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精选11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1
呀!小区突然停电了,到处都是漆黑的一片,整个小区沉入了黑暗之中。爸爸靠着星空暗淡的亮光在抽屉里找出了几根蜡烛,妈妈点燃了其中一根,在黑暗中有了一丝光明。紧接着有好几户人家也点燃了蜡烛,整个小区从黑暗中重现了光明!可惜啊!刚才我们还在看着电视新闻,说有一名男子因事业失败而去跳楼自杀,警方来到了想阻止他......这时刚好停电,真不知道这名男子有没有跳下去,他才二十多岁啊!有的是时间,人生才刚刚开始,为什么这么傻呢?难道他不明白生命的可贵吗?我坐在蜡烛前面,慢慢地看着它燃烧,点点地燃烧着,它的火光虽然小但很美,在漆黑色的点缀下,显得更美,更亮!这时妈妈走了过来,说:“平,看了今晚的新闻,你知道这名男子为了什么而自杀吗?”是因为事业失败而自杀的!我说道。
妈妈严厉的说:“这只是片面的,其实是他不知道人为了什么而活着。平,那你知道吗?”我摇了摇头,妈妈坐在我旁边,望着烛光说:“其实,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是否生活过,是否努力过。你也知道居里夫人,她活得并不风光,也没有得到很多的报酬,但她为了生命仍然艰辛地生活着,奋斗着,哪怕生活贫困,丈夫去世,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自杀,因为她明白生命是短暂的,生命意义就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为人们创造一些幸福,让自己活得精彩。
就像这蜡烛......”“我们吹灭它吧!”我把妈妈的话插断了。“为什么要吹灭它呢 ?”妈妈问道。我说:“如果蜡烛全部烧完后,它就‘死’了,就和我们人类自杀一样!”妈妈笑了笑说:“这蜡烛的生存意义就是为了照亮漆黑的世界,让我们能看到一切。从我们点燃它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开始为我们工作了,如果你吹灭了它,那么它将工作不了,不能为我们服务了!”妈妈的话一说完,就来电了,而蜡烛还剩下一点,我没有吹灭它,让它的工作继续做下去,一直做到熄灭为止!因为我也愿是一根蜡烛,直到自己熄灭为止。到了第二天,爸爸买回来的报纸上有昨晚的.新闻:这名男子被周围的人说服了!看着他那满怀自信的神情,我的心充满喜悦。
我想对他说:“你也做蜡烛吧!大家都来做蜡烛吧,那么我们就不怕停电,也不怕漆黑的夜晚了!”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每品读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我就想起了蜡烛,想起了我的老师,想起了千千万万的老师。
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品,看似很平凡,却很伟大。它在黑暗中燃起,给人们带来光明,它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
一次,我们一家正在尽情地享用晚餐,突如其来的停电让我们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我赶忙找来了两根蜡烛,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将它们点燃,看似微弱的光芒却照亮了整个餐厅,让我们感到别样的温馨和浪漫,在柔和的烛光的陪伴下,我们更加津津有味地品尝美食。突然我注意到这两根蜡烛正在小火苗的烧灼下渐渐地缩短,默默承受着烧灼带来的痛苦,慢慢地化成烛油而燃尽。看着它们,我的心一阵酸楚……一直照亮我们用完晚餐,两根蜡烛也燃尽了……
是的,燃烧自己,带来了光明;牺牲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是蜡烛一生的真实写照,短暂,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蜡烛的精神让我感动,更让我感动的是有着蜡烛的高尚情操、有着蜡烛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们,那就是——敬爱的老师们。
今年暑假我在母校门口偶遇老师的情形,始终难以忘怀。
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我经过母校门口,突然听到了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叫我的名字,我转身一看,眼前一位头发微微发白的中年人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我一时回忆不起这位慈祥的人到底是谁,他望着正在发愣的我,微笑着说:“你怎么不记得我了?我是你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啊。”哦,我恍然大悟,想起了她是我小学三年级的郑老师,这时我鼻子一酸,郑老师当年那充满青春活力的样子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然而,此时的她容颜苍老了许多,额头上也布满着细细密密的皱纹,以至于我都认不出了。是啊,五年时间过去了,郑老师又培养了五批学生,她为学生的成长辛勤的耕耘,付出了青春,因而显得比同龄人更加苍老……这让我想到了蜡烛,这难道不正是蜡烛精神的写照吗?千千万万老师都像郑老师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却燃烧了自己的青葱岁月……
蜡烛,我赞美你,燃烧了自己,把光明和温馨带给别人;老师,我赞美你,耗尽了青春,把知识和智慧带给学生……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3
有时候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像样的话,有时候想出了一句话,又在绞尽脑汁之后写不出有关它的一段文字,于是就把它孤零零地记在某张纸上,时间一久就忘了。
每次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写字了,就觉得很不踏实,打开电脑,苦思冥想了好久也敲不出一个字,上上网,找找灵感,可惜,灵感不是曹操,说来就来。就像现在,我琢磨着写篇文章,哪怕称不上好,能宣泄一下也好,用文艺的方式表达心情。写写停停,听听小曲儿,看看小图,一心想要做的事情,它就像调皮的小孩,想躲起来的话,就算把整个世界都翻个遍,都找不到。有些东西,勉强不来。
