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初中读《西游记》有感(精选11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1
趁着假期,我终于读完了《西游记》这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读罢沉吟,感触颇深。
孙悟空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名字,他可是书中的头号英雄,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真可谓是劳苦功高啊。他七十二般变化样样精通、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以说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了。本想这样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吧,可还不是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输给如来有情可原。可是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碰上一个个妖怪打得过就拼一阵,打不过就跑,九九八十一难遇上的妖怪无数,他孙大圣自己摆平的屈指可数,求助成了家常便饭,哪一回不是去求观音菩萨帮忙,哪一回不是跑去西天求如来、跑去天庭求玉帝,求这些大人物也就算了,就连南海龙王、西海龙太子、五方揭谛、六丁六甲这些小人物都成了求助对象,他孙悟空算哪门子英雄?
但是俗话说得好好汉不吃眼前亏,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才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伟丈夫。试想如果当时孙悟空打不过还选择硬拼的话,将唐僧完好无损的送到西天就有点悬,斗战胜佛的'称号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采取这种策略,不逞一时之勇,成就了自己的伟业。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才有了西汉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孙膑装疯卖傻,才有了《孙子兵法》这部军事巨著。
当年红军打游击战不也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吗?这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才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捷,直至建立了一个屹立世界东方的新中国。
孙悟空虽然打不过就跑,但他成功到了西天,修成了正果;如果不是这种明智的选择,也许就没有流传百世的美猴王了。所以我们以后处事中要随机应变,不能只顾面子不求实际,做一个像孙悟空一样能屈能伸的伟丈夫。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2
在阅读课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很有趣又刺激的《西游记》他的作者是吴承恩,虽然我从电视上看了很多次,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有趣,里面的故事讲了在海外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个仙石,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仙石吸纳了天地的真气、日月的精华,渐渐有了灵气。突然有一天,仙石裂开了,里面“蹦”出了一只猴子,那猴子的眼睛发出了一道光,那光一直射到天宫那里,把玉皇大帝吓了一大跳。后来,那个猴子就一直住在花果山,最后,大闹天宫、大闹地府、龙宫借宝,他的名字叫齐天大圣孙悟空。最后,还是被如来给压在五行山,最后被大堂来的唐僧给救了,一起去西天取经,后来又收服了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等人一起去西天取经,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遇见了许许多多的妖怪,但是还是顺利取完了真经,因为孙悟空他们等人帮助唐僧有劳,所以佛主让孙悟空变成战神斗佛;白龙马变成天龙八部……
最令我佩服的是孙悟空,他为了保护师傅,好多次,都冒着危险和妖怪打,最后以他的智慧和他的攻击力还是顺利把唐僧去取完了西天取经。孙悟空还有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等。他的毛一吹就可以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但是,他的攻击力还是有限的.,有时候打不过就会去找观音去帮忙或者去找其他神仙。他不像猪八戒那样懒惰、贪吃和喜欢有一些姑娘,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他是最勇敢最厉害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唐僧也令我佩服,虽然他还要自己的徒弟保护但是他也是很善良的,他非常非常善良。有一次,他在念经突然来了一只蚂蚁,爬到了他的手上,唐僧没有把他弄死,却小心翼翼地把蚂蚁放走了,蚂蚁看了看唐僧就走,然后继续念经。还有,在三打白骨精的时候,白骨精变成了姑娘,虽然被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看出来了,但是,唐僧还是很善良,因为凡人就是凡人看不出是不是妖怪,他还对那个妖怪非常有礼貌,孙悟空把他打死了,他还骂孙悟空,白骨精又变成老奶奶,孙悟空又把她打死了,唐僧非常生气,就用紧箍咒来让孙悟空的头痛,从这个小段看来唐僧真的很善良。
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好看,比其他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都要好看,因为这比三国演义要刺激,比红楼梦要精彩所以我很喜欢。联系我们实际想想其实生活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物,比如说坏人像妖怪一样,警察像孙悟空,我们像唐僧一样需要别人的保护。《西游记》让我懂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比如说:那些妖怪很坏想长生不老要抓住唐僧,但是最后还是恶有恶报,被孙悟空打死了,这一段话告诉了我们做人就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如果做坏人总有一天会被警察捉住。这本虽然不是语文书、数学书这样重要,但是只要我们去看就一定会感觉的到里面的刺激和精彩的,心动不如行动大家是不是听了有些心动了呢?那大家就快点去看吧,图书角里面还有很多本呢。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3
