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笔构网

2025-09-02读后感

请欣赏《“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篇1

这一周我们学习了《“诺曼底”号遇难记》,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老队长。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据说老船长救了船上所有的人,但他和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是的,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就会有拯救他人的悲剧性自我牺牲。哈尔威船长是在这次海难中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英雄。

必须放60个人出去!其实有61个人,但是他忘了自己。”从这里看出,哈尔威船长想到的只有别人,他是以别人为中心,而不是自我。他再苦再累,也宁愿牺牲自己,把那些无辜的人带出去。

虽然哈尔威船长去世了,但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位伟大的队长,也是一位将名留青史的英雄。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是我们老师讲的一个感人的'、令人气愤的故事,《红海绝恋:新泰坦尼克号传奇》。海难发生后,船长没有组织人自救,甚至带了几名船员,开着小船走了。他的方法与老船长的方法大不相同。他抛弃了那些无辜的人,在红海里埋葬了1000多人,而哈尔威船长为了拯救那些无辜的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像哈尔威船长一样的人,一个人应该首先为他人着想,而不要有任何可悲的利己主义。不要像那个十恶不赦的红海船长,虽然他的名字已经在人们的口中流传,他真的臭名昭著。这是我学习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

哈尔威船长是我们生命的纪念碑!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篇2

一篇好文章就如一级阶梯,将人们带向高处;一篇好文章就如一碗甜美的汤,滋润人们心灵的最深处;一篇好文章就如一只美丽的鸽子,将人们带向光明的地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好文章,而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故事大意是:“诺曼底号”在一天航行中,不幸与“玛丽号”发生了碰撞,“诺曼底号”船身被擦出了一个大窟窿,情况十分危急,人们疯狂的跑向救生艇,你推我搡险些将救生艇弄翻了。船长哈尔威在这个危机的'时刻,向船员下令,如果有谁不守秩序,敢抢在女人和小孩的前面就开枪打死那个人。于是,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不一会儿,便将六十个人全部救了出去,船在这个时候也沉没了。而船长只顾救人,没有管自己最后惨烈地伴着“诺曼底号”一起牺牲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哈尔威船长,我自问如果当时我是哈尔威船长,在明明可以丢下乘客不管,自己逃生的时候,会留下来管理秩序,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吗?也许不会,我也许会自己放下救生艇拿走游泳圈,然后带着船员逃走吧。现在我发现自私可能是现代人们最大的魔鬼,如果能够将自私化为无私,那么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的美好呢?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做一个无私的,遇事冷静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许多,这篇文章真的就像是一只带着金色羽毛的鸽子,带领着我,飞到了一个无私的境界,让我在那里学习这做人的真谛。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篇3

在我们六年级下学期我学习了一篇令我感动万分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文主要讲了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诺曼底”号轮船载着61人在船长哈尔威的指挥下平稳的在迷雾里驾驶着。但被行驶速度极快,负载又特别大的.“玛丽”号撞沉。船长哈尔威虽然救出了60人,自己却沉入大海……

在危急时刻,他镇定自若,指挥者大家,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个人和每件事都考虑到了,但是哈尔威船长肯定也想过自己的,但是他已经想好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哈尔威船长这种舍己救人、镇定自若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啊!

哈尔威船长也许在每次出航前早已做好了死亡的准备,所以才能在危难时刻镇定自若,让60人成功逃生,而他自己去面对死亡,他这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现在想想我自己,一遇到困难就惊慌失措,头脑乱成一片,什么都不知道了,一次我做一道数学题,结果做错了,本想找到错误改正过来,但头脑一慌,思路乱成了一片,最后经老师指导,终于找到了错误。经过这件事,我应该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精神。

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敬佩的。他尽忠职守,和自己船同生共死,这是很少人能做到的,他虽然死了,但在我心中树立起一块丰碑!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篇4

黑色是一种严肃而庄重的颜色,能被比作黑色的雕像的人肯定拥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哈尔威船长为职业献身,在这尊雕像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了1870年,“诺曼底”号撞上了“玛丽”号,哈尔威船长组织大家逃生,最终他以身殉职,赞美了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它感动着每一个人。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做事冷静果断,非常时期会用非常手段,让大家镇定下来。船长把该负的责任都负了,唯独忘了自己。透彻这个伟大而高尚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它让我回忆起了我在一次危急时刻的事。

当时,我只有四岁,还在上幼儿园。那一天,我还在睡午觉,突然感到不对劲。床在剧烈地抖动,桌子在不停地摇,连天花板也似乎摇摇欲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地震了,便第一时间冲向门口。前一秒,大家都还在梦中,上一秒,就会有生命危险,谁不想早点逃生呢?大家你推我搡,于是,停滞在了门口出不去。这时,一位保安叔叔走过来,厉声喝道:“安静!听我说,女生先走,男生再走,老师最后!一个一个有秩序地走!”那番话让所有人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大家依照他说的逃生顺序迅速地离开,无一伤亡。