偶尔没事做的时候就把以前写的东西拿出来整理整理,每一次整理都能修改掉很多东西,从错别字,用词这些浅薄的,到内容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在已经很难再有完成时那种兴奋,喜悦。当时觉得写的很不错的,隔一段时间再来看看,就能发现不同,感悟也不同。
所以有时候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即使自己觉得已经把某事做的近乎完美了,可能在别人眼里也不过如此,他们永远能在你的作品里找到瑕疵,也许是真的有,也许是假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一头栽进真理里,认真找寻,茶饭不思,当局者迷,他们能真正地辨正地看待真理,信仰它,朝拜它。而另一种就属于存心找茬的了,再好的东西他们也能一样认真找寻,茶饭不思,当局者迷,找不出漏洞,誓不罢休。那股子认真劲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说是吹毛求疵,也说是鸡蛋里挑骨头。奇怪的是,客观上是挑不出来的,他们就像神仙一样,总能找出这样或那想,像样或不像样的不足。
一件真正称得上完美的作品一定是俘获人心的,它能让你叹服,真真正正地对它臣服,你一定觉得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
不管怎么说,写作作为一面诚实的镜子,不该为迎合任何一种阅读而存在,也不能成为一种功利和报复,也不能仅仅是一种诉说。它把我们最真实的东西用最朦胧的意境表现出来,偶尔会让我们羞愧得无地自容,却无力将它摧毁,因为那是最真实的自己。
假装阳光的蜡烛,目的是告诉世人,即使物种不同,质量不好,一样有它自己的作用!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4
蜡烛是未知的、无私的。在黑暗中,它燃烧自己,却照亮别人。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蜡烛显得微不足道。但在不同的时间,蜡烛可以发挥它的作用。白玉蜡烛送走亡灵,红蜡烛像欢迎家人,生日蜡烛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蜡烛身躯纤细,富丽堂皇的红色衣裳包裹着烛芯,顶端跳跃着小火焰。
一天晚上,我在做作业。突然,原本明亮的房间突然变暗,看不见五个手指。母亲拿出一支蜡烛点燃了它。小火苗跳动着,像灯光一样照亮了房间。蜡油顺着蜡烛流下来。看到这一点,我想起了李商隐在《无题》中写的一句话春蚕死后,蜡炬变成灰色,眼泪开始变干。慢慢地,蜡烛变得越来越短,蜡油一滴一滴地流着。虽然被蜡烛照亮的地方很小,但它是用它的生命来照亮的,所以这个小地方在这个时候看起来很珍贵。
蜡烛通常不太显眼。即使不是因为停电,人们也不会注意和使用它,但当停电发生时,人们会想到它。蜡烛就像粉笔。一次撞击就会缩短它的寿命。蜡烛就像黑板擦。轻轻擦拭会弄脏自己。他们像蜡烛一样默默无闻、无私。一种咸咸的液体从我的眼角溢出。蜡烛不再像以前那样纤细了。目前,蜡烛只有一个短而未成形的固体。蜡烛旁边有一堆蜡油。蜡油就像蜡烛流出的眼泪。我想:不是因为它的生命即将耗尽而感到悲伤,而是因为它激动地留下眼泪,让它用自己的生命帮助人们摆脱黑暗,找到光明。
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像蜡烛一样不知名,无私。像我们的老师一样,他们白天耐心地站在讲台上。中午,他们放弃午餐时间来批改我们的作业。晚上,他们日夜为我们备课。但作为学生,我们永远不会经历艰苦的工作。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们疼痛,他们从来没有谈论过,他们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教师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培育了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但教师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老师就像蜡烛,默默无闻,无私。
在黑暗中,燃烧着的蜡烛照亮了房间,就像一个小小的火焰时刻。它用自己的生命打破了黑夜的黑暗。蜡烛的生命是辉煌的。它从生到死都是献给人们的。它不要求回报,但它是如此未知。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5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讲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以自己的机智、冷静为引走德军而藏起装有情报的蜡烛的故事,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吧。谁会相信伯诺德夫人会在那么紧张的气氛中想起用油灯替换蜡烛呢?谁会相信一个大男孩会冷静地以到柴房搬木柴为由而想办法拿走蜡烛呢?谁又会相信一个小女孩会以上楼睡觉为办法而机智地骗过那些凶狠残忍的德军呢?显然,她们都是为了保护国家而付出,骗过德军的奇迹并不是之前就有的,而是靠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和冷静的心理换来的,尽管前两个人的计划并没有得到成功。其实我们也要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怀有一个冷静的心理,时不时转转自己机智的大脑的办法,那么这样,困难这个词就会销声匿迹了,你不会触手可及了。
