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选13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能力目标
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会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重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
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①长方体体积=();
②正方体体积=()。
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二、课程内容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
图中是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提问:
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组合作填表: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
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思考:①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②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出示例题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写成如下形式: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⒊出示例4:看见你得到哪些信息?
⑴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V=50×30×40
=60000cm3
=60dm3
=0.06m3
⑵大家想一想,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最终用什么单位,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出现这样答,你必须选择那个答案?
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m3。
⑶你还有其他的途径求出体积为0.06m3。先转化单位,再计算。
拓展应用
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总结
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作业布置
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1.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
4.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5.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6.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题图:乌鸦喝水的故事。
自由汇报: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2.学生实验: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3.课件出示:比较观察: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三、体积单位的认识:(学生先看书自学,再汇报交流。)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3.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
4.认识:1立方米、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5.练习:
(1)完成P40“做一做”T1。
说一说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三、反馈检测
1.
2.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课后反思:整节课中,我给予学生一个又一个实验研究平台,引导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中开展学习,在一次次猜想验证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培养了能力。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1—22页例8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五5—8。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的意义后教学的。例8从测量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教学每个体积单位时,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有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此外,在学生认识立方厘米后,还呈现了两个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体积,既让学生初步体会体积单位在体积计量中的应用,又为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做了必要的铺垫。教材最后还沟通了刚认识的体积单位与已学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联系。通过练一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有关体积单位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讨论、探究、类推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一升的量杯一个。学生每人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媒体显示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形状的一些物体(12个和12个、16个和17个),让学生比较这些组合体的体积大小,并说说各自的想法。
(因为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个组合体的体积就是使用的那些小正方体的体积和。)
3、设疑: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组合体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说这两个物体是怎样的,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一个物体是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另一个物体是用7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所用的小正方体大小不同)
学生回答后,媒体显示两物体,结果学生发现两个物体因为所用的小正方体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从而明白只有用同一种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才能通过比个数方便地比较出物体的体积大小。
[设计意图: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大小时,出示方块大小不一样的物体来比较,引起认识的冲突,使学生产生需要有统一大小的正方体来比较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下面引入体积单位作了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8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提问: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看看哪个的体积大?
学生交流后追问:仅通过观察,你们能断定它们的体积大小吗?那我们能不能联系刚才的学习经验想个办法来解决呢?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引导得出:把它们切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就能比出大小。
2.媒体演示过程: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成同样大的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数方块的方法,确定长方体的体积大。
3.过渡:的确,在计算或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时候,都需要选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人们统一了正方体的标准,并规定了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4、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估计验证:它的棱长是少?
(2)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3)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4)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5)下面两个长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媒体显示图,学生口答。
(6)回顾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1立方厘米,想想立方厘米通常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
(用立方厘米来测量或计算较小物体的体积)
5、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然后让学生估计验证:它的棱长是少?
(2)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时先出示正方体实物,再描述其含义,再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操作丰富感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表象,丰富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感知。]
6、认识1立方米
(1)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2)直观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教师演示: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指名一些学生蹲到1立方米内,让学生体会到立方米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的体积的单位。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7.认识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联系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盛1升水。
教师演示:1立方分米正方体容器水倒入量杯
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认识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立方米的概念,而是提出问题“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1立方米的概念。这样安排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突出了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
三、反馈练习
1.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比较1厘米、1平方厘米和1立方厘米,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口头回答
指出:这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的建构认知结构。]
3、完成练习五7
重点在学生交流的策略中提炼思考策略:先想想实物有多大,再思考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5、完成练习五8
先推想再操作验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单位?它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有什么区别?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 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叶桶 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43-45页练习1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重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谁知道是那几个吗?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们想不想知道体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呢?
二、研究探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说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而且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谁来说下我们是怎么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呢?或者他们的推导方法是什么呢?
2、对我们可以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推导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出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我们知道1立方米=1米×1米×1米,那么大家想一想,用刚才的推导关系怎样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或者进率?
