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笔构网

2025-10-06读后感

请欣赏《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篇1

他是首尔大学教授,他是博士生导师,他是韩国总统办公室、三星集团、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等企业专业顾问……他就是金兰都。但提到他,更被人们赞颂的是一本改变亚洲亿万年轻人的疗愈经典,是他写给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鸣的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书中作者如实地把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们所不曾来得及去了解的这代年轻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现了出来。作者帮助他们诊视这些无法向他人倾诉的苦痛,并告诉他们如何才能从这种苦找到为未来打拼的能量。

无论在什么年龄,都应该对人生充满希望。如果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假设人的平均寿命为80岁,那么大学毕业时的24岁顶多等于早上7点24分,所以,请不要对青春中的你的失去信心。即使现在的你还没有大红大紫,但请相信,你也有自己绽放的季节!虽然来得迟那么一点点,但当它降临的那一刻,你绚丽的人生之花,将不逊色于任何早开的花朵。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上,你终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人生最重要的是成长,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时间,却被一一浪费掉,就如同被小偷偷掉一样,那么花在重要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少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分量也就会越低。所以我们要戒掉那些沉迷网络的坏习惯,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搜集鸡肋时间来做大事情。

做人做好自己安分守己就好,不要总是羡慕别人,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永远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盲目地将别人的幸福放大,对自己的幸福缩水。是自己陷入焦点主义中。其实,或许也有人在偷偷的羡慕着你。做一个乐观主义者,不要过度自卑和自满,上帝赐给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均等的。

步入社会后,在职场上打拼,靠的不是优异的成绩,不是名牌的大学,不是光鲜亮丽的履历,而是自己学习以外的社会能力,一个企业需要的是对企业的成长有所贡献的人。简历只不过是在无法判断一个人的贡献能力时,对其打分的一种指标而已。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这些指标背后的实实在在的能力。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的第一份职业,而是最后一份。谁能笑到最后,走得最远,才是胜利者。所以,步入社会后要学会吃苦,不论你来自哪所名校,请暂时放下你那高高在上的尊严,最初的牺牲是值得的。虽然在开始时,你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上,但人生是场马拉松,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坚持到终点飞快冲线的人,才是第一名。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彷徨,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篇2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书首入眼帘的是这个新鲜的题目,青春有人说像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有人说像一场流浪的远行;还有人说像没有落幕的话剧……而我却认为青春想一场绚丽的烟花,美丽却短暂。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做了。年轻的时候就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即使失败了,回头再找份安稳的工作过日子也无妨,至少曾经为了理想而努力过,我想等老了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年轻不怕错因为我们曾经为了理想而努力过,奋斗过,即使做错了,我们也不会后悔,因为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有人曾说过:值得我们后悔的从来不是做错的,而是没有做过的。让我们展开双臂在属于我们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青春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孤单。因为我们都长大了所以我们学会了叛逆;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我有了自己的见解;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我们变得不可理喻。这一切都使我们变得孤独,但是我们学会了独自承担,我们学会接受一切,面对一切——从容对待。

别人都说,我们00后是寄生虫,是只会玩乐的一代,别人不看好我们。但又有谁看到我们的失落,我们不是没有努力过,只是你们没有看到罢了。读完这本,我找到了共鸣。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篇3

看完了韩国作家金兰郁写给“关于独立站在人生路口的你”的一本书,它叫《因为痛,所以叫青春》。20岁的自己正是金先生笔下的主人公,在我看来已经不惑之年的金先生尚且还有着活泼的思维和一般当代20岁年轻人的心。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已经40岁的“老”成年人思想竟然如此跳跃,在20岁年轻人和40岁成年人当中转换得游刃有余。我甚至猜想,难道80年代的韩国和当代的中国在教育事业以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上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吗?