通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若有所思,难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有一个冷静的心理,能有足够的时间转动大脑吗?还记得那一次,做作业的时候,“拦路虎”拦住了我的道路,使我久久地不能前进,一次,两次,三次,我反复揣摩,可这个”拦路虎“就是太嚣张,几次都没有把他打倒,几次的思考使我性情大发,我怒了,把作业把地上用力一扔。时光荏苒,后来,我想,这样发脾气可是于事无补的,还不如,再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吧。一次演算,一次画图,一次对自己成就的挑战。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道难题成功地被我解了出来。正巧的是,现在我学习了这一篇课文。学了后,我真是得益匪浅,同时我也更准确的明白了遇到困难要用冷静的心理去面对,转动转动自己头脑的道理。我发誓,以后的我一定不会因为鲁莽而不去冷静面对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这个道理,希望之光就一定会驱散绝望之云!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吧!有时间我建议你们不妨去读读《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或许你们从中会有更好地收获。但是始终有一点是雷打不动的:遇到了困难,冷静的心理与机智的大脑可是个宝。如果你懂得了,呵呵,上帝会赐予你“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情景的。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6
最近老师带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个剧本,我受益匪浅。
这个剧本写的是在二战期间,法国的伯诺德夫人家里,伯诺德夫人将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放入一小截蜡烛之中,并告诉她的儿女要保护好蜡烛。突然,三位德国军官例行检查,并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用尽了千方百计,最后终于保住了情报。
在这个剧本中有许多的人物,其中我最欣赏小女儿杰奎琳的那句话。“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能拿盏灯上楼睡觉吗?”杰奎琳用可爱的表情和天真的话语,让上校放松了警惕,从而轻松的拿走了蜡烛,既保住了情报,又保住了他们一家人的性命。
在这次保护情报的行动中,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我认为是儿子杰克,因为他想出以生火取暖为借口拿走蜡烛的注意。当他拿着蜡烛去生火的时候,德国军官却将蜡烛抢走了,杰克没有去上校手中夺回蜡烛。如果他去抢,就证明蜡烛有问题,会让德国军官怀疑,那么他们一家人的性命和情报就都危险了。而杰克没有去抢,就为下一步杰奎琳的计划作出了铺垫,所以捷克取得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读到这时,让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许多英雄:宁死不屈的赵一曼,手举炸药包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遇到一丝困难就想放弃,有时出去玩或爬山,刚到半山腰就像放弃,不想受一点累。而那些英雄们却宁死不屈,不知道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都不向敌人投降,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读了这篇文章看到了法国的这样一家人,我深受启发,我立志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努力的学习,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
我想对周围的小伙伴们大声说:人要活得坚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每个人都这样行动起来吧!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7
当停电时,每家每户都会很自然地请蜡烛来帮忙。蜡烛虽小,它却能照亮漆黑的夜晚,给人们带来光明,同时,它也将缩短自己的身躯,为照亮他人而燃烧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蜡烛一家”的成员可多了,有美丽动人的蜡烛妈妈,红得如玛瑙,且高贵无比,有活泼可爱的蜡烛宝宝,白得如玉石,又万分美丽、纯洁,还有不同皮肤的生日蜡烛,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不管它们的肤色如何,不管它们的身份高低,每一根蜡烛都有着同一个梦想——不怕牺牲,不图虚名,一心一意只照亮别人,当然,它们都做到了,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记得那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暴雨似盆倾,闪电像一条泛着青光的毒蛇,快速划过黑云密布的夜空,由于他太贪玩,一不小心击中了电线,导致停电。当时我正在写作业,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我万分无奈,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呢,这该怎么办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快,出来点蜡烛写作业!”小姑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启发了我。我们赶紧点了两根蜡烛照亮,微弱且普通的烛光此时在我眼里却与众不同,显得异常明亮而宝贵,我赶紧认真写作业。写完后,我凝视着我的救命恩人——蜡烛,只见滴滴蜡油顺蜡身滑下,像一串串泪珠,难怪李商隐说“蜡炬成灰泪始干”呢,这正是用蜡烛来歌颂矢志不渝的精神。在我思考的瞬间,蜡烛又短了一截,蜡油又积了一堆。
我觉得,默默耕耘、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老师们很像一根根无私的蜡烛,他们一心一意扑在神圣的教育事业上,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洒下了多少辛勤汗水,耗费了多少宝贵心血?又为祖国培育了多少美丽花朵,奉献出多少有用之才?他们呕心沥血,从春至冬,从满头黑发到两鬓之雪,拿着微薄的工资,却从无半句怨言,任无数学生踏着自己肩头登上成功的宝座,从不居功自傲。这不正是蜡烛那种无私的可贵精神吗?
