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9-25读后感

请欣赏《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1

千年之后,太阳将会毁灭所有太阳系的星球。与其说坐以待毙,不如带上地球寻找新的太阳,开启流浪之旅。地球发动机带着地球前往新家园和史称“流浪地球”计划。地球到达木星想利用引力将自己抛出太阳系,因为发动机没有足够的燃料。意外发生了:由于木星里影响,地球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去。所有人力挽狂澜,但是终究无法摆脱木星的引力,在危急时刻,主角刘启想出办法:点燃木星,让木星爆炸并推离地球。地球开始流浪......

没有人听从他们,只顾返回与亲朋好友做最后的告别,刘启和朋友们的计划陷入困境。看到这儿,我在想:人类终究自私。相互斗争,除了失败以外,没有好处,人类又何时能放下分歧达成一致呢?何时又能把大家的利益看成自己的使命?这样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争执战争、极寒、地震、缺氧,让地球发动机无法运转,无法得到原料,让地球向木星坠,人类将会加快进步。

当人们认识到了挽回地球的重要后,努力让可以点燃木星的地球发动机火焰升高。可是还差了不少的距离,在千钧一发之际,领航员刘培强,也就是刘启的爸爸,引爆了领航员空间站和木星,最后英勇牺牲。这是一个悲剧,与刘启的.一别成为了最后一别。但这也是美丽的悲剧,人类得救了,地球得救了。地球,又开始了流浪之旅。刘培强知道,留在“领航员”空间站,绝对安全。可他选择了死亡,他知道人工智能莫斯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将会“判逃”并实行火种计划,可他选择了自毁。比起那些只想回家,不愿浪费一点时间的人,他甘愿与儿子永别,牺牲自己拯救世界。他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身边的警察、消防员、医生......还有许多热心人不也是这样?他们在危难时刻选择勇往直前,救出鲜活生命,而迎接自己的是绝境甚至死亡。我们万万不要等到此时,才珍惜亲情,放下鸡毛蒜皮的小事,再多仇恨与抵不过血肉之情。

在火种计划中,人工智能莫斯放弃地球,想带着人类以及动物植物的受精卵逃跑,繁衍新的人类。我想这样的人类毫无感情,他们没有亲人没有父母。正如电影中所说的“我不想那一别成为我与儿子的最后一别。”人类守护的不仅是这个星球,更不是人类的生命,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深情,这样人类的历史传统美德,才能祖祖辈辈的,发扬下去。

看完这部影片,我没有陌生的感觉。千万年之后,说不定“流浪地球”会成为现实。流浪是遥远的,而感情和热血是现实的。珍惜与亲人的时光,珍惜自己的生命,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2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选择希望,人生就有坚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设定在太阳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为了存活,带着地球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也揭示了当灾难来临时,生活中人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气去做,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着灭亡,那结果截然不同,就算前过程艰难,但是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就算过程安逸,结果注定灭亡,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钻石的珍贵在于,给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万道的五彩缤纷。希望,给它一束人性的光辉,它肯定也会回赠你成功的缤纷世界,所以希望和钻石一样珍贵。

小说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反叛军要把坚持流浪地球计划的五千名士兵冻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当中没有一个人屈服求饶,他们说:“让人类永远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们选择了整个人类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死刑后一个小时氦闪爆发了,太阳开始走向灭亡,所以说这五千名士兵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选择,拯救了人类。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选择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猪坚强”。如果不是它选择了希望,在废墟中九天九夜都坚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会有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还有最美教师张丽莉,她选择了更崇高一点的希望——孩子的未来,她一推,让三名学生免受病痛之苦,让她们获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这人世间最朴质的情感,却能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和未来。

而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们一样,选择希望呢?

我想是的。当生活,学习,工作不如意时,我们应该选择希望,坚持走下去。每当我跨过沟壑,走过崎岖的小路,眼前出现一片绿荫,心中顿时变得明朗。你选择了希望,希望也就会选择你,并带给你美好的未来。

我觉得,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3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电影即将上映了,于是一边期待书的情节一边期待电影的情节。

一直很喜欢科幻的关于世界末日的美剧,因为会警示我们珍惜当下爱护当下的资源,警示我们千万要可持续发展,但人类啊,总是到了悬崖无退路才知道来补救,或者说,总是有一部分人类已经察觉到这警钟已经敲醒,于是他们开始去警示其他世人,但始终敲不醒他们的警觉。

是说他过于乐观吗,如同他们觉得我们过于杞人忧天,感觉这世界的分化是理性乐观的人和过于乐观的人之间的较量,是聪明的人和假聪明的人之间的较量。

或者我们都需要一个英雄或者一群英雄们,不顾一切地带领着大家义无反顾地前进,带着信念,带着正确的`预知,带着无所畏惧。我们也需要正确的认识,我们选择站在真理还是假像的队伍呢?当然是真理,但我们究竟如何得知哪个是真理呢?不言而喻,学习,探索,求知。

如果到达了那一天,没有了春夏秋冬,世界只是灰色,不停息的发动机,我们的信念是否依然坚定?

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奢求。

“不知是我身处噩梦中,还是这整个宇宙都是一个造物主巨大而变态的头脑中的噩梦!”