4、好,大家想了一会了,谁来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书写出来。
5、表扬学生,并且书写正确的推导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书写的关系式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6、练习
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7、我们刚才知道了相邻的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不相邻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对,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样用推导关系可以推导出来。那么现在大家自己动手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8、集体反馈结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9、练习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2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3题。
2、我们还学习了容积单位,下去同学们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来,再根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通用】《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方法:
一、教学体积。
1、师生互动。
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2、小实验。
感受大石头占的空间大,小石头占的空间小。
3、观察比较。
鞋盒占的空间大,火柴盒占的空间小。
4、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5、总结体积的意义。
二、教学体积单位。
通过教师描绘两个物体组合的样子,猜一猜它们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课件展示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通过观察学具、举例子、测量实物创造以一体积单位为单位的组合体。
分别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让学生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点、线、面、体构成了我们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首先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生活现象,考考你的眼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1)师: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来一个换座游戏,用数学眼光从我们身上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师:老师坐在同学的座位上,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地方小、挤
师:为什么感觉挤呢?
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同学占的空间小(板书空间)
(2)师: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和液面相等大小一样的两个水杯,现在老师要把石头分别放入水杯中,猜想液面会怎样?注意观察。
师:怎样
生:液面都上升了
师: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上升的高度一样吗
生:大石头占得空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大,小石头占得空间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小
(3)师:认真观察比较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个占得空间大
生:鞋盒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比鞋盒所占空间更大的物体吗?
生:书包、音响、凳子、课桌、讲台桌、教室、一排教室、教学楼、地球、宇宙…….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小之分,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那它的体积就大,物体所占的空间小,那它的体积就小。
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用上“体积”这个词描述一下它的大小。(同桌pk)
生:鞋盒的体积大,文具盒的体积小
讲台桌的体积大,课桌的体积小
教学楼的体积大,教室的体积小
师:说的真好
老师这也有两个物体组合,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两个物体的样子,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
师:第一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第二个物体是由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生1:6个的大,因为用的个数多
生2:不确定,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确定。
师:到底哪个大呢?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师:6个的一定大吗?为什么用的个数多,体积却不大呢?
生1:因为它用的小正方体小,而它用的小正方体大
生2: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
师:如果用数个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体积,需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生1:所用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
生2: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去搭
师: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计量长度的标准是长度单位
计量面积的标准是面积单位
计量体积的标准就是体积单位
看课件演示,像这样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作为统一的体积单位,就可以更准确的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每种体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我们先一起回顾面积单位的由来。
课件演示
师:面积单位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正方形),体积单位会用什么来得到呢?(正方体)
一、师:拿出最小的那个小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1厘米)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课件)
B、用手捏一捏,感觉它的大小,生活中见过这么小的物体吗?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生:骰子、电视按钮、电脑键盘、花生米、一节小手指……
C、师: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找一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
生:粉笔、钢笔、火柴盒、文具盒……
D、用你手中的教具创作一个以立方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并说出它的体积,小组内互相比一比,看谁的体积大
E、请同学用12个小正方体任摆一个物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大呢?(举起来)
师:为什么同学拼的形状不同,体积却一样大呢?
生:因为它们都用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2个
二、现在老师想用这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鞋盒的体积,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小了
师:拿出那个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B、用手捧住它,感受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粉笔盒、小音箱、茶叶筒、双拳握在一起……
C、鞋盒的体积大约有几立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分米作单位来测量?
生:电视机、微波炉、投影仪、电闸盒、我家的整理箱
D: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以立方分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
生: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D、师:我想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试试看
三、用刚才认识的两个体积单位去测量教室的体积,行吗?
师:比立方分米更大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谁能仿照前面的规定说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师:双臂微微打开长约1米
A、4人合作,围一围,创作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B、好,刚才同学们亲身体验了1立方米
师:老师这还有3根一米长的木条,在墙角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多少人,谁想来试试
师: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9个人
C、1立方米的空间可真大,生活中见过这么大体积的物体吗?教室中有没有?除了讲台桌,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米(生答完展示课件)
D、不要小看这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倒满500个暖水瓶
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做50张课桌的桌面或300个桌腿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来测量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3种体积单位,为了方便,每种体积单位可以用字母这样表示(板书)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每种体积单位的理解呢?
