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教案

笔构网

2025-08-29教案

请欣赏《木兰从军》教案(精选1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从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木兰从军》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

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木兰从军》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听写课后6个词语,认识“疒”并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半包围结构的“廷、康、起、病”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通过“紧急、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等词语的理解,明白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后果。

4、利用课文的留白处,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开展小组讨论,说一说花木兰是个怎样的说服家人的?

5、学习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家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花木兰身上爱国爱家、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①出示花木兰女装图片:花木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漂亮)

②出示花木兰披盔戴甲图片:知道她是谁吗?她在干什么?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她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她英武、神气、勇敢)她就是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漂亮俊美的花木兰。

2、漂亮俊美的花木兰为什么穿上男装去战场杀敌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听一听花木兰的故事。

3、板书课题:12木兰从军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从军就是当兵,参军。)

(二)读顺课文,整体感知

1、先扶后放,学习生字

过渡:要想读课文首先必须过一关——字词关,看词语宝宝来了。

(1)读词正音(出示生字词,指导重点生字读写及多音字“燕”“将”的读音)

你觉得哪些词语难读,或容易读错,提醒大家。

①第一行:“征”“书”“胜”“装”都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从”是平舌音c óng、

指多生读第一行并及时正音。

② “将”是多音字,在“将士们”中读ji àng,在“将军”中读ji āng 。“燕”也是多音字,“燕山”中读y ān指多生读第二行并及时正音。

指名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

(2)给生字按结构归类,识记生字,掌握书写要领。

出示生字

观察本课这9个生字,你能按结构分一分类吗?

左右结构:征胜利将

上下结构:兵父弟男

半包围结构:病

③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木兰从军》教案 篇4

【课文】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木兰从军》教案 篇5

一、动画导入,复习巩固。

1、画面上这位英姿飒爽的姑娘大家还认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上节课我们通过了解了“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老师这儿有几种意思,谁来选一选?

2、美国迪士尼还把她的故事拍成了动画片呢!想不想看?不过首先要过字词关。(复习字词)。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看看木兰的故事吧!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①故事是从朝廷的一份紧急征兵的文书开始的。

什么是“文书”?

②为什么这份征兵文书会那么紧急呢?(划出“紧急”,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③谁能给“经常”找个近义词,你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战事不断)

简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状况。

④如果不派兵去支援,战争就要失败了。失败了会有什么结果呢?(国破家亡,百姓无家可归)

⑤这样的情况多么危急呀?谁来读出情况危急的样子。(读第1、2句)

(2)木兰看到文书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焦急万分)

3)木兰为什么着急?

出示:“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① 年老多病是什么意思?

给“年老多病”的“病”选择字义。

国家正处在危急时刻,保卫国家是每个男子的.义务,可是木兰家一个是年老多病的父亲,一个是年纪太小的弟弟,到底谁能去呢?这样的情况怎能不让人着急的!谁能读出焦急万分的心情?指名读。(她想:……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瞧你皱着眉,真是位焦急的小木兰啊。

让我们一起体会下木兰的心情吧!齐读。

4)于是,木兰想到了自己,她觉得——(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①“忧”是什么意思?(忧愁,烦恼)

②国家的烦恼是什么?(出示:“国忧: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③家里的烦恼又是什么?(出示:“家忧:父病弟小,难以出征”)

④如果不出征,行吗?为什么?(国家土地不保,受敌人欺侮,百姓们都会失去家园。)

木兰一心想到的是国家和自己的家人。(板书:为国为家)

⑤(“理应”加点)给理应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应该)

本来是男子应尽的义务,可是木兰的父亲和弟弟都不能去,所以她觉得保家卫国也是她应该做的事。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木兰,你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她吗?(出示:(爱国爱家)的花木兰)

过渡:就在国家危机,家庭着急的时候,木兰没有袖手旁观,真是个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啊!我们一齐来读好这段话?(再次出示:那时候,……为国为家分忧。)

2. 想象情节,感知英雄形象。

⑴于是,木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为什么“女扮男装”?

