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昆虫记》有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做《昆虫记》。
《昆虫记》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趣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虫记》讲述了作者法布尔在他的“哈麻司”里种植了许多植物,因而引来了许多昆虫,如蝉、螳螂、茧、被管虫、蜣螂、狼蛛等。最主要的是它里面介绍了很多昆虫的习性、食物、生活环境、家、本能、计谋、手段……另外,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好词、好段、好文给你摘抄。
《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和作家让·亨利·法布尔用了20年的'时间编写而成的。《昆虫记》既不是一本昆虫百科,也不是一本动物故事,却是一种科学小品—“内容说科学而又有文章之美。”我觉得这是对这本书最恰当的评价。
《昆虫记》这本书我读了之后觉得这个大千世界真是鬼斧神工,就连这小小的昆虫世界都这样地令人惊叹,那其它东西该是多么奇妙啊?对呀,《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我探索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是昆虫的国家。在那里,没有世俗的喧嚣,也没有人类之间为了利益而明争暗夺……
我愿称法布尔为“疯子科学家”。是啊,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并一版再版,先后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更是奇迹中的奇迹。法布尔,他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眼光。又有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笔触。在他眼中,蝗虫却成了益虫,而辛勤的蚂蚁却成为了害虫。这里面的问号,深刻的人们的大脑里。我尊重他的看法,尽管有很多人不这样认为,但如果他们看了《昆虫记》这本书,便找不出任何证据来反对法布尔的这种看法。
老师推荐我们看这本书,但我对这本书的一连兴趣都没有。可当我打开书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放不下它了,它有一种神奇的引力,一直吸引着我的眼睛。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苣叶的小蟋蟀……我也知道是我误会了蜜蜂,我不该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所有的昆虫。蜜蜂早出晚归的采蜜是为了我们,是让我们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锋利的刺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是自卫……
我们曾感叹昆虫生命的渺小,却忽略了他们生命的伟大。相比之下,我们人类常常感觉有勇气和魄力从生活的苦难中自行解脱,这似乎是我们比动物高一级的标志,但这一刻,我倒觉得我们变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人类才知道生命的狂欢后会怎么去结束;只有人类才能预见自己的末日;只有人类对死才怀着崇拜之情,动物们无一能想到。但是人虽然懂得这些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芸芸众生渴求生命的平等,当你看到被人圈养的动物时它们的哀嚎,可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它们的沉默,可是对家园的思念?我想这些或许都有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们。今天我从昆虫身上看到了它们有着比人类更强烈、更直接、更伟大的本能!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昆虫记》这本书是出自法国法布尔。其中有许多篇集,作者用具体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昆虫的习性,自己的感悟、与自己观察的好奇心编出了《昆虫记》这本著作。
昆虫记的英文学名为“Souvenirs Entomologiques”作者法布尔更是用放松而又充满有趣的态度写下了自己对观察的每一只昆虫的观察日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昆虫在干什么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或者外表凶猛却又可爱的昆虫,也或许是其他内容。作者坚强不屈和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发现或有趣的动作。一直观察昆虫作者法布尔并没有感道乏味,而觉得昆虫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观察昆虫是他的习惯,比如说蟹蛛,虽然外表可爱但是内心却是个刽子手。小碧蝇虽然令人厌恶,但是却是腐蚀或垃圾的巨大强敌。蟋蟀在草地上用带齿条的琴弓和振动膜唱歌,甲虫无论如何都要抱着最爱的枯露菌。菜豆象在豆子上生活,“腐蚀”人们的谷物与干燥的豆子。外表凶狠的恩布沙性情却很温和。
上面的几个短文重点描写了法布尔坚持不懈,每天都仔细观察昆虫的句子。《昆虫记》有许多有趣生动的文章,真不愧于“文学之作”!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被称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描写狼蛛捕猎时的片段。
狼蛛捕猎时会将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做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守候着。如果它看到一只可做猎物的昆虫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的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食。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一段中,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狼蛛看到猎物经过,就像箭一般地跳出来,形象的写出了狼蛛速度之快,身手之敏捷。还让我了解到了世界上还有不用蛛网捕猎的蜘蛛。这狼蛛的名字,也是因为它捕猎时像狼一样而得名。
从书中我还知道被这种狼蛛刺了的话,会使人痉挛而疯狂地跳舞。要治疗这种病,除了音乐之外再也没有别的灵丹妙药了。而且只有特定几首曲子才能治疗这种病。我知道这可能让人不太相信,但这的确是真实的。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因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称誉。
我敬佩他优美的文字。你看,他这样描写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象: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18世纪宽大撑红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列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读着这惟妙惟肖的语句,我不由得对法布尔肃然起敬。
我佩服法布尔细致观察的精神。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如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它有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上,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了整个身子的重量。”也许,这就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吧!
