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1
在2700年前的.西周后期,有一个无能的周幽王。他为了让褒姒开心,竟然听从一个大臣的荒唐建议,让士兵点燃了烽火台的烽火。诸侯们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侵入,就火速率兵出击。后来发现周幽王平安无事才知道上当了。褒姒见到诸侯们奔来跑去,一阵忙乱,不由得一笑。褒姒笑了,周幽王十分高兴,给出主意的大臣以重赏。
后来有一天,敌军侵入。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而诸侯们个个按兵不动,结果幽王被杀,西周从此灭亡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2
寒假中,我读了名著《史记》,我对其中的一个故事很感兴趣。
褒国君的儿子听说君被天子囚禁,连忙派人打听,要知道褒国君被囚禁的原因,他听说幽王正在各地寻找美人。于是到处寻找美人,很快找到了那位传说中的绝代佳人。褒君的儿子就带着绝代佳人和另外几位美人以及大量的财物到了镐京,通过虢石父见到了幽王。幽王看见了那位绝代佳人,不禁大喜,便放了褒国君,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
褒姒被立为王后,却未开颜一笑。虢石父出了主意。幽王一听,马上和褒姒去骊山游玩,当天晚上,在骊山设宴,让烽火台点起狼烟,诸侯见了,急忙去骊山。结果白忙了一场。褒姒看见各国军队风风火火赶来,又垂头丧气回去,样子搞笑,不由得鼓掌大笑。从此幽王想看褒 笑,就点起狼烟,每次诸侯都是白跑一趟,再也没有人相信他了!申后的'父亲就联合缯国、犬戎出兵。幽王命令人点起狼烟,过了半天也没有军队来帮助。三路人马攻入镐京,杀了幽王、俘虏走了褒姒把财物抢劫一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为了自己一时想要而做错了事,要为后事考虑,不能像周幽王为了得到褒姒的一笑,点起烽火台,当有困难再次点起烽火台,就会没有人来帮助你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有的同学作业没做,告诉老师忘带了,下次交上后,原来作业没有写,有一次真的忘带了,说什么老师也不会相信。
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吧!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3
这几天我读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周幽王。自从周宣王去世他继承了王位之后,就从未管过国事,他整天宠着他的妲己——褒姒(历史上有名的美女),甚至曾为了博得她的一笑,他让通风报信烽火台上的人假装燃放烟火,让军将们出门迎战,军将们刚风风火火跑出城外却发现一个敌人也没有,只得又风风火火撤回兵营,褒姒见众将们如此滑稽,终于给周幽王一个惊喜——哈哈大笑起来。以后,周幽王就时不时的就用烽火调戏众将和诸侯,周幽王也终于博得了褒姒的欢心。周幽王为了自己的褒姒烽火戏诸侯,不管国事,最后众将和诸侯实在忍受不住,决定再也不管周幽王了。当周幽王最后一次点燃烽火的时候,也就是敌人真的`来攻打周幽王的时候,众将诸侯没有一个出战,最后周幽王被敌人不费吹灰之力活捉了……
我觉得周幽王作为一个国君掌握着国家大权,就应该全身心地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可是他荒淫无度,为了自己的享乐而不顾国家大事和老百姓的安危,最后落得一个如此可悲的下场!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每个人肩上都有自己的责任,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的享乐而置其它任何事于不顾,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该做的事情当中。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4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难再得。是怎样的明媚容颜,纵然从未刻意展现,却可以将一个王朝送向终点。
我在史书上第一次读到烽火戏诸侯的时候,曾带着嘲笑与歧视。一个昏庸到极点的帝王,为搏红颜一笑而戏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心里能够沉淀的情感多了,也许是看到了太多丑恶。有一天,在安意如的书中看见烽火戏诸侯的字眼时,我突然看到了……
在一次战争中被虏的褒姒,美得令人痴迷,却不苟言笑。冰山,冷得让人害怕。可褒姒,却令周幽王发疯。这个男人,不停地想办法,只是想让褒姒笑。在那时,幽王的心该是多么单纯,多么干净。终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在烽火台上点上火,闻火而来的文武百官千里迢迢赶来:“大王,敌人在哪儿?”幽王摆摆手:“回去吧。”褒姒竟不自觉的扬起了嘴角。可这一笑,代价太沉重。西周的太阳陨落了。
历史上对周幽王的评价几乎全为恶评,对褒姒全是祸国的评价。也许他们有许多不堪,可是我却想为他们伸冤。
周幽王从不隐藏自己的内心,他的痴、恋、真为什么没有人看到呢?褒姒天生性情如此,心中也并无快乐,她顺着自己的情绪,从不为应付他人而笑,即使那人是天子。在那烽火台上,褒姒觉得好笑了,便上扬了嘴角,纵使她深知这笑的代价。这两人在当时那样人人都是一副向上级讨好的`嘴脸的情况下,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选择做自己。“真”,“真”的是情绪,“真”的是情感,或许被人误解,但在我看来也比那道貌岸然的人好得多。
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我看到了太多人,戴着面具的生活。虚伪、谎言更是泛滥。我害怕了,是不是再也没有人勇敢地做自己了。可不论怎样,我都会真实的面对一切。像那幽王褒姒,这般纯粹与简单。
烽火台上的烽火灭了,毁灭了一个朝代,我心中的那烽火燃烧着,教我做一个真实的人。
烽火戏诸侯,那烽火中窥得见真情。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5