介绍:在当时,男主外,女主内,当官、打仗都应该是男子的事,女子是不允许当官和打仗的。一经发现,是会被砍头的,

(2)她的家人会同意她去吗?(不会)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出示:说服)

如果你是木兰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呢?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

交流。(引导学生围绕“为国为家”的中心说。)

(老师分别表演木兰的父亲、母亲、弟弟,让学生做木兰,来说服家人。

①父亲:(年老多病的父亲拄着拐杖说)师:木兰,行军打仗刀剑无情,你是一个女孩子,敢和敌人拼杀吗?我怎么能让你一个女孩子去冒险呢?还是我去吧。(心系家人、爱家、勇敢)

②母亲:木兰,你可不能去,你是一个女孩子,被人家知道了是要被杀头的。(机智)

③弟弟:(弟弟跑过来抓着姐姐的衣角说):姐,我不让你去,你走了就没人和我玩啦!

④师:现在国家有难,我不能再陪你玩了,你也应该懂事了,在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呀。

(5)此时此刻,木兰一心想到是国家,是亲人,却从未担心过自己的安危。让我们一起再来夸一夸这位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

出示《木兰辞》片段,带领学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纵然有再多的不舍,也没有办法,木兰的家人只好含着泪答应了,就这样,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亲人和家乡,踏上了从军之路。

1. 随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组织读,圈出几个表示动作的字。(出示:披、跨、渡、过)

①你从这几个词感受到了什么?(木兰很神气,很威武、马不停蹄,盼望早一点儿来到战场,为国出力)

谁再来读一遍这几个词,读出木兰的飒爽英姿。

(2)指导看图:你们看,木兰正跃马提抢,驰骋沙场,奋勇杀敌。

出示:在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赫赫战功”什么意思?我们一起看看。

(3)师述:在多年征战中,白天行军,木兰紧紧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害怕被别人发现,她从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这样的日子木兰过了多久?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划出:多年)

3)从第四段中找一个词来夸夸她 出示( 英勇善战)的花木兰

让我们一起学一回英勇善战的花木兰。(齐读这一段)(出示:披战袍,跨骏马……立下了赫赫战功)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12年以后,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回到亲爱的家人身边,穿上她心爱的女装。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穿上女装的花木兰。这是怎样的花木兰?

出示句子: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为年轻的姑娘。

读到这里,你有问题要问吗?(问得好,十二年,那么长的时间,怎么会没人发现呢?

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战火不断,马不停蹄;更是因为木兰是一个自信自强的女子,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你们听听她是怎么说的。(欣赏京剧:花木兰片段。)

五、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一小节,记住这位伟大的女英雄。

出示第一节。

六、拓展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你知道有谁吗?如穆桂英、江姐、梁红玉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七:布置作业

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

《木兰从军》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

四、引导,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兰从军》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难点是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木兰从军)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军)

3、课文里的多音字一定要认读清楚。出示:

将军 燕子

将士 燕山

4、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朝廷 征兵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胜利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指名读 齐读

5、你能任选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二、精讲课文: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花木兰,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课上,我们要做到八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

1、自由读课文。想想:(出示)花木兰是一位( )。相机贴:姑娘图、将军图

2、过渡: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竟然从军,还成了一位将军,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呢?读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哪一自然段写出了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出示:第二段

⑵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怎样的痛苦?

⑶正因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⑷当木兰看到征兵的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她的心情怎么样?读读书上的句子。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为什么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

那是怎样的心情啊,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令你焦急万分的情况吗?

是啊,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难怪木兰心急如焚,焦急万分。体会木兰当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二段

⑸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木兰觉得自己理应——?(引读)

⑹可木兰是个女子,古时候女子是不允许上战场打仗的,家里人也不放心啊,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老师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了,你们是木兰,来说服家人,敢试吗?

师:父亲我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木兰啊,那战场可不是女儿家去的地方,来是让老父去吧!

生1:爸爸,你别担心,我不是一个胆小鬼,我一定能替您打败敌人的 。

生2:爸爸,你年老多病,到了战场上,看不清,跑不快,还是让我去。爸爸,相信我,一定会赢的。

生3:如果真的牺牲了,那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值得。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听听母亲的话:木兰啊,你上战场娘不放心,还是别去了吧。

生1:妈妈,您不用担心,我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相信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生2:妈妈,我知道,你更需要爸爸来陪伴您。如果我真的牺牲了,您也不要伤心,还有弟弟、妹妹他们照顾您呢!

