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笔构网

2025-08-04教案

请欣赏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接触过磁铁,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使他们感到惊奇,产生疑问。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亲手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可吸铁的特性。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初步感受探究的乐趣。

3、在游戏中加深对磁铁吸引铁质物品特性的认识。

活动准备:

磁铁、硬币若干、钥匙、花布、毛线、积木、纸张、纽扣、发卡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进入神秘的科学世界吧!首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看好啦! (进行魔术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初步感受磁铁的奥秘。)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小鱼在上面干什么呢?

(幼儿回答)

老师: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让它移动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师展示磁铁。

老师: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哦,原来纸的背面有个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这个是磁铁,你们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吗? (幼儿思考)

2、幼儿通过实验认识磁铁,进一步感受、了解磁铁的特性。 老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看法,那现在请你们看看桌上的东西,先猜猜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然后再用磁铁一个个的实验。

(幼儿用磁铁进行试验,老师观察并给予帮助。)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导幼儿根据实验总结磁铁的特性。

老师:好啦,大家都动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据你们所实验和所观察的,发现磁铁有什么奥秘呢?

老师总结:磁铁有吸铁的特性。

老师:那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以外,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间活动室还有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现在请你们去试试吧!发现了要告诉老师哦!

(幼儿自由在教室里寻找可以被磁铁吸住的铁质物品。)

老师:好了,宝贝们我们快来坐好,非常棒,大家又找到了很多铁质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

四、活动结束。

老师:小朋友们小猫一家想要小朋友们帮助它们钓鱼,因为新年快到了,它们要招待很多亲戚朋友,可是在钓鱼之前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用磁铁把小鱼钓上来?

(幼儿回答,并动手操作。)

老师:宝贝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办法了。那我们现在来钓鱼比赛好不好?在一分钟内,音乐停了就停下来哦!我们看看哪组小朋友钓的最多,谁就获胜。然后把钓到的鱼送给小猫一家。

结束部分: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好多小鱼,我们一起给客人老师说再见,然后到教室去继续玩儿钓鱼游戏好吗?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同于其他列车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只受来自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380多公里还要快。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20xx年1月开始在上海运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并且了解动物与人一样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环境。

2、知道不同小动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动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丛、水的大挂图

3、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并思考:

(1)课件中有哪些小动物?说出动物的名称

(2)这些小动物有家吗?它们的家都在什么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课件,呈现不同动物居住场所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谁的家?并把相应的小动物送回家。

3、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如:山林——狮子,老虎,熊猫等。

土壤——蜗牛,蜈蚣等

水——鲨鱼,鱼,虾等

4、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儿对不同动物的不同居住环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小动物的家遭到破坏的情境,请幼儿讨论:

“如果小动物们失去了家,会怎么样?”

——动物失去场所,会面临死亡。

——所以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们的家,让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6、参与操作课件中的交互式游戏,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送给他们小红花,哪些是错误的,及时进行制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3

让孩子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要用什么礼貌用语。

活动目标:

能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要使用“请,谢谢,对不起”,奠定团体中互动的基本礼节,体会更丰富的感情分化,建立积极和谐的个性。

活动准备:

图片,分组

活动过程:

1、引导者先和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许多的礼节,如早上到幼儿园问候老师,与幼儿打招呼,道早安,拿东西时用双手接,并会说谢谢,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拿东西给别人时,要说请,放学回家时会和老师、幼儿道别说再见等。

2、接下来,引导者可以发问,让幼儿来回答,如踩到别人时要说什么,幼儿就回答“对不起”,以此方式来练习生活中常用的礼节及礼貌用语,同时在这一周内提醒幼儿要注意礼貌

注意事项:

除了课程上的教学外,引导者应和幼儿将这些礼节融入日常生活中。

失败的处理:

幼儿最记得或常用的词汇可能较少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要用什么礼貌用语,因此讨论时知道,实际上不会使用,因此需加强日常生活练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一起回教室。

活动名称:四个好朋友(小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向幼儿介绍情境表演的名字“四个好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四个好朋友”

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白兔、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四个好朋友在草地上玩,小白兔和小花猫在跳舞,跳着跳着,小白兔不小心踩了小花猫的脚,小白兔连忙说:“对不起”,小花猫说:“没关系”。它们互相笑笑又继续跳舞。小黄狗和小公鸡在玩拍球游戏,小黄狗不小心撞了小公鸡的头,小黄狗连忙说:“对不起”,小公鸡说:“没关系”。它们又在一起高高兴兴游戏,玩的可开心了。

3、讨论:

我们向故事中的谁来学习?为什么来学它?

