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1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环节将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歌曲处理等知识渗透在教学环节中。
2、本以“自主学习、参与合作、创新拓展”的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参与合作体验,设计分组合作竞争学习发挥了“生为主,师为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以“情感教育实现审美教育”的理念,用音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点燃学生
情感的火花,因此本节课以“情”贯穿渲染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走进音乐世界》第八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的其中的《摇篮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本单元围绕“妈妈的歌”为主题安排教学,情感目标侧重于亲情教育,体验和感受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而舒伯特的《摇篮曲》是一首旋律优美委婉动听,像似一首音诗,轻柔和充满爱抚的音调让人们体味出母爱的伟大,唤起人们对幼年美好的回忆,全曲只有四句,短小精致,其中第二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
三、学情分析
音乐素质:本校本级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有一半学生是学校合唱队的。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另外学生的音乐技能上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音乐视唱、模唱、赏析、表现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参与合作精神,思维比较活跃。
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与母亲有深厚的感情,但因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学生有感恩的心态理解、体恤养育自己的父母。个别学生因父母离异对母爱体验不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2、技能目标:a、能够用高位混和的声音圆润柔和地演唱《摇篮曲》。
b、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教学,学生能理解摇篮曲的基本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体验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并进行感恩教育。
五、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时,能引导学生连贯自如圆润地演唱好前倚音和圆滑音。
2、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分析摇篮曲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特点。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谈话法、引导、分析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讨论谈话法、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尝试练习法、表演学习法、欣赏法,发现法。
八、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油彩棒、相同大小卡纸若干
九、教学过程及设计策略
情景创设,引入教学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的美丽安静,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妈妈摇着宝宝睡觉的画面,同时播放音乐。
2、组织谈话,引入教学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连睡觉都唱着歌、伴我们进入梦乡。今天我们就学习和妈妈的爱有联系的音乐体裁—摇篮曲。
设问激趣,引导探索
1、师:在你们的想象中摇篮曲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探索。
师:如果你们是小小的作曲家,你们认为妈妈唱给宝宝睡觉时听的摇篮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3、教师评价肯定学生讨论结果,并板书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讲解摇篮曲的发展。
师: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的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音乐体裁。摇篮曲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它的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教唱歌曲,体验感受《摇篮曲》
1、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师: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你认为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
2、介绍作曲家—舒伯特及创作《摇篮曲》的背景故事。
a、 学生打开书本第11页阅读舒伯特的生平介绍,并分享收获。
b、教师用故事的形式简练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背景及《摇篮曲》的艺
术价值。
3、教师范唱,学生闭眼静听想象妈妈唱摇篮曲的情景。进一步感受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轻声、高位、按节奏朗读歌词。(模仿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感觉朗读。)
5、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并随节奏摇晃身体。
6、学生跟钢琴轻声视唱旋律。指出不足,指出加以练习。
7、引导学生跟钢琴轻声高位学唱歌词。
a、完整跟琴学唱。
b、分句学唱,解决难点:前倚音和圆滑音
(1)教师示范讲解。(2)教师指导练习。(3)旋律歌词相结合分句教学。
8、完整有感情地练唱歌曲。
9、教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进一步赏析歌曲、分组学习探究,参与合作竞争。
1、创设分组学习探究比赛的氛围
2、教师交待分组学习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分组练拍课本第11页的节奏,感受《摇篮曲》前四小节的节奏。并比较没有附点的节奏的感觉。
b、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纸和油画棒准备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 c、交待内容和要求:
一、听音乐将课本乐谱所缺少的音符填入()内。
二、感受有几个乐句?将感受相同的(基本相同的)乐句用
相同的颜色或图形表示出来。
d、播放音乐两遍,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汇报。
e、检查学习效果:跟钢琴唱出所缺少的音符;每组把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的卡纸张贴于黑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已画好乐句的流动乐谱,播放音乐。
f、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出《摇篮曲》的旋律、情绪、速度、节奏、力度的特点。
3、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总结板书《摇篮曲》基本特点,与引入教学时学生想象中的摇篮曲的板书进行对比,肯定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
?拓展延伸教学——感受其他《摇篮曲》
1、安静聆听其他摇篮曲。a、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b、莫扎特的《摇篮曲》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分析这二首曲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
3、教师再次回顾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拓展延伸教学——寻找身边的《摇篮曲》
1、教师演唱我国摇篮曲——东北名歌《月儿明》,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摇篮曲。
2、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忆幼儿时代熟耳的摇篮曲,并请出代表演唱,加以评奖。
?总结课堂
1、师:我们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有哪些?