师:弟弟还小,不懂事,他说:姐姐,我不让你去,在家陪我玩吧。

生1:弟弟国家有难,我们不能光想着玩啊,等姐姐打玩仗回来,一定好好陪你玩。

生2:如果我们打不赢敌人,那就什么也玩不了了啊!

师:亲戚邻居们也舍不得木兰,他们会说:“让别人去吧,战场上也不缺你一个。”

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想,谁会上战场上打仗呢?国家会灭亡的。

……

⑺你们讲的很有道理,终于,她说服了——?引读,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的出征仅仅是为了家人吗,还为了什么?板书:为国为家

你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女英雄?出示: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总结:带着对这位女英雄的崇敬,一定能把这一段读得更精彩。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引读:木兰告别了亲人,范读

①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②这句话中,有几个动词用得特别传神,找一找。出示,红点

③看看图,你觉得披上战袍,跃马横枪的花将军怎么样?

想像一下,刀光剑影,危机四伏的战场上的花将军一定是怎样的?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对木兰行军艰难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她的英勇善战,才在战争中立下了——?出示,点出:赫赫战功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⑤看看图,边读边想像,读出花将军的飒爽英姿,英勇善战。自由读,指名读。(真是我们女孩子的骄傲,我仿佛看到花将军在驰骋沙场,英勇杀敌。)女生齐读

⑥这么精采的文字,谁能背下来。出示:木兰告别了( ),(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了( )。在( )中,她为国立下了()。

⑦这时,你觉得木兰是一位怎样的女英雄?出示: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⑧十二年的戎马生涯,出生入死,浴血沙场,就是七尺男儿也难以忍受其中的艰辛,更何况木兰还是个姑娘呢?是什么在力量在支撑着她?木兰在多年征战中想到的是什么,她是为了什么?指板书,齐读:为国为家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过渡:这仗一打就是十二年,木兰总算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看看图,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现在的木兰是怎样的?

出示: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⑵当将士们看到这样的木兰,会有什么反应?把你的理解溶入你的朗读。再想像一下将士们惊讶的样子,你会读得更好一点。齐读

⑶一位姑娘为国为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是一位真正的女英雄。

A让我们满怀敬意地再来读读课题:木兰从军

B让我们朗读全文,去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

三、课后拓展:

讲一讲: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木兰从军》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木兰从军》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在中国,木兰从军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传说故事,讲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本篇课文以事为题,是对故事的提炼和概括。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文章先引出人物,突出描写对象,接着围绕人物叙写故事(发生——发展——结果),结构上完整清晰,花木兰这位彪炳千秋的女英雄形象焕发出动人光彩。在教学时,教师应多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理解花木兰的心理活动,同时组织大家围绕着“女英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读、思考、朗读、感悟。同时本课有一幅插图,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插图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制勇敢的精神。

学情分析:

花木兰的故事,其实学生了解得并不多。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木兰从军的有关资料,从而对花木兰有个大概的了解。更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圣光形色的形象画面,会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有利于学生激起无限的想象。这些都会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课文阅读期待,为理解木兰的英雄形象埋下了伏笔。

课标要求: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秀品质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深入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木兰

同学们,你们对花木兰有些什么了解了?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板书:从军理解从军。

3、指导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想文中会写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③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口头填空:

花木兰是()。

3、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4、齐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木兰从军》。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思考:木兰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2、原来,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扣住“焦急万分”来指点)

(1)“焦急”就是——非常着急。木兰为什么着急?指名说。

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再读:“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再焦急地读这句话。这是家人担忧。(板书:为家人)

(2)她还为谁担忧?如果不出征,行吗?为什么?(国家土地不保,受敌人欺侮,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板书:为国家)

(3)读好词语“焦急万分”,体会木兰焦急的心情。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4)所以,木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读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3、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时候,花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

4、但家人又怎会同意呢?木兰一一说服全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的?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

5、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父亲:木兰呀,还是让我这个破老头去吧!

弟弟:姐姐,你是一个女儿家,怎么能去打仗呢?还是让我去吧!

母亲:木兰呀,娘怎么舍得你走呢?要不咱们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

师:儿呀,我们被你说服了,但是爷娘不在你身边,一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

6、看到这一幕,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请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出示: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就这样,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从军之路。

1、指名读。

出示句子: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学习第1句。

(1)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这里有一连串的短语,让我们觉得木兰怎样?(潇洒,洒脱。)谁来读一读?

