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9-09读后感

请欣赏《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这不是一封封普通的家书,是一部充满着伟大父爱的的家书,字里行间,浸透了父母对孩子全心的爱。同时,它又是一部绝好的艺术教课书。

人爱其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有限,而人的事业却永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好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傅雷教子,情真义切,从家书中随处可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傅雷家书》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这让傅聪十分感动。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的前途,可谓费尽了心血,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傅雷家书》让我更加了解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也让我更渴望多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读书是一种有益于终生的好习惯,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名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是我国文艺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及夫人写给他们孩子的一些家信。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一些父母对自己孩子说的家常话,但读起来却像潺潺的溪水,飘浮的白云一样,清新、质朴,令人动容。

特别是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虽然已过去五、六十年,但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先生也进行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相信大家读后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虽然书信已不再是当今社会主要的沟通方式,但不可否认生活中有很多话写出来比说出来要自然、顺畅的多。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借鉴一下,可以通过留短信和写纸条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小小的感悟,推荐给大家看,相信能在教育子女方面给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想借通信训练儿子的文笔以及思想,他也想时时刻刻、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让儿子做面“忠实的镜子”。傅雷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书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它方面的完整。而真正有一天,当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有可能也失去了很多。

傅雷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我原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肯定不好,而读完书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在异国生活,只能依靠书信与父亲联系。书信中父亲的谆谆教诲,与孩子的真诚交流,情溢于字里行间。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他们之间的默契是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起来很亲切,既包含了对儿子的深情,又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细读完这本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有时我就想,什么时候也能和我爸爸写几封这样的家信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不得不说傅聪有如此开明、大度、博学、慈爱的父母是幸运的,傅老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表达着最儿子的思念与关切,不仅在艺术学术文件与儿子交流切磋,在生活细节上发现了儿子的问题便立刻指正,耐心教导。或许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一样,希望能与儿女在精神与生活上一起进步,但能有傅老夫妇这样修养及知识底蕴的父母毕竟是少数,或许是接受国外文化较多的缘故,他们对儿子的爱的表达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父母要直白得多,对儿子的赞美与思念时刻流露;当然他们对儿子的性格、缺点也十分了解,时刻叮嘱。

傅聪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毋庸置疑,但作为子女,他身上反应了许多年轻人的毛病。比如没有及时回复交代父母前信提到的问题,经常需要父母再三催促回信,这跟现在许多孩子不爱给父母打电话一样。人非圣贤,傅聪在父母的教导下终于也从懵懂少年走到为人夫为人父,虽然与父母聚少离多,但有父母的信一直激励,也是他一直在异国他乡求知的坚强后盾吧。

尤其佩服的是两位老人的格局,在傅聪逐渐进入中年后,父亲多次劝他减少演出次数,多多修养身心,出去散散心,享受宁静的生活,钱财够用就好,不要盲目追逐。我想傅家后人,继承这样的家风,必不会随波逐流,成为追名逐利之辈。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傅雷,曾是一个很暴躁的人,妻子和儿子一旦做了错事,哪怕一点点小事,就会遭到他的毒打,知道他40岁时父性才觉醒。

《傅雷家书》中的种种事情大到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无不细致,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关怀,从这些家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极为严格的人,有时还有些刻薄,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这也凸显出他爱国,令人钦佩。

《傅雷家书》中那一封封信,谁能想到傅雷是在怎样艰难的环境下写下的这些信,那个时代的生活,无人能忍受,但是这位父亲仍然不忘教育他的儿子。他是一位多么称职的父亲。虽然他自己含冤而死,却始终没有抱怨,而是告诉他的儿子,要好好做人,报效祖国,将来成为国之栋梁,让国家富强起来。这一封封家信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和对祖国的热爱与敬畏,并且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学会自我反省;做人要正直善良,真诚待人……

这一封封书信,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关爱,还是他对自我的反省,像他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哪怕是我或是已经进入社会,或是到老年的人,恐怕也很难做到这样。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每当读到这句句子,浮现在我脑海的,必然是《傅雷家书》了。它也使我理解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真正含义。

