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1
三毛曾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世人皆说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确实如此,但没有梦想的现实注定是一块有着瑕疵的碧玉;然而有了梦想的现实,却也抵挡不住终究幻化成风、烟消云散的现实。梦想与现实的交织缠绕便构成了人生。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为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
在那个充斥着各种梦想但却终为云烟,并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的年龄,一个孤独的男人不断去装点修饰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并用它与现实抗争,终究逃不过梦碎的声音。盖茨比曾在军营中任中尉时与黛西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两人彼此相爱却抵不过现实的残酷。盖茨比因战事不得不远走他乡,在异国他乡,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死亡随时会降临,身处此种境地的他需要一个梦想去支撑着,那个梦想便是黛西,一盏支撑着他越过山丘、越过沼泽、越过河流的明灯。在命运的摧残下,他需要黛西成为一个完美的女神,一个支撑他活下去的最完美的梦想,尽管黛西本身不完美,但他在心中不断地为黛西添枝加叶,慢慢地,在这场命运的战役中,黛西变成完美,也成为他的人生追求。黛西在盖茨比走后便嫁给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但黛西婚后生活并不幸福,物质的满足并不能填补她精神上的空虚。当盖茨比得知这些时痛苦万分,他坚信是金钱让黛茜背叛了心灵的贞洁,于是立志要成为富翁。多年后,穷小子盖茨比功成名就,在纽约长岛戴西家别墅的对岸买了一栋巨大的豪宅,彻夜笙箫,挥金如土,只为引起黛西的注意,尽管盖茨比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致富的,然而他致富的目的却如此浪漫单纯,一心为吸引黛西的目光。尼克被盖茨比的痴情所感动,便去拜访远房表妹黛西,还带去了盖茨比对她的心意。在尼克的牵引下,盖茨比终于得以与黛西相会,并且天真地以为那段不了情有了如愿的结局,然而此时的黛西已非昨日的黛西,她只将这段暧昧当做一种刺激。随着时间流逝,尼克有所察觉,却未能说出口。日后一次黛西在心烦意乱下开车意外撞死汤姆的情妇,盖茨比为她承担开车的责任,而黛西也打定主意将这些都抛给盖茨比并选择抛弃他。因为此事,盖茨比已不复往日的光彩,他仍执意认为黛西要随他离去,小说最后盖茨比在游泳池消磨时光等待黛西的电话响起,时间匆匆流逝,伴随着电话铃声响起,在汤姆教唆下的情妇的丈夫来到泳池开枪杀死了盖茨比。
黛西就是盖茨比的梦想,这个梦想力量虽为无穷促使他从纨绔青年变成东海岸的大富豪,但梦想如泡沫终究破灭,从而导致盖茨比的悲剧。他或许也意识到,现实中的黛西并不如他梦想中那般完美,但盖茨比依然在不断与现实抗争,最终梦碎人亡。从小说中抽离出来,换个角度思考:梦想会因为其无法达成而减少甚至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吗?达成与否却并不重要,执念过深便是深渊,梦想再美好也终将回到现实。梦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交织缠绕便构成了人生,人生本不完美,我执是苦。
最后以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退,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2
“于是,我们奋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停的推了回去。”
故事发生在纽约长岛的一座豪华公关内。那里佳歌达旦。这是主人公盖茨比精心安排的盛宴,为了一个不曾到来的宾客——他的心上人戴茜。五年前并不富裕的军官与富家小姐戴茜相爱。金子般熠熠生辉的戴茜令他沉醉。但当他从战场归来时戴茜已嫁作夫人。为了挽救爱情,盖茨比努力奋斗,不惜贬卖假酒私酒赚钱。他买下那座豪华公馆,因为戴茜就住在对面;他举办盛宴,盼望戴茜能来到这里。他沉浸于重逢爱情的梦中,梦甚至超越了戴茜,超越了一切。他最终重逢了戴茜,却没有触碰到爱情。最终沦为了牺牲品......