(2)齐读句子。师述:但从军的路上又怎会一帆风顺呢!小朋友,在古书中有明确记载: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师读一读,稍稍解释。

(3)师述:同学们,虽然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但从她的家乡到达前线,要有万里的行程。要想尽快赶到前线,得马不停蹄地赶路,夜里只能稍作休息。在此期间,且要渡国黄河,翻越燕山,真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啊!到达前线的路是那样长,充满艰难。

(4)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5)谁再来读一读。引导背诵。

尽管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

3、学习第2句。

(1)(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出示图片)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师述:在多年征战中,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4、(让我们一起学一回英姿飒飒的花木兰)配乐齐读这一段。

5、读到这一幕,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请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出示: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四、学习第四节。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花木兰?

2、(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大惊失色。有的人忍不住说:天哪,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小结:读到这,作为女生的你想说些什么吗?(相机积累:女中豪杰。)

作为男生的你又想说什么?(相机积累:巾帼不让须眉。)

4、读到这里,你认为木兰是英雄吗?

5、这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齐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六、学习生字。

1、出示:征。

(1)分析字形。

(2)文中出现了三个征,请在文中找一找。

(3)出示句子读一读。

2、练写“征”字。

作业设计:

一、说一说。

填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请同学们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具体,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二、写一写。

1、听写。

2、请大家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演一演。

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背一背。

在家长的指导下背诵《木兰诗》。

《木兰从军》教案 篇10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5、跟随2顺从3参加4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小黑板)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陈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

(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出示第3、4、5)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贴: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是的,弟弟第一个叫了起来:姐姐,你不能去,你去了,谁陪我玩呀?现在请你们这些花木兰来说服弟弟。弟弟很懂事,于是他又说: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的?

木兰的爸爸妈妈又会怎么说呢怎样劝阻呢?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 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木兰从军》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木兰从军》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在中国,木兰从军是妇孺皆知的历史传说故事,讲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本篇课文以事为题,是对故事的提炼和概括。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文章先引出人物,突出描写对象,接着围绕人物叙写故事(发生——发展——结果),结构上完整清晰,花木兰这位彪炳千秋的女英雄形象焕发出动人光彩。在教学时,教师应多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理解花木兰的心理活动,同时组织大家围绕着“女英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读、思考、朗读、感悟。同时本课有一幅插图,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插图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制勇敢的精神。

学情分析:

花木兰的故事,其实学生了解得并不多。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木兰从军的有关资料,从而对花木兰有个大概的了解。更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圣光形色的形象画面,会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有利于学生激起无限的想象。这些都会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课文阅读期待,为理解木兰的英雄形象埋下了伏笔。

课标要求: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秀品质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深入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木兰。同学们,你们对花木兰有些什么了解了?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板书:从军理解从军。

3、指导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想文中会写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③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口头填空:花木兰是××。

3、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4、齐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木兰从军》。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思考:木兰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2、原来,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扣住“焦急万分”来指点)

(1)“焦急”就是——非常着急。木兰为什么着急?指名说。

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再读:“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再焦急地读这句话。这是家人担忧。(板书:为家人)

(2)她还为谁担忧?如果不出征,行吗?为什么?(国家土地不保,受敌人欺侮,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板书:为国家)

(3)读好词语“焦急万分”,体会木兰焦急的心情。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4)所以,木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读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3、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时候,花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

4、但家人又怎会同意呢?木兰一一说服全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的?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

5、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父亲:木兰呀,还是让我这个破老头去吧!

弟弟:姐姐,你是一个女儿家,怎么能去打仗呢?还是让我去吧!

母亲:木兰呀,娘怎么舍得你走呢?要不咱们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

师:儿呀,我们被你说服了,但是爷娘不在你身边,一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

6、看到这一幕,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请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出示: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就这样,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从军之路。

1、指名读。

出示句子: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学习第1句。

(1)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这里有一连串的短语,让我们觉得木兰怎样?(潇洒,洒脱。)谁来读一读?