我敬佩他的顽强,他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事业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的乐园,可他为了完成《昆虫记》,几乎是牺牲了一切。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是在家人及世人的“偏见”中度过的,是在贫苦中挨过的,但他从未放弃对昆虫的研究,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最终成为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法布尔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昆虫记》更多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啊!
读《昆虫记》有感 篇6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送给我一个礼物。我打开袋子,原来是我梦寐以求的《昆虫记》,我高兴的差点挑了起来。妈妈说:“好书需要认真的阅读,并且体会书的意义,理解书的价值。”
每天晚上写完作业,我都迫不及待地拿出《昆虫记》阅读,我不但感动法布尔对昆虫研究的执着,更认识到昆虫和人类一样,也是一种生命,需要我们去尊重。
法布尔是法国接触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经历,去观察昆虫,记载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他没有像别人那样,在私有的时间里去喝喝咖啡,打打球,而是穷其毕生的经历深入昆虫的世界,为我们了解昆虫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他的执着让我们感动,所以我们要学习法布尔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像他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执着顽强和无私,这个世界会更加的美好。
通过法布尔对昆虫的描绘,我才知道蜘蛛,蜜蜂,螳螂,蝎子,等昆虫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像人一样,它们需要食物,需要喂养儿女,需要逃避灾难。因为它们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显得更加的美丽。生命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尊重生命,哪怕它只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通过阅读《昆虫记》,我收获很大,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读《昆虫记》有感 篇7
知识是人类文明色彩中的绿色,书籍是蕴藏丰富知识的乐土,读书则是所有人精神成长、完美人生的必须。
法国思想家迪卡尔曾说“阅读优秀名著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是它们的智慧、思想。”众所周知,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再现了那段时期的人物、社会、生活习俗、科技水平及其它种种知识,其中《昆虫记》就是一部很好的名著。
读了《昆虫记》,我觉得它是法布尔从人性观察昆虫,用散文化的笔调,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生育、死亡等。这本书渗透着法布尔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是一部昆虫世界的史诗,一首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众多自然界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本永远解读不尽的、值得世代相传的世界名著。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昆虫界的微观世界,还知道了许多知识,例如第一章“螳螂求食”的故事中,在一段一段地阅读中,我的脑海里也闪现出了一个接着一个动人的情景。当介绍它的外貌时,我仿佛就拿着一个放大镜在入神地观察着它,栩栩如生的笔调、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些处处让我心动,让我为《昆虫记》而着迷。
读了《昆虫记》,我对动物的认识又更上了一层楼,我从此摆脱了对昆虫的无知,变得博学起来。读了《昆虫记》,我受益匪浅。
读《昆虫记》有感 篇8
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无论强大还是弱小,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昆虫,自古以来就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精灵,它们从出世、生长、结婚、繁殖直到死亡,都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与我们朝夕相处、相依相伴。
法布尔是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的手法写出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昆虫记》不仅仅洋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追求真理。
这就是法布尔精神。法布尔在一生的热爱昆虫、亲近昆虫和了解昆虫的过程中,都始终恪守“事实第一”的原则,在写《昆虫记》时,他不轻易相信已有的权威学说,坚持眼见为实,如实的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作,却用了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的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小精灵——昆虫,它们虽然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可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们,因为它们的生命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那么微不足道,以至于即使你把它们捏在手里了,还意识不到一条生命的存在。
《昆虫记》告诉人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是需要真实和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