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笔构网

2025-10-15读后感

请欣赏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篇1

水浒传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向不太爱半文言的书,所以我现在才读了水浒传,发现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枯燥无味。

在水浒传里,我最喜欢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吴用,而是浪里白条张顺。有人会为此感到奇怪,可能是因为自身不会游泳,所以我对会游泳的人极为钦佩,但书里会学水的有其他人,比如张顺的哥哥张横,还有李俊、童威和童猛都会水,但书中是这么说张顺的:“浑身雪练也似一身白肉,浮得四五十里水面,水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形似一根白条,更兼得一身的好武艺……”虽说有夸张成分,但也显出张顺在水中的厉害,尤其是在第三十八回,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中,张顺在陆地上虽然吃亏,但在水中李逵却被张顺收拾了一顿。由于被言情小说毒害,我自动把张顺的那一身白肉脑补成雪白的肌肉,所以张顺在我心中就是一个水性好的美男子!

我也喜欢张清,因为他很强,石子掷无虚发,连打一十五员梁山泊好汉。

李逵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人物,他很孝顺,也很讲义气,敢勇当先,说话也像个小孩子,常常引人发笑。但另一方面,他太鲁莽,不听人的劝告,好杀人,李逵杀了小衙内那回就使我很气愤。

我最喜欢看武松打虎和武松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那几回,简直大快人心,我真佩服武松的机智!

梁山泊陆陆续续聚集多少好汉啊!我真羡慕他们的快活。

看水浒传的时候,时常在想,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把它看完?因为这一本书“胖若两人”,好了,就在七夕那天,我读到了水浒传的结局,尽管我早就知道水浒传的结局很悲凉,但自己亲自读到一个个英雄遭到惨死时心情是何其的压抑!张顺死了,张清也死了,武松断了手臂,一百零八位英雄只剩下三十六位胜利回朝,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落日江流不尽悲”

读到张顺死了,我心中全是惋惜悲哀,但下一回接着又说,“张顺魂捉方天定”,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大哥,不愧是我看上的人,猛啊!连宋江也死了,在死之前,担心李逵会反朝廷,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也将其毒死。连张顺死了我都没哭,看到这里我竟泪如雨下。忠义!忠义!忠义是有多么重要,梁山泊上设的堂也叫忠义堂,忠,忠心,对国家,对自己;义,义气,对兄弟。宋江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只是做错了选择,奸佞当道,皇帝被蒙蔽了双眼,一颗忠义之心对于那些奸臣来说是多么可笑,一颗钉子,拔就拔了吧!花开又被风吹落,云皎哪堪云雾遮!所以宋江他们走向失败该是必然的。

也许我的感受不深,也许我还有一些东西没悟懂,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篇2

谁年少时没有过仗剑走天涯的梦;谁没有羡慕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逍遥生活;谁又不曾想象过自己武功高强,正义勇敢,在战场上竭力厮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重情重义,嫉恶如仇,这一百单八名好汉名扬四海,威震八方。

我很想穿越去那个朝代,也像鲁达武松般要酒要肉。俗话说无酒不成事,若是少了酒,哪还能有大闹五台山,哪还能有醉打蒋门神,哪还有一百零八位好汉!这酒就像强力粘胶一般将好汉们紧紧团在一起,任凭风吹雨打也始终凝聚在一起,造就了这个朝代的神话。

我很敬佩吴用。他是众多好汉中唯一武功一般的人,但他却给人很不平凡的印象。他用计如有神助,从智取生辰纲开始,他的神机妙算没有一次不令人叹服。在取生辰纲过程中,他仿佛能窥视人心,巧妙利用防范心理,使处处谨慎的杨志也未能避免中计。吴用不伤一毫便大获全胜,正如后人评价的:“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他虽狡诈,却心术生得端正,从未有过不义之心,相比宋江的哄骗之术,吴用显得忠诚得多。吴用与宋江看似宋江罩着吴用,实是吴用罩着宋江。如此足智多谋,赤胆忠心,怎不谓之英雄?

鲁智深是最可爱的一位好汉了。他的出场就极其血腥,这注定了他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粗枝大叶,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你会发现他的心思似女人家细腻,他先安排金氏父女离开,再去寻郑屠户;在林冲刺配沧州后一路跟随,才免得林冲在野猪林遇害。其特点被作者刻化得十分鲜明。此般见义勇为,自可称之为英雄。

