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笔构网

2025-10-19读后感

请欣赏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1

人无非是生老病死。不过,看了《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一文,我对“病”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章讲述了鲁迅的父亲生病时找名医为他治病,却被他治死的故事。鲁迅在文中用一句话解释:“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都治不好。”是的!这就是旧中国的生活!这种生活来自疾病,而中国人的精神这就是一种封建迷信和愚昧的病!这种疾病没有治愈方法。只有打破“建设封闭社会”的铁笼,才能重生。

虽然我父亲的病不是特别严重,但在这些所谓的“名医”眼里,都无所谓,毕竟害死了我父亲。其实名医都有自己的病。这种病不会害死人,但会让人的心慢慢坠落,变得凶恶不人道。所以,只有正直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其实心里有偏见的人,不好的人都是有病的。

医治别人首先是医治自己,只有把自己的心灵先治好,然后才能医治别人。只有拥有健康的心态、没有偏见、开放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鲁迅的时代是一个迷信、恶毒、封闭的时代。闫夫人也在父亲快死的时候叫鲁迅大喊大叫,让父亲不能安宁。陈连河很珍贵,但没有能力。当他看到自己无法治愈时,他还说他需要调查任何不法行为,并表示这是他前世的问题。在这个混乱残酷的世界里,他的父亲在这些患有“心脏病”的人中间痛苦地去世了,这让鲁迅非常痛恨封建主义,痛恨心中的疾病,痛恨那些有名无实的无能之人。

疾病和心脏病在封建社会中一一表现出来。心脏的疾病比一切都更加残酷和无情。

医生能治病,但不能治心病,只有自己才能把心病去掉……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2

手捧着鲁迅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那年少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以虫草为乐,听那朴实、善良的长妈妈讲故事,又有那寿先生的严厉教诲,有了这些事件的发生,使鲁迅的童年生活充满趣味和无暇,而在这些片段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位日本老师,是鲁迅当时在日本学医的老师,记得他第一次与鲁迅见面时,他竟忘带领结,穿得很朴素。他是以为严肃、教学严谨、没有种族偏见的人,从文中他把鲁迅的讲义用了红笔修改,教鲁迅血管移动的位置,更加显示了他的和蔼可亲,文章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鲁迅对他的景仰心情。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而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让人可从这细小的情节中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让我可对中国旧社会有了更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所知道的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童年已渐渐遥远,岁月已无情的流逝。然而心灵的童年都是永存的。读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一起去感悟人生,享受自然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3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一生所创作的散文虽然为数不多,但是篇篇精彩纷呈,意味深长,在中国文坛上脱颖而出,久盛不衰,其灼灼的光华照耀着每一个用心阅读它的华夏儿女的赤子之心。《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的集结,也是他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这十篇散文读来引人入胜,令人手不释卷,字里行间包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但是很多隐晦难懂的地方我还是不能理解透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为我们呈现出的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在一块看似毫不起眼的断砖下面可以藏着许许多多的惊喜,长妈妈讲的光怪陆离的故事使小鲁迅信以为真,而他被送进书塾之后调皮捣蛋,好奇心极强的孩子心性还是没有多大改变,喜欢问老师稀奇古怪的问题,喜欢爬到书屋后的花坛去折腊梅,还喜欢捉苍蝇喂蚂蚁……

这是不禁使我联想到了自己脑海中的那些令人难忘的趣事,还记得以前一年级的时候,我随着几个小伙伴在社区花园玩耍的时候发现了一棵光秃秃的、其貌不扬的小树,我们决心好好打扮它一番,让它焕然一新,变得光彩夺目,于是就采摘了许多娇艳欲滴的花朵、青青葱葱的绿草、娇小可人的果实来装点小树,待我们大功告成正沾沾自喜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时,一阵狂风风吹过,花朵青草随风纷纷飘落,果实们也随大势所趋,“咕噜噜”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小树变回了丑陋的样子,狂风过后,只剩我们几人傻愣愣地呆在原地……小时候的我很喜欢观察蚂蚁,发现它们经常搬家,认为它们是不满意自己的房子,于是找了朋友商量着给蚂蚁们造几个“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新房子,我们搬来了很多小石头,搭了几个“迷你堡垒”,还采了几朵花当装饰品,然后拨开草丛“邀请”蚂蚁们搬入新房子,可我们觉得少了点什么,前思后想了一阵后认为是缺少食物,我们为了几只苍蝇东奔西跑,弄得灰头土脸,回到“房子”旁边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不禁坐在地上开始嚎啕大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认识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鲁迅,勾起了我对七彩童年甜美的回忆,《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过去与故人的怀念、对黑暗的憎恶,这其中的一个个故事还待我慢慢品读,美妙动人的童年乐曲正等我执笔谱写,希望成长之后的我回味过去时,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将自己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咸用最真实的笔调展现给世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4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这十篇作品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家后面有百草园,向阳小区时有个小学,大门的旁边有块铁皮做的牌子:刚刚市第十四小学。那时是我的小学母校,我的乐园。

不必说漂亮的花坛,绿油油的三叶草坪,高大的杨树,遮光蔽日的柳树林;也不必说蚂蚁搬家,蝉蜕勾在树干上,鸽子见到人“扑棱棱”地飞上树。单是长着杂草的小树林,就有无限趣味。蝉和鸟一起进行“大合唱”,不时有野猪叫着走出来。还有一种不知道名字的植物,我经常找它的种子吃,吃起来有点很淡的甜味。