读完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深有感触。书中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离奇经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刀光剑影、扣人心弦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吴承恩,为读者塑造了四个主要人物,他们形象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虽以西天取经为主轴,但其中的主人翁并非唐三藏,而是孙悟空。全书从石猴诞生开始,便充满不凡的气概。“目发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并惊动玉皇大帝。自孙悟空诞生之后,历经拜师学艺,大闹天宫,以至后来保护唐三藏到西天取经,在取经的途中,徒弟三人各显本领,不惜生命地保护自己的师父(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三十五部可以劝人行善的真经,修成正果。
要说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师傅取得了真经,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一路保护师父,即使师父误会了他,将他赶走,还不忘叮嘱八戒碰到妖怪要提他的名字,一听师父有难就立即回来救他。他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就翻出十万八千里,手中一根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敢于与强大势力做斗争,其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有几个小故事我读完后收获了不少东西,并颇有感触。比如孙悟空求学七年才学到真本领。七年间,他只跟着师傅和师兄念着自己不喜欢的经文,但他从未说过放弃,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师傅会将真本领传授给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从这个地方可以收获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像孙悟空一样,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我敬佩他们的执着及不畏艰险的坚定信心,孙悟空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一想到自己遇到困难的事情经常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就感到惭愧。
每次遇到数学的拓展题,都是直接跳过,因为那时我抱着一股侥幸心理——反正等一会老爸会回来的,问问他就知道答案了。那天放学到家,我一如既往地等老爸回家给我讲题。过了几个钟头,老爸果然回来了,我赶忙拿着本子跑上去问。他看了看,说:“这道题其实很简单,你只要画个图,然后这样……其实,凭你应该做得出的,只是你不高兴动脑子罢了。”在旁边记着答案的`我,并没有理会,仍旧“奋笔疾书”……
这种侥幸心理终究得到了报复。那次,老爸很晚都还没回来,而刚刚好数学作业里有拓展题,我想:这可怎么办?如果空着,那肯定会被老师骂;如果随便写,那也会被老师骂。那时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经过一番心想斗争后,我仍选择了放弃这题。
到了第二天,我终究还是被老师骂了。回到家,我就像一只落汤鸡似得无精打采,善于察言观色的老爸看到了我这副表情,就问:“怎么了?”我把事情的一五一十告诉了他。他听了后说:“其实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动脑子,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要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你善始善终,这就是胜利。”
我听了老爸的话后,从此,数学的拓展题,我再也没有问过老爸。
读了《西游记》,我知道了取得真经除了靠本领,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把这份精神放到学习上,我一定会学得更好。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4
相信你们都看过《西游记》,那么到底是什么内容的书这么吸引人呢?现在,让我来谈谈看后的感受吧。
首先,我来讲讲我对人物的感觉。孙悟空,火眼金晴,神通广大,本领高强,能降服各种妖魔鬼怪,机智勇敢,是护送唐僧去西天的核心人物,武器是金箍棒。
沙和尚,手握降妖宝杖,性格平稳,吃苦耐劳,但不善思维,负责日常杂事。
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它长着猪鼻子,猪耳朵,猪嘴巴,天生的一副贪吃样,西去的路上总拖后腿,还好色,它的武器是九齿钉耙。
至于唐僧,身穿价值五千两的袈裟,手握价格三千两的权杖,没有自我防卫能力,一路上多亏了师徒三人护送,但他熟读诗书,性格温和,为人谦和,处处为别人着想。
人物的大致情况我们了解了,现在让我们谈论一下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吧。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刚开始为了学习本领经过了许多的苦难,乘着独木舟漂了八、九年才到了学本领的地方,可见他学本领的欲望是多么强大,坚持的信心是多么强大,但他学了本领就有点骄傲自大,最后被师父逐出师门。先去龙宫找兵器,把龙宫闹的'鸡犬不宁,有了兵器还去天庭大闹,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到最后还是受观音大师指点,被唐僧解救了,从此一路护送唐僧西去。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不管你再强大,总会有比你更强大的人出现,所以万事要谦虚一点,不能狂妄自大。这个故事还让我明白要成大事必须要有一个团结的集体,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完成不了大事的,要互相配合,互相努力才能成功。