2、引导学生说出摇篮曲的情绪、力度、节奏、速度的特点。
3、进一步渗透感恩情感教育。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3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环节将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歌曲处理等知识渗透在教学环节中。
2、本以“自主学习、参与合作、创新拓展”的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参与合作体验,设计分组合作竞争学习发挥了“生为主,师为导”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以“情感教育实现审美教育”的理念,用音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点燃学生
情感的火花,因此本节课以“情”贯穿渲染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走进音乐世界》第八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的其中的《摇篮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本单元围绕“妈妈的歌”为主题安排教学,情感目标侧重于亲情教育,体验和感受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而舒伯特的《摇篮曲》是一首旋律优美委婉动听,像似一首音诗,轻柔和充满爱抚的音调让人们体味出母爱的伟大,唤起人们对幼年美好的回忆,全曲只有四句,短小精致,其中第二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
三、学情分析
音乐素质:本校本级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有一半学生是学校合唱队的。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另外学生的音乐技能上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音乐视唱、模唱、赏析、表现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参与合作精神,思维比较活跃。
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与母亲有深厚的感情,但因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学生有感恩的心态理解、体恤养育自己的父母。个别学生因父母离异对母爱体验不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2、技能目标:a、能够用高位混和的声音圆润柔和地演唱《摇篮曲》。
b、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寻找身边的摇篮曲的教学,学生能理解摇篮曲的基本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学唱、歌曲赏析和拓展欣赏其他摇篮曲,体验母爱的真诚、无私和伟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并进行感恩教育。
五、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时,能引导学生连贯自如圆润地演唱好前倚音和圆滑音。
2、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分析摇篮曲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特点。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谈话法、引导、分析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讨论谈话法、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尝试练习法、表演学习法、欣赏法,发现法。
八、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油彩棒、相同大小卡纸若干
九、教学过程及设计策略
情景创设,引入教学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的美丽安静,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妈妈摇着宝宝睡觉的画面,同时播放音乐。
2、组织谈话,引入教学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连睡觉都唱着歌、伴我们进入梦乡。今天我们就学习和妈妈的爱有联系的音乐体裁—摇篮曲。
设问激趣,引导探索
1、师:在你们的想象中摇篮曲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探索。
师:如果你们是小小的作曲家,你们认为妈妈唱给宝宝睡觉时听的摇篮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
3、教师评价肯定学生讨论结果,并板书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讲解摇篮曲的发展。
师: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的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音乐体裁。摇篮曲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它的旋律、力度、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教唱歌曲,体验感受《摇篮曲》
1、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师: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你认为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
2、介绍作曲家—舒伯特及创作《摇篮曲》的背景故事。
a、 学生打开书本第11页阅读舒伯特的生平介绍,并分享收获。
b、教师用故事的形式简练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背景及《摇篮曲》的艺
术价值。
3、教师范唱,学生闭眼静听想象妈妈唱摇篮曲的情景。进一步感受旋律、速度、力度、节奏。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轻声、高位、按节奏朗读歌词。(模仿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感觉朗读。)
5、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并随节奏摇晃身体。
6、学生跟钢琴轻声视唱旋律。指出不足,指出加以练习。
7、引导学生跟钢琴轻声高位学唱歌词。
a、完整跟琴学唱。
b、分句学唱,解决难点:前倚音和圆滑音
(1)教师示范讲解。(2)教师指导练习。(3)旋律歌词相结合分句教学。
8、完整有感情地练唱歌曲。
9、教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进一步赏析歌曲、分组学习探究,参与合作竟争。
1、创设分组学习探究比赛的氛围