学校的国旗台后面有堵红色的高大的影壁墙。我一般不到后面去。奶奶说它后面有蛇。她还打死过一条。我偶尔去墙后面,通常只会看到植物,不过还是少去为好。

冬天的十四小学校园同样有趣,尤其是下了雪。有一次,几个同学在雪地里发现了几滴像雪似的鲜红的东西。有人问:“谁敢摸?”大家都不敢,只有我逞能:“我敢。”同学们退开让我过去。我只好弯腰用手去碰了碰。虽然同学们夸我厉害,但是我决定:以后还是别逞能了。

但是,我比鲁迅更幸运。他到了三味书屋后,只有读看不懂的文言文。我却可以学习易懂的白话文,就算有文言文,下面也标着注释。

如今,我已经是初中生了,回想起小学的生活还是很甜蜜。别了,我的童年;别了,我的乐园。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5

今日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儿时到老了的事。本文写出了写出了一个以笔代枪,同恶势力不屈抗争的伟大斗士,此刻成了一个远游归来的慈爱温和的长者,在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和心灵的家园中轻轻拂去岁月的积尘,而后,气定神闲地娓娓道出一个个生动清晰的故事,一个个鲜活形象的人物——长妈妈、衍四太太、五猖会上的无常、百草园中的美女蛇……

本文中还多次写出了鲁迅先生在国外的教师,如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比较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用自己那有没的笔法,写出了自己儿时的见解与感悟。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6

倘若现在让我想想小时侯的事情,恐怕不论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意义的我都会忘得精光。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来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接着看,但后来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可以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啊!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齿唇间都是余香,细想来才能感受到其中之真谛,之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

《朝花夕拾》原名叫作“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了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在百草园愉快的生活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日子,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的日本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地……”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鲁迅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写出了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仰和敬佩。《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从书中,我还读出了信念。《纪念刘和珍君》就是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悲壮战歌,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愤然前行”的深沉号角,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信念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信念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信念是一生坚守的东西,一生追求的东西。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必然会是一个茫然的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7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书,书中记叙的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事,让我感受到脉脉温情,也透露出少年轻狂的童真,也许你会好奇,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他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其实,本应美好的童年,在当时封建社会的禁锢下,不时会透出许些迂腐的气息。

三味书屋里的先生是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严而不厉的人,鲁迅的父亲倒显得有些封建了,比如在《五猖会》中,小鲁迅原本很高兴,很期待这个赛会,但父亲却让他背那一字不懂的《鉴略》,鲁迅囫囵吞枣般的背完后,父亲才许他出门,但彼时的鲁迅早已没了兴致,父亲并不理解他急切的心情,批判了旧社区的思想扼杀了儿童好玩的天性。

给我印象更深的是《藤野先生》,文章叙述了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当年的中国处于一个混乱的年代,各国一直威胁,压迫着中国。当我读到“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是低能儿”时,我愤怒不已;更可悲的是,当电影情节里出现我们的同胞被处死时,那几个留学生竟和日本人一起欢呼。使得鲁迅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他希望用自己的文字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8

屋外飘洒着小雨,牛毛般细嫩,银丝般晶莹。雨滴落在书上,我轻轻用手擦去,留下斑斑水迹。再一次捧起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的童真,随着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飞向那曾属于我们久违的世界……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焕发着淡淡的清香,顶着残阳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与芳菲,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我又看到了鲁迅的父亲,儿时的鲁迅对五猖会充满了期待兴奋,而这一切愉悦的好奇的思绪,却在父亲突如其来安排的一个任务后,有晴阴,由兴奋向失落无奈。这一心理波动的描写,表现的不仅仅是鲁迅本身的情感变化,还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然而鲁迅从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父亲被庸医治死,后来,鲁迅听从了衍太太的话,在父亲临终前大叫,大声哭喊,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这是让鲁迅灵魂永远不安的痛。但现如今,已很难在物质充裕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如小说中沉香,哪吒等那些孝能够感动天的故事了。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为了拥有更成功的事业,人们无暇停下忙碌的脚步尽心地照顾年迈的父母。有能力给予父母优质的生活条件,却难以满足父母那份期待关怀的心愿。

我又来到了百草园,草木茂盛,鲜花遍地。鲁迅在这里享受到了童年的无限乐趣。雪地捉鸟,叠罗汉,拔首乌弄坏了后墙,采野果吃,都是鲁迅儿时最快乐的游戏,儿童的生活趣味是广阔的。还记得我小时候,也拥有同样的美丽的童年呢。我喜欢奔跑在小路上,就算是盲目地跑着,也会因为风在耳旁吹过的声音感到兴奋与充实。我也喜欢藏起来,看着伙伴和父母找我的焦急身影窃笑,然后再静静地走到他们背后,若无其事地拍拍他们肩膀……

我又踏进了三味书屋,小小的书屋,束缚着多少孩子的童年,约束着多少孩童好玩的天性,封建的书橱教育,孩子只能读书,背书,连问题都不能问,孩子们的童年是灰色的,没有一点乐趣,看着那不知所云的文言文,只能死记硬背。孩子们的童年不应是这样的,应是活泼快乐地健康成长。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我们不用背《鉴略》,迎神赛会对我们也不会有多大诱惑力了。一到节日,父母便带着我们上各种各样的公园,展览馆,丰富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抬头向窗外望去,窗外依旧飘洒着小雨,而我也在细细回想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一个给自己肩膀的爸爸,一个无限温柔的妈妈,还有几个一辈子都想在一起的伙伴。亲爱的朋友啊,路有平缓曲折,但,幸福一直都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