还是更多地去想,怎么避免这么噩梦吧,希望这个流浪时代只是一个遥远的警示,希望更多的人提高意识保护地球吧。

#全文有几处高潮,人物刻画轻描但深刻,

这短篇小说跟三体对比,我觉得对于故事的情节性描述得更加到位,比较深刻,可能这也是短篇小说的魅力吧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4

春节期间在家乡读完《流浪地球》,回到深圳再去看电影吧。

书中有飞船派、地球派,飞船派坚持要坐着飞船逃离地球和太阳系去寻找新的行星作为落脚地,而地球派坚定的要带着地球去寻找替代太阳的恒星。——我想到了家园,春节前无数的人奔回家乡团圆,春节结束后又要再次背井离乡,此故乡即为彼地球啊,永远无法舍弃的精神家园。

很喜欢太空舰队父亲说的那句话:“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高贵取决于精神和灵魂,心中要永怀平等、仁爱和希望。即使是对脚下的狗,也是心中有爱做不得假的呀。

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在最后决定投降的时候说了同样震耳欲聋的话语:““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但也请所有的.人记住我们,站在这里的这五千多人,这里有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们把信念坚持到了最后。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永远保持理智并坚持信念,确实很难,随大流动摇似乎成为常态。愿我们能忠于自己,保持理智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迷失自我。即使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想过自己的生活,也是有原则和坚持的,我一贯欣赏这样的人。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5

这个假期,我们全家人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还看了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和书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讲的都是地球人想办法要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为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也就是说太阳快要死亡了。发生氦闪后,太阳将不再是恒星了,而成为一颗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红巨星。

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计算出了太阳发生氦闪的时间大概是四百年内。所以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装上万台功率巨大的推进器,先把地球的自转停下来,然后再让推进器把地球推向离地球最近的人马座的'比邻星。虽然比邻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还是非常遥远,有4。3光年的距离。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达新家。

太阳为什么会死呢?氦闪是怎么回事?我们目前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寿命的。比如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目前太阳已经50亿年了。在《流浪地球》这部小说里,作者是这样假设的:太阳将在四百年内发生氦闪。氦闪就是太阳内部的氢快要燃烧殆尽、全部转化为氦,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且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阳死亡之前赶紧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这部小说的构思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场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们的地球还能适合长久的“流浪”吗?也许还没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疮百孔”了,物种灭绝殆尽了。

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更多清洁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难以分解、对地球环境危害大的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才能够延续。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6

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电影一定充斥了你的朋友圈,而且反响热烈,口碑爆棚,堪比战狼当时的电影神话,引爆了中外媒体。很多观众被经典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逗得捧腹,又因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泪流满面。在内行人的'眼里,《流浪地球》已具备了知识结构、逻辑关系、视觉特效、人物命运、科技伦理等要素,比照之前的国产科幻电影,实现了整体性的进步。

我为中国科幻崛起中国科幻的里程碑这些词汇而自豪的同时,更感到震撼的是电影里人类环境变迁的描绘。随着人类流浪计划顺利进行,呈现给我们观众的却是一个环境被严重破坏、地球家园满目疮痍的场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旦某一物种的消失造成食物链一环缺失,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过去25年有3万亿吨冰融化,而其中一半是最近五年内融化的。

最近这几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觉到地球气候异变。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去年八月九日也创下百年最高温38.7°C。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气候暖化使得两极融冰、海水增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xx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

可能,不久的将来,流浪地球真的有可能发生。这也引发了人类自身的思考。环境类话题也是雅思写作考试的常见考点,也是学生们词汇掌握相对薄弱的部分。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环境问题,因此有人认为简单的生活方式会保护环境,即低碳生活,然而人类也可以依靠科技带来的便利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于政府、大公司还是个人;动植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等等。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7

身为一个不称职的刘慈欣的粉丝,电影的热度让我在看完《流浪地球》电影后翻开了原著。可能是之前《三体》和《时间移民》的关系吧,总觉得大刘的作品应该有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很长时间的过程,几代人的变迁,又如何会拘泥于一个时间点写一部英雄向的小说呢。果不其然,文字的表达和电影毕竟是不一样的。

电影《流浪地球》:美国科幻大片真得不要太好看哟,我对科幻电影的爱日月可鉴(虽然如今穷到买不起电影票),当看到这样一部《流浪地球》真的是感动的,看电影的第一眼便知道这真的是良心之作了,场景里冰冻着的著名建筑,刘培强刘启父子间的情感连接,王磊上尉对于职责的坚持和生命的责任无不令人动容。作为一部2h的电影,带着一份东方特有的对故土的眷恋流浪,何其浪漫。可是这样一部电影还是令我遗憾的,从韩朵朵那偶像剧般的呼吁到洛希极限计算的错误,我期待着更加成熟的国产科幻片。

小说《流浪地球》:小说的情节那自然是比电影丰富的,以一个人的一生作为时间跨度,以一个人的经历反映时代,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看电影时其实是有疑惑的,为什么要带着地球流浪?为什么希望那么珍贵?而文字是给了答案的',一个小小的生态球实验,一段绝望的滑雪比赛中邂逅的婚姻,一声“我的流浪地球”的呐喊。。。这般看似脆弱的人性和不灭的智慧,太阳氦闪,变轨加速,弹弓效应,让这部画面感极强的硬科幻小说耐人寻味。谁也不知道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坐在井底的青蛙虽然看到的蓝天很小,可是它抬头了,它想看,不是吗?

真的很喜欢大刘耿直的硬科幻小说,也很看好中国的科技和电影业,《流浪地球》就是那希望。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