(2)齐读句子。师述:但从军的路上又怎会一帆风顺呢!小朋友,在古书中有明确记载: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师读一读,稍稍解释。

(3)师述:同学们,虽然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但从她的家乡到达前线,要有万里的行程。要想尽快赶到前线,得马不停蹄地赶路,夜里只能稍作休息。在此期间,且要渡国黄河,翻越燕山,真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啊!到达前线的路是那样长,充满艰难。

(4)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5)谁再来读一读。引导背诵。

尽管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

3、学习第2句。

(1)(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出示图片)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师述:在多年征战中,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4、(让我们一起学一回英姿飒飒的花木兰)配乐齐读这一段。

5、读到这一幕,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请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出示:花木兰是英雄,因为××。

四、学习第四节。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花木兰?

2、(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大惊失色。有的人忍不住说:天哪,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小结:读到这,作为女生的你想说些什么吗?(相机积累:女中豪杰。)

作为男生的你又想说什么?(相机积累:巾帼不让须眉。)

4、读到这里,你认为木兰是英雄吗?

5、这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齐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六、学习生字。

1、出示:征。

(1)分析字形。

(2)文中出现了三个征,请在文中找一找。

(3)出示句子读一读。

2、练写“征”字。

作业设计:

一、说一说。

填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请同学们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具体,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二、写一写。

1、听写。

2、请大家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演一演。

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背一背。

在家长的指导下背诵《木兰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难点是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木兰从军)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军)

3、课文里的多音字一定要认读清楚。出示:

将军燕子

将士燕山

4、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朝廷征兵年老多病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胜利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指名读齐读

5、你能任选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二、精讲课文: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花木兰,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课上,我们要做到八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

1、自由读课文。想想:(出示)花木兰是一位( )。相机贴:姑娘图、将军图

2、过渡: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竟然从军,还成了一位将军,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呢?读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哪一自然段写出了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出示:第二段

⑵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怎样的痛苦?

⑶正因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⑷当木兰看到征兵的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她的心情怎么样?读读书上的句子。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为什么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

那是怎样的心情啊,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令你焦急万分的情况吗?

是啊,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难怪木兰心急如焚,焦急万分。体会木兰当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二段

⑸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木兰觉得自己理应——?(引读)

⑹可木兰是个女子,古时候女子是不允许上战场打仗的,家里人也不放心啊,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老师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了,你们是木兰,来说服家人,敢试吗?

师:父亲我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木兰啊,那战场可不是女儿家去的地方,来是让老父去吧!

生1:爸爸,你别担心,我不是一个胆小鬼,我一定能替您打败敌人的。

生2:爸爸,你年老多病,到了战场上,看不清,跑不快,还是让我去。爸爸,相信我,一定会赢的。

生3:如果真的牺牲了,那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值得。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听听母亲的话:木兰啊,你上战场娘不放心,还是别去了吧。

生1:妈妈,您不用担心,我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相信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生2:妈妈,我知道,你更需要爸爸来陪伴您。如果我真的牺牲了,您也不要伤心,还有弟弟、妹妹他们照顾您呢!

师:弟弟还小,不懂事,他说:姐姐,我不让你去,在家陪我玩吧。

生1:弟弟国家有难,我们不能光想着玩啊,等姐姐打玩仗回来,一定好好陪你玩。

生2:如果我们打不赢敌人,那就什么也玩不了了啊!

师:亲戚邻居们也舍不得木兰,他们会说:“让别人去吧,战场上也不缺你一个。”

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想,谁会上战场上打仗呢?国家会灭亡的。

……

⑺你们讲的很有道理,终于,她说服了——?引读,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的出征仅仅是为了家人吗,还为了什么?板书:为国为家

你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女英雄?出示: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总结:带着对这位女英雄的崇敬,一定能把这一段读得更精彩。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引读:木兰告别了亲人,范读

①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②这句话中,有几个动词用得特别传神,找一找。出示,红点

③看看图,你觉得披上战袍,跃马横枪的花将军怎么样?想像一下,刀光剑影,危机四伏的战场上的花将军一定是怎样的?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对木兰行军艰难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她的英勇善战,才在战争中立下了——?出示,点出:赫赫战功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⑤看看图,边读边想像,读出花将军的飒爽英姿,英勇善战。自由读,指名读。(真是我们女孩子的骄傲,我仿佛看到花将军在驰骋沙场,英勇杀敌。)女生齐读

