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一、解读文本: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节奏欢快。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富有情趣,给人以美感。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呈现了一副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本诗共三小节,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能保护树木,为树木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要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节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的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二、成功之处:
(一)、带双引号的红领巾
从题目入手,通过猜谜出现“红领巾”,板书题目后让孩子找出漏掉的双引号,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的红领巾加上的双引号?让孩子们明白“红领巾”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从第三小节学习课文。
(二)、以读促悟,声情并茂,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形象的画面,余音绕梁,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在学习第一小节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清晨树林的图片,一缕缕的阳光穿过树叶照在草地上,小树醒了,小草醒了,小鸟也醒了,接着让学生听小鸟欢快地叫声,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马上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清晨的树林,有动听的鸟叫声,有飞来飞去的小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忙着捉虫,我就带领学生来学做捉害虫的小鸟,我们就是活跃的小鸟,清晨,小鸟们起床了,张开翅膀,起飞了,扑棱棱,扑棱棱,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了,......那时侯学生仿佛自己就是在捉害虫的小鸟了,飞来飞去,忙着捉虫,他们完全走进了课文中的角色。在品读课文中的形容词短语后让孩子们也开动脑筋,如“蓬松的羽毛”,哪些物品还能用上“蓬松的”?孩子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蓬松的棉被,蓬松的头发。
(三)、将写字教学随机呈现、方式多样
在带领孩子们书写课题时就相机指导“领”的写法,课文讲授中让孩子们主动观察、发现“灵”的书写要领。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如木牌的的“牌”字,我先出示甲骨文让孩子们猜,再去解释字的来源,使孩子们了解汉字的文化。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妙笔生花:
在欣赏完这首儿童诗后仿照诗文的写法,我出示了几种小动物的照片,让孩子依据诗文的写作方式,结合平日里的观察,打开了孩子们语言思维的大门:清晨,动物园里谁最美丽?是骄傲的白孔雀。展开翅膀,昂首挺胸。一会儿踱来踱去,一会儿到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几句精美的小诗就从孩子们的口中脱颖而出。
四、不足与改进: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的随机点拨语言还不够精准、到位,情境渲染已经做得很好,如果再加上教师随机的指导整堂课更会妙笔生花,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也会逐渐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才会更加浓厚。效仿名师的教学方式,抓住每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带孩子们步步深入,反复体味,这样学习效果会更佳。
《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 篇2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文本中的“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而且课文图文并茂,面对这样的一篇优美的课文,学生们非常乐于学习。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学中我在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
一、引情入境,建立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面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近语文,品味语文?一开始我让学生们整理好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明白谁就是“红领巾”,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设置红领巾为什么加引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学习课文。
二、设疑激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欲望
在明白了“红领巾是谁”后,我自然地引出“看着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在质疑问难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意识。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自然地顺着老师的引导,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第三节是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响,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学生理解小鸟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让学生带着快乐和机灵的感觉读书。在本节课的朗读中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鸟读书。 三、把握年级特点,让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识字、写字。指导学生书写“跃、捉”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藏着的秘密。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加引文预设太早,学生3,4个人都没有回答到问题实质,搞得自己很被动,这个问题应该放到最后来解决肯定好一些,这是一个的、穿全文的一个问题。在本节课中为了达到好的朗诵效果,我加了音乐让学生带动作朗读,没有大大预想的效果。我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观念,但还不够放手,这么美的文章我这个经营着却没有带学生读出美是我最大的遗憾!
