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1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难以想象写下这段如水般轻柔的文字的龙应台与笔触犀利并有着万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这不禁让人感叹孩子对父母的改变有多么巨大!那么,让我们一同随着她的笔尖,以一个母亲的视角去看看华安、华飞兄弟俩的'成长历程。
在母亲温和的注视下,兄弟俩一点一点地慢慢长大,有着初识的喜悦,有着懵懂的困惑,有着傻傻的嫉妒……细腻而朴实无华的笔触似和风拂过,让人看着看着就逐渐安静下来。细细品读,灵魂似乎也得到了升华,变得像稚气未脱的孩童一般纯净。
龙应台称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认为“好母亲”这个称谓更加适合她。做母亲是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这门学问包括了许多职业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师一样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顾孩子,像保镖一样小心地呵护孩子……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是做好一个母亲更难!现今许多年轻人不愿有自己的孩子,正是这个原因。但是龙应台却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护娇弱的小花一样,细心地为两个孩子遮挡住一切会伤害到他们幼小心灵的利剑。现在,许多所谓“儿童读物“并不一定适合小孩子阅读,生死、暴力、荒诞……诸如此类的负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纯净、没有一丝瑕疵的心灵扭曲!龙应台选择将它们放置于儿子们触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们接触到这一方面的东西。但我们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种细节?而这种爱又绝非溺爱,是一种理性的感情,在该严肃的时候,她绝不会含糊过去,在罪恶还未在孩子心中扎根时眼疾手快地将其清除。当自已的孩子安安无意识地与好朋友弗瑞第“分脏”时,龙应台毫不留情地认真地分析了他的过错并给予了适当的惩罚。但她绝对不会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书名一样——“孩子你慢慢来”,恬淡轻柔,不紧不慢,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吗?
让我们也慢慢来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虑功利,慢慢地走过人生之路,去欣赏那些不停奔跑的人们所忽视掉的沿途美景吧!这样,我们的收获将会更多!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2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纯真无邪和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看的人也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从孩子的出生开始,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她给孩子洗澡、喂饭、换衣服、带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读故事书给他们听。在《初识》中,8个月大的安安虽然还不能人语,但已会咿呀做声了,而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于是,每天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我认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现在中国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白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让孩子早早地进入早教班。以至于现在的幼儿园提早变成了小学,孩子们要上认字课、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过早学会识字的孩子便在入学后坐在教室里发呆,因为他们都已经学过了。而其他没学过的小伙伴们却叽叽喳喳兴奋地发现字的世界,“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看不见的人突然看见了世界,用张开的眼睛。”或许幼儿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3
由于冠状病毒的侵扰,无奈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典型的三口之家,每天就是做饭,吃饭,网课,做饭,吃饭,中间穿插着一些小游戏和自由读书活动......我又重新读了一遍作家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多了一次阅读就多了一份感触。
龙应台看着她五岁的儿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
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女儿,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
有时候我很茫然,有时候我很疑惑,有时候我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算特别优秀的女儿,却忽略了她身上很多的闪光点:她淳朴,她善良,她勤劳,她懂感恩,她做事认真,她肯努力,她乐于上进,她兴趣广泛......呵呵,多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我仅仅因为她不太适应应试教育而经常责备她呢?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作为父母你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面对孩子。可是,一旦遇事,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她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她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她有任何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她强大,希望她优秀,希望她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去等待生命的到来,去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一切都需要温柔的坚持与等待。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女儿说,人生的路很长,一切对于你来说都是新的,你需要慢慢的、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它。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走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4
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早在一年级(上)时,我就看过了一遍。
我很喜欢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妈妈是台北人说汉语,爸爸是德国人说德语,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用英语。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们一家现住在瑞士,华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儿园。在不知不觉中,安安从学会听到学会说,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语言,汉语、德语、瑞士语、英语应用自如。真是太可爱、太搞笑了!
我羡慕安安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充满耐心的好妈妈。在《序》中,龙应台写下了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字呀!