在西去的路上,发生了许多的故事,尤其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一次次的打败了妖怪,但唐僧是凡人,容易被蛊惑,一直以为是孙悟空在任性把人打死了,到第三次的时候唐僧把他骂走了,孙悟空虽然有所不忍但还是离开了,走之前和二个师弟交待了要好好照顾师傅,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有些时候我们肉眼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也会因为一些误会而让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一个团队也是需要磨合的,要在不断的磨合才会越来越牢固,发生误会要及时沟通,要不然很容易整个团队受到影响。而一个团队的主导人物也会出现问题,所以不要一味的太相信自己。
西游记为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其中最让我深刻的是如果做一件事,只要一直去做,不管有什么困难,你都会成功。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5
牛魔王的儿子据守火云洞,他想吃唐僧肉便纵风将唐僧摄走。悟空得知他是自己五百年前的兄长牛魔王之子,便和他商量归还师父,红孩儿不但没有归还师父,还用三味真火将悟空烧了个半死……悟空变做牛魔王,问出了红孩儿的破绽,将筋斗云投向南海,终于收服了他。观音看他可怜,便将他带上天庭让他做了善财童子。
白骨精俗食唐僧肉,便变成了一名看着可爱天真的姑娘,她假惺惺地去给唐僧一行人送饭,以此来迷惑唐僧师徒,但却被悟空一眼识破,打死了肉体,化作一缕青烟。后来,她又两次变成了老婆婆和老爷爷,借寻人的理由靠近唐僧,但悟空又两次识破,最终打死了白骨精。
上面两篇故事分别出自《大战红孩儿》和《三打白骨精》。其实,西游记中的怪物大可分为两类,可以被天庭所用的妖魔,和什么地方也融入不进去的野生妖怪。而上面两篇故事中的红孩儿和白骨精便是妖界最好的代表,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白骨精和红孩儿都是妖,也都想吃唐僧肉,为什么一个收入了天庭,一个却死在了孙大圣的棒下。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来分析他们的`结局。
首先,先看他们的外表,红孩儿长得非常可爱,也不高,看起来就十分弱小,再加上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普通人怎么看也不会觉得他是一只害人的妖怪的。而白骨精就不同了,尖下巴,小眼睛,胳膊和腿又细又长,声音还十分细,这不就是“标配版狐狸精”的基本模样吗?让人看了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怎么会不被打呢?
再看出生背景,还是先看红孩儿,父亲是牛魔王,母亲是铁扇公主,怎么也算的上是妖界中的“名门望族”了。回头看看白骨精,没有父母,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孤魂野妖一个,这在设定里分明就是跑龙套的,怎么可能被佛祖重用呢?这样一对比,红孩儿早就“赢在起跑线”上了。
有故事,有背景和后台的全去了天庭,那些只能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野生妖怪,只能一只只被消灭,衬出“正义必胜”的唐僧师徒。
原来,早在明朝,吴承恩爷爷就写尽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潜规则。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6
《西游记》——吴承恩先生著。《西游记》被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完全从历史小说——早期长篇小说的唯一品类中分裂出来,独立而成为神魔小说的新品类。
《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如意真经。唐僧心善,一路上只要有人遇难,唐僧便会让他的徒弟去救。但多半的都是妖精扮的.,因为妖怪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都来骗唐僧了。但是,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他早已知道妖怪的阴谋诡计,被迫派来保护唐僧。这一路唐僧又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曾经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因为调戏嫦娥仙子,被玉帝扔下人间,遇到了孙猴子,认唐僧为师父。
后来又遇到了因惹了王母娘娘,和天蓬元帅一样,被贬人间的沙悟净。看似简单的队伍,这四个人却是缺一不可。唐僧向善,一心要去西天取经;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拥有火眼金睛,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是唐僧的保镖,保护唐僧成功取经;猪八戒虽然贪色好吃,但也是做出了许多事,比如前锋便是他;三徒弟沙悟净,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色,但是没了他就没了后勤,什么东西都是他来背的。所以,四人缺一不可。师徒四人团结一心,最终到了西天,取得了如意真经。
因为他们的团结、努力,最后得到了回报。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比如在学习上,我们要努力;在考试上要努力;在争做好少年时我们要努力……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思缓弓缴而射之,那就要白日做梦了。
我轻轻地合上了《西游记》,悟出了许多道理,其中,最深的是:努力,才会有回报。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7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什么电视剧的片尾曲吧,没错,就是《西游记》!它由吴承恩编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充满了对神话故事的向往。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徒四人不畏艰辛,一路降妖除魔,跋涉十万八千里,战胜九九八十一难。虽然师徒四人有时也会闹别扭,但是关键时刻他们齐心协力,无论多强大的敌人也会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最终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故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让我看过后不仅身心愉悦,而且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对付困难的.勇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深感愧疚。我总是遇到困难就避开,喜欢依赖别人,做事经常半途而废,认为难的事情就选择放弃。