4、请小朋友再次表演“四个好朋友”

5、教师小结:当你不小心撞了、碰了或踩了别人时应该赔礼道歉并说“对不起”,别人向你赔礼道歉时,你要原谅他并说“没关系”。

三、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橘子),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3、认读汉字:沉、浮。

活动准备:

1、装有苹果、香蕉、葡萄、橘子的袋子一个。

2、每张桌子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橘子若干,一盆水。

3、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一个,苹果、香蕉、葡萄、橘子水果卡片若干。

4、大字卡“沉”和“浮”各一。

活动过程:

1、摸一摸,看一看。

a、教师出示“水果袋”,请幼儿摸一摸袋子里的水果,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b、倒出来,看一看,说说各水果的外形和颜色。

2、想一想,猜一猜。

a、师:假如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幼儿大胆猜测)

b、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和判断,在记录卡上做记录。

3、试一试,讲一讲。

a、请幼儿把桌子上的水果放到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

b、请幼儿把自己实验看到的情况说一说。

c、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4、玩一玩(游戏:水果沉浮)

a、给幼儿带上水果卡片。

b、教师交替出示的“沉”和“浮”字卡。是“沉”字卡,带有葡萄、香蕉卡片的幼儿就出来;是“浮”字卡,带有桔子、苹果的幼儿就出来。

c、游戏开始,给做得对的小朋友奖红花。

d、交换卡片后,游戏反复进行。

5、活动结束。

师:除了这些水果,还有些什么水果?(幼儿自由回答)请小朋友回家后,如果爸爸妈妈买了其它的水果回来,你也试一试,把它们放到水里又会怎么样?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5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这两片树叶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提出分类要求,幼儿进行分类

要求:1、想一想怎么分?

2、分好的树叶放在篓子里。

三、展示、猜测、介绍活动

1、教师帮助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分类方法,请大家

猜测可能的分类标准,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猜测。

2、教师对幼儿的分类方法进行记录。

四、师生共同总结、统计分类的方法。

五、按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方法再进行尝试分类。

活动三:叶子里的水

活动目标: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

2、初步尝试用简单线条或圆圈记录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枯叶、绿叶数份

2、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3、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习

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生长环境,区分长在树上和地里的水果。

2、乐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果乐园ppt;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视频;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1)(出示水果乐园ppt)师:水果乐园里有许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儿。

(3)幼儿回答,教师演示。

:苹果、橘子长在树上,草莓长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观察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水果是长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

要求:把长在树上的水果贴在上面的表格内,把长在地里的水果贴在下面的表格内。

(3)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3、拓展延伸

(1)师:水果除了长在地里和树上,长在别的地方有没有?

(2)观看长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视频。

(3)师:番茄和葡萄它们长在哪里的?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样长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活动前可以带孩子参观果园,拓展孩子的思维。

2、引导幼儿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图片,将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进行操作探索。

PPT课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小蚂蚁。

2、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欢吃的东西。

活动准备:

提前请幼儿准备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糖果、饼干等),放大镜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1、你为小蚂蚁准备了什么吃的?

2、小蚂蚁住在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给它们带去好吃的。

二、找蚂蚁1、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2、你在哪里看到了蚂蚁?它是什么样子的?

三、喂蚂蚁1、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给蚂蚁吃,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与蚂蚁说说话。

如:小蚂蚁快来尝一尝;好吃吗?等小蚂蚁好像说了什么?(真好吃,谢谢)3、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请幼儿走走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

四、与蚂蚁说"再见",带幼儿回园,教师进行小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8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这两片树叶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提出分类要求,幼儿进行分类

要求:1、想一想怎么分?