故事中,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天子。他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宠爱美丽妃子褒姒。但褒姒总是闷闷不乐,于是他接受大臣虢石父的主意:让驻守烽火台的士兵举火传令,以博得褒姒一笑。昏庸的幽王同意了。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各地的诸侯看到警报,以为北方的犬戎打过来了,赶紧带领兵马,星夜来救。来到都城时,看不见敌人,却听到山上阵阵悦耳的音乐声。诸侯们知道上当了,从此不再相信周幽王了,所以北方的犬戎来攻城时,谁也不理会。西周就此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企业失去了信用,最终只是自食其果。也正如傅玄说的“祸莫大于信”。西周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君臣上下失去信用,信任才带来的恶果。
从古至今,人们都以信为本,即说话诚实,待人真诚,信守承诺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如曾子杀猪,许衡不吃无主的梨等事例都说明了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
可是,在我们身边,却有这大量失信的例子。考生为了赢得成绩,他选择作弊;商家为了赢得利益,他选择造假。可他们却不知,有时候一次的失信,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来重新换回人们的信任。甚至永不翻盘。毒奶粉事件,有了多少大头娃娃,伤透了多少妈妈的心,中国政府在整顿和善后上做出了多大的努力?毒跑道,影响了多少孩子的健康,牵动了多少父母的'神经,相关行政部门遭受了多严重的社会舆论压力?一个个案例,无不证明,诚信在当今社会就是我们的生存之根本,失去了诚信,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从我个人来说,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曾经与好朋友相约到水库钓鱼,可他却无缘无故地迟到了足足一个小时,匆匆赶来后他却解释道:早上起床晚半个小时,然后便不顾吃早餐,踏上自行车便飞快来与我碰面。于是我便半信半疑地相信了他,后来才知道他并不是起床晚,而是特意玩了半小时游戏才赶来的。尔后,我来到他家并神情凝重地说:“我们绝交吧!因为你根本不信守诺言”。他摆了摆头,嘟起嘴说:“绝交也罢,没什么了不起的,反正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我也无话可说了。”便一下子关掉了门······
现在想起,我真觉得可惜,伤感。而中间只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背弃,真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啊!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用,就如失去了一切;一个团体,如果没有了信任,就如失去了集体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信誉,那么将失去了质量和濒临破产;若是一个国家,那结局,将是败落。
为了建设我们的“诚信乐园”,国家和社会已经作出了很多努力。例如: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加大打假力;,政府向公民作出承诺,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企业向消费者作出承诺,产品实行“三包”、“签订合同”,可保障有关事项的落实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所以我们应自觉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更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让诚信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6
我是一个电视迷,不爱看书,家里的书柜里虽然也有很多书但我都不爱看。就是看了也只是随便翻翻,很少全面细致地领会,然而今年暑假看的《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烽火戏诸侯》了。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周宣王去世以后,儿子姬宫涅继位,也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不理朝政,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四处找美女。有位名叫褒某的大臣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而把褒某下了监狱。褒某被关了三年,褒某的`家人为了救他出来,就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了幽王,又为她取名“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十分高兴,便把褒某放了。褒姒进宫后,没有开过一次笑脸。为了让她笑,幽王出了个赏格,说谁让王妃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虢石父替幽王想了个鬼主意。周幽王听了,便带着王妃上了骊山,把烽火点了起来。附近的诸侯见了,连忙带兵马赶了过来,结果扑了个空,王妃见了果真笑了。诸侯们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回去了。后来,犬戎兵真的打过来了,幽王立刻把烽火烧了起来,可是诸侯们因为上了一次当,谁也不理会他们了。最后,周幽王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
看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周幽王是一位无能的君王,因为贪恋美色,只为王妃一笑,而乱烧烽火,因而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导致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不保。从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一个小故事《狼来了》,故事中的牧童也不就是因为失去附近村民们的信任,才会让狼吃掉了所有的羊吗?