林冲是最能忍的。他的妻子被人调戏,他能忍;他被设计误入白虎堂,也能忍;就算在野猪林差点丧命后,他还是忍;在草料场被烧听见陆迁的话后,他终于再也忍不了了,雪夜上梁山。即便在梁山受到王伦等人的挤兑,却依然忍气吞声。这种逆来顺受的心性使他刚硬不起来,这种隐忍是刻在骨子里,改变不了的。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拍案而起,例如火并王伦,这样才有了轰轰烈烈的梁山故事。他曾是枪棒教头,一身的武功却从未轻易展露。令人感动的便是他与鲁智深的兄弟之情了。林冲在深山独有一名好友就是鲁智深,他叫鲁智深一声哥哥,鲁智深圆寂后,林冲也暴死他墓前,这悲剧的结局也正是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结局。这样的武艺高强,论为英雄绰绰有余。

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从一开始造反的声势浩大,到招安后的支离破碎,吐露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与被奴役生活的愤懑。这种思想就被寄托在了梁山好汉身上。他们敢于造反,并积极参与其中,却又愿意归顺朝廷,也表现了忠君思想的严重。

这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每个人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性格,塑造了一百零八个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篇3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惟一的活史诗,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间艺人,在中国的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格萨尔王传》大约产生在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6世纪之间,在近千年的漫长时期内,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不断丰富史诗的情节和语言,到12世纪初叶。《格萨尔王传》日臻《格萨尔王传》传唱之谜水江祖成熟和完善,在藏族地区得到广泛流传。《格萨尔王传》规模宏大,就目前搜集整理的情况看,这部史诗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就数量来讲,比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史诗,即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塞》,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多。

《格萨尔王传》的传唱者,藏语叫“仲肯”,“仲”是故事的意思,而且单指格萨尔的故事;“肯”是人、说唱者的意思。这些仲肯,他们的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格萨尔的故事?这些故事他们是怎么学会的?这成了格萨尔研究中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也是备受外界关注的神秘话题。那些出口成章而又目不识丁的说唱艺人,藏族人称他们是“包仲”,意思是“天意神授的说书人”,认为他们的说唱技艺和内容都是一种神力传授给他们的。据了解,中国藏区现有140多名《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在这些艺人中,“神授”艺人的比例很大,其中著名的艺人有桑珠、扎巴和玉梅等。这些传奇的说唱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桑珠的老家在藏北丁青县一个叫“如”

的村庄,他的外祖父是一个格萨尔说唱艺人,桑珠小时候经常跟在外祖父身边听格萨尔的故事。在桑珠还小的时候,外祖父突然辞世了。外祖父去世之后,有两个人找上门来,说桑珠的外祖父生前欠他们的钱。不明不白地,桑珠家仅有的两头牦牛被牵走了。

从此,幼年的桑珠只得替别人放羊糊口度日。11岁那年的一天,桑珠在山上放牧时遇到暴雨,他就躲进了山洞。雨下个不停,桑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梦中两个讨债人又找上门来,拉起桑珠家的牦牛就往外走。桑珠抢上前去,抓住牛尾巴不放讨债人见他阻拦,便松开绳子,回头打桑珠。在这时,格萨尔大王从天而降,把两个讨债人制服在地??桑珠回到家中后,父亲见他精神恍惚,就把他送到寺院请活佛治疗。在寺院的日子里,桑珠频繁做梦,每次在梦中都会翻看《格萨尔王传》。梦醒之后他尝试着回忆,内容都能回想起来。再尝试着开口说唱,他发现自己不但能流利地说唱《格萨尔王传》,而且唱完之后会特别开心。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篇4

《水浒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他们所显示的“忠义”二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每一位读者都回味无穷。这也正是《水浒传》能成为古代四大名著的原因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水泊梁山与列位英雄好汉同行,领略《水浒传》独具的韵味。

《水浒传》中宋江这一角色,是梁山的第三任首领,他的特点是谦虚谨慎,仗义疏才,任人唯才,是一个很好的领导人物。“及时雨”这个绰号不是白得的,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告知,才免此难;武松在柴进庄上因脾气暴躁受人冷淡,宋江则反客为主对武松体贴入微,使武松感激万千;李逵因激动,曾多次与宋江大吵大闹,而宋江则毫不生气,以宽广的胸襟容纳住了这个“黑旋风”……“义”字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啊!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曾多少次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曾几何时,想起了“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曾多少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取笑过性行古夬的同学,曾几何时,体贴过他人,尊重过他人?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宋江的“义”值得我们学习吗?

书中另一角色:行者武松,更是他那英雄盖世般的魅力,勇敢,机警,大义凛然,光明磊落,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使得我们都记得了“武松打虎”这一经典的桥段。宋江的“义”可以令人感动,而武松的“义”便可惊天地,泣鬼神。为报施恩之恩,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飞云浦怒杀官差,手执一把朴刀,血溅鸳鸯楼,为施恩夺回了权利。回到现在,想想自己,当朋友遇难时,我们曾真心地帮助过他们吗?我想我们中,极大部分人都会说没有,我想我们当时,早就会被困难吓得两腿发软了罢!