我赞美蜡烛,更赞美具有蜡烛精神的人,因为他们与世无争,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争名夺利,只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我愿做一根蜡烛,为照亮他人而默默奉献。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8
我站在黑暗的小黑柜里,作为一只蜡烛,从出身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了。两年里,我一直孤零零地站在黑暗中,我经历过寒冷的严冬,经历过炎热的酷暑,也经历过发霉的日子,然而我一直都没有被主人所用。就在我自暴自弃,觉得以后再也没有用武之地时,突然……
这天晚上,突然一片漆黑。停电了。主人发出了惊叹,他很悲伤。但我却欣喜若狂,几乎想跳起来了。我终于有用武之地了。虽然今天晚上不开暖气格外的冷,但是我的心却是热的。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等待着主人伸出手来取用我。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主人还没有来。直到第五分钟,我才知道了真相,有一丝光线透过柜子的缝隙照进来,应急灯亮了。
我的心情坏了一半,但是我并没有完全失望,我觉得还有机会:应急电源毕竟是应急用的,总有用完的时候。这电源,应该只能用个两三小时。三小时后,就是我的用武之地了!
果然,我猜对了,三小时后真的没电了。主人打开的柜子,用力地抓起我,此时,我被握得很疼,但我的心里却是兴奋的,我作为一只蜡烛终于有了散发光和热的时候了。
主人拿起打火机,咔的一声点燃我。我感受到头顶滚烫滚烫的,我知道那火焰只有豆粒大小,可我却感觉自己仿佛顶着一轮太阳。那灼热的感觉让我难受,我忍不住流泪了,泪珠滚落下来,又凝聚成晶莹的一颗。“蜡炬成灰泪始干”,我默默地忍受着燃烧的煎熬,可我的内心是欣喜的,我这是在完成一支蜡烛的使命。在静默中,我似乎听到生命在滴答滴答地流逝,我奋力为主人照亮了一小片区域,让光明充满整间屋子。
这天晚上很冷,风在窗外呼呼地吼叫着,树呜呜地叫着,雪铺满了整个大地,窗外是一片漆黑,而屋内却是亮的,是我让整个屋子都是温暖的。我陪着主人看书,让他学到了好多知识。我陪着主人写作业,让他巩固了许多知识。我陪读英语,增强他的语言能力。在这个停电的夜晚,主人再也不会因为黑暗而荒废了学习。火苗在跳跃,一滴一滴的蜡油落了下来,那是我兴奋的泪。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知道来电的时候,我的生命已经流失了一大半,我只剩下一小截了。主人吹熄了火焰,又把我放入到小黑柜里。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9
曾经读过历史,我知道了在1939年—1945年期间,发生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平民伤亡,几千万的人民流离失所,德国侵略法国的行为是极其凶恶的,绞尽脑汁的虐杀手段,这是人类历史空前惨绝人性的一页。今天,我偶然间看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半截蜡烛》,读完之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半截蜡烛》这篇文章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在危急关头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成功地保护了情报的故事。对于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冷静、机智、勇敢,我发自内心的感到敬佩,在危难当头,如果是一般人,肯定要手脚大乱、乱了分寸,但是她们母子三人还能如此镇静,表现出如此机智的行为与敌人巧妙周旋,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绝境的时候,万万不可慌张,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镇定下来才可以平静自己的心情想出好的办法去战胜它、解决它;逃避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
《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自己的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和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在文中,伯诺德说过,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即使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读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爱国如此,哪怕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情报。国家需要的不正是这些具有爱国精神的人吗?他们为了祖国统一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抵押,这种精神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其中有毛泽东主席、有周恩来总理,还有好多好多为我们的伟大中国抛头颅、献鲜血的革命先烈们,没有他们的爱国甚于自己的生命的伟大精神,又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呢?是呀,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之,只是现在生活好了,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又怎么能忘记先辈们的奋不顾身呢?《半载蜡烛》提醒了我们不能忘记爱国、为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更要好好地爱我们的伟大祖国,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更富强!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10