《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一、解读文本: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节奏欢快。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富有情趣,给人以美感。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呈现了一副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本诗共三小节,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能保护树木,为树木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要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节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的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二、成功之处:
(一)、带双引号的红领巾
从题目入手,通过猜谜出现“红领巾”,板书题目后让孩子找出漏掉的双引号,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的红领巾加上的双引号?让孩子们明白“红领巾”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从第三小节学习课文。
(二)、以读促悟,声情并茂,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形象的画面,余音绕梁,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在学习第一小节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清晨树林的图片,一缕缕的阳光穿过树叶照在草地上,小树醒了,小草醒了,小鸟也醒了,接着让学生听小鸟欢快地叫声,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马上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清晨的树林,有动听的鸟叫声,有飞来飞去的小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忙着捉虫,我就带领学生来学做捉害虫的小鸟,我们就是活跃的小鸟,清晨,小鸟们起床了,张开翅膀,起飞了,扑棱棱,扑棱棱,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了,......那时侯学生仿佛自己就是在捉害虫的`小鸟了,飞来飞去,忙着捉虫,他们完全走进了课文中的角色。在品读课文中的形容词短语后让孩子们也开动脑筋,如“蓬松的羽毛”,哪些物品还能用上“蓬松的”?孩子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蓬松的棉被,蓬松的头发。
(三)、将写字教学随机呈现、方式多样
在带领孩子们书写课题时就相机指导“领”的写法,课文讲授中让孩子们主动观察、发现“灵”的书写要领。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如木牌的的“牌”字,我先出示甲骨文让孩子们猜,再去解释字的来源,使孩子们了解汉字的文化。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妙笔生花:
在欣赏完这首儿童诗后仿照诗文的写法,我出示了几种小动物的照片,让孩子依据诗文的写作方式,结合平日里的观察,打开了孩子们语言思维的大门:清晨,动物园里谁最美丽?是骄傲的白孔雀。展开翅膀,昂首挺胸。一会儿踱来踱去,一会儿到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几句精美的小诗就从孩子们的口中脱颖而出。
四、不足与改进: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的随机点拨语言还不够精准、到位,情境渲染已经做得很好,如果再加上教师随机的指导整堂课更会妙笔生花,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也会逐渐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才会更加浓厚。效仿名师的教学方式,抓住每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带孩子们步步深入,反复体味,这样学习效果会更佳。
《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 篇4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儿童诗。语言生动形象有趣,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插图精美,极大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使文章与学生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诗歌朗诵节奏性强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文章中心思想。在学习文章的同时还要强调语文知识的训练,注意各种词语的积累,如“AABB,ABB式词语”,以及“一会儿一会儿;因为所以”句式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巩固低部学生的语文基础。
语言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技能,要想掌握必须通过训练,不断夯实双基,打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金钥匙”。
《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 篇5
一、解读文本: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节奏欢快。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富有情趣,给人以美感。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呈现了一副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本诗共三小节,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能保护树木,为树木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要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节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的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二、成功之处:
(一)带双引号的红领巾
从题目入手,通过猜谜出现“红领巾”,板书题目后让孩子找出漏掉的双引号,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的红领巾加上的双引号?让孩子们明白“红领巾”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从第三小节学习课文。
(二)以读促悟,声情并茂,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形象的画面,余音绕梁,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在学习第一小节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清晨树林的图片,一缕缕的阳光穿过树叶照在草地上,小树醒了,小草醒了,小鸟也醒了,接着让学生听小鸟欢快地叫声,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马上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清晨的树林,有动听的鸟叫声,有飞来飞去的小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忙着捉虫,我就带领学生来学做捉害虫的小鸟,我们就是活跃的小鸟,清晨,小鸟们起床了,张开翅膀,起飞了,扑棱棱,扑棱棱,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了,……那时侯学生仿佛自己就是在捉害虫的小鸟了,飞来飞去,忙着捉虫,他们完全走进了课文中的角色。在品读课文中的形容词短语后让孩子们也开动脑筋,如“蓬松的羽毛”,哪些物品还能用上“蓬松的”?孩子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蓬松的棉被,蓬松的头发。
(三)将写字教学随机呈现、方式多样
在带领孩子们书写课题时就相机指导“领”的写法,课文讲授中让孩子们主动观察、发现“灵”的书写要领。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如木牌的的“牌”字,我先出示甲骨文让孩子们猜,再去解释字的来源,使孩子们了解汉字的文化。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妙笔生花:
在欣赏完这首儿童诗后仿照诗文的写法,我出示了几种小动物的照片,让孩子依据诗文的写作方式,结合平日里的观察,打开了孩子们语言思维的大门:清晨,动物园里谁最美丽?是骄傲的白孔雀。展开翅膀,昂首挺胸。一会儿踱来踱去,一会儿到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几句精美的小诗就从孩子们的口中脱颖而出。