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我不善于思考,稍微有一点难的题就抓耳挠腮,憋得脸红脖子粗,还气愤地摔笔,一副抓狂的模样,完全没有了解题思路,干脆找妈妈帮忙,我则不动脑筋,等待答案。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只有87分。这个成绩给了我重重的打击,想想《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即使路上有许多妖魔鬼怪挡路,但他们还是没有因为惧怕而放弃取经,一直都是奔着目标努力。天下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又燃起勇气和希望,俗话说的好:“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不惧怕失败,我选择坚强面对,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下学期的数学成绩一定要让自己满意。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8
《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在这个寒假中,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拜读了这部驰名中外的小说。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及其徒弟四人历经千险,降妖伏魔经历了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后,我深受感触,文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而他们那离奇曲折的经历则给我留下下了深刻我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孙悟空不畏艰险,忠心耿耿,明辨是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猪八戒的.憨厚老师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沙和尚的善良真诚也是值得学习的。更重要的是唐僧那可慈悯的心,让我们怀着那种心态,去感恩社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读后,我深知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每当遇到困难,他们齐心协力,搏击风浪,总能够克服。他们的执着,锲而不舍更让人为之惊讶,取经之路谈何容易?而他们并没有半途而废,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到底。
他们,正义的化身,在邪恶面前不低头,不屈服,勇于与邪恶作斗争;他们,聪敏的化身,在逆境面前总能够化险为夷;他们,热心的化身,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人们作好事。
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吗?他们,不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吗?
《西游记》,使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使我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气迫于胸襟,我想,它回影响我的一生。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9
一个故事,一条大道,一个决心,师徒四人降妖除魔,天竺取经。
没错,西游记!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他被翻拍成了各种形式的电视剧、动画片、电影,人们都沉浸在影视剧的情节中,反复的看着剧中人物的奇迹相遇,不如关上电视、电脑,翻开书,让我们的想象力遨游在文字的世界里。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了天竺取得真经的故事。可是,众所周知,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他为什么不背着唐僧飞去天竺呢?是的`,孙悟空是有上天入地的本领,可是如果他这么做了,没有这九九八十一难,他们师徒真能取得真经吗?在西游记的结尾,唐僧只经历了八十难,所以拿到的只是白纸,可当他们经历了最后一难后,白纸上才显现出真经,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不经历足够的磨难,我们怎能成长?不体会过失败,我们怎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会在磨难中一点一点成长,一点点看清自己,一点一点变得优秀。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再读西游记时,我深深的感到羞愧,羞愧自己的小肚鸡肠,羞愧自己的狭隘心胸,羞愧自己的半途而废,羞愧自己的意志不坚。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经历了无数的妖魔鬼怪,多少次都差点成为妖精口中的一道菜肴,虽然,有时也会迷茫,也会失望,可是他们从未想过放弃,意志坚定、信念不移,最终取得真经。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孙悟空虽然顽皮,但他懂得感恩,对唐僧忠心耿耿,一路上尽心尽责的护送师傅,而我们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任劳任怨的将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又做了什么呢?妈妈唠叨几句,我们便不耐烦,父亲责骂我们几句,我们却还要顶回去,父母辛苦赚钱,供我们上学,我们却拿着父母的钱肆意挥霍,不懂得珍惜。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尚且懂得感恩,而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孙悟空还有个宽广的胸怀,取经途中,被唐僧多次误解甚至赶走,可在他并没有怨恨,尽心尽责,努力保护着师父。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便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白骨精三次化为人形来迷惑唐僧,都被悟空看破,可是唐僧一次次被迷惑,尽管悟空多次解释,他却相信自己的眼睛,赶走悟空。当得知道唐僧有难时,悟空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救师父。再想想我们,平时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就和同学、朋友、家人产生矛盾,怎能不感到羞愧?