⑥这么精采的文字,谁能背下来。出示:木兰告别了( ),(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了( )。在( )中,她为国立下了××。

⑦这时,你觉得木兰是一位怎样的女英雄?出示: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⑧十二年的戎马生涯,出生入死,浴血沙场,就是七尺男儿也难以忍受其中的艰辛,更何况木兰还是个姑娘呢?是什么在力量在支撑着她?木兰在多年征战中想到的是什么,她是为了什么?指板书,齐读:为国为家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过渡:这仗一打就是十二年,木兰总算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看看图,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现在的木兰是怎样的?出示: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⑵当将士们看到这样的木兰,会有什么反应?把你的理解溶入你的朗读。再想像一下将士们惊讶的样子,你会读得更好一点。齐读

⑶一位姑娘为国为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是一位真正的女英雄。

A让我们满怀敬意地再来读读课题:木兰从军

B让我们朗读全文,去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

三、课后拓展:

讲一讲: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木兰从军》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伟大的名字——木兰。(板书:木兰)木兰姓花,人们又叫她花木兰。

2.看,这位就是花木兰,(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的花木兰。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板书:女英雄)

3.小朋友,说到“英雄”,感觉怎样?你知道哪些英雄?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4.过渡:为什么称木兰是英雄呢?这还得从木兰从军说起,(补充板书:从军)齐读课题。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学习第二节

1.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多读几遍,努力体会一下木兰的心情。

2.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那你一定能读出焦急来,试试看。

(2)什么情况下,你也曾“焦急万分”过?想象说话。

(3)那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焦急万分的?读出有关的语句。

(4)什么是“紧急征兵的文书”呢?(出示草拟的征兵通告)

(5)指导读句(你能带着这份焦急读好这句话吗?)

3.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木兰焦急万分,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读读,细细品味,看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交流

(1)如果父亲去出征,会怎样?(想象说)再焦急地读这句话。(指读后评读再齐读)

(2)如果弟弟去出征呢,也许会怎样?再焦急地读这句话。(齐读)

(3)谁愿意扮演木兰,连起来读读,读出你的担心和焦急。

(4)从这份担心与焦急中,你已经看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尊老爱幼)

4.父亲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说,我们不去当兵行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到“文书”中寻找答案)

(敌人侵入,国土不保,人民受尽敌人欺侮,过着痛苦的生活。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

5.呀,真是国难当头!木兰想到这些时,觉得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同学们,这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为国为家)

想到这里时,木兰的决心是------(坚定)指名读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从容和坚定)齐读。

6.读这一节,体会木兰的焦急,感受她为父亲、弟弟着想的表现吧。(分男女生读)

7.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木兰毅然决定。

出示读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8.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可是木兰却用诚意说服了家人,假如你就是木兰,你会怎样说服家人呢?(两人合作,一人演木兰,一人演其中的一位家人,练习说服。)

9.课堂表演。

(1)学生展示表演。

(2)现在老师来做木兰的家人,你们是一个个木兰,谁来说服我。

10.此时此刻,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指板书答:花木兰是英雄,因为她()。

11.过渡:就这样,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漫漫从军之路。从军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吗?

三、学习第三节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看到语言文字,就应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学习方法。

3.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想象: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时,会一帆风顺吗?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渴了------饿了------天黑了--------她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尽管木兰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

5.是啊,多么不容易呀!再读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她跋山涉水的画面)

6.同学们,此时你觉得木兰怎样?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男子汉的英姿勃勃、潇洒)

7.谁来把木兰的英雄气概读出来?

(指生读,男女生赛读,集体齐读。)

8.是呀,木兰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前线。那么,战场上的木兰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和木兰来个近距离的接触。

师述情景:(略)

(1)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英勇善战)

9.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什么是“赫赫战功”?在这里“赫”是很大很突出的意思,两个赫呢?很大很大很了不起的战功。

(2)谁能读出战功之大?

10.此时此刻,你能说木兰不是英雄吗?

11.过渡:木兰从军整整12年,终于胜利回乡了。轻轻捧起书没,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节

1.战士们看到了什么?表现怎样?

2.采访: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将士,你会说些什么?