下面是书中谈到的,我一一列举,看似毫无逻辑的观点,却并无相悖,在叙述此书时顺便谈谈自己的想法。

根据金兰郁先生的时间推算法,设每人可以活到80岁,把它推算到每日的时间当中,便是一年相当于18分钟,因此现在20岁的我人生时钟便早上六点不到,而自以为浪费了许多光阴的我或许还没有真正见过生命中永恒的朝阳。岂能再继续昏昏欲睡,我应当揉揉朦胧的睡眼,穿好衣服,踏上未来将要探知的旅途,难道不是吗?

曾经的我认为,读名牌大学的人一定会比不读名牌大学的人出路好。我曾经埋怨过自己不好好读书,上了一所不怎样的大学(其实我们学校挺好的,现在看来),或者不怎样的专业(现在也很喜欢这个专业),而现在这些对我来说,都不再那么重要了。光鲜亮丽的背后不一定是玲珑剔透也可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好的学历对自己来说,仅仅是短暂溜须拍马的噱头,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又何必过于纠结。

或许很多同学已经做过不少兼职或省吃俭用攒了不少钱。他们以丰富社交经验,勤俭节约等等借口来为理财辩护,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现在理财还为时尚早了,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积攒财富和所谓的社会经验,而需要积攒的事知识和学习能力。或者这样说,积攒下来的财富还不如独自一人出去以丰富文化知识和增加人际交往为目的的旅行来的更为实际。

根据金兰郁先生书中所述,失恋后,伤心的人会产生大量莫名其妙(我不懂得这个,各种荷尔蒙)的荷尔蒙。简单的说,你失恋后,痛苦并不是因为你还怎么怎么喜欢她,而是身体里面各种荷尔蒙的化学效果才导致你悲伤,食欲不振,头晕,涕泗横流,抽烟酗酒。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荷尔蒙逐渐减少,心情也慢慢恢复。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心里宽慰了许多。因为她/他不适合你,或许有什么地方还没有达到你理想中想要的标准,分手的原因也仅仅局限于此,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也是来源于此吧。

或许你早就打算好了自己的未来,列出了时间计划表,毕业找工作,先勤奋两年,开始有固定的收入,借贷买房买车,七八年后,开始与现在的女友谈论结婚的事情,然后那个时候已经成了管理人员,接下来就是孩子……这样看来或许你想得太过于简单,也太过于梦幻,所以重新设计一下自己的蓝图吧,加进去些磨难,加进去些痛苦,我们不期望自己的人生一马平川,我们过着现实的生活,一切真实的生活,只为了现在这个梦,炙热的梦。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篇4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一本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书是改变亚洲亿万年轻人的疗愈经典,一位导师父亲写给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鸣。初一,刚来到求实这所学校的我对初中生活充满信心。于是,初入中学的我带着几分天真开始书写人生的又一篇章。

踏上了久违的起跑线,重新迈开步伐,第一次,我乐于参加各种竞赛,争当班干部,从一开始的扭扭捏捏,不善言辞,到站上讲台,用心去看同学们的眼睛里充满的期待

但是到最后我慢慢松懈了成绩下滑、知道了一落千丈的感觉。我浪费了太多时间,错过了太多风景,如今,无法挽回了,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只有无言地落泪。

暑假我看了《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书。并从中获得了慰藉,唤醒了我多愁善感的青春。从这本书里,我理解了青春,不只是一个人不打伞走入如泣如诉的雨中!不只是不唤醒的早晨执着于那个千年不变的梦幻!让我们与青春同行,追寻阳光,带着心头的憧憬去诠释那无悔的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没有痛,怎能叫青春。谁的青春没有迷茫,不安,痛苦呢?所以,我要感谢那些带给我痛苦和挫折的人,若没有你们,我不会看清自己,我不会进步,不会坚强,不会学会如何使自己进步。正是由于你们的存在,我一天比一天坚强,一天比一天进步,只要我体内还有一个细胞在运动,我就不会倒下。你们可以打败我,但绝对打不到我。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篇5