有人说,母爱如水,它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有人说,母爱像一株花树,虽柔弱,却能为小草遮挡风雨;有人说,母爱像一块橡皮擦,擦去我们的忧伤;而我说,母爱是那支用生命燃烧自己,只为在那寒冷的雨夜中温暖孩子的蜡烛。
记得小时候,爸妈工作很忙,常常因为上晚自习而很晚回家。
窗外狂风四起、风雨大作,家里只有我一个人,那时我上五年级,隔壁的叔叔阿姨也都出门了,所以,在这并不宽敞但十分整洁的家里,微弱的灯光摇曳着,映出的影子让秋天萧瑟的夜晚显得更加凄冷。
抬起头,已是晚上八点,天色暗得只见那皎洁的月光,窗外飘来坡头的民族歌曲,还有路人急匆匆赶回家的脚步声。
我将课本合上,轻轻呼了一口气,正准备要收拾书包休息,忽然,原本照亮整个屋子的灯光一暗,顿时什么也看不见了。透着月光,几颗晶莹剔透似小宝石的雨滴在窗台弹跳,仿佛音乐盒,播放着激荡昂扬的交响乐。
但暴雨来的突然,伴着轰鸣的雷声,似乎要吞没整个大地。虽然看不见,但那凛冽的冷风确实刮得我的脸生疼,有些雨丝也飘了进来,稀稀疏流的,此刻加剧了我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我颤着身子伸出双手在黑暗中摸索着卧室的门把,来到客厅,只觉得那月光也像是为雨所指使的,不再光顾我的方向。我摸着手边的东西,一点一点摸索着朝沙发角落移去,直到我到那一个支点,才安心的坐下。
这时,门忽然被打开了,那开锁声有些断断续续,让我不自觉屏住了呼吸,不会是小偷吧?我闭上眼打算认命,却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屋外的雨下得更大了,我看到眼前之人时几乎快要哭出声来。那是妈妈,额前的碎发被雨淋湿,肩膀和裤角都沾上了雨水。虽然有些狼狈,她却放下伞,径直拿起置物柜里的三支蜡烛点燃。她一边关着窗户一边说:“待会我还要去上课,如果害怕的话就先去睡觉吧,用蜡烛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烫到手了。”
这几句暖心的话,使得昏黄的烛光更加明亮,那烛火也更加温暖。
妈妈只待了三分钟,却像是将我整颗心用炉火温暖了几番,看着她匆忙的背影,我几乎以为那就是全世界。
那三支蜡烛一直亮着,亮到妈妈上完课回家,亮到了今天。
半截蜡烛读后感700字 篇11
1939年9月1日,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德国以闪电般的速度占领了邻国波兰。英、法两国根据法波盟约和英法互助条约,对德宣战。但其却一直按兵不动,使德国更加肆无忌惮。1940年5月,德国向法国发动进攻,英法联军毫无防备,溃不成军。6月22日,卖国贼贝当组建的新政府与德国签订了投降书……
而故事《半截蜡烛》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之后。它讲述了法国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与两个幼小的儿女一起做着情报中转的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与闯进屋的三个德国军官斗智斗勇,最终保住了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
那么他们是如何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的呢?首先是伯诺德夫人。她对军官说蜡烛太暗,换了一盏油灯。但军官认为晚上黑,多点支蜡烛也好。然后是杰克,他预用蜡烛照明电柴,可军官认为不用蜡烛也可以。最后是杰奎琳,她成功地拿走蜡烛,带上了楼。
在这一系列周旋中,他们都十分镇定。比如杰克,当中尉问他“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时,他没有非要拿走蜡烛,而是镇定地取柴点火。如果他拿走了,很有可能会引起德国,军官的怀疑,从而发现秘密。情报站就会破灭,一家三口的生命也会结束。
于是我想到了另一个人:诸葛亮。当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当前,他只有一班文官,2500名士兵时,他没有慌,而是让士兵打扮成老百姓,藏起旌旗,洒水扫街,大开城门,自己则身披鹤氅,在城楼上悠闲地弹起琴来。面对这一情况,司马懿反而心生疑心,撤退大军。这是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的镇定!
镇定,一件一般人想得却得不到的法宝。当危险来临时,你能坐下来静静思考办法吗?当困难接踵而至时,你能镇定地去解决它吗?当……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但你都做到镇定了吗?
镇定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还没拥有它,就请向《半截蜡烛》里的小杰克、小杰奎琳看齐,争取得到它!