四、不足与改进: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的随机点拨语言还不够精准、到位,情境渲染已经做得很好,如果再加上教师随机的指导整堂课更会妙笔生花,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也会逐渐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才会更加浓厚。效仿名师的教学方式,抓住每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带孩子们步步深入,反复体味,这样学习效果会更佳。
《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 篇6
12月5日,由我校教务处牵头,教研组带队开展的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要是根据教师索担任的学科科目分语文组和数学组,实行现场听课评课。我所教授的二年级语文《“红领巾”真好》一文,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设置得到了几位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以下便是本次公开课的课后反思,有心形成文字形式,旨在对照今后的教学,与各位老师共勉,促进我的进步。
一、创设情景,体验情感。
知识的掌握和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形成的。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与一定的教学过程。在组织教学中,我首先问班上一个佩戴红领巾的.同学(该生是班上的少先队员,当天恰巧其他同学都没有佩戴,这完全是意料之外):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你觉得你有什么不同之处?该生稍作四口后答:多了一块红领巾。此时其他同学将目光注视着她,有的甚至因为没有被叫到名字,赶紧从书包里将红领巾取出佩戴在胸前。我紧接着问:你知道红领巾有着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此时,其他同学也陷入沉思,偶尔有几个同学轻声讨论着这个问题,但谁也不敢主动作答。我收到了预设的效果,于是让同学们赶紧打开书,大声朗读起来,顺便把不会读的生字圈起来。(板书课题和生字)
二、把握文本特点,让学生主动寻找学习支撑点。
本文体裁是一首儿童诗歌,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乐于接受。诗歌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来说,是没有“段”或“自然段”之说的,于是我给学生讲了“章”和“节”,从而让学生识别两者之间的基本不同之处。其次,让学生将本课与前面的部分课文进行对比,引入“押韵”的概念。(虽然给二年级学生讲“押韵”似乎是对牛弹琴,但是能让他们记住哪怕是一点点,我认为也不见得是坏事,至少他们会或多或少发现,原来在诗歌中,有很多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相同的。)
三、根据学生特点,让学生主动识字认字。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字形结构分析法(拆分法)对生字进行讲解,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如“灵”:放火烧山不是山;“蹦”:两个小朋友在山下踢足球。
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生字的讲解过程中应先注音后组词,教学中尚未渗透法制教育等。不过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历和经验,以后的教学一定会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 篇7
一、解读文本: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节奏欢快。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全文,富有情趣,给人以美感。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呈现了一副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本诗共三小节,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能保护树木,为树木捉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要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节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的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二、成功之处:
(一)、带双引号的红领巾
从题目入手,通过猜谜出现“红领巾”,板书题目后让孩子找出漏掉的双引号,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的红领巾加上的双引号?让孩子们明白“红领巾”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从第三小节学习课文。
(二)、以读促悟,声情并茂,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形象的画面,余音绕梁,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在学习第一小节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清晨树林的图片,一缕缕的阳光穿过树叶照在草地上,小树醒了,小草醒了,小鸟也醒了,接着让学生听小鸟欢快地叫声,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马上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清晨的树林,有动听的鸟叫声,有飞来飞去的小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忙着捉虫,我就带领学生来学做捉害虫的小鸟,我们就是活跃的小鸟,清晨,小鸟们起床了,张开翅膀,起飞了,扑棱棱,扑棱棱,越飞越快,越飞越高了,......那时侯学生仿佛自己就是在捉害虫的小鸟了,飞来飞去,忙着捉虫,他们完全走进了课文中的角色。在品读课文中的形容词短语后让孩子们也开动脑筋,如“蓬松的羽毛”,哪些物品还能用上“蓬松的”?孩子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蓬松的棉被,蓬松的头发。
(三)、将写字教学随机呈现、方式多样
在带领孩子们书写课题时就相机指导“领”的写法,课文讲授中让孩子们主动观察、发现“灵”的`书写要领。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如木牌的的“牌”字,我先出示甲骨文让孩子们猜,再去解释字的来源,使孩子们了解汉字的文化。儿童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面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在“主动”中发展,在“发现”中增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妙笔生花:
在欣赏完这首儿童诗后仿照诗文的写法,我出示了几种小动物的照片,让孩子依据诗文的写作方式,结合平日里的观察,打开了孩子们语言思维的大门:清晨,动物园里谁最美丽?是骄傲的白孔雀。展开翅膀,昂首挺胸。一会儿踱来踱去,一会儿到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几句精美的小诗就从孩子们的口中脱颖而出。
四、不足与改进: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的随机点拨语言还不够精准、到位,情境渲染已经做得很好,如果再加上教师随机的指导整堂课更会妙笔生花,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也会逐渐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才会更加浓厚。效仿名师的教学方式,抓住每篇课文中的关键句,带孩子们步步深入,反复体味,这样学习效果会更佳。
《红领巾真好》语文教学反思 篇8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上课时我从课题开始,请同学们质疑:“红领巾”指谁?他们为什么好呢?请学生闭眼听课文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意识。
让学生自渎课文后,检查生字情况,分层次检查。生字检查完以后,读课文。读完后提出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按小节汇报。理解了内容就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一小节,把理解的融入到朗读中。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分小组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在课外拓展中,注重课堂训练。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讲一讲爱好小鸟的故事,课下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日记,这样把说和写结合起来。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课题训练,训练学生说话。在学习课文时,AABB、ABB式词语的积累,以及“一会儿……一会儿……”“因为……所以……”句子的训练。
本节课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朗读时时间有点紧,指导的不够到位,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