生:边演示边叙述,立方厘米很小(只能用手指捏住)、立方分米较大(要用手捧住捧)、立方米最大(要用手臂抱住)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对体的大小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体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而且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即体积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题(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以后再去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首先根据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再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得到它体积的大小。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前置预习:
1、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可以放()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
2、1m3=()dm3 1L=()立方分米,1ml=()立方厘米1L=()ml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师:我们班同学已经认识了体积单位(指着板书),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今天马老师和大家一起接着探索与体积单位有关的知识。师:首先,我们一起复习一些学习过的.知识。(幻灯片出示说一说)
师:(读题提问)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齐答)
师:(继续提问)容器内的液体量一般使用哪些单位?师:(读题,举例说明1m,1dm,1cm分别有多大)
生:举例说明,(每个举例两、三个)
师:那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猜一猜,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呢,首先请我们来探索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师:小组合作,一起观察、分析课前准备的正方体,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想一想,说一说,填一填
生:这个小的正方体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个大的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大的正方体一排摆10个,每层正好可以摆10排,也就是说一层可以摆100个,正好摆10层,刚好能装1000个,所以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1000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生: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棱长为1分米,也可以看成是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它们只是单位不同,但是表示的正方体的大小是相同的。师:演示订正师:同学通过探索知道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有一个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升和毫升,现在你知道升和毫升的关系吗?请大家说说1L=()立方分米,1ml=()立方厘米,1L=()ml?生:棱长为1分米的容器的容积为1升,这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所以1升=1立方分米。
生:棱长为1厘米的容器的容积为1毫升,这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生:因为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生=1000毫升
师:你的逻辑推理能力真厉害,大家同意吗?
师:好的,那我们就得出了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还有哪一个体积单位我们还没有研究呢?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你是怎样想的,生独立尝试方法同上
师:同学真棒,我们得出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请大家观察这个些体积单位,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容积单位呢?师:请大家完成书本第44页的表格生汇报订正
师:同学都理解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1立方米=()立方厘米。与组员说说你的想法。生: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相邻的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你们能用学习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书本第45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m3=1000dm3 1dm3=1000cm3
1m3=1000dm3=1000000cm3 1L=1dm3 1mL=1cm3
1L=1000mL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 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叶桶 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相互转化.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转化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转化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2)500厘米=()分米=()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3、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推导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2)学生汇报.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讨论,汇报)
(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
(名称、进率两方面.)
(二)体积单位的互化
1、例3:8立方米、0.54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8立方米=()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8立方米有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1000×0.54=540,填540
2、例4: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想:因为1000立方厘米为1立方分米,3400立方厘米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立方厘米,就有几立方分米,列式:3400÷1000=3.4,填3.4
(第2题同上理)96÷1000=0.096填0.096
3、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4、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
(三)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例5: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方法一: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方法二:2.2米=22分米1.5米=15分米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
五、课堂练习.口算51页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
单位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
分米
厘米10面积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00体积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1000 ×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进率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方法:
一、教学体积。
1、师生互动。
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2、小实验。
感受大石头占的空间大,小石头占的空间小。
3、观察比较。
鞋盒占的空间大,火柴盒占的空间小。
4、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5、总结体积的意义。
二、教学体积单位。
通过教师描绘两个物体组合的样子,猜一猜它们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课件展示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通过观察学具、举例子、测量实物创造以一体积单位为单位的组合体。
分别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让学生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点、线、面、体构成了我们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首先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生活现象,考考你的眼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1)师: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来一个换座游戏,用数学眼光从我们身上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师:老师坐在同学的座位上,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地方小、挤
师:为什么感觉挤呢?