《水浒传》这部传奇巨作不仅向我们诠释了“忠义”二字,而且还向我们展示了“孝”字。上梁山后,宋江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回乡看望父亲;公孙胜因母亲的原因,曾拒绝上梁山入伙;李逵在梁山享尽清福之时,想起母亲,正要背母上山之时,不想母亲竟被老虎吃掉,李逵一怒之下,连杀四虎……当然,还有很多孝敬的例子,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父母因天冷让我们加衣,我们则不顾父母的感受摔门而去;有时我们犯些错误,则不断的埋怨父母的过失,这样的我们还是孝子还是好学生吗?当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孝”,也不懂得报恩,若还是在过去,估计已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了罢!

站在忠义堂前,看着水泊梁山奏出的辉煌乐章。思索着一代又一代的.责任,领悟着“忠”“义”“孝”三的含义。《水浒传》给我们的启示,似一叶扁舟,在我们的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涟漪……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篇5

《水浒传》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属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讲述的是大宋仁宗嘉祐年间,洪太尉闯祸龙虎山,放出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继而展开引出一百单八将的故事。《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确是情节跌宕起伏,紧密相连,最终结局却是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的离去,非常凄凉悲惨。

朝廷招安,虽然有了各种封号,却并未重用他们,但最终他们还是只熟悉战场不熟悉官场,斗不过蔡京、高俅等贼臣。而宋江明知贼臣阴谋,却为了忠义,担心李逵再上梁山而说服其亦饮下药酒。不得不说,他如此了解李逵性格,是一个好的领袖,但是他也替李逵做出了选择。所以宋江是强龙之首虽不及,贼臣之术却也略通一二。

皇上虽然决定处置贼臣,但被贼臣婉言掩饰,故不加罪。由此可见,宋朝皇帝大多耳根子软,虽然明白事理,却太容易改变。宋朝本身就是一个软弱的朝代,英雄造就时势,时势造就英雄,同样的,时代会影响君主,而君主也将带领朝代,所以宋朝会产生靖康的奇耻大辱,终被元朝所灭亡取代。

梁山好汉们虽然轰轰烈烈地过了一辈子,却也可谓“生不逢时,逢时不生”。反观高俅等贼臣,虽为小人却生得很逢时。人的一生要如何选择,还是要看自己。《水浒传》讲的是英雄好汉,自然连接到小人,乱世之中,每个人都要找到一种方法生存,梁山或者朝堂,这是两个对立面。然而,怀着一腔热血想报效国家,却忽略了政坛水深的梁山好汉,可谓是合格的军事家,而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一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一些人为了公平道义。可是没有权利,又如何创造自己的公平与道义呢?

我心中的《水浒传》不是封建王朝的衰败,不是政坛的水深,不是忠义为何,不是天地溯源,而是一百单八将的梁山好汉。他们或许没有衣锦还乡,又遭到奸人的迫害,但是他们传奇的一生抒写着什么叫做侠肝义胆,什么叫做义薄云天,什么叫做英雄豪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处于什么地位,有些成功就得用棋子的命来换。当然有时候,一颗棋子,也要自己来扭转乾坤,别人把你当棋,只要你能布超越他的局,那他就不会再把你当局。

水泊梁山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可梁山好汉们为何还要归顺朝廷?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是宋王朝的问题,却单纯的认为只是奸臣的问题。以为只要皇上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就会有用武之地一展拳脚,就会替天行道报效国家。最终却事与愿违,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皇上会听信贼臣谣言杀害他们,死的死伤的伤。

一本书里往往都是作者的构思和布局,可是,当你抱着不同的心情来阅读他们时,就会有不同的感触。期待有一天,我翻开《水浒传》,又有一个新的境界缓缓浮现。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篇6

我最喜欢读《水浒传》这本书了,小时候看“小人书”;上学了看电视连续剧;现在我却见到《水浒传》原著更加爱不释手了。《水浒传》这部小说,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水浒传》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传》有一种精神最可贵——讲义气。他们有的义气深重、性格耿直;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人人都是以“义”著称的英雄好汉。

在《水浒传》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换句话说,《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书写。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李大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舍生忘死。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一个“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朋友讲义气,那只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天蒸蒸日上的祖国。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杨靖宇,忍饥受冻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全是树皮草根与棉絮……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水浒传》就是义气传。愿《水浒传》和它的精气神能够长存于世,永不衰败!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篇7

《水浒传》中的传奇故事,传奇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收回思绪,继续读了下去......

——张曦月

“及时雨”,大多情况下是人们用来比喻在困境时及时出现并帮助解决困难的人或事。例如旱季时的一场透雨,总会让人们抚手赞叹:“这雨来得及时,真是好啊!”

