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20以内加法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以内加法教案 篇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而用加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了一般步骤和策略;渗透了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
备内容
9加几(1课时)→9加几的计算方法
8、7、6加几(1课时)→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解决问题(一)(1课时)→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5、4、3、2加几(1课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二)(1课时)→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逆向”的加法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即“拆数凑十法”。
2、能熟练运用“凑十法”准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掌握用加法求总数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2、在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备重难点
重点
1、学会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正确、熟练地“拆数”。
2、能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解决问题。
20以内加法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1.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填完整。
2.出示整理好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小组合作计算出答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二、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师: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引导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师问: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启发生回答:
(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横排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师:你还发现上有规律的排列?
启发生回答:每一斜行的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
4.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
(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序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先按竖行找规律,再按横行找规律,然后从全表找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方法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和是11、12 ……的顺序一组一组地说出进位加法算式,加深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表排列规律的认识,强化对20以内进位加法式题的记忆,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自己先思考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再同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
小小设计家—————我的快乐周末
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周末活动方案:在儿童乐园里,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让你自己玩,你准备怎么去玩?
项目 票价 我想玩
过山车 9元
旋转木马 8元
海盗船 7元
转盘 6元
急流勇进 5元
迷你火车 4元
列式
我想说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113页2、3、4题。
20以内加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能力目标: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养成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媒体:
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等。
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情境创设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小博士摆小棒的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今天,他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出示课件(《20以内的加法》(一))出示小博士摆出的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现在,你也像小博士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 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师: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
2、师: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12+3等于几?
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
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列式:10 +2=1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①1个十和2个一是12。②从10接着数11、12。
学生同桌互相摆小棒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全班汇报。
盒子里有12块表,盒子外有3块,一共有多少块表?
列式:12+3=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①从12接着数13、14、15。②2加3等于5,10加5等于15。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交流、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和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实践与应用完成练习中的1、2、3、4题(采用多种形式)
第1题,要求学生看图说图意后,再列式解答。
第2题,设计一个比赛的游戏。
第3题,设计猴子摘桃子的游戏完成。
第4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两人以花片代替蘑菇,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谁算对一道谁就可以拿走一个花片,看谁拿的花片多。
学生从桃树上摘下桃子,算出桃子后面的得数,桃子就奖励给他。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设计多种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20以内加法教案 篇4
复习内容: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1、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
(2)视算(开火车)
(3)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复习一位数的加法。教师可以指名从20张卡片中抽出两张卡片,很快说出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做法是: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里,如果算错了,要把卡片放回去;然后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照样说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的卡片抽完算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
(4)复习20以内加法的游戏。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的学生说出一个算式,另一组的学生说出得数,然后两个组再交换,由说得数组的同学说算式,由说算式组的学生说得数。说的算式同样多,哪一组答对的多,哪一组获胜。还可让每个学生拿一套写着1~20各数的卡片,在课内、外经常做加、减法的数学游戏。游戏的玩法由三人一组,一人做裁判,其他二人出卡片抢答。遇到两个一位数先算加,再用大数减去小数,裁判评定,记分,总结胜负。三人轮换做裁判。
2、复习10以内的减法
(1)作为游戏来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教师可以叫几名同学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教师拿出一张(1~10)的卡片,让学生从老师拿的数里减去自己拿的数。然后教师再换一张卡片,让学生再减……还可以换几名同学来做,看哪组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2)视算(开火车)
20以内加法教案 篇5
20以内加法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以内加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以内加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二、复习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自己整理,小组合作进行整理。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
2、学生说说自己的整理过程
3、请你观察你的整理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4、你在做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用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1、请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2、学生计算
四、独立作业:与家长做口算卡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20以内加法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
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活动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
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课堂气氛较好。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0以内加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二、复习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自己整理,小组合作进行整理。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
2、学生说说自己的整理过程
3、请你观察你的整理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4、你在做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用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1、请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2、学生计算
四、独立作业:
与家长做口算卡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