盖茨比如何了不起?他出身寒门,却能为爱挤身豪门。一封漂亮的简历,牛津大学毕业高材生,功勋累累的少校军校,家财万贯。他有着傲立这个世界的实力,钱,权又或者是年轻,他都拥有。唯一的遗憾便是无为时的爱人,待他功成名就却嫁作他人。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待重逢后戴茜早已不是从前的戴茜,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盖茨比也深深沉浸于五年来所创造的梦中。他仿佛一开始便预见了自己的未来却从未停止追逐。他抱着不存在的希望死去却又好像是最清醒的人。在纸醉金迷中追逐挚爱,用一生践行,又好像一直活在梦中,一个自己创造的梦中。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日日笙歌的豪华而美丽。繁华过后便是萧条。人们赞颂财富和成就,却毫无例外对后事避而远之。盖茨比一个人孤独地躺在那儿,意味着失败的房子中,尼克一个人打着电话,期望着有人能来参加葬礼。“别担心,我会给你找一个人来的,盖茨比别担心。”他追的是个梦,梦里出现了很多人,而最后梦醒了,他还是睡在那,孤零零的一个人。这个故事像一则忧伤的童话,镶着金边的泡沫,裹挟着少年面对这个世界喧嚣和浮华的无力......
盖茨比家的地板上,泳池里的装饰都是菊花,而雏菊的英文就是daisy。那朵菊花中间是GD是盖茨比和戴茜的缩写。这些小细节比那些奢华的场景更为动人。在众多物欲横流浮华喧嚣里,盖茨比是积极追梦的人尼克是冷静观察一切的人。人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一个死亡,一个离开,是梦的虚幻是这个世界的不容。但盖茨比是值得,他变得无所不能。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往往难以真正拥有自己,他从始至终追逐着梦,不惜代价。盖茨比不像个资本家,他是个造梦者。一个富丽堂皇的梦境,一触即碎。“可惜有雾,不然我们可以看见对岸你家的房子。”他只是一直追随着从前的她。
也许这是最坏的结局,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
一个纯粹的梦在离开前仍充满希望。一场场盛大的宴会,那所有人都看不到那一点点种在盖茨比心灵深处的星火才是所有绚烂的源头。世人的喧闹,欢笑也好,斥责也罢,终究没人可以打扰他把梦做下去,以一个纯净的美好的灵魂来这一遭,走的时候还在期待未来,这位也许是作者能给盖比茨最后的温柔了。
那盏绿灯仿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3
一个人,如果他生前广为人知,死后却无人参加他的葬礼,如果此人在天之灵知道的话,是什么感觉?
F·S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用他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二十世纪初纽约上流社会中的冷暖。
盖茨比,是西蛋岛上的一名大富翁,每周都要开一次大型宴会,宴会一请就是上百人,但是,他自己却对那些宴会上的富家千金丝毫不感兴趣,他唯一记挂着的,是黛西——他的恋人,现在,却已是汤姆——“我”的同学的妻子了,盖茨比依然追求她。最终,在黛西驾驶他的汽车撞死了人之后,盖茨比为了不让黛西承担罪名,最终被死者的丈夫枪杀。
盖茨比为了得到黛西的欢心,不断请他来玩,但黛西已是别人的妻子了。木已成舟,盖茨比为何要去争呢?他还挑拨汤姆一家的关系,让他们夫妇互相怀疑,为了爱情,盖茨比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
可是,当他看见黛西轧死人时,他又会怎么样呢?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将事情讲清楚明白。因为车是他自己的,但开车的是黛西。
可这场车祸依然没有消灭他们两个之间的爱情。盖茨比为了让黛西全身而退,没有去告发黛西,而是揽下了全部责任,最终,被死者的丈夫杀死。
有时,爱情是一场伟大的、轰轰烈烈的爱情:爱情又是一场悲剧,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红颜祸水,使盖茨比引来了杀身之祸。他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不过,也算是罪有应得。因为,他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和睦。
盖茨比死了,“我”为盖茨比联络了很多人来参加他的葬礼,但他们都置之不理。包括那些在他宴会上被盛情款侍过的人,也一个都没有来。甚至一手将他从穷小子变成百万富翁的迈耶,也说了一句话:“我不愿有任何牵连。”
为什么一个生前风光无限的人,到死后却无人理睬呢?难道是他道德败坏吗?不,他生前几乎没得罪任何一个人,难道人人都不愿牵涉进这件事来吗?不!