《傅雷家书》共收录138封书信,主要是父亲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书中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由此可见,傅雷教导儿子是多么循循善诱,教子有方。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帮助儿子排除烦恼和对儿子在艺术上的严格要求,儿子在信中表现出消沉的精神,傅雷就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来比喻。提醒儿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把握分寸,要把感情你的创伤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待。并列举了其他名人发生的情形来安慰开导孩子,希望儿子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在这段过程中,傅雷没有责怪儿子,而是在一步一步地安慰开导儿子,间接地给儿子讲述其中的道理,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儿子感悟其中道理。

傅雷在傅聪的艺术上也是十分严厉刻薄的,他会在电台广播中听儿子的作品,并提出意见:低音部分很模糊得很。还会让儿子必须深深地检讨自己的缺陷,傅雷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不断地鼓励儿子,使儿子不丢失信心。

在这本书中,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严厉的教导中,又有着对儿子的关怀和安慰。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这个暑假,我读了课本上推荐的《傅雷家书》,读后深有感触。

《傅雷家书》本书一共有三十二封家信,在这三十二封家信中,提到的问题有大有小;创新与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钱包,让你的演讲充满魅力……有宏观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都让我们感受到傅雷夫妇对这两个孩子:傅聪——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

博雷先生在对博聪的家信中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然而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先生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所谓‘一个父亲胜过百个教师’啊!

现在人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即做人与做事。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教。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第二次读,仍用了很长时间,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和有趣的地方并非育儿,而是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处境、亲情交流,精神世界追求和对艺术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之前看到很多宣传推荐《傅雷家书》是经典育儿书,于是很多家长很功利地当做育儿攻略,实在不能苟同。

诚然,书信读的过程中常有共鸣,比如再三叮嘱要注意理财,注意身体,对感情始终如一,对待亲朋要感恩……经济困难时向儿子索要经济帮助却未得到回应的难过和惭愧,等信的煎熬,收信后幸福得飘飘然,这种真挚的情感通过一封封书信显得绵长动人,这是所有做父母良苦用心,在育儿方法上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现在傅聪多任太太来看,他们的教育嘱托并未成功,而傅雷一向脾气暴躁,要说傅聪的音乐成就完全是因他严厉的教育(书信里提到虐待)方法也是片面的,恐怕是继承了母亲的基因,父亲的文艺,加上傅雷的身份,让傅聪从小拥有很好的教师和学习环境,而在书信中,可以看出,父母都是他的音乐知己,完全可以很专业地指导和交流,傅雷还翻译各种作品给他增加学识,到最后儿子越来越厉害,他就开始期待儿子谈艺术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不免感叹,所谓教育儿女,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强大自己,如果我们只学教育方法,多少是有形无神,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不停地学习和成长啊。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时光荏苒,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很多本书,其中《傅雷家书》让我印象深刻。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在文学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孩子:一位成了著名的钢琴大师,一位成了英语特级教师。

《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信,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参透了一种伟大的、理智的父爱。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一步。”

是呀,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往往都像这本书中的傅雷一样,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

读了这本书我想起了前几天我和妈妈吵架。因为写作业时我的头总是低得很低,妈妈提醒我要把头抬高,这样不会近视。可我不听,觉得我的视力很好,不用注意。我就和妈妈顶嘴:“我的视力好的很,干嘛要抬高呢?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呗!”妈妈听了火冒三丈,说:“你要是近视了,我可不会给你配眼镜。”我生气极了,就朝妈妈摆了一个白眼,心里想:哼!坏妈妈!

我现在才感到后悔,当初要是听了妈妈的话,我就不会近视了,现在只想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不听你的话。”

每次我与爸爸妈妈争辩时,我都会翻开这本《傅雷家书》来体会体会傅雷对他女儿儿子的严厉,如果没有傅雷对他们的严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可谓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