学环节:

(一)回顾内容,激趣导入

关怀备至、展翅高飞、柔弱幸存、跳跃不止、撒娇

1、听写生字词

2、提出问题:你能用这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二)直入重点,引入新课

1、小喜鹊怎么会把郭奶奶家当成自己的家呢?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2、郭奶奶和女儿对小喜鹊关怀备至。“关怀备至”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理解吗?下面的几种解释你能选择一个更恰当的吗?

A、关心

B、非常关心

C、关心照顾的极其周到

3、课文中郭奶奶一家是怎样对小喜鹊关怀备至的?找一找,说一说你的理解。

“买来漂亮的笼子”

“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

“放飞”

4、请你想象一下,郭奶奶除了这样对待小喜鹊,还可能怎么对它。

当小喜鹊xx的时候,郭奶奶和女儿xx;当小喜鹊xx的时候,郭奶奶和女儿xx。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谁对你关心的如此周到呢?

5、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6、师生分读这一段。体会先概括,后具体,渗透写法,为其做铺垫教师小结:在这一段中第一句是概括的写,后几句是具体的写,这样的结构叫做——先概括,后具体。

7、指导背诵

过渡:小喜鹊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树梢上不断传来欢快的叫声。它回到家后,会忘记郭奶奶一家的照顾吗?

(三)自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小喜鹊是怎么做的?

2、句子练习: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他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他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3、正因为有了郭奶奶和女儿对小喜鹊的这种关怀备至,才让小喜鹊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这样,小喜鹊就有了(师生:两个家)

4、两个家中,另一个是小喜鹊自己的家,那它的这个新家建在了哪?你从哪知道的?

回顾第四段为什么要建在原来那棵树上?

(四)回归题目,提升认识:

1、家,是温暖的地方,是安全的地方,是充满亲情的地方。小喜鹊与郭家母女原本没有任何关系,却因为关爱与友好使他们亲如一家,也让小喜鹊有了两个家。

2、如果森林里要举办一个故事会,而你们就是那只小喜鹊,谁愿意将郭奶奶对你关怀备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谈收获

(五)作业:

1、必做:背诵课文第3,5段。

2、选做:搜集有关资料或图片,以“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或“我知道的益鸟”为题办一份手抄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