真正原因是人世间的冷漠。
人们在纽约,都只是为了钱而各奔东西,他们应邀来到盖茨比的宴会,也只是为了一次免费的晚餐,很多人连盖茨比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更别提参加一个未曾谋面的人的葬礼了。
唉!人们在现今社会,在社交网络上,也有很多未曾谋面的朋友,所谓的礼节,也仅是体现在表面上而已。
但,人间的真诚又在哪里?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主人翁盖茨比个人的爱情悲剧揭露了“美国梦”的本质以及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的社会现实。在反映与突出这一社会现象的过程中,菲茨杰拉德运用了大量的颜色象征,其中,绿色以及“一盏绿灯”贯穿全文,在重大情节转折点上都有所着墨,作者巧妙的将这些绿色以其特有的象征意义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及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象征意义,不仅突出、深化了小说主题,更是让小说充溢着一种朦胧而梦幻的颜色意象,从而使小说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完成了对美国梦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实质的揭露与批判。
不论是在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绿色都是春天的颜色,象征着信心,生机与希望。在小说中,绿色贯穿始终,与盖茨比短暂的一生紧密联系,象征着其从开始的理想与希望,到对梦想的竭力追求,直至最终的梦破人亡。绿色第一次出现是在盖茨比17 岁时,那时的盖茨比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未来充满希望,坚信着只要努力奋斗就能飞黄腾达的美国梦。当时的盖茨比身着一件“破旧的绿运动衫”在田间劳作,这时的绿让人感到充满生机与信心十足,这种绿色象征着盖茨比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而另外一个与盖茨比乃至整个主题密切相关的绿色,是一盏绿色的灯,而这盏在黛西家码头的灯俨然代替着黛西,是盖茨比长期遥望与仰慕的对象,也是其毕生的追求与梦想。而这盏通宵不灭的灯指引着盖茨比竭尽全力的去追寻,这绿灯是他的希望。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绿灯”始终是“遥远”而“微弱”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盖茨比梦想的“遥远”与“微弱”。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5
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了不起的盖茨比》
当我在看《挪威的森林》的时候对里面反复几次提到的一本书《了不起的盖茨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村上春树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它?想要得知其中原因唯有自己去探索。
该书作者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学史上“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迷惘一代”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而作为他的代表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更是鲜明的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这本小说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描写的,由尼克的回忆来展现整个故事,尼克是盖茨比的邻居,是黛西的远房表哥,是汤姆的旧相识,他和乔丹交往,参加盖茨比的奢华派对,帮盖茨比搭起与黛西重聚的桥梁,他目睹汤姆与盖茨比之间的冲突,知道茉特尔出事的真相,他处理盖茨比的后事,作为旁观者,他从不识盖茨比到成为盖茨比的送殡人,这短短日子里的经历令他最终看透了他接触过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个“黄金”年代的美国社会。
我通过尼克看到了盖茨比的人生——他经过多年奋斗进入上流社会,拥有了地位和金钱,然而促使他去争取这些的原因并不是人性的虚荣与欲望,是爱情。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正是因为他对黛西一如既往的爱,他事业上的构建都是为了更接近黛西,拥有黛西的爱情是盖茨比追求的梦想,但最终这个梦还是破碎了,盖茨比的人生以悲剧收尾,甚至在他死后黛西都未回来看他一眼。
或许正如书的结尾写的那样——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被浪潮推回到过去。现实中的我们也是不断的朝着我们的梦想奋力前行,尽管会遭遇挫折困难,只要还有希望我们就会继续奋力向前。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6