由此可见,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重要呀!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个故事,它令我想了又想。但每一遍都在告诉着我同一个道理,做人应该守信,失去了别人的信任,是很难挽回损失的!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7
一翻开语文书 , 《烽火戏诸侯》便展现在我的眼前,读完这篇文章后我颇有感悟。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周幽王为了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竟然听从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议:点燃烽火台。各路诸侯被戏弄了,很恼火,再在敌军进攻的时候没有派兵,结果西周灭亡。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做人一定要有“信”。正如弟子规所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说:凡是开口讲话,要讲信用,答应他人的事,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和花言巧语是不能用的。昏庸无能的周幽王为了和褒姒取乐,竟然听从了那位大臣荒唐的建议!诸侯们被戏弄了,便决定下次再也不派兵来了。敌军进犯都城,周幽王一看大事不妙,马上命人点火。可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因为诸侯上次被周幽王戏弄了,这次他们认为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乐,所以他们决定不出兵。周幽王后来被杀死了,西周也随之灭亡。因为周幽王不讲诚信,西周亡了国。可见诚信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还想到一篇名为《狼来了》的`文章。牧童为了好玩,竟然三番五次的捉弄善良的人们。后来真的有狼,牧童大声喊:“救命!”没有人相信他。结果他的羊被咬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如果你整天来戏弄人的话,久而久之,没人会相信你,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帮助你。
“言必信,行必果。”希望大家都做一个诚实的人!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8
今天,爸爸给我讲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故事讲的是西周时的周幽王,他娶了个很漂亮的妃子,这个妃子整天冷冰冰的,脸上没有笑容。为了让这个漂亮的'女人一笑,周幽王想尽办法,但都没用。后来,有个大臣告诉了周幽王一个办法,周幽王就按照这个办法,带着漂亮的妃子去郊游,他们登上烽火台,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那些在外地的诸侯看见烽火,以为有敌人来了,连忙带兵来救幽王。这个漂亮的妃子看见这么多人都上当受骗了,不由得笑了起来。
再说那些人赶到了周幽王这里,发现没有敌人,是周幽王跟他们开玩笑,他们很生气,但是没办法,就带兵回去了。过了不久,周幽王又点燃烽火骗了各地诸侯一次,大家非常生气,就再也不相信周幽王了。后来,真的有敌人来了,周幽王急忙叫人点燃烽火,但没有一个人带兵来救,周幽王很快就被敌人杀死了,她的漂亮的妃子也被敌人抓走了。
听着听着,我不由得想到《狼来了》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也是几次故意骗人说狼来了,人们去救他时,发现他在撒谎,后来狼真的来了,他大喊狼来了,就没有人相信他了,谁也不去救他,小男孩就被狼吃掉了。听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能撒谎骗人,要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篇9
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国王把国家权力当作儿戏,为所欲为,最终只能导致自己的灭亡。
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当政的时候昏庸无道,不管理国家,整天在后宫和美人嬉戏。周幽王特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满足她,可是褒姒却总是不高兴,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来逗褒姒,想让她笑一笑,可是,他越是想让褒姒笑,褒姒越是沉着脸,故意不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外面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用处,告诉她这是传报战争消息的建筑。那时候,从边疆到国都,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高土台,派士兵日夜驻守,当敌人侵犯边境的时候,烽火台上的驻兵立刻点燃烽火,向相邻的烽火台报警,这样一路传递下去,边境发生的情况很快就能传到京城。而一旦国都受到威胁,骊山的烽火台也点燃烽火,向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传递消息,诸侯国就会立刻派兵来援助。
褒姒听了周幽王的话后,不相信在这样一个高土堆上点把火,就能召来千里之外的救兵。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烽火在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上点燃,各地的'诸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下时,却看见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不敢发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了。
等诸侯王都退走了以后,周幽王又让士兵再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急匆匆地带着军队赶来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一位诸侯再上当了。
过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他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王,听到自己的女儿被废,非常生气,立刻联络别的国家,发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赶紧下令点燃烽火,召唤诸侯。
可是诸侯们已经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凭烽火不断,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很快,周朝的国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死,褒姒被抓走,周朝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