2、教师交待分组学习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分组练拍课本第11页的节奏,感受《摇篮曲》前四小节的节奏。并比较没有附点的节奏的感觉。
b、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纸和油画棒准备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 c、交待内容和要求:一、听音乐将课本乐谱所缺少的音符填入()内。
二、感受有几个乐句?将感受相同的(基本相同的)乐句用
相同的颜色或图形表示出来。
d、播放音乐两遍,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汇报。
e、检查学习效果:跟钢琴唱出所缺少的音符;每组把为音乐的四个乐句画图形的卡纸张贴于黑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已画好乐句的流动乐谱,播放音乐。
f、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出《摇篮曲》的旋律、情绪、速度、节奏、力度的特点。
3、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总结板书《摇篮曲》基本特点,与引入教学时学生想象中的摇篮曲的板书进行对比,肯定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
、拓展延伸教学——感受其他《摇篮曲》
1、安静聆听其他摇篮曲。a、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b、莫扎特的《摇篮曲》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分析这二首曲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
3、教师再次回顾总结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拓展延伸教学——寻找身边的《摇篮曲》
1、教师演唱我国摇篮曲——东北名歌《月儿明》,引导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摇篮曲。
2、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忆幼儿时代熟耳的摇篮曲,并请出代表演唱,加以评奖。
、总结课堂
1、师:我们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有哪些?
2、引导学生说出摇篮曲的情绪、力度、节奏、速度的特点。
3、进一步渗透感恩情感教育。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一首6/8拍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温暖亲切,表现了爸爸、妈妈哄宝宝人睡的情景。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以比喻的手法生动描述爸爸给宝宝带来的安全感和妈妈给宝宝带来的温暖与甜蜜,让幼儿在浓浓的爱意中充分感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本次活动通过反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旋律,体验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曲风。
2、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或毛绒动物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摇篮、被子1套。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与《摇篮曲》歌词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创设“哄宝宝睡觉”的游戏情境,播放摇篮曲,出示布娃娃、摇篮,导入活动。提问:平常谁哄你睡觉?他(她)是怎样哄你睡觉的?
2、播放《摇篮曲》,请幼儿欣赏,感受歌曲安静、轻柔的曲风。
(1)第1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点。
提问:这是什么时候唱的歌曲?(这是哄小宝宝睡觉时唱的摇篮曲。)你听谁唱过摇篮曲?
(2)第2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轻柔、绵长的特点。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动作哄宝宝睡觉?
(3)第3遍播放歌曲,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内容,感受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用心呵护。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爸爸、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宝宝进人甜甜的梦乡是什么样子?爸爸、妈妈哄你睡觉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爸爸给宝宝盖上棉被,妈妈轻轻地摇着摇篮,哼着轻柔的摇篮曲。小小的摇篮像是大海里被微风吹拂着的小船,在柔柔的海浪中摇啊摇。宝宝很快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3、创设“哄宝宝睡觉”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摇篮曲安静、轻柔、优美的特点。
(1)请幼儿怀抱娃娃,边听音乐边哄娃娃睡觉。提问:听着优美的摇篮曲,你想怎样哄宝宝睡觉?
(2)播放《摇篮曲》,请幼儿扮爸爸、妈妈,哄娃娃睡觉。
启发幼儿尝试用爱的眼神、真心的微笑、轻柔的动作表现爸爸、妈妈对小宝宝的爱。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5
摇篮曲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摇篮曲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班上的孩子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经常几个孩子在一起扮演角色互动,根据幼儿的喜欢开设这节音乐课,让幼儿体会妈妈对宝宝的爱。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教学重点、难点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小结:小朋友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5、音乐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
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
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
×,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
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