这本是写给站在人生路口上年轻人的一本书,对于年轻人大概是经历太少,所以大多数的感觉不是痛,而是迷茫,对未来的不确定而感到的焦虑。但是年轻人所有的事自己都要勇敢去面对,你不勇敢,最后什么都不能得到。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这个世界能够听见更是应该学习的。

青春是一天的开始,一生的开始,希望和梦想的开始的时刻!也不得不说青春,同样有着她特有的不安、茫然、彷徨、孤独和忐忑。

青春是不安的。迎着照样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充满着未知和挑战,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甚至会担心,下一个时刻的自己,是不是还是原来自己追求的自己!

青春是茫然的。因为年轻,有太多的选择和机会等着我们,有太多的可能性围绕着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未来的未知和不确定,我们甚至束手无策!

青春是彷徨的,在十字路口,我们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徘徊,犹豫,不敢前行。初次面对社会,无知、害怕,各种诱惑,各种光鲜亮丽的外表引诱着我们。我们小心翼翼的前行着,选择着,试图剥去那些华丽的外表,去发现那被包裹的真实。但是我们一次次的失败了,只因为年轻的我们,经验匮乏,阅历的浅显!

但是,青春,代表着年轻!有充分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去适应,去挑战这未知的社会,去追寻心中的梦想。漫漫人生路,一直在迷路?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拼什么才能拼出未来?年轻,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资本就是时间和精力。青春,应当为未来赌一把!不要以经济来衡量自己的过的是否有价值。人生很长,30岁前,可以做了再想,30岁后想了再做,年轻的时候就是靠着这一股子的冲劲,不怕犯错,不怕失败,勇敢的去闯,去追寻心中的梦!社会是浮躁的,利益至上的。我们是愿意随波逐流,渐渐消逝在人海茫茫中?还是愿意乘着年轻,拼搏下自己的未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因为年轻,是时候去享受这个“痛”了!只有让自己投身于这个社会,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篇6

怀揣着梦想走进了大学,面对未知的生活、学习,未免有些惶惶不安。在辅导员的推荐下读了《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一书,感悟颇多。18岁的自己正像金兰都先生所说的一样,独自站在人生的路口。或许我并没有金兰都先生的悲惨遭遇,但却在书中隐隐约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曾今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的终点,曾今以为考上大学就拥有了一切。深不知,自己对应在时钟的时间才是5点24,正是朝阳初升,拥有着美好与希望的时间。在大学中,我们仍需打拼,这才是奋斗的开始。以前只不过都是为了朝阳初升的万丈光辉所做的铺垫罢了。大学,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生之路仍尚早,我们还有更多提升自己的空间。

“成功人士一天是25小时,失败人士一天是23小时。”“我最讨厌的就是我没有时间。”当我在书中看到这俩句话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不知曾今多少次埋怨过自己没有时间,不知有多少次把失败的借口归在时间不够。现在想想,只不过是自己不愿去找出更多的时间。心头又浮现出一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的水,只要你去挤,还是有的。”或许真的不是没有时间。如果像书中说的那样“不要把割裂的一小一小段时间浪费掉”,我便会有更多的时间了吧。

“人被困在一个绳索上,惧怕的不是井深,而是看不见的地面。请不要害怕坠落,地面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远。”是啊,我不知多少次困在了进退两难的田地,不忍心放下眼前近在咫尺的硕果,又仿佛隔了一层透明的玻璃,怎么也够不到。继续付出了很多,却始终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硕果,却又害怕如果自己放弃了,什么也得不到。事后回想,如果当时肯松开手中的绳索,或许就能得到其他的硕果。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天投入一个小时,坚持投资一年就会有所成就。”这点是我非常认同的,或许成就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我坚信,只要不断努力,或许就是这小小的不起眼的一点成就,就是自己成功最重要的资本。不抛弃,不放弃,即使我们的脚步比别人的缓慢,只要永远不停下脚步,终将能到达我们理想的终点。