3.读到这儿,作为女生的你想说些什么?作为男生的你想说些什么?(是啊,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4.这是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请小朋友搜集有关女英雄的故事,开展女英雄介绍会。

2.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木兰从军》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木兰从军》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图标的提示,不断丰富对话内容。

3.能够积极与同伴交流。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活动准备:

1.花木兰玩偶。

2.动画片《花木兰》

3.幼儿用书第5册第1-8页4.挂图《木兰从军记》

4.语言磁带或CD活动过程:

(一)自由谈谈故事1.出示玩偶"花木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下面我们请她出来吧!

"你们认识她吗?她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认识或不认识,像士兵……)2.幼儿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她是花木兰,在她身上有一个故事,你们猜猜看她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打战的故事)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故事1.集体看挂图《木兰从军》,重点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幼儿讲一讲。

教:刚才小朋友已经猜了很多了,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花木兰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看这些图片,再观察里面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小朋友说说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2.幼儿看图讲故事。

3.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刚才有很多下朋友都讲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说说这个故事,好吗?"

(三)自由阅读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幼儿用书,根据人物之间的'对话图标,引导幼儿创编对话内容。

教:你们认识这个图标吗?这个是人们对话的内容在里面,可是今天我已经把图标里面的内容删掉了,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他们会说一些什么话呢?

2.幼儿两人一组,相互讲故事。

教:现在找到你们的好朋友,把你想到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给你们的好朋友说说。

《木兰从军》教案 篇16

【课文】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木兰从军》教案 篇17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讲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 学习第三节

1. 过渡引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木兰说服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就这样,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漫漫从军之路。从军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吗?

2. 老师请小朋友默读第三小节。其他小朋友想想木兰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句子“花木兰告别了……赫赫战功。”(指读)

3.交流:会遇到哪些困难?

指生说说。

(她来到黄河边------只见黄河波涛汹涌,来到燕山脚下------又见燕山山高路陡。--------她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尽管木兰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

4.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自由读句子,找出句中的动词。

5.师:小朋友,从这“披、跨、渡、过”这些动词中你觉得木兰怎样?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有男子汉的英姿勃勃、潇洒)

6.谁来把木兰的英雄气概读出来?

指生读,齐读(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花木兰)。

7.师述:在十二年的征战中,木兰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在万马奔腾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图片1)看到了什么?(,她披着大红的战袍,骑着战马,手拿着长枪,腰里佩着大刀,在奋勇杀敌。她的大刀一挥,敌人一个个倒下------)

9.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0.出示卡片:赫赫战功 齐读。理解词语。

在这里“赫”是很大很突出的.意思,两个赫呢?很大很大很了不起的战功。读好词语。

11.读好这句话。(评读:哟,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地竖器起大拇指了。)齐读“在多年征战中-------”

12.真因为花木兰的出色表现,她当上了花将军,你看,军旗上写了个大大的“花”字,背后成千上万的将士都是她的手下。多威武,多神气呀!

13.用朗读来表现她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样子吧。

指生读这一节。

(四) 学习第四节

1.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女将军,战争取得了胜利。从军十二年,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轻轻捧起书,轻轻接着老师的话读下去,(引读)“脱下……”(心爱 想穿很久了)(想了很久,虽然战功赫赫,她任希望自己是个女儿身)

2.(图片2)看图:战士们看到了什么?(板书:文静俊美)当将士们到了文静俊美的木兰时,一个个都大吃一惊,有的人忍不住惊叫:

“天哪------”

“啊!……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再指生读话(读出惊讶)引读一遍。

3.小结:读到这,你想对木兰说些什么?(相机出示:女中豪杰)(相机出示:巾帼不让须眉)

4.读到这里,你认为木兰是英雄吗?

我想说 : 木兰是一位( ) 的女英雄。

让我们再一次夸夸她吧!

5. 这是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

再一次朗读来表达你的敬佩之情。齐读第一节。

四、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男、胜、利、 将

2. 师:将是多音字,还可以读——(jiāng)

3. 自主学习生字,记忆生字。

4. 集体交流,教师范写“将”。

5. 生字开花游戏。

五、 布置作业

1.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木兰一个,如穆桂英、江姐等,课后请小朋友搜集有关女英雄的故事,开展女英雄介绍会。

2.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