而在《水浒传》中,押司宋江便被赋予了这个称号,可见其为人仗义疏财,帮穷济困,是人们心目中的“及时雨”。读了《水浒传》,大家都知道,宋江可能并没有其他人那样英武非凡。他没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的勇猛豁达;也没有武二爷“醉打蒋门神、景阳冈打虎”的威武霸气。但是他一生凭借一个“义”字得到了所有兄弟的敬重与信任。

宋江在做押司的时候,正赶上晁盖一行人等盗取生辰纲。不料被人发现,事情败露,白胜也被抓了去,在朝廷的威逼下不得已说出了一行人的行踪。而宋江在与何涛的交谈中,无意间得知晁盖等人将要受难,便决定要帮助这群落魄的英雄。宋江和晁盖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他一方面怜惜这一干人等都是助强扶弱的英雄好汉,另一方面也是对朝廷的昏庸无道而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宋江不顾自己的安危与处境,马上通知晁盖等人及时避难,并决定佯装夜捕,为晁盖等人逃脱争取了时间。

书中关于宋江义薄云天的故事数不胜数,他对亲人对兄弟对朋友,都是讲究一个“义”字当先。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也有很多重情重义的事情,让我们感动!

我叔叔家的哥哥从小在我父亲身边长大,那时候叔叔婶婶在外地工作,哥哥还是婴儿时,便由我父亲照顾他的一切衣食住行。哥哥上学以后,聪明伶俐,成绩很优异。但是哥哥也过于淘气,在读书时很让家里人头痛,在学校与同学吵架、打架总要生出很多事端,让所有人焦头烂额。而我的父亲对哥哥并不打骂,总是苦口婆心地跟哥哥讲道理,督促他上进。一次又一次地促膝长谈,终于让哥哥收了心性,开始奋发向上,并且成功地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哥哥非常感激我父亲的养育之恩,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抽出时间来给父亲通个电话,我父亲病了,哥哥求医问药,像儿子一样照顾他,让我非常感动。哥哥还总是省出自己的工资给父亲买一些生活用品邮寄过来,又贴心又周到。除此之外,哥哥也像父亲当年对他一样,关心着我的成长与学习,帮助我、鼓励我,给我指出正确的人生方向,是我最依赖最信任的人。

读书明理、读书长智。《水浒传》中的传奇故事、传奇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收回思绪,继续读了下去......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初中 篇8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它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所作,一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小说主要讲的是北宋末年,朝廷腐败,贪官横行,民不聊生。百姓受尽贪官污吏的剥削,逼害,不得不落草,走上造反道路。书中介绍了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传奇故事。他们各有一身好本领,都是赤胆忠心,潇洒豪迈的铮铮铁汉。书中好汉很多,有着各自奇特辛酸的身世故事,在这里很难一一介绍。我对作者笔下的武松最感兴趣了。

在《水浒传》中,我们熟知打虎英雄——武松。在书中作者花了很多章回写他,通过对武松的描述,我们清楚了这个人物一路走来所展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不断的成熟,蜕变。

武松的出身并不是很光彩。武松的第一次出场是在柴进的府邸中,说宋江不小心踢到一个卧地而睡的醉汉,这个醉汉就是武松。作者对武松的描写很到位。他自小父母双亡,由哥哥抚养成人的,处于社会下层,缺乏必要的管教,武松虽学历一身好武艺,但也自然不可避免的带有街头小混混的俖性,也是因为误杀了街头恶霸而逃亡的,寄身于柴进府中。但他又因为性格暴戾而不受其他庄客的欢迎,柴进也不太喜欢武松。他回家路过景阳冈杀死了打老虎,成了打虎英雄,在县里衙门中谋得一职,这时他本想安安分分过日子。可是为报哥仇,他开始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而他帮对他有恩的施恩夺回快活林,后又被张团练设计捕捉,这虽然表明了武松的勇猛,但也透露了武松陷于小恩小惠当中,不分是非的知恩图报的缺点。

武松他无疑是一个忠肝义胆,勇敢正直,有情有义的男儿!然而在经历了许许多多设计和逼害之后,让他明白了是非曲折,认清了贪官污吏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毅然走上了反抗之路。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最终投奔梁山泊。而在宋江提议招安时,武松是坚决反对的,因为他已经认清楚了朝廷的腐败,知道招安也不是一天出路。在出征方腊,班师回朝时,他大切大悟在六和寺出家了。

可以说,武松一生忠贞豪爽,敢作敢为具有反抗精神。他曾经迷失过,但不萎靡,曾遭利用逼害,但不颓废。正面迎接挫折与胜利,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最终经过重重磨练而变得坚韧强大!

书中的武松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既有过人的地方和优点,但又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他是英雄但不是一个毫无瑕疵的虚化人物。作者笔下的武松来自社会的底层,带有自身阶层的品格和行为,身上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的武松给人的感觉是真实而可以触摸的,这样才更富有“人性”,只有这样的武松才可以永久的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