而我可以说每天都是在“快一点”的催促声中度过的。早晨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听到妈妈“快一点起床,否则要来不及了”的叫声。我穿好衣服,正想顺便看一下桌上的`书,妈妈又催我快一点刷牙、洗脸。接着就是催我快一点吃饭,在狼吞虎咽、食物还未完全到胃的时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点,否则要迟到了”的催促声中走上了上学的路。一到学校,又是在老师“快一点坐好、快一点交作业、快一点排队……”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学了,奶奶来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话是“快一点洗手”,第二句“快一点吃点心”,接着是“快一点做作业”。直到晚上,在“快一点洗脚”、“快一点睡觉”的催促声中,才度过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欢填鸭式、功利的学习方式,而是喜欢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龙应台那样的教育方式。我做过一个梦,梦中龙应台一会儿变成我的妈妈,一会儿又是我的老师。
真的,“慢慢来”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大米生长周期长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饲养40天就可宰杀的速成鸡,它的鲜度和营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农家养一年才食用的土鸡。
“慢慢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慢慢来”让成长变得更加快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5
“慢慢来却比较快,来得快去得也快……”听到这首《慢慢来比较快》时,我不禁想起了龙应台写的教育小说《孩子你慢慢来》。
这部小说以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世界,介绍了龙应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在书中,龙应台因为注意到了童话中的残酷暴力,而后不给孩子看童话;因为“精英幼稚园”的规矩多、课程多,所以不让孩子上这所幼稚园……龙应台与孩子彼此尊重,不过早地严格要求孩子,凡事都求慢慢拿来,从而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这本书的卷首语上就有这么一句话。是啊,凡事都得慢慢来。当你学骑自行车摔跤时,请沉住气,慢慢来,要不怕吃苦,不怕疼痛,你终究能学会;当你考试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绩,请沉住气,慢慢来,要发奋学习,弄懂难题,你就会取得好成绩;当你比赛失败的时候,请沉住气,慢慢来,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继续加油努力,在下一次的比赛中,你会取得胜利!
生活就是这样,困难坎坷都是家常便饭,就要看你怎么面对。每当你遇到了困难,都请沉住气,慢慢来,要相信自我,不着急,慢慢来,一定能成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6
经朋友介绍,暑假里读了一本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后感觉受益匪浅,心里多了一份淡然,恬静。
对于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的我说,有许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刚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感觉有些措手不及,一边悉心照顾小的孩子,一边还得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看完后发现作者处理得很好,她用那颗温暖的心让安安和飞飞都健康的成长,这是需要一种魅力和细腻的,有母性的博大与光辉。她展示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是身体走向成熟的记录,也是心灵渐渐丰满的日记。书中到处洋溢的是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爱,这种爱是需要我不断学习和不断练习的。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爱的传播!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很多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都会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我会多点耐心,多给孩子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7
孩子,你慢慢来,不要为生活中的一些障碍而烦恼;孩子你慢慢来,不要在人生道路上过快地奔跑,小心别跌跤。作家妈妈龙应台为自己的俩个儿子写下了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无微不至、浓浓的母爱。
大儿子安安,任性而聪明,能充分地“活学活用”,读了水浒就去“打劫”巧克力,听了童话就学猎人“射杀”小伙伴。但是当弟弟出生后,安安就变得不再听话,让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到最后,安安还是接受了弟弟。二儿子飞飞,热爱神气的巴士,其活跃、直爽的性格逗人发笑,因为生了他的金发小“女友”的气,而黏着妈妈,结果语出惊人,令人喷饭。家有活宝,而且是两个坏坏的小活宝,难以让人忘怀。可爱的`中德混血小兄弟,就是妈妈写作灵感的源头。
孩子,你慢慢来,当心路上的磕磕绊绊;孩子,你慢慢来,请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爱。《孩子,你慢慢来》一书里的故事,充满了乐趣和欢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书中蕴藏的道理。
孩子,不用急,长长的人生路,你只有慢慢来,才能获得更多的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