“不仅要熟悉地驾驭英语,更要驾驭人际关系,不仅要积累知识,更要积累丰富的人生智慧。”来到大学,猛然间醒悟自己已经不再是高中生。学习是很重要,但已经不是一切。我们要花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自己复杂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能力。将来我们所在的企业不是需要我们的学历有多高,而是看我们能做出多大贡献,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所以我们不只要抓紧学习,还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素质。

“发现自我,反省自我。”高三中,我们只顾埋头苦学,不曾空出时间好好看看自己。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我们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埋头前进的道路上时不时的停下来发现自己,反省自己。或许许多更适合自己的事情没有做,或许自己的某些事做法不对。只有不断的发现自己,反省自己,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好。

还记得文中导读:“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彷徨,所以青春。因为孤独,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或许因为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叫做青春。在这段时间里,或许我们不安、茫然、彷徨、孤独、忐忑,但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奋斗。青春,并非因为已经过去,而是因为将来;不是因为绝望,而是因为希望;不是因为挫折,而是因为潜在的可能,所以才觉得它美丽。如果没有那些,我们的青春不就变得黯然无光了么。

青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青春,因为有你,我们才会坚强,才会进步,才会追逐梦想,才会为之奋斗。人生的答案,在我们手中!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篇7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彷徨,所以青春;因为孤独,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人们歌颂青春,因为它总是充满朝气,充满乐趣,永远珍藏着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对于老去的人,最值得缅怀的时光,莫过于青春。 然而,身处青春之中,感觉到的却多是痛苦,而并非快乐。

那些年,我们怀揣青春的梦想,却无处安放。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我们无所是从,渐渐地随波逐流。不敢回头去看自己当初的梦想,最后留下的只是“可怜辜负好韶光”的一声叹息。

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一味地说教会让他们昏昏欲睡。即使站在人生路口的他们正需要这样的教诲,他们也未必听得进去。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那种不喜欢听大道理的人,对于那种一味讲大道理的书,我经常用:“大道理谁都会讲,关键是要靠行动啊!”一言以蔽之。可是近来看了金兰都老师的那本《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却使我精神振奋,收获颇丰。此书似乎仍属于说教形式,但却令人手不释卷。金老师用他用他温暖热情的文字与我坦诚相对,向我敞开心扉,我静静的倾听着那些关于青春的事情,熟悉又遥远。

金老师说:“青春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孤单。”童年的我们,生活安逸,衣食无忧,但却似鱼缸中的鱼一样,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成年后,鱼缸被打碎了,我们得到了自由,却失去了一切,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没有人会与我们产生共鸣,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站在人生边上。

金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如果将人生比作时钟,假设每个人都有80年可活,那么我们现在,二十几岁的年纪,仅仅相当于早上七点十二分。早上七点十二分,无论你有没有取得好学历,是否小有成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与内心的渴望同行,选择正确的路,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问自己是否还要懒惰下去,然后,抓紧你剩下的时间,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

金老师说:“二十岁,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二十岁是人生中最美妙最辉煌的时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二十岁的我们充满困惑,充满压力,手足无措。因为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问题像漩涡一样一骨脑冲向我们,使我们应接不暇欲哭无泪。所以,二十岁,只是一个迷茫的时节。

深处迷茫期的我们,常常会渴望奇迹出现。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奇迹”只有点滴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金老师提醒我们要适当地做一些看似不能立刻取得成效的事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人们普遍心浮气燥,做什么事都想立竿见影。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达到成功的捷径,而是恰恰绕过了成功。

二十岁,并不是人生的全盛期,并不是人生的巅峰,二十岁,忧伤的我们需要去追寻。我们应该用青春去追寻什么?追寻自己设计的未来,追寻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追寻学习课本以外的其它能力,追寻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追寻难得的幸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