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同学占的空间小(板书空间)
(2)师: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和液面相等大小一样的两个水杯,现在老师要把石头分别放入水杯中,猜想液面会怎样?注意观察。
师:怎样
生:液面都上升了
师: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上升的高度一样吗
生:大石头占得空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大,小石头占得空间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小
(3)师:认真观察比较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个占得空间大
生:鞋盒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比鞋盒所占空间更大的物体吗?
生:书包、音响、凳子、课桌、讲台桌、教室、一排教室、教学楼、地球、宇宙…….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小之分,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那它的体积就大,物体所占的空间小,那它的体积就小。
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用上“体积”这个词描述一下它的大小。(同桌pk)
生:鞋盒的体积大,文具盒的体积小
讲台桌的体积大,课桌的体积小
教学楼的体积大,教室的体积小
师:说的真好
老师这也有两个物体组合,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两个物体的样子,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
师:第一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第二个物体是由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生1:6个的大,因为用的个数多
生2:不确定,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确定。
师:到底哪个大呢?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师:6个的一定大吗?为什么用的个数多,体积却不大呢?
生1:因为它用的小正方体小,而它用的小正方体大
生2: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
师:如果用数个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体积,需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生1:所用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
生2: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去搭
师: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计量长度的标准是长度单位
计量面积的标准是面积单位
计量体积的标准就是体积单位
看课件演示,像这样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作为统一的体积单位,就可以更准确的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每种体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我们先一起回顾面积单位的由来。
课件演示
师:面积单位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正方形),体积单位会用什么来得到呢?(正方体)
一、师:拿出最小的那个小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1厘米)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课件)
B、用手捏一捏,感觉它的大小,生活中见过这么小的物体吗?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生:骰子、电视按钮、电脑键盘、花生米、一节小手指……
C、师: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找一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
生:粉笔、钢笔、火柴盒、文具盒……
D、用你手中的教具创作一个以立方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并说出它的体积,小组内互相比一比,看谁的体积大
E、请同学用12个小正方体任摆一个物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大呢?(举起来)
师:为什么同学拼的形状不同,体积却一样大呢?
生:因为它们都用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2个
二、现在老师想用这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鞋盒的体积,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小了
师:拿出那个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B、用手捧住它,感受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粉笔盒、小音箱、茶叶筒、双拳握在一起……
C、鞋盒的体积大约有几立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分米作单位来测量?
生:电视机、微波炉、投影仪、电闸盒、我家的整理箱
D: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以立方分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
生: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D、师:我想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试试看
三、用刚才认识的两个体积单位去测量教室的体积,行吗?
师:比立方分米更大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谁能仿照前面的规定说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师:双臂微微打开长约1米
A、4人合作,围一围,创作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B、好,刚才同学们亲身体验了1立方米
师:老师这还有3根一米长的木条,在墙角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多少人,谁想来试试
师: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9个人
C、1立方米的空间可真大,生活中见过这么大体积的物体吗?教室中有没有?除了讲台桌,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米(生答完展示课件)
D、不要小看这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倒满500个暖水瓶
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做50张课桌的桌面或300个桌腿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来测量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3种体积单位,为了方便,每种体积单位可以用字母这样表示(板书)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每种体积单位的理解呢?
生:边演示边叙述,立方厘米很小(只能用手指捏住)、立方分米较大(要用手捧住捧)、立方米最大(要用手臂抱住)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对体的大小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体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而且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即体积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题(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以后再去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首先根据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再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得到它体积的大小。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 影碟机 电视
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
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单凭观察,难以比较)
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 个)
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
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手指尖);
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
棱长是l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一台洗衣机)。
2、“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 个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4cm3 )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 个体积是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五、课题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让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 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
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板书:(1)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想: 1m3 =( )dm3
想:( ) cm3=1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出示例4,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2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哪个同学起来说一下体积单位有哪些?引出体积单位。
二、教学新知: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具摆出正方体。
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即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2、用以上方式教学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即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 dm3。
3、填一填表格,比一比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单位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
米、()、厘米
10
面积
米2、()、厘米2
体积
米3、()厘米3
4、课堂练习
(1)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选几道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2)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
(4)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1米3 = 1000 分米3
1m3 = 1000 d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