《西游记》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宽容,学会坚持,学会成长。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如孙悟空一样,坚定信念、战胜困难、跨过失败、背着梦想、砥砺前行。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10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利用国庆小长假的七天时间,我看完了这部小说。
我这本书与其他的版本不同,全是古文,需要反复精读、细细品味方能奏效。其人物也别具精彩,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他虽非人、非神、非魔、非仙,也非妖,但却有人的善良、神的法力、仙的智慧、魔的`勇猛,是个不折不扣的猴王。在西天取真经途中时常与师傅发生争执,其原因并非妖魔作怪,是师徒之间互相猜疑所致。唐僧是一个凡胎肉骨,弱不禁风,分不清危险轻重、不识妖魔真假,但心地善良,是个十足的大好人。有时我真搞不清作者为何要刻画唐僧?孙悟空几个筋斗云就可以把真经取回来。如今我明白:红花没有绿叶相伴,展现不了婀娜的舞姿。同样,如果没有唐僧的加入,哪里有超凡的“齐天大圣”?幕后的“工作”是神圣的。
在书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都被刻画得精彩夺目。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好样的,个个英勇无比,不畏艰难,面对凶狠的妖魔鬼怪,决不退缩。
初中读《西游记》有感 篇11
《西游记》这本书是吴承恩写的,吴承恩是明代文学家。字汝忠,号谢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西游记》是古代浪漫的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的杰作。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想象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叙述了唐僧与徒弟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过程。这部作品通过无数的战争的幻想情节,写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反抗精神。
《西游记》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唐僧和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听到《西游记》,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孙悟空是主要人物,因为孙悟空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还机智勇敢和大胆过人。你看他连天空都敢大闹,你说他大不大胆呢?
孙悟空的性格与我弟弟的恰恰相反,我弟弟是一个胆小,遇到困难就只会哭的小男孩。
记得星期六晚上的时候,妈妈帮弟弟洗澡。弟弟没有穿鞋子就进去了,妈妈就叫他把鞋子拿出来。但是鞋子放在了房间里,房间没有开灯,里面有黑又暗,因此他不敢进房间拿鞋子了,最后要我们逼着他去拿才去拿。这就是我弟弟胆小的证明了。
唐僧是一个心地善良,容易上当的人。比如《三打白骨精》那一个妖精连续骗了他三次,他还依然相信那个妖精,妖精的诡计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了,后来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唐僧以为孙悟空真的打死了好人,不听孙悟空解释,就把孙悟空赶走了。唐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容易被骗。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否者后果不堪设想。
猪八戒是一只既好色有贪吃的猪。它虽然贪吃好色,但是他也是一只行侠仗义忠于师父(唐僧)的猪。他要不是在天庭中调戏嫦娥姐姐,他也不会被玉帝贬下凡间,投胎做猪了。后来被观音点化,被唐僧收为徒弟了,如果不是他好色,他现在在天庭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了。不过,他跟着唐僧是他明白了很多道理,学到了许多东西。
沙僧这个人物是我最欣赏的了,每一次拿行李他拿,他也不怨不言。他的武功虽然不高,但是非常忠于师父和支持大师兄(孙悟空)。沙僧以前是生活在流沙河,他一共吃掉了九个和尚,他戴着的项链是和尚的骷髅头。后来改邪归正被唐僧收为徒弟了。我们因学习他那种知错就改的精神。
《西游记》这一本书给人印象深刻,不看怎是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