在每一尊黑色的雕像背后,都有一个伟大、高深的灵魂。从那时起,那位保安叔叔和哈尔威船长一样屹立在我心中。他们的事迹告诉我:面对危急时刻,要机智,勇敢,镇定!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篇5

《诺曼底号遇难记》,在极度恐慌的情况下,老船长哈威冷静地指挥大家逃离现场和危险。

当大家都跑到甲板上,一片混乱时,船长厉声喊道:“六十个人必须全部出去!”事实上,船上有61个人,但他忘了自己。这是多么宝贵的无私精神啊!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只为别人着想。最后,哈尔威船长给了克莱门斯生存的唯一希望,但他随船而死。

看着舍己为人、沉着应战、善于指挥、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我想到了另一个人,就是他——,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因为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周总理忘记了工作,经常日夜不停地工作。为了多花点时间在工作上,他每天只吃厚厚的玉米糊。

1972年,周总理不幸得了癌症,但还是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这是全国人民的事。我能放下吗?”

1975年,周总理刚刚做完手术,伤口还没有包扎。他把医疗同志叫到身边,说:“云南锡矿工人得了肺癌。你懂不懂?现在去治疗他们!”

1976年1月7日,周总理病情恶化,生命危在旦夕!医护人员日夜守护着他,周总理却说:“我没事。你应该迅速照顾其他病人。他们更需要你。”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了别人!

他们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越来越觉得他们是我们最心爱的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篇6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读到这里,我合上了书,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这篇文章生动、感人,讲的是”玛丽“号撞破”诺曼底“号邮船,情况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乱中,哈尔威船长机智、果断地命令救生艇救乘客。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读完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我想到了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从古至今,大江南北,无数英雄用他们的.生命践行着这句千鼎之言:抗美援朝的邱少云、董存瑞,98年的抗洪战士,03年的抗非典白衣天使……最难忘的是汶川大地震中的老师们,他们敬业爱岗,爱学生胜过爱自己。谭千秋老师本能生还但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让四名学生钻到讲桌下,自己却张开双臂像只老鹰一样保护着自己的雏鹰,为他的学生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我也想到了我自己,平日,我总是为了自己的小利而不顾他人的利益,有时意气用事,发脾气,还有的时候不负责任。看看哈尔威船长,看看那些英雄,我暗下决心,要以哈尔威船长等人为榜样,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位同学、每件事。

想到哈尔威船长,好像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哈尔威船长的精神会让我终生受用不尽。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篇7

这周,我们学习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其中,我对老船长的印象最深。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写了老船长营救了船上所有的人,自己却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是啊,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次海难中那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必须把六十人就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从这儿看出,哈尔威船长想到的只有别人,他是以别人为中心,不是自己。再苦再累,他都宁愿自己牺牲,也要把那些无辜的群众就出去。

哈尔威船长,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名字会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位伟大的船长,他是一位会名扬千古的英雄。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是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既感人又令人气愤的故事,《红海绝恋:新泰坦尼克号传奇》。其中那位船长在船失事后,不组织人们自救,竟然带着几名船员开着小艇逃走了。他的做法和老船长截然不同,他是丢弃了那些无辜的人让一千多人葬身红海,而哈尔威船长舍生忘死拯救那些无辜的人。

我体会到,做人,要做哈尔威船长那样的人,首先应该想到别人,不要有什么可悲的利己主义。可千万不要像那个令人发指的红海船长,虽然名字也在人们口中传来传去,确实臭名远扬。这是我学习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

哈尔威船长,是我们做人的丰碑!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篇8

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然后就随便打开看看,突然一个熟悉的课题名字《诺曼底号遇难记》映入眼帘,于是,我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长哈尔威照例小心翼翼地驾驶者他的诺曼底号,不料被迎面而来的玛丽号轮船撞个大窟窿,船上的六十一名乘客的生命危在旦夕,船长却用他那惊人的`指挥才能,把六十号人安全救出,自己却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葬身鱼腹。读了后,我的眼睛湿润了,为船长的那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品质所感动。还有为他那种保护弱小的文明行为点赞。他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指挥得井然有序,这是常人做不出来的,人往往在灾难面前容易惊慌失措,而他却显现出英雄本色。在他救治完船上六十号人后,他满可以逃生,但他没有那样做,他选择与他的船共存亡。

由此我想到了今年疫情期间,好多医生和护士舍弃家庭和孩子,奔赴在抗战第一线,与敌人进行一场无硝烟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不退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李文亮医生就是一个的例子,他为了救助其他病人自己却牺牲了,丢下身怀六甲的妻子。

他们这种在危难面前镇定自若,英勇、冷静、舍己救人、无私忘我、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