想要表达的很多,却又很难表达内心想法,也许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很多事都能在书中找到感同身受的点。
对于当下中国的我们,对应书中美国二三十年代的爵士时代。社会蓬勃发展,物质得到极大满足,对金钱和物质所向往。唯独盖茨比却对这些不以为然,他拥有豪宅豪车,和精致奢侈的装饰。一次次的举办party,这些他都不以为然。做这一切只为等待黛西的重逢。也只是为了配得上她。他很看中的是黛西对他唯一的爱,这是多少男生所追求的一种景象。当你年轻落魄的时候爱上的一个公主似的一个女孩,因为社会身份的不匹配而离开。直到你功成名就重新出现在她身边,而她依然爱着你。
如果故事仅是这样,盖茨比离我心中的了不起还有距离。他是一个拥有内心目标的人,并且孜孜不倦的为之奋斗,并没有被生活中的欲望和诱惑而吸引。黛西也是作为他的奋斗的符号,就如同黛西家的绿光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但是却要为之追求。而最后黛西甚至没有给他葬礼送花,却又多少的无力感,一种无法逾越的东西弥漫在我们之间。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7
美国作家菲茲杰拉德的杰出作品,此书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措词最优美的小说。
这还是儿子刚上大学时我给他买的。有一天发现他在朋友圈免费送书,标题言简意赅:“处理图书,欲求从速”。其中竟然有我费心为他选的盖茨比!老妈我忙不迭地回复“我要我要”,他公事公办的回复一个“好”字,那年寒假果真把已经磨损了它带了回来。但我这一放又是好多年,今年终于翻腾出来去读。
这是村上春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他说:“三十多岁的我就发誓在六十岁时一定要自己翻译这本《了不起的盖茨比》,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着各种练习。这本书就像是搁在我家神龛上,时不时看几眼,以此度过自己的人生”。可见了此书对村上春树的重要。
果然,村上春树做到了。这个小说家为了做好翻译家,反复阅读菲兹杰拉德的原著,做了大量的功课。我爱屋及乌,在众多的译本中挑选了他的译本(国内翻译邓若虚)。正如一个好的翻译家才能更好地诠释外文原著,经过村上春树的精益求精,原著更像似浑然天成的、行云流水般的华美乐章,带给阅读者无限美的感受。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的美国,一群西部的贫苦青年到达东部后开始飞黄腾达。
年轻的盖茨比出身贫苦,但美国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无时无刻不令他神往,终于有一天他富足到有底气去追求曾经爱着的黛西。他为此买了豪华别墅,只为了和黛西隔海相望;他的别墅常常杯觥交错、夜夜笙歌,只为了吸引他心上人的目光。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站在你面前,我们已经相差千万里。
时过境迁,人随境转,盖茨比还是那个深情的盖茨比,他有一种“高贵又平和”的微笑,他有一种“风流儒雅”的气质;他为人大方真诚,他浑身散发着看透了世事沧桑仍然单纯可爱的模样。他深情而执着,他爱他所爱,无怨无悔。
而黛西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黛西。她贪婪物欲,她虚伪骄恃;她的眼神依然透亮,她的红唇依然娇艳,她已攀上了富家成婚,却依然喜欢四处卖弄风情,但这丝毫阻挡不住盖茨比爱她的痴心!书的名字起得真好,盖茨比因此了不起!
故事以盖茨比为中心,围绕着黛西夫妻,汤姆夫妻,乔治和尼克等几个人物的过去和现在娓娓道来,将他们置身在“现实”和“私欲”的极乐社会中不能自拔。如果书中的婚姻是浩瀚的大海,爱情就像是其中层层的浪花,时时拍打着岸边,说着或真或假的诺言。
大环境极度的奢靡。
我不知道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但通篇的纸醉金迷和虚荣浮夸能看出这是一个特殊的拜金主义时代。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的巨额财产来自何处,他是如何由穷鬼变成了富翁,文中一直没有详细交代。人人都在演戏,人人都在挖掘快乐,自私和贪婪,虚伪和谎言……一切无可能的爱恨情仇都变得无所不能。
最终,盖茨比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黛西撞死了人,可怜的盖茨比顶了罪。这样的结局并不是读者所需要的。这个人人都喜爱的、一路苦苦追求纯粹爱情的“傻瓜”,最后的死都是那般的不值得。然而这还不够,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没有就此罢休,盖茨比的葬礼又一次将人世沧桑滑入寒彻入骨的深渊。
犹记得盖茨比在世的时候,每天来拜访者数不胜数。他们免费吃住,恣意欢乐,他死后,葬礼却无人问津。那个他深爱的黛西他顶罪的黛西,早已跟随丈夫悄然离去。
“尼克”,这个一直默默关注着盖茨比的“我”目睹了整个故事所发生的一切,他对盖茨比的死,无比悲伤又无能为力。他在埋葬了盖茨比后说出了这样一段让人心酸的话:“东部,在我心中如鬼魅一般,它面目全非,超出了我视力可以矫正的范围,因此,当焚烧枯叶的蓝烟飘向天空,当寒风把晾在绳子上的湿衣服吹得僵硬的时候,我决定回家了”。
书看完了,我百感交集。善良和丑恶或许就是一瞬间,唯愿好人一生平安。
想起两句脍炙人口的谚语,归拢一下复杂的情愫:
“富在山林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