2、分好的树叶放在篓子里。

三、展示、猜测、介绍活动

1、教师帮助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分类方法,请大家

猜测可能的分类标准,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猜测。

2、教师对幼儿的分类方法进行记录。

四、师生共同总结、统计分类的方法。

五、按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方法再进行尝试分类。

活动三:叶子里的水

活动目标: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

2、初步尝试用简单线条或圆圈记录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枯叶、绿叶数份

2、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3、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习

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简单的做客礼仪,乐意帮助别人,并与人友善的交往。

2、在游戏中感知3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3.有礼貌,会主动打招呼,主人请吃东西时别忘说谢谢。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猫的家;书信一封。

2、操作材料:衣服人手一份,纽扣、青草若干,浆糊每桌一瓶。

3、音乐磁带,录音机,小牛胸饰每人一个,1—3的数字卡片一份,写有1—3的箱子各一只,1—3的数字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做客礼仪。

1、谈话:妈妈今天带你们去小狗家做客,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2、小牛入场。

(二)在游戏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1、去小猫家。

(敲门)请问小狗在家吗?小狗不在家,哦。它给我们留了一封信,(出示课件):小狗请我们帮助她钉纽扣,小牛们你们愿意帮忙吗?

2、给衣服钉上相应数量的纽扣。

(1)示范讲解钉纽扣

(2)学习3以内的数数

(3)幼儿自由分散操作

(4)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相互交流衣服纽扣的颗数。

3、按纽扣的数量进行分类摆放。

(6)将衣服分别按数量摆放到相应数字的箱子里

(7进行包装,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点评。

4、数数自己衣服上有几颗纽扣。

5、根据数字采蘑菇

今天,小牛们真能干,小狗还给我们准备了每人一份心,是什么呢?原来是青草,这一下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看哪只小牛最厉害,没有拿错自己的点心,自己是数字几,你就采几株青草。采到青草后要对小狗说声谢谢。

(8)按自己的数字采青草。

(9)教师幼儿一起检查。

6、活动结束(带着自己采的青草一起回家吃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帮助娃娃家折小杯子,认识向后折符号,体验折小杯子的乐趣。

2.喜欢参加折纸活动,愿意自己动手完成作品。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按箭头方向折有初步的了解,有过按箭头方向向下折小狗耳朵的经验和按箭头方向左右折折娃娃的经验,认识过虚线,并知道箭头所表示的含义。

2.物质准备:小纸杯范例,小纸杯的示意图,小纸杯的半成品,大小,颜色不同的正方形蜡光纸若干,娃娃家颜色标记。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出示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师:看,这是一只小杯子,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有好多好多的人要去娃娃家做客。爸爸妈妈都想请客人喝茶,可是没有很多茶杯,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折一些这样的小杯子出来招呼客人啊?(愿意)

2.观察示意图,了解折小杯子的步骤和方法。

(1)出示示意图师:小朋友们看,要折出小杯子,第一张图上有什么呀?(虚线和箭头)

(2)观察图二,发现与折娃娃的不同师:看看第二幅示意图上有什么符号?虚线是怎么样的?(斜斜的)箭头也是什么样?(斜斜的)这个斜斜虚线,斜斜的箭头我们应该怎么折呢?(请个别幼儿示范)他折的对不对啊?谁愿意再来折折看,这一步到底是怎么折的?和折娃娃的一样吗?

(3)观察图三师:看看接下来怎么折?(请个别幼儿尝试)我们和图四比一比,两个角是不是都要往下折?

(4)认识向后折符号,知道箭头的含义师:刚才我们折了第三步,知道只要一个角往下折,那另外一个角怎么办?

3.幼儿尝试折小杯子

(1)提出操作要求师:折纸时要注意纸要放的怎么样?(纸要平整)折的时候要做到什么?(角对角、边对边,折痕要抹平)如果有不会的小朋友怎么办呢?

(2)幼儿操作,发现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4.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杯子送的正确吗?

师:这一次过新年啊,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不用担心了,因为小朋友折了好多好多的杯子给他们,我代替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对活动过程中的反思: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没有考虑的太全面,当时因为是中班,所以我选了四种最简单的让幼儿进行制作,但是在剪纸杯的过程中,由于我没有给纸杯上标明要剪开的线条,导致多数幼儿在剪的过程中就遇到困难,然后我在给幼儿标示,浪费了时间,但其他方面我还是准备挺充分的:如给幼儿做的树干,叶子等都挺好的,在过程中挺顺利的。在我准备的四种花里,就太阳花幼儿做的最好。

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因为以往这种形式的手工制作在我们幼儿园很少开展(主要是家长不重视,材料靠教师自己准备,所以我选择了纸杯作为素材),幼儿很少接触到。受到我县送课下乡优质课的启发,我设计了本节美工课。这节课相对来说是很成功的。因为幼儿表现出了喜悦、渴望及期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