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
在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大,主人公安妮在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是她在童年时最珍贵的两年,之后就因为在希特勒上任主席时,就开始德国法西斯反犹太人运动的兴起,而躲起来,从此在一家公司的黑暗秘密的小屋里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因为为了避难,与外界失去联系,幸好在这家公司里有一个收音机,他们一家人天天只有听广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事。安妮对这个小屋充满了好奇,但过了一些时间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变得粗暴,任性,他觉得很不自由。
在他们住进这个小屋一个月后就又有一个被法西斯被迫的叫范登先生一家来到秘密小屋里,这样有热闹些,免不了争吵,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明白了,因为没有自由而让人产生一些情绪是可以原谅的,所以她就以乐观,向上,温和的态度去面对现在的一切。而且希特勒也是屡屡战败。他想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但实际上可恶的希特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更加残害了犹太人民。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因有人告密他们的秘密小屋被发现,安妮和其他八个人被带走,死在纳粹的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爸爸活到战争的结束,把安妮的日记保存下来。
这本书记录了德国希特勒反犹太人,残忍的杀害太人,也展现了他对特殊环境中的喜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自由的向往,也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的痛恨。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
“我希望在我死后,也能够继续活着”这是安妮在日记中写的话。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读完这本书时,总会思考:她真的做到了吗?现实坚定的声音告诉我:她的确做到了。
这本书读起来是轻松愉快的,不像闻名遐迩的名著那样枯燥无味,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每当我想起战后的满目疮痍,安妮的悲惨结局,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失落,情绪的落差就像高高飞起的'风筝一下子被人扯了下来。
这本日记记录了她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每一个充满未知、危险但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以及激烈的战况和她内心深处的思考与疑问。在这两年时间里,安妮一家一直居住在一间密室里,每一举一动都受着限制。尽管我与安妮年龄相仿,读起这本书来有着强烈的共鸣感,但我仍然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在如此与世隔绝、不自在的环境中生活的?然而安妮似乎并不这么想,有时甚至把新的战况当成一个逃离的新希望。她有着一颗无比乐观的心,就这点,让我无比钦佩。
我承认我总会被安妮乐观的心态打动。“如果从外部看,我只是一只没有自由又喜欢嬉戏的小羊羔;但在内部,指引我的则是美好的那一面的我”她总是向往着美好的自我,美好的`未来,而并非自己的悲惨的下落和战后的惨状。这不由得引发我的深思:对生活感到烦躁厌倦时,难道就一定要一味地抱怨生活吗?还不如静下心好好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案,朝着美好生活大步向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应彻底放下希望,失落只会让阳光更难透过紧密的乌云,照耀到我们身上。
的确,安妮早已在七十三年前去世,但她的乐观仍然在影响着全世界。她仍活着,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每次在遇到所谓的“人生大起大落”时,想想这个女孩,我都会觉得,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
我看了这《安妮日记》后才发现,原来以前的德国党卫军是那么的坏!他们为什么夺走了年仅16岁、善良可爱的安妮的生命呢?读了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可怕的年代,感受到安妮那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纯朴善良的心。
《安妮日记》是从安妮13岁生日那一天开始写到15岁,后来由于被抓到在德国军营才停笔的。
里面主要是写了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姐姐玛。弗兰克,凡。丹夫妇,彼得,阿。杜瑟尔医生和安妮一起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房屋里面,他们叫做“密室”。他们早上先用木板钉住,然后在用厚窗帘挡光,白天他们不能出一点声音,以免被楼下的德国人发现,因为安妮他们全都是犹太人,德国人抓到犹太人后会把人毒死,闷死,病死和饿死。晚上才是他们的自由时间,不过所有人都要规定时间冲凉和上洗手间。“密室”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没有自由,只有伤心和恐惧。安妮在“密室”里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记,她向日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讲述了身边的故事,记录了成长中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控诉了法西斯的战争,还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让人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是危险的`。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平安和幸福,不要让战争来到我们的身边。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美丽、充满生机的国家是非常幸福的,我将珍惜生活、珍惜时光,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美丽。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4
这些天我终于读完了《安妮日记》。我被安妮写的日记震惊了,我无法想象战争带来的痛苦。两年多来,由于战争的缘故,这个富裕舒适的家庭与范丹夫妇、他们的儿子彼得和杜塞尔医生一起,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他们感到恐惧和颤抖,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遭受着恐惧、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你可以在家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例如玩电脑、看电视、画画等。在学校,你也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例如阅读、跳绳、踢毽子等。周末还可以邀请朋友滑冰、看电影、打羽毛球等。
但是我们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玩,有时候做多几道题目就怨声怨气,这是多么不应该的啊。在《安妮日记》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从寒冷的家中跑到被风雨侵袭的街道,跑到没有火的潮湿教室,饿着肚子啃胡萝卜的画面。
书中,描写了孩子们向街上的人乞讨一块面包的画面,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想想这些孩子,看看我们自己,真是太羞愧了。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饭做得不好吃,就是嫌爸爸炒的菜不合胃口,挑三拣四。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和幸福。
《安妮日记》让我反思自己,学会思考,它就像一盏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5
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每一本书都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记忆。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一家以及亲友,为了躲避法西斯纳粹的廹害,无耐之下只好躲进了一间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小屋。躲在这间小屋里的`三年,白天他们不能发出一点声响,只有在晚上才能活动一下。
1944年8月,因为有人告密,躲藏在小屋里的8个人被捕关进了纳粹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得以生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安妮的父亲十分消沉。后来在周围友人的帮助下,他终于鼓起勇气,用他的后半生宣传《安妮日记》,也就是现在我看的这本书。
如果没有残酷的战争,安妮不会离开我们,犹太人不会受到伤害。让我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不让历史悲剧重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真希望同学们和我一样喜欢《安妮日记》这本书。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共同努力,让世界充满爱,让爱的阳光洒满世界!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6
里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为了躲避战争和法斯的追杀,在安妮13岁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为当时是法西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他们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密室”,安妮自从搬到了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头凝望天空,总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的战争终将结束,合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的。
但二年以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人投入了集中营。残酷的现实摧毁一切,最终安妮死了,死于伤寒,这一切多是讨厌的战争和种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记中还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的活着。”
所以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历史、战争及种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种勇敢、坚强、不屈服乐观向上希望活着的那种人生态度。
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7
《安妮日记》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兰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为什么呢?那就跟我来吧!《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实记录。安妮原来是居住德国的法兰克福,由于有外来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从这时开始她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个名字——吉。也从这时开始,她用她的笔以一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在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了关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种种问题。
他们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也用日记恢复了原来的镇定。虽然她写的每一篇日记非常简短,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复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闷,安妮也面对着种种恐惧、不安,可是她怎样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写日记来消除这些呢?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记》里的日记很简短,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本书之所以可以选为世界名著,也因为它的真实和朴素,而也是它的真实、朴素,安妮的坚强自信把我给感动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8
1942年7月,刚刚过完了十三岁生日的安妮·弗兰克,跟随父母姐姐和父亲的朋友凡·丹先生一家为了躲避纳粹军队的搜捕,被迫搬进了一间阁楼里。
藏匿的生活是十分艰辛和残酷的.,为了保持自身的安全,他们从此不能再出门,白天也不能随便走动更不能大声说话和上厕所。在这个逼仄拥挤的阁楼里,安妮一家和凡·丹一家八个人一直生活了两年零一个月。
1944年8月4日因被人告密,安妮一家遭到德国警察的逮捕,最后只有安妮的父亲从集中营活了出来,其他七个人都死于纳粹集中营中。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安妮是一个乐观,善良自信并且具有独立精神的女孩儿,她向往和平不甘心屈服于侵略者的淫威,并且勇敢的面对残酷无情的战争,她仍然在恐怖与恶劣的环境下坚持阅读与写作。
我们要学习安妮独立勇敢的精神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具有了勇敢独立的精神,我们就会以微笑来面对生活的挫折,以坚强与自信来面对学习上的坎坷,最终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巅峰指点山河。正如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所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9
去年暑假,我读了世界名著《安妮日记》这本书,它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
安妮·弗兰克曾被世界人民称作——永远的天使。她也是我最崇拜的作家。《安妮日记》这本书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天使——安妮·弗兰克,特意拍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日记》这部电影,造了安妮·弗兰克的纪念馆。安妮·弗兰克在写完《安妮日记》这本书后,留下了一句话,她说:“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到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尽。
这本书令人的泪水流个不停,但却让我有了对生命的感悟。现在,看了我介绍的《安妮日记》,大家一定也喜欢上了这本书了吧,